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张惠娟纪念馆

尺蠖之曲,以求信也

朱永嘉

  尺蠖之曲,以求信也朱永嘉 (2019-01-13 11:19:45)[编辑][删除]转载▼
  这几个月,健康一直欠佳,腹泻不止,最近稍有好转,于是静下心来读《周易》,翻检十翼《系辞下》看到“尺蠖之曲,以求信也”一句,颇有感悟。
  
  释文:“信本又作伸。”信为伸也。蠖,《说文》:“屈伸虫也。”《尔雅》:“尺蠖,状如蚕而细小,行则促其腰,使首尾相就,乃能进步,屈中有伸,故曰屈申虫。”蚕的爬行,一曲一伸,慢慢前行,其屈则拱其腰,使首尾相就,然后再向前伸行,先屈才能再伸。其实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也是如此,它不可能直线向前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增速要收缩一下,它不可能一直保持二位数的快速增长,主动地收缩一些战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收缩过剩产能的一面,但也要补短板,为进一步伸作准备,即使减少一点过剩的产能,也有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航天与通讯技术的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只看到缩这一面,看不到前伸的另一面而丧失信心。有的朋友只看到收缩所带来困难的一面,于是心情恍惚,作出错误的判断,认为大事不好,经济会直线乡下,看不到还有伸的一面,而收缩正是为了下一步继续前进。
  
  在《系辞下》这句“尺蠖之曲,以求信也”之前,还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话,其云: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这是讲事物的发展都带有周期性变化的客观规律。这几天正是三九严寒的日子,我手脚冰冷,搓着手写稿子,寒往暑来,过了严寒便是春暖花开,接着进入夏天,一年四季便是年岁的周期,白天与黑夜也是不停往复,万事万物都带有周期性的特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一屈一伸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事物的发展正是在能屈能伸的过程中才不断前进,懂得这个规律并能加以运用,才能够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这才是大利之所在。向松祚对2019年经济发展的预测,实在是痴人说梦,为人的宗旨,怎能一看到困难、一遇到曲折便垂头丧气,看不到前景呢?相反,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想到和看到前途是光明的,这就是辩证法,要努力树立信心,促使事物由困难向积极方面发展,这才是英雄本色。为什么?因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伟大领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最终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这就是“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同样的道理,在今天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时,要看到希望与未来,要有信心,气可鼓而不可泄也,对于向松祚这样的假洋鬼子,简单一句话,闭嘴!
  
  在“尺蠖之曲,以求信也”下方,还有一句话:“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蛰,潜藏也。此言龙蛇到了冬天要冬眠,也就是把自己潜藏起来,到来年的春天,又重新伸展自己的身体。龙是中华民族初始阶段的图腾崇拜,原始社会阶段都有蛇形的玉器以作龙的象征,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早期文化都有类似玉器的发现,中华民族历来把龙作为神灵的象征。
  
  《求是杂志》在今年1月号发表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文章中讲到“中国人早就知道矛盾的概念,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就出自《易·系辞上》。阴的符号即--,阳的符号为—,古人借助这两个符号分别代表偶数与奇数的组合构成八八六十四卦,结合卦辞和爻辞,阐述事物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种种矛盾转换法则所表现的各种不同形态。所谓“易”,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则,也就是事物对立统一之矛盾运动过程中的法则。《易经》首卦《乾卦》之《象》,其卦辞:“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说的是君子无论在何种境况,都要保持自强不息的状态。在爻辞的排列中单数称九,双数称六。初九,指卦卜单数之首位。可以借《乾卦》之《象》来比拟全球化过程中各种状态,其云:“潜龙,勿用。”“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亢,极高曰亢。《文言》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丧。”换一句话,能伸而不知屈,那要摔跟斗了。反之,退也有一个如何退的问题,弄不好还会进退失据。“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类似于全球多极化的状态,这既可以用来说明事物发展的各种不同状态,同时也可以给我们思考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供启发。中华民族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作为君子之国,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兢兢业业,不骄不躁,从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使自己始终处于自强不息的状态,才能应对各种困难,在困难中寻找和获得机会,从而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也就是《系辞下》所引子曰:
  
  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这里的“其亡!其亡!”,是指时刻警惕亡的危险,那反而能够如苞桑那样茂盛而更加坚固。孔子的这句引文见于《否》卦《象》之九五爻辞,意谓常常恐惧否运之来,则能勤勉谨慎,反而能使国家牢固如苞桑。从这些论述,可见《周易》中充满着辩证看待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思维方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珍贵的思想财富。
  
  在“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的后面还有一段话,也在“子曰”的范围以内,其云: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穹神之化,德之神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讲如果你真正懂得辩证地分析事物的道理,藉以致用,可以使自己安身立命,提高自己的才德。可以藉此透彻理解往事,也可以预知未来。这样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从而使自己德业昌盛。这一段话是对辩证思维方法之价值的评价。这是子曰那一段引文的结尾,这段子曰引文的开头还有一段话,其云: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此言天下之人,所面临的是共同的问题,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和历史大发展,为了共同的目标,可以从不同的途径入手。然而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一致而百虑,各有各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等百家争鸣,其总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那么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呢?其之后的回答应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辩证思维方法,人对事物发展的认知,最终不能背离事物运动之客观规律,但这并不排斥各家从不同的视角进入问题的核心地带,而认识的深入还是需要各家从不同的视角认识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大家又离不开辩证思维方法。
  
  这一长段孔子说的话,不见于《论语》,那么它有没有根据呢?应该是有所根据,但又不是孔子的原话,而是经过其弟子加工和进一步发挥的话。《论语·述而》载: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史记·孔子世家》载: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可见孔子研读功夫之深,若以“五十以学《易》”算起,孔子卒于七十二岁,有二十年时间攻读《易经》,于此可知六经之中的《易》在孔子心目中地位之高。《易》中那么多卦辞和爻辞,都是古人卜筮的记录,经过后人整理后得以保存下来,分别编排在六十四卦之各卦和爻的条目下,而《易》这么多条目的中心点,是讲思维方法上如何辩证地思考万事万物运行变化之过程及其规律。那么在孔门弟子中,有没有传《易》的记载?答案是肯定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
  
  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传易於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这个黄子即黄生,好黄老无为之术,汉初黄老思想占统治地位。这个传承系列当为司马迁亲耳所闻,司马迁与杨何又曾同为汉武帝时的朝廷官员。那么阐释《周易》的十翼,未必皆孔子所为,当为孔门弟子阐述《周易》的作品,其中《文言》、《系辞》引孔子之言有二十九条,当是孔门弟子经过他们加工的产物,不一定都是孔子的原话。其实一部《论语》,其中都有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问答,有的也是经过孔门弟子加工的。司马迁的《六家要旨》是阐述其父之议论,起首便引了《系辞》所言之子曰开头一句话,其云:“《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以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来概括先秦百家争鸣之要旨,实际上《系辞》这一大段话,是阐释此前“《易》曰:憧憧往来,朋朋尔思。”而这句话则出自《咸》九四之爻辞,《易》之《咸》卦是下艮上兑,艮为阳卦(),兑为阴卦(),下刚,上柔,《象》的解释是“君子以虚受人”。艮为山,兑为泽,山上有泽,即山上有潭,以承受雨水,山泽相感,是以卦名曰《咸》。象九四的解析,便是“憧憧往来,朋朋尔思”,憧憧,是往来不绝貌,谓朋友互相往来,一起探讨学问,这边是中国学术之中国气派,也便是“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司马迁所言之“六家要旨”,都是“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实际上他崇尚的是道家无为之术,也就是“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实际上便是尊重事物的客观辩证规律“因物与合”,这是中国学术之中国气派的主旨。
  
  《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中心主旨便是辩证地思考一切事物发展的历程及其共同的客观法则,《系辞上》“生生之谓易”,谓阴阳与万物皆新陈代谢、生生不已,是谓易之道,这个道也就是阴阳两个对立面相互间的斗争和统一。它以《卦辞》、《爻辞》及十翼,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四库全书总目》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提出: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
  
  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之脉络看,无论儒、墨与法家,还是道家与兵家,始终离不开那个时代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在思辨方法上始终离不开对立面的矛盾演化历程,也离不开《周易》上许多经典性的概括表述。从毛主席到习主席的许多讲话中,也曾用不同方式反复引用《周易》之名句,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什么事情都是随着形势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故云“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反之,在形势好的时候,要看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不能有任何骄傲和自满的情绪,那就是“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才能真正做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辩证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思维法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的思维脉络,发展中国学术,就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中由《周易》演化而来的这块主心骨,故说话要用中国的语言,要有中国的气派。目前知识分子中思想混乱,对形势悲观失望,情绪消沉颓废,那是没有根据的。说到底还是这些年欧风美雨的影响,对于自己祖宗的东西,丢得一干二净。中美关系稍有变局,便惶惶然不可终日地失魂落魄,不懂得刚柔与强弱的辩证关系,现在不是又在向另一方向转变了吗?美国目前国内外的矛盾还在发展,我们只是避免把矛盾的焦点引向我们这一边而已。这里有经与权的关系,战略与策略之间要有灵活性,曲是为了今后的伸,退也是为了以后的进,二者存在辩证关系,从而由此为我们留出一点时间,调整和改善一下内环境,也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老子有一句名言:“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水的。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柔的东西胜刚的,弱的战胜强的,天下没有人不懂得,可是没有人能做到。”为什么?因为“正言若反”,话本来是正面说的,听的人却以为这是反话,既然不信,当然不会去做。事物始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某些知识分子总是一遇风吹草动,便东摇西摆,其为人的本质,无非是墙头草,头重脚轻根子浅,只能随风摇摆了,他们不信辩证法讲的事物会向其反面转化是事物的客观规律。
 浏览:32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9/1/13 21:30:4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朱永嘉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念(收藏于2021/9/27 9:45:34
朱永嘉关于8、9月美国疫情发展的形势及其在各方面的影响(收藏于2021/9/27 9:44:54
朱永嘉塔利班逐渐走上正轨——阿富汗局势观察之二(收藏于2021/9/27 9:44:09
朱永嘉塔利班为阿富汗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阿富汗局势观察(收藏于2021/9/27 9:43:25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9/27 9:42:39
朱永嘉美国目前面临的债务危机(收藏于2021/9/27 9:41:41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8/30 13:26:37
朱永嘉毛主席关于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秘密报告的态度(收藏于2021/8/21 9:15:03
朱永嘉毛主席晚年对生离死别的情感流露(一)(收藏于2021/8/9 19:16:53
朱永嘉转载:近期惊动全网的三大政策突变,在一个闭门会上说透了背后逻辑文化纵横(收藏于2021/8/3 10:51:1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朱永嘉从毛泽东三读《晋书?刘牢之传》说一下为人的操守问题(访问13957次)
朱永嘉关于宇文泰与苏绰的对话(访问13284次)
朱永嘉金山卫与乍浦一日游(访问9105次)
朱永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访问8790次)
朱永嘉在求真中求是——纪念谭其骧诞辰一百周年(下)(访问8241次)
朱永嘉读王安石诗《元日》(访问7349次)
朱永嘉释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访问6965次)
朱永嘉当年毛泽东向全党推荐枚乘的《七发》今天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访问6648次)
朱永嘉祭亡妻张惠娟文(访问6130次)
朱永嘉评《国庆六十周年前夕一位老同志的谈话》(访问594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2/12 11:36: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8/6 23:30:1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7/16 2:25:38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10:50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08:2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