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张惠娟纪念馆

己达达人——怀念徐连达兄

朱永嘉

  己达达人——怀念徐连达兄朱永嘉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08-18 18:09:59)[编辑][删除]转载▼
  我与徐连达、陈先达三人都是在1950年全国统考招生被复旦大学历史系录取,入学以后,我们三人被分配在第三宿舍德庄,同住一室。我们这个班级是1953年毕业,徐连达留在历史系任助教,陈先达则统一分配去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后来便留在中国人民大学钻研哲学,我则在1952年便提前毕业,留校做政工干部,任新闻系支部书记。1956年,我因气管扩张,在中山医院作左肺下叶切除手术以后,仍吐血不止,休息一年后,因身体原因要求回历史系做教学工作,与徐连达在同一教研组,他上隋唐两宋史的课程,我上元明清史的基础课。教研组有周予同、陈守实、谭其骧等老师指导我们。当时与我同时脱产做政工干部的还有陆庆壬同学。
  
  陈先达自1953年离开复旦以后,2008年6月重返母校,老同学相聚,故留下不少照片。为了纪念徐连达兄,我搜集那时的一些留影。当时陈先达住在皇冠酒店,我们三人一起叙旧,不忘旧情。陈先达已是中国人民大学有名的哲学家,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故他这次返校,受到学校和历史系的盛情接待。其实我们三人的命运有幸有不幸,徐连达一直在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58年大跃进时,全校掀起又红又专的讨论,徐连达兄提出了他要做一个粉红色专家的愿望,引起热烈讨论。其实他真心实意如此,政治上拥护党,但尽量少参加政治活动,一心一意把精力放在教学与科研上面,故其在学术上成果丰硕。陈先达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亦擅长写作。文革期间,全国有两个写作组,一个是北京梁效写作组,是迟群领导的,陈先达是写作组的重要写手。另一个是上海市委的写作组,我是负责人。记得1974年在北京召开法家著作注释工作会议,我去北京参加这个会议,我与陈先达在北京相遇,他来我住处重叙旧情。四人帮被抓以后,我被判十四年,他也有三年半被审查而失去自由,后来他回到中国人民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了不少著作,如今他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学者了。所以2008年他回母校与同学相聚,对世事沉浮有说不完的感慨,还留下了许多值得纪念的照片。如今我把这些合影放在一起,作为对徐连达的纪念。
  
  己达达人——怀念徐连达兄朱永嘉
  
   这是2008年6月3日,陈下达自北京来沪,当年同室之三同学白首相逢,白天陈先达在校园重访故地,我们五个同班同学一起在陈望道校长塑像前合影留念,自右起分别是朱永嘉、陈先达、陆庆壬、徐连达、祝启秀。
  
  己达达人——怀念徐连达兄朱永嘉
  这是同一天四人在相辉堂前合影。
  
  己达达人——怀念徐连达兄朱永嘉
  我们几个人漫步走向光华楼历史系的办公室,这是我们在观看光华楼前的“驴背诗思”的雕塑。
  
  己达达人——怀念徐连达兄朱永嘉
  我们先陪陈先达夫妇参观了八楼的历史系资料室,然后去十九楼历史系办公室和会议室相聚,然后在走廊上合影。背景的照片是邓小平与周谷城的合影。前排三位女主人右起陈先达夫人、徐连达夫人叶倩云、我们同班同学祝启秀,后排自右起是傅德华、金光耀、陈匡时、朱永嘉、陈先达、徐连达、章清。
  
  己达达人——怀念徐连达兄朱永嘉
  晚上,我们在陈先达下榻之皇冠酒店房间的客厅相会,照片上自右起朱永嘉、叶倩云、徐连达、陈先达夫人、陈匡时,陈先达也在场,坐在我左手边,因角度原因上半身未能摄入照片。
  
  己达达人——怀念徐连达兄朱永嘉
  这张照片是我们三个同室之老同学相聚谈心,自右至左是徐连达、朱永嘉、 陈先达。
  
  己达达人——怀念徐连达兄朱永嘉
  这一张照片是我们三人排排坐,依次是陈先达、朱永嘉、徐连达,摄影者应是陈匡时。
  
  除了陈先达2008年返校时我们相聚,我手头还有两张与徐连达兄的合影。
  
  己达达人——怀念徐连达兄朱永嘉
  这是2006年1月29日我与徐连达夫妇在浙江绍兴旅游时留影,右立者为姚家华。
  
  己达达人——怀念徐连达兄朱永嘉
  这是我们几人在刘寅生同学家留下的照片,前排右起屠乐琴、张佩珍、徐连达夫人叶倩云、陈匡时夫人祝启秀,后排右起刘寅生、朱永嘉、徐连达、王明根、陈匡时。刘寅生、王明根、张佩珍、屠乐琴也是历史系同学,他们四人比我们高一个年级,来往较多。
  
  
  
  2008年我们同学三人相隔五十五年之后重聚复旦校园,所言都为当年少年时的生活趣事,那时的学生食堂就在德庄,大家都是拿着饭盆,用筷子敲着饭盆进食堂领取饭菜、馒头的,其实他们二个人的名字都比我吉利,一个先达,一个连达,都是一路顺畅而来,唯有我曲曲折折的,过嘉者,不佳也。其实历史上最早言达者为孔子,《论语·雍也》中,子贡与孔子有一段对话,讨论什么是仁,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者,通达之意。仁者爱人,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为仁之方。《孟子·尽心上》载孟子之言:“古之人,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故达者,为善心待人也。这一点,陈先达为先达也,为人能达而不离道,见到我这个老同学能诚心相待。前年我去北京,在人民大学他还是盛情相待,招待我与金冲及等老友相会。徐连达,同样为达也。
  
  1995年,徐连达与朱子彦合作搞一本《中国皇帝制度》,介绍二千多年来皇帝制度的方方面面,他毫不避嫌,提出要我写一篇序言,这篇序言我写了十六节,约有二万五千余字,题目为《封建政体的核心——帝王制度》,当时署名上有困难,不能署我的真名,否则难以出版,于是我把朱永嘉三字减笔为木水吉,就在广东出版社出版了,我也拿到了稿费。这篇文章后来我略作修饰,把题目改为《概述中国历史上帝王制度与宗法制度及其相互关系》,用真名在博客上分八次连载。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为主体的国家,而农业文明的细胞便建立在家族宗法制度的基础上,作为国家制度的帝王制度,某种意义上也是家族宗法制度的扩大。农村的乡党族里,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家族宗法制度的基础上。《论语·颜渊》云: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这里把君臣父子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就把帝王制度与宗法制度结合在一起了。又《礼记·中庸》称: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这也是把宗法制度与帝王制度结合在一起,帝王制度不过是家族宗法制度的扩大而已,这是一项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非常稳定的政治经济体制,实际上是中国思想文化和制度的核心部分,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农民运动,可以推翻一个又一个腐朽王朝的统治,然而重建起来的帝国或王朝仍然是这个基本制度的重新组合,这是农业文明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二千多年来,中国皇帝制度的根子就在这里,不管你是汉族人建立的王朝,还是游牧族建立的王朝,如契丹人建立的辽,女真人建立的金,蒙古人建立的元,满洲人建立的清,都不能改变这个大的框架。西方新清史,要从满族文化来讲清朝历史,那是说不通的。再往前,鲜卑人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北周、北齐,也是如此。从宗法制度出发,是解剖二千年来皇帝制度的关键之处。
  
  我与徐连达合作的另一部书是《容斋随笔选》,也是台北三民书局出的选题,那时萧木忙于文学创作,王知常眼睛不行了,没有办法继续工作,这样我便与徐连达、李春博一起合作。我所以接受这本书的任务,因为毛泽东喜欢读洪迈的《容斋随笔》,他把这本书从延安带到河北西柏坡,又带到北京,外出巡视时,这本书总是带在身边,到他1976年9月8日去世前夕,还表示要读《容斋随笔》的大字本,第二天便去世了。这部文史笔记体著作是毛主席读书用作引子的,从《容斋随笔》提出问题,然后有目的翻阅文史类相关图书,这也是我愿意接受这个任务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是2006年10月开始工作,每周我们三人有二个下午一起在徐连达家里,从头开始一条一条读《容斋随笔》,在阅读过程中选择准备注释的条目。其实要在一千两百多条中选择一百条,很难概括《容斋随笔》的精髓。容者,有容乃为大焉,许多好的条目我们也只能割爱了。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选注了十余条,待三民书局认可我们的想法以后,在2007年6月我们签订了出版合同,2008年7月,我们完成57篇札记的选注工作,2009年4月又选注完成40篇,2009年底,完成最后9篇,合计共选注106条札记,仅差导读没有写定,本该一气呵成完成这项工作,怎奈大家手头杂事太多,直到2011年5月才将导读改定送出版社。我们的选目以文史为主,文学方面我们选了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柳宗元、王安石、苏轼等人相关条目,史学方面则尽量选择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相关的一些条目。洪迈是江西鄱阳人,出身于鄱阳大族,他父亲洪皓在南宋初,以通问使出使金国,金人诱降,他大气凛然,不屈使命,被长期流放在北方,达十五年之久。南北议和,他在绍兴十三年南返,宋高宗称他“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他在流放期间写过一篇《江梅引》,以寄托他对南方故国的思念。毛主席曾让我们注释大字本,1975年3月21日下达任务,我们于4月4日上送,先后要我们送了三次,4月4日上送五份,4月21日又送二份,后来又再送二份,可见毛主席对这篇作品很重视,不仅他自己反复看,还不断建议大家读,他还把相关的大字本送给其他人看。
  
  说到名字中的“达”字,我有一个朋友名叫孙达人,他写了一篇批评翦伯赞讲让步政策的文章,被毛泽东看中了,说文章写的好,于是张春桥让《文汇报》把他调来上海,希望他能再写一篇能被毛主席看重的文章,还指定我去帮助他。这就为难他了,天高皇帝远,他是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写成那篇文章的,讲的是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不是封建统治者的让步促进历史前进的,统治者每镇压一次农民运动以后,怎么还能让步呢?他这个论断比翦伯赞的观点更为合情合理,但再要写一篇历史上阶级斗争如何推动历史前进,那也得沉下心思,经过一个阶段潜心研究才行。我只能鼓励他慢慢来,有什么想法大家交换意见。结果他没有写成,但我们结成了良好友情。四人帮被抓以后,他被作为知识分子不跟风的代表人物,被提拔为陕西省政府副主席,“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这个话还是充满辩证法。他退休以后定居杭州,不忘我这个昔日的老朋友,邀我前去杭州家中相聚,盛情接待。最近他还托人送我一本他的大作《农民中国论集》,汇集了他一辈子所写的有关农民问题的论文,扉页上还亲笔题词留念,这大概也是“己达达人”的一种表现吧,凡是能“己达达人”者都有一个好的命运。事实上我离开提篮桥,回到社会正常生活,也是我过去能“己达达人”的回报。故孔子说的“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是一个人为人立世的基本准则,善有善报嘛!
  
  谨以此文纪念徐连达兄一辈子善心为人的宗旨,希望大家在同志和朋友之间,都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有良好相互关系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
  
  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王明根同志,历史系资料室是他创立的,他善待每一个落难的同学和朋友,从历史系资料室重新站起来的有吴浩坤、柏明,至于我,无论在台上,还是在落难时,资料室一直对我敞开,否则的话,我怎么能在台湾三民书局出版那几百万字的译注呢。所以在复旦历史系这个环境中,我还是一个幸运者。我之所以没有完全倒下去、垮下去,一是我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宠辱不惊,二是我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所以跌倒了,还能爬起来,清洗一下身上的泥沙,继续前进,因为有历史系党组织的关怀和达人们的帮助。
  
  附:徐连达教授生平: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九三学社成员徐连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7月31日6时15分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享年88岁。
  
  徐连达教授1931年6月21日生于浙江临海,1950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1953年8月起留校工作,在历史系担任助教,1963年晋升讲师,1982年晋升副教授,1983年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1985年晋升教授。1987年8月加入民主党派九三学社。1995年2月退休。
  
  徐连达教授的专业和研究专长是中国古代史、隋唐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曾参加上海史学会、全国农民战争史学会、全国唐史学会等学术组织,并担任学会理事。他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工作了42年,一直努力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期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曾先后在复旦大学开设“中国通史”、“元明清史”、“隋唐五代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通鉴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职官制度史”、“中国历史名著选读”、“隋唐史专题研究”等课程。
  
  在学术研究方面,徐连达教授参加过中华书局1974年版《旧唐书》、《旧五代史》的点校工作;还承担了《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中华名著要籍精诠》、《中国通史》教材编写等科研项目,担任主编。他整理了陈守实先生《中国古代土地关系史稿》一书,贡献良多。他出版了《中国皇帝制度》、《唐朝文化史》、《徐连达评说中国历史的205个细节》、《大业风云:隋唐之际英雄传》、《隋唐史与政治制度研究论集》、《隋唐文化史》等多部专著,在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其中《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中国皇帝制度》、《唐朝文化史》为相关学术领域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
  
  徐连达教授还在《历史研究》、《光明日报》、《文汇报》、《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1981年发表在《历史研究》的《唐代监察制度述论》一文,全面掌握《唐六典》、两唐书、唐人文集等史料,对唐代监察制度的形成、监察机构的职能、监察人员的选用进行研究,并联系唐代政治盛衰,对该制度的成败得失及历史作用作了深入分析,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力。
 浏览:47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9/8/19 8:04:0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朱永嘉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念(收藏于2021/9/27 9:45:34
朱永嘉关于8、9月美国疫情发展的形势及其在各方面的影响(收藏于2021/9/27 9:44:54
朱永嘉塔利班逐渐走上正轨——阿富汗局势观察之二(收藏于2021/9/27 9:44:09
朱永嘉塔利班为阿富汗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阿富汗局势观察(收藏于2021/9/27 9:43:25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9/27 9:42:39
朱永嘉美国目前面临的债务危机(收藏于2021/9/27 9:41:41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8/30 13:26:37
朱永嘉毛主席关于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秘密报告的态度(收藏于2021/8/21 9:15:03
朱永嘉毛主席晚年对生离死别的情感流露(一)(收藏于2021/8/9 19:16:53
朱永嘉转载:近期惊动全网的三大政策突变,在一个闭门会上说透了背后逻辑文化纵横(收藏于2021/8/3 10:51:1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朱永嘉从毛泽东三读《晋书?刘牢之传》说一下为人的操守问题(访问13966次)
朱永嘉关于宇文泰与苏绰的对话(访问13293次)
朱永嘉金山卫与乍浦一日游(访问9110次)
朱永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访问8792次)
朱永嘉在求真中求是——纪念谭其骧诞辰一百周年(下)(访问8251次)
朱永嘉读王安石诗《元日》(访问7354次)
朱永嘉释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访问6972次)
朱永嘉当年毛泽东向全党推荐枚乘的《七发》今天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访问6651次)
朱永嘉祭亡妻张惠娟文(访问6131次)
朱永嘉评《国庆六十周年前夕一位老同志的谈话》(访问595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2/12 11:36: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8/6 23:30:1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7/16 2:25:38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10:50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08:2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