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张惠娟纪念馆

读柳宗元《咏荆轲》

朱永嘉

  读柳宗元《咏荆轲》朱永嘉 (2018-11-11 20:09:28)[编辑][删除]转载▼
  《毛泽东年谱》记载,1973年9月下旬,指示有关人员注释和印制大字本的柳宗元《咏荆轲》。9月26日,我们从姚文元那儿接到印制大字本《咏荆轲》的任务,我们于10月10日上送七份。在我印象中,柳宗元的《咏荆轲》诗,最初只要我们标点,没有要求注释,后来又要我们注释这首诗的最后六句:“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徵无且。”指明要批判荆轲的“勇且愚”,要求对秦皇的“诈力”的“诈”作正面解释,因为已上送而未来得及做。
  
  毛泽东要我们注释大字本《咏荆轲》,与当时批林批孔、从正面评价秦始皇的背景有关。黄永胜参加批陈整风的会议时,曾在一张纸条上写了唐人章碣《焚书坑》一诗,诗中讥刺秦始皇焚书坑儒,黄永胜这种潜意识的行为表露出其内心将毛泽东比作秦始皇。林立果后来搞“571工程纪要”时,攻击毛泽东为“当代的秦始皇”。从黄永胜到林立果的这种思想观念是一致的,都是通过骂秦始皇来骂毛泽东,所以批林的时候毛泽东要肯定秦始皇,完全把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翻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给郭沫若的那首诗《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以柳宗元《封建论》一文为切入口,对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予以充分肯定。其中“百代都行秦政法”的诗句,赞扬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历朝历代皆沿袭继承,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迄今仍有重要影响。末句“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柳宗元《封建论》主张郡县制,反对分封制,其主旨是加强朝廷中央集权,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从而削除藩镇割据,巩固唐王朝的统治。儒家推崇的周文王在周初建立分封制,最终导致周王朝分崩离析。这句诗是肯定柳宗元在《封建论》中主张郡县制,反对分封制,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毛泽东在阅读柳宗元关于秦始皇的诗文时,自然会关注《咏荆轲》这首诗,该诗是对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的反其意而用之。柳宗元是唐宪宗年间与韩愈齐名的古文学家。他的散文写得非常漂亮,而且思想性、战斗性很强。有的文章用寓言形式,显示了极大的讽刺才能。他的人品也很好,唐顺宗即位,他参加了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积极改革朝政。执政不到七个月,宦官俱文珍发动宫廷政变。他与王叔文、王伾一起被贬到边远地区任司马,故称二王八司马。十年以后,他改为柳州刺史,四年后死于柳州,年仅四十七岁。他去世后,柳州人专门为他立庙,韩愈还写了《柳州罗池庙碑》,庙中的罗池神便是柳宗元,碑文纪念柳宗元正直的一生。
  
  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列传中描写荆轲与燕太子丹在易水上告别时,有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其歌即为千古传唱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刺秦以失败告终,高渐离继之,企图以筑击秦皇,也失败了。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因此而起兵伐燕,燕太子丹被杀,最终秦灭燕。抗日战争期间,郭沫若在重庆时曾写过一个剧本《筑》,那是暗讽蒋介石的。同样一个历史故事,在不同的时代,其影响便不同了。
  
  今先录该诗全文于下,再加以研析。
  
   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徵无且。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言秦国意图灭燕,双方势不两立。《史记·刺客列传》叙述秦国蚕食诸侯,燕国形势危急,“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燕太子丹为此忧心忡忡,向其傅鞠武求教该如何应对,鞠武向太子丹推荐田光,太子丹见到田光后说:“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此言田光向太子丹推荐荆轲,太子丹与荆轲商议刺秦之事,得到荆轲承诺之后,“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此后秦兵攻破赵国,对燕国日益进逼,已到达燕国南界,故言“兵势且见屠”。太子丹恐惧不安,要求荆轲早日刺秦,荆轲则提出要以叛秦奔燕之樊於期脑袋和燕督亢之地图献给秦王,借机接近秦王以刺杀之,“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匕首荆卿趋”言其预先准备刺杀秦王的武器,“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卿。”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此句指太子丹催促荆轲早日出发,荆轲生气地辞别太子丹,《史记·刺客列传》云: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这表明刺秦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没有达到荆轲的要求,也为刺秦失败埋下了伏笔。“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描写荆轲在易水与太子丹辞别的场景,《史记·刺客列传》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言荆轲作为燕国时臣求见秦始皇,“原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则是燕国归降奉献的礼物。“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描写行刺失败的情况,指谋划刺秦时那么慷慨激昂,充满英雄气概,但行刺的紧急关头却犹豫不决,最终刺杀行动失败。“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此句用了长虹贯日的典故,《史记·邹阳列传》中叙述邹阳被诬下狱,上书梁王称:“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集解引应劭之言:“燕太子丹质于秦,始皇遇之无礼,丹亡去,故厚养荆轲,令西刺秦王。精诚感天,白虹为之贯日也。”这是讲荆轲对太子丹的忠义感动上天,以至于出现白虹贯日的天象,但由于荆轲待其客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太子丹怀疑荆轲畏惧,催促荆轲出发。此言太子丹怀疑荆轲的忠义,荆轲刺秦虽然英勇,却因没有等到助手仓促出发而行动失败被诛杀。
  
  荆轲在咸阳宫刺秦,当“图穷匕首见”时,“荆轲以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没有用匕首直刺秦王,反而被秦王拔剑断其左股而致残废。荆轲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想模仿曹沫在鲁与齐会盟时执匕首以劫持齐桓公,迫使他归还侵鲁之地。然而荆轲看错了对象,秦始皇不是齐桓公。柳宗元《咏荆轲》诗中称:“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尽管荆轲出发时,气壮山河,结果是“苍卒反受诛”。“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此举原本是为了消弭忧患,结果却反而引来灭顶之灾。荆轲刺秦失败后,秦始皇大怒,加快灭燕的行动,《史记·刺客列传》云: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故柳宗元诗中言:“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又称“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提到“荆轲之湛七族”,集解引应劭之言:“荆轲为燕刺秦始皇,不成而死,其族坐之湛没。”那是说荆轲在燕的家族,被秦灭七族,荆轲刺秦以全盘失败告终,柳宗元此处用了邹阳传中的典故。全诗之末句“世传故多谬,太史徵无且”,即认为外间关于荆轲刺秦的传说多是谬种流传,太史公写这段历史时,还得去征询于无且。无且即夏无且,秦始皇的御医,荆轲刺秦时,夏无且就在现场。当荆轲环铜柱再逐秦王时,是夏无且以所奉之药囊掷向荆轲,于是秦皇才有拔剑还击的机会。个人行刺的行为,在现代成为恐怖主义,也不值得提倡。从《咏荆轲》全诗看,柳宗元对荆轲刺秦这件事完全抱着批判的态度,。毛泽东关注柳宗元这首诗,表明他对荆轲刺秦的行为持否定态度,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的问题,说到底也是如何看待秦始皇的问题。
  
  毛泽东在1973年9月下旬要我们印制大字本《咏荆轲》,10月上旬又要我们注释印制大字本的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表明他这时关注到李贽著作中对儒学的批判,李贽对秦始皇持肯定态度自然也引起他的注意。李贽《焚书》卷五有一篇题为《王半山》的笔记,王半山指王安石,李贽在文中不同意王安石关于荆轲的观点,其云:
  
  半山谓荆轲豢于燕,故为燕太子丹报秦。信斯言也,亦谓吕尚豢于周,故为周伐纣乎?相知在心,岂在豢也,半山之见丑矣。且荆卿亦何曾识燕丹哉!只无奈相知如田光者荐之于先,又继以刎颈送之于后耳。荆卿至是,虽欲不死,不可得矣。故余有《咏荆卿》一首云:“荆卿原不识燕丹,祗为田光一死难。慷慨悲歌为击筑,萧萧易水至今寒。”
  
  王安石关于刺客的观点记述在《书刺客传后》一文中,其文末言:
  
  聂政售于严仲子,荆轲豢于燕太子丹。此两人者,污隐困约之时,自责其身,不妄愿知,亦曰有待焉。彼挟道德以待世者,何如哉?
  
  李贽认为荆轲刺秦并非是因为受到太子丹的豢养,而是为了报答对方的知遇之恩,荆轲原本与太子丹并无交情,只因知交田光以死相荐,故亦只能舍命相报。
  
  柳宗元《咏荆轲》表明,他对荆轲刺秦的行为持否定态度,荆轲虽然英勇,但刺秦的行为却不明智,准备工作又比较仓促,最终失败的结局不可避免,太子丹也因此为燕国引来灭顶之灾。毛泽东阅读柳宗元《咏荆轲》,同样反映了他对荆轲刺秦持批判态度,无疑这也是对“五七一工程纪要”的不屑一顾。
 浏览:40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8/11/11 20:31:0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朱永嘉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念(收藏于2021/9/27 9:45:34
朱永嘉关于8、9月美国疫情发展的形势及其在各方面的影响(收藏于2021/9/27 9:44:54
朱永嘉塔利班逐渐走上正轨——阿富汗局势观察之二(收藏于2021/9/27 9:44:09
朱永嘉塔利班为阿富汗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阿富汗局势观察(收藏于2021/9/27 9:43:25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9/27 9:42:39
朱永嘉美国目前面临的债务危机(收藏于2021/9/27 9:41:41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8/30 13:26:37
朱永嘉毛主席关于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秘密报告的态度(收藏于2021/8/21 9:15:03
朱永嘉毛主席晚年对生离死别的情感流露(一)(收藏于2021/8/9 19:16:53
朱永嘉转载:近期惊动全网的三大政策突变,在一个闭门会上说透了背后逻辑文化纵横(收藏于2021/8/3 10:51:1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朱永嘉从毛泽东三读《晋书?刘牢之传》说一下为人的操守问题(访问13954次)
朱永嘉关于宇文泰与苏绰的对话(访问13258次)
朱永嘉金山卫与乍浦一日游(访问9103次)
朱永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访问8789次)
朱永嘉在求真中求是——纪念谭其骧诞辰一百周年(下)(访问8238次)
朱永嘉读王安石诗《元日》(访问7346次)
朱永嘉释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访问6962次)
朱永嘉当年毛泽东向全党推荐枚乘的《七发》今天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访问6646次)
朱永嘉祭亡妻张惠娟文(访问6128次)
朱永嘉评《国庆六十周年前夕一位老同志的谈话》(访问5925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2/12 11:36: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8/6 23:30:1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7/16 2:25:38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10:50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08:2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