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张惠娟纪念馆

关于《封燕然山铭》之历史往事朱

朱永嘉

  关于《封燕然山铭》之历史往事朱永嘉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04-01 08:17:15)[编辑][删除]转载▼
  按:
  
  因为《封燕然山铭》涉及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近些年学界对所谓《新清史》问题有过不少讨论,同样与北方少数民族有关,故本文结尾部分述及对《新清史》的看法。我们的关注点还是应当放在对满文档案的整理与研究上面,毕竟这些文献反映出中国古代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封燕然山铭》之历史往事朱永嘉
  
  
  
  《人民日报》2019年1月29日,刊登了一篇介绍发现《封燕然山铭》摩崖石刻的文章,叙述了1990年两个牧民在杭爱山的一处山崖岩石下避雨,雨过之后,无意中抬头发现雨水冲洗后石壁在阳光照射下,显露出特殊的字迹。这件事经过媒体的报导,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意,于是中蒙联合考古,终于揭开了石刻的面纱,辨认出这是东汉窦宪北伐北匈奴留下的遗迹,文字内容即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铭》。其实此事在《后汉书·窦宪传》有具体记载,当年匈奴南北分裂的历史过程,在《汉书·匈奴传》及《后汉书·南匈奴传》都有记载,我们应该向国人介绍一下当时南北匈奴分裂的状况,及当时窦宪北伐匈奴的经过,还是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也是不断从森林中的狩猎者,走出森林,走向草原,再到华北平原,从游牧逐渐变为农耕,这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考古发现可以知道,殷商便是逐渐从游牧发展到农耕的,盘庚迁殷以后,才逐渐形成农耕文明。五千年文明史便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不断交往融合的历史,既有血与火的战争,也有二种文明互相融合的历史。一部二十四史,既有农业文明建立的王朝,也有游牧文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历史。如所谓《新清史》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利用《满文老档》,叙述满洲进关以前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二个时期的历史,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这应该是大家一起来做的事,不必为此事过于紧张。二十四史如《魏书》、《北齐书》、《北周书》、《北史》、《辽史》、《金史》、《元史》,以及后来的《清史稿》,都是游牧民族建立王朝的历史,都是二十四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隋朝、唐朝的统治者,都是混血儿。这些问题,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匈奴、乌桓、鲜卑、契丹的历史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相关传记中都有记载,他们没有自己专门的文字和历史著作,这些都是客观的历史事实,要叙述他们的历史,只能到二十四史中去寻找。
  
  南北匈奴的分裂,大体上是在汉宣帝时,匈奴在东边受乌桓的压迫,只能向西迁移。壶衍鞮单于立十七年去世,其弟左贤王立为虚闾权渠单于,那一年是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事见《汉书·匈奴传》。虚闾权渠单于立九年死,立右贤王为握衍朐鞮单于。初立,凶恶,匈奴内乱,分为数部,时乌桓击匈奴东边姑夕王,姑夕王恐,与众共立虚闾权渠单于子稽侯珊为呼韩邪单于,发左地兵四万人,西击握衍朐鞮单于,而握衍朐鞮单于兵败自杀,其民众尽降呼韩邪单于,那一年是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其后呼韩邪单于之兄左贤王呼屠吾斯亦在东边自立为郅支骨都侯单于。其后二年,郅支单于打败闰振单于,并其兵,这样匈奴便由五部合并成为南北二部。郅支进攻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兵败,郅支都单于庭,从此分裂为南北二部。呼韩邪单于入朝事汉,向汉朝求助。这大体上是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的过程,实际上是兄弟二人,兄在北,弟在南,南匈奴降于汉,具体的时间是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
  
  东汉光武帝以后,在位的先是明帝,在位十八年,然后是章帝,在位十二年,章和元年(公元87年)去世,时年三十三岁,和帝即位时只有十岁,由窦太后临朝。窦宪北伐的时间应是章和二年(公元88年)十月,《后汉书·窦宪传》载其北伐的经过,那时和帝已即位,尚未改元。先介绍一下那时北匈奴的状况,《后汉书·南匈奴传》称:
  
  章和元年,鲜卑入左地击北匈奴,大破之,斩优留单于,取其匈奴皮而还。北庭大乱,屈兰、储卑、胡都须等五十八部,口二十万,胜兵八千人,诣云中、五原、朔方、北地降。单于宣立三年薨,单于长之弟屯屠何立。
  
  这是北匈奴的情况,东边败于鲜卑,一部分南下投降,当时北匈奴内部大乱,在这种情况下,南匈奴上书东汉王朝,请求派兵一起北上,攻灭北匈奴。上书的时间是章和二年七月,据《后汉书·和帝本纪》的记载,窦宪具体出兵时间是章和二年冬十月乙亥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伐北匈奴。
  
  南匈奴单于七月上书请求北伐时,对形势有一段分析,其云:
  
  今年正月,骨都侯等复共立单于异母兄右贤王为单于,其人以兄弟争立,并各离散。臣与诸王骨都侯及新降渠帅杂议方略,皆曰宜及北虏分争,出兵讨伐,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又今月八日,新降右须日逐鲜堂轻从虏庭远来诣臣,言北虏诸部多欲内顾,但耻自发遣,故未有至者。若出兵奔击,必有响应。今年不往,恐复并壹。
  
  从这一段文字分析,可知有几个因素是北伐的好时机,一是北匈奴内部纷争不断,二是其中有部分能成为内应的力量,三是如果不乘此机会北伐,北匈奴重新统一内部以后就不好办了。另外是讲自己力量不够,希望汉庭出兵,他们配合,抓住时机北伐,使南北合二为一,成败在此一举,使自己能为汉朝驻守边疆。这一份建议送达汉庭以后,窦太后找耿秉商议,耿秉支持乘机北伐,以便一举平定北匈奴,于是窦宪请命领兵北伐。
  
  《后汉书·窦宪传》载其北伐经过云:
  
  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明年,宪与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万骑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屯屠河,将万余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稒阳塞,皆会涿邪山。宪分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精骑万余,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以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于是温犊须、曰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
  
  这场讨伐北匈奴的战役经过大体如此,这当然是汉朝及南匈奴的一次重大胜利,于是令班固作铭,也就是这次在蒙古杭爱山崖发现的《封燕然山铭》。《后汉书·窦宪传》载班固所作之铭全文,今录于下: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惟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既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鳄。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埽,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单,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上德。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这一长篇铭文,无非是叙述这次出师征伐的经过,表彰其胜利成果,上以洗刷昔日汉高祖、汉文帝所受匈奴之耻辱,下以恢拓境宇,得一劳而久逸之功绩。这一次战役的胜利,迫使北匈奴余部向西迁移,在世界历史上是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一直远迁到今天匈牙利的境内。从战争发起和前后过程及碑文内容,可以看到这场战争发起者是南匈奴,参预者有乌桓和羌胡各少数民族,不单纯是汉人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之所以用汉字刻碑文,是因为那时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与汉人往来都是汉字。在历史上不仅有匈奴投奔汉朝,也有不少汉人投奔匈奴,他们也影响到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匈奴人学习汉文化,使用汉字与汉朝交流,也有汉人学习匈奴的文化,战国时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便是如此。东汉时期继匈奴之后雄踞大漠南北草原的游牧民族是乌桓和鲜卑,再后面是契丹和女真,草原地区不断孕育着新的民族,他们先后兴起,最后是蒙古和满洲。这许多游牧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成员,他们都在二十四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二十四史中,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战争与贸易是这二种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其实文明的交往和互相融合的案例还有很多,二十四史不仅记载有农耕文明建立的统一王朝的历史,也有以游牧文明为主体建立的统一王朝,在北方有游牧民族建立的北魏、北齐、北周、西夏、辽、金等王朝,也有南方宋、齐、梁、陈这些南方的汉族王朝。即使是隋、唐这些统一王朝,其统治者也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血统。再说,如匈奴、乌桓、鲜卑这些游牧民族,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历史保存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前四史中。北魏、北齐、北周、北史记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也都是以汉字记载的。游牧民族统治的王朝,有着统治民族的优越感,如元朝把民众分为蒙、回、汉、南四等,清朝也有这类情况,但这不是主流。这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发展,我们的今天和未来,都离不开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的基本轨迹,都离不开中华文明既存的历史架构,就以文字这一点讲,不管世界文明如何发展,我们大概不会抛弃汉字的既定架构了吧!不会远离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架构了吧!如果客观地仔细分析这块《封燕然山铭》的全部文字之内涵,也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我对这篇铭文的基本认识,也是这篇铭文所具备的现实意义。西方的学者有一个传统的错误观点,似乎中国的边界从来只是以长城为边界,其实长城内外,无论是游牧区还是农耕区,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36年毛主席写的那首《沁园春·雪》中就讲: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最后,关于清史编纂工作与新清史的关系问题,我还想说一点具体的意见。2016年10月24日,戴逸在《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办公室和美国“新清史”的权威欧内德会面,事情过了20多天,才有媒体报道,发表在《学习时报》上,2017年1月又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该文的作者引用北京大学历史系罗新教授的话来说:“中国清史的头一把和美国清史头一把会师了,这是历史性的一刻。”究竟他们如何讨论《清史》编纂,与“新清史”是什么关系,“新清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新闻报导中没有说清楚,因而在舆论界引起了各种推测。前一个时期国内有批判和抵制“新清史”的文章,也许对美国史学界一部分人利用《满文老档》所作“新清史”研究是怎么一回事也没有完全弄清楚有关,我考虑应该现弄清楚利用《满文老档》编“新清史”究竟是怎么一个情况。这首先要弄清楚满洲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满文是怎么来的,《满文老档》是讲哪一段历史,它与整个清史有什么关系。没有弄清事实之前,那就不要妄下断语。其实满文的来龙去脉,满文档案的情况,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都有交代,我们不妨看一看萧一山当年是怎么介绍的,应该说它离开基本事实不远。
  
  努尔哈赤起家时,使用的文字是金代留下的女真文字,与明政府最初交往时用女真文字,附以汉文的对译。努尔哈赤本人则通晓汉蒙诸文字,他对汉文化非常熟悉,熟读《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他是从这些著作学习打仗的,还有便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满人内部日常使用的是蒙古文,这样在文告的翻译上往往有许多麻烦,于是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命额尔德尼及噶盖二人设法创造满洲文字。努尔哈赤的具体主张,是以蒙古字合满人的语音,即可因文见义。满语中父亲为“非阿妈”,即以蒙古字母之阿字下合一妈字。满语中母亲为“非恶摸”,即以蒙古字母下合一摸字。照此以蒙古字制十二字头,合满洲语创制满文,颁行国中。皇太极时期,曾谕达海:“国书十二字头,向无圈点,上下字雷同,无别,幼学习之,遇书中寻常语言,视其文义,犹易通晓,若人名地名,必致错误,尔可擢加圈点,以分析之,则音义明晓,于字学更有裨益。”而达海“又以国书与汉字对音未全者,于十二字头之外,增添外字,犹有不能尽协者,则以二字连写切成,其切音较汉字更为精当,由是国书之用益备。”故努尔哈赤时期的满文档案称为无圈点档案,皇太极时期的满文档案则称为有圈点档案。今略举满文字母读音注音之字表于下:
  
   关于《封燕然山铭》之历史往事朱永嘉
  
  关于《封燕然山铭》之历史往事朱永嘉
  
  关于《封燕然山铭》之历史往事朱永嘉
  
  关于《封燕然山铭》之历史往事朱永嘉
  
  
  接下来,我们应该弄清楚满洲名称之来历。我们知道满洲人是女真人的后裔,其原始的国号是金,又称后金。皇太极即位时仍称金,都城在沈阳,那时叫盛京,其抚近门匾额尚有“大金”的字样。其古代的族源,即古之肃慎,音转为珠申,即女真,清的帝室称爱新觉罗氏,爱新觉罗在满文中就是“金”的意思。皇太极改国号为满洲是在天聪九年(1635年),次年改元崇德。天聪九年十月,有敕曰:
  
  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剌、叶赫、辉发等名,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诸申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称我国满洲原名。其各旗贝勒所属人员,勿称为某旗贝勒家诸申。
  
  诸申即女真之对音,其实这与改国号为满洲的意义是一样的,或许是为了避免与中国发生如同宋金之间的对立。族人习惯于称努尔哈赤为满住,是对努尔哈赤的一种尊称,皇太极借此改国号为满洲,以名其部族。长期以来东胡族以满住为酋长之尊称,至于后人分析认为所以改国号是为了在与明朝关系问题上,避免引起汉人产生宋金对立的历史避讳,当然也是一个理由。还有认为之所以取名满洲,是与喇嘛教有关。早在努尔哈赤时,便有喇嘛教法师与满洲来往。西藏喇嘛教法师来建州,当在努尔哈赤称汗前后,有名斡禄打儿罕囊素者,乌斯藏人,东历蒙古诸部来到满洲,收到努尔哈赤的信从,倍加供给。天命六年八月七日,法师圆寂归天,努尔哈赤敕令修建宝塔,敛藏舍利。皇太极天聪四年,由其弟子立碑以示纪念。这实际上是努尔哈赤借西藏的喇嘛教以怀柔蒙古族的一种手段,喇嘛教在沟通满、蒙、藏之间相互关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那么《满文老档》无非是两个部分,一是努尔哈赤时期的《满文老档》,二是皇太极时期的满文书档案,这两份老档,主要讲那两个时期满洲与蒙古、西藏以及和明朝之间的关系。关于《满文老档》保存的情况,在萧一山《清代通史》中亦有具体记载,其云:
  
  满文之老档,更分为无圈点之档子,及有圈点之档子两种。无圈点者旧字也,有圈点者新字也。其内容为太祖太宗两朝之记录,太祖朝共十套,每套册数自四册至十一册不定,凡八十一册,起丁未年至天命十一年,其中颇有脱落。而第十套之年月,全不具备。太宗朝共十六套,凡九十九册,自天聪元年至六年,共十套,六十一册。崇德元年六套三十八册。老档为编年体之记录,颇为详细,琐屑之事,亦备载之,惜早已残缺不全矣。此外北京内阁库藏之档案,中多清初文书。光绪二年,清查大库档,知其可贵在老档上。盖内阁所藏者,有真正无圈点老档。
  
  乾隆四十三年再办老档一份,发交奉天崇谟阁,并藏实录圣训金匮内。据四十五年二月初四日盛京将军福奏折,当时收到者即无圈点,加圈点。天命年老档各八十一本,天聪年各六十一本,而崇德年老档三十八本,仅为有圈点者。其数目与今藏本正相符。而大库所藏,实较修订本为多。故以后续有发现者,加崇德三年分原档是也。民国以后,大部归教育部历史博物馆,因保藏不善,渐作废纸出售,罗振玉于纸坊购得者,即此内阁大库旧档也,幸展转以入中央研究院。民国十一年,国立北京大学呈请将历史博物馆余存档案拨归整理,于是此宝贵史料,始得供学者参考焉。
  
  又北京大学整理内阁档案,所整理之结果,共有档案一千五百零二麻袋,当时一年中整理出来的不过三分之一而已。实际上现在能通晓满文的人太少了,从文字讲,满文已是死去的文字了,估计美国整理满文老档之资料,当来自日本人手中所掌握的盛京那个副本。《满文老档》所记之内容,主要是当时满、蒙、藏的关系,满洲人如何征服蒙古与西藏,及满洲与明之间的关系。我估计“新清史”能用的资料也很有限,真正要把《满文老档》全部译成汉文或英文,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时间来做这个工作啊?欧内德到北京来,可能是来讨救兵的,我们编《清史》的编纂委员会,可能也缺少这方面的专家学者,这是一件需要花人力长期努力做的事,所以《人民日报》的报导只能含糊其辞了。要做好这件事,对戴逸领衔的《清史》编纂工作也确实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至于《清史列传》立《贰臣传》,那是乾隆年间的事,这件事反而是清朝统治着接受儒家传统观念的反映,忠臣不事二主嘛,不能太当回事,实际上汉人如范文程、洪承畴、施琅,在《清史列传》中的地位都不低啊!康熙的启蒙老师是熊赐履,康熙与鳌拜的斗争还是受熊赐履的影响。清代的社会矛盾主要是阶级矛盾,不是满汉之间的矛盾,清代的盛世在康熙时期,雍正与乾隆是走下坡路的时候。《清史》的编纂工作,千万不要轻易下“清史工程搞砸了”这样的断语,一部好的正史,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完成,《史记》、《汉书》都经历了父子两代人的辛勤努力,何况《清史》如此庞大的工程呢。即使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时期满洲老档的整理也需要人力和时间,要学会满文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做好《清史》工程这件大事,需要耐心和时间,需要大量人力,也需要足够的经费,戴逸比我还年长一些,要体谅他的努力。《清史》编写的体例只能遵循二十四史的原有历史传统。有关中国历史上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历史关系,有机会我再结合历史事实细细说来。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大概永远不会全盘西化,中华文明怎能数典忘祖呢!这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发展的结论,这次中央在社会科学院建立历史科学院的宗旨就如此。
 浏览:23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9/4/1 11:16:5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朱永嘉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念(收藏于2021/9/27 9:45:34
朱永嘉关于8、9月美国疫情发展的形势及其在各方面的影响(收藏于2021/9/27 9:44:54
朱永嘉塔利班逐渐走上正轨——阿富汗局势观察之二(收藏于2021/9/27 9:44:09
朱永嘉塔利班为阿富汗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阿富汗局势观察(收藏于2021/9/27 9:43:25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9/27 9:42:39
朱永嘉美国目前面临的债务危机(收藏于2021/9/27 9:41:41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8/30 13:26:37
朱永嘉毛主席关于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秘密报告的态度(收藏于2021/8/21 9:15:03
朱永嘉毛主席晚年对生离死别的情感流露(一)(收藏于2021/8/9 19:16:53
朱永嘉转载:近期惊动全网的三大政策突变,在一个闭门会上说透了背后逻辑文化纵横(收藏于2021/8/3 10:51:1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朱永嘉从毛泽东三读《晋书?刘牢之传》说一下为人的操守问题(访问13957次)
朱永嘉关于宇文泰与苏绰的对话(访问13285次)
朱永嘉金山卫与乍浦一日游(访问9105次)
朱永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访问8790次)
朱永嘉在求真中求是——纪念谭其骧诞辰一百周年(下)(访问8243次)
朱永嘉读王安石诗《元日》(访问7350次)
朱永嘉释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访问6966次)
朱永嘉当年毛泽东向全党推荐枚乘的《七发》今天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访问6650次)
朱永嘉祭亡妻张惠娟文(访问6130次)
朱永嘉评《国庆六十周年前夕一位老同志的谈话》(访问594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2/12 11:36: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8/6 23:30:1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7/16 2:25:38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10:50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08:2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