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共和国将帅园__金如柏少将纪念馆
共和国将帅园

回声

郑织文等

  信仰、历练和感恩
  金宁
  
   从小到大,书看了很多,传记也好,历史也好,小说也罢,在我眼中都是陌生的,就算在我心中掀起微微的波澜,也会在随后的思考中认为这不过是一部作品,多少都是有虚构的成分的。而今天摆在我面前的这本书--《飘落的日历》,却是着着实实的让感受到了什么叫心灵的撞击。
   这本书是我的长辈们用亲身经历描述了他们的过去,他们的苦难。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不断的问自己,如果我作为一个家财万贯的公子,我会不会抛弃自己的优越生活去参加所谓的革命;如果我54年的革命生涯中有21年是在委屈中度过的,我会不会还能为我当初的选择去为之奋斗;如果我的父辈为我铺平人生的道路,我会不会断然拒绝而去选择自己艰苦的创业;如果我被我的组织或领导打入牢房,我会不会依然去坚持我的信仰;如果我从北京被下放到农村或兵团,我会不会去为一个跟本不可能得到的所谓的称号去奉献自己。。。。。。太多的如果,太多的会不会,扪心自问,我可能一个也做不到。而我的长辈们,就是在这些我做不到的如果中,为了他们的祖国、为了他们的党、为了他们的信仰,奋斗了他们的一生。
   外公在文革中被监禁时写到“我死不瞑目,我相信党组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仰?我们这一代人,基本是生活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看中自身的物质享受,看中所谓的自我追求,而信仰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一种太过于虚无飘渺的东西。我18岁参军,19岁入党,23岁授衔,31岁少校,在别人看来扶摇直上的军旅生涯,也随着现实的诱惑而使自己迷失了信仰。看完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受到小平同志的一句话:“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然而这种局面,在他老人家说完之后二十年的今天,依然是没有任何改观。我们有元旦、有春节、有“黄金周”,但我们没有一个以国家的名义规定的纪念日来纪念我们为祖国牺牲的阵亡将士,这种有意无意的忽略,实际上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我们今天的年轻人,还能象外公、外婆他们一样,为了他们的祖国、为了他们的信仰,忍辱负重,去为之奋斗与牺牲吗?
   55年授衔,已经是昆明军区副政委的外公被不公平的授予少将军衔,反而是他手下的一个副军长被授予中将军衔,然而外公什么也没有说,没有去为名利而争,继续着他为之信仰的革命,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胸怀!什么样的情操!在如今这个所谓的市场经济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名利生存,为了名不惜去低三下四,在百姓面前横眉冷对千夫指,在领导面前俯首甘为儒子牛;为了利去贪污腐败,以身试法。我曾经想,如果外公能够活到现在,看到现今这种社会风气,现今这种领导干部,他也会为他为之奋斗的革命而痛心疾首,这不是他当初革命的目的,这也远远的背离了他们这一代人的信仰。
   我的父辈们虽然没有取得象外公他们一样的辉煌,但他们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各自的成功,这正应了一句话,成功要靠人生的不断积累才能获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恰恰缺乏的是一种积累,一种人生的积累、一种历练的积累、一种苦难的积累。当看到大舅在书中对青年作家描述几年插队的感受时说:“我知道什么是老百姓,我知道我也是个老百姓,我们千万不能欺负老百姓。”我感触颇深。我们这些在城市里、在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里长大的年轻一代,是不是真的能明白这三句话的份量,是不是能够真的体会到什么叫老百姓,能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老百姓的地位,能不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呢?我们和我们的上一代人,差距就在于这种经历,这种对苦难的感受,这是任何书本上都学不到的宝贵财富。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比我们的长辈,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享受了太多的幸福和快乐,确还在抱怨社会的不公,还在抱怨生活的无聊,面对着姥姥的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一种惭愧,但我也为我有这样一个家庭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邓小平说外公金如柏“是个大好人”,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是一个我们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也是我们所有人值得奋斗的高度!
  
   姥姥让我们每个人看完这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对我这种懒人来说还真是一个督促,有很多话想说,但从小笨嘴拙舌,文不及义,也懒得动笔,看完这本书,除了一些感慨之词,更多的是萌生了感恩之心。
   感谢外公!
   您在世时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虽然仅仅和您共同生活了13年,记忆中您也没有给我更多的教诲,但不知为什么,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个角落是永远把您珍藏的。我至今仍然清晰的记得您追悼会的那天,我独自站在门外,看着人们从灵堂门口进进出出,滴泪未流,因为我不知道我是真的再也见不到您了,我以为您只是睡着了,还会醒来陪我。您是我记忆中第一个离我而去的亲人,但在我心中您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我每次做出大的决定都会在心里问自己,您会满意我的决定吗?当我穿上军装时,我告诉自己,外公一定会高兴我的选择;当我荣立三等功时,我在心里对您说,我没有辜负作为一个军人的后代您对我的期盼;当我脱下军装时,我告诉自己,外公对我的选择肯定是不满意的,但如果您在世,看到现在的军队已经不是您所在时的军队的时候,您会不会也能同意我的选择呢?您在我的心中,永远是一座不可企及的丰碑!
   感谢外婆!
   三十多年来,您一直关心着我的成长,我走的每一步,都有您的关注在里面。在学习上,您为我的每一次考试成绩高兴或担忧;在工作上,您为我取得的每一次成绩而高兴自豪;在生活上,您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让我们体会了大家庭的温暖,让全家二十多个人心无介蒂的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您教会了我如何去面对挫折、如何去面对荣誉、如何去面对家人、如何去面对社会,您一直是一个慈祥的长者,注视着我们,关心着我们!
   感谢妈妈!
   您独自把我抚养成人,以您自身为榜样教会了我太多太多。您早在86年就利用暑假让我去学了计算机,那时候很多人还不知电脑为何物的时候,我已经可以用BASIC编程了;您在我高三的暑假,让我去您的单位学钳工,学到技能是次要的,但是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工人,什么是工作,虽然只挣了区区90块钱,但那是我有生以来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第一份收入。这是您给我积累的多么宝贵的人生历练。您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了,而我无以为报。
   感谢我的姨和舅舅们,你们为了我的成长都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关心着我的身体、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教会了我太多做人的道理,从你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外公的伟大,虽然我做不到成为一个好人,但我相信我能够做一个正直的人,也正是你们让我体会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感谢我的爱人,你为我们这个家庭、为了我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我会好好的珍惜这份感情。
   感谢我的弟弟妹妹们,做为大哥,我还有太多的不到,而你们为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太多的帮助,我真心的爱着你们。
   感谢这个大家庭,给了我一份温暖的生活,给了我一颗感恩之心,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精神财富,我将享用终生。我为我的大家庭骄傲而自豪!
  
  
  
  
  拾起这飘落的日历
  万素萍
  
   第一次看自己家人写自己家人的故事,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来看的,结果刚看完二舅写的序言,就感觉眼睛已经有点湿润了,最后,这本书是含着眼泪看完的。
   当初姥姥是16岁离开了她的家乡,她的父母,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从开封走到延安,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回想起我自己当年也同样是16岁离开家,坐着火车让我爸陪着从高邮来到北京。到了北京,还有亲戚照顾。就是这样,当初还觉得自己很辛苦,很不容易,有时晚上躺在被窝里还会因为想家而偷偷流泪。现在想起来,姥姥她老人家当初得有多么坚强的毅力才能走到延安,得是怎么样坚定的信念才能支撑她去舍身忘死的投入革命。做为我们现在年轻的一辈,这种苦这种累不要说做,想一想都是难以企及的。
   刚踏入这个家门的时候,姥姥找我谈了一次话,就象书中所说,她教育我要把长辈放在第一位,兄弟姐妹放在第二位,第三位才是自己的小家庭。当初也是很不理解,认为姥姥是偏心眼,看了书才知道,不管谁踏入这个家门,都接受过和我一样的谈话。而且踏入这个家门十年来,也真正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姥姥会对我们说这些话,也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有着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有着这么和谐的氛围。姥姥为了这个家真的是付出了太多太多。
   外公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因为在我进入这个家门之前他老人家就已经离开了,但外公对我来说又是那么真实的存在着。从客厅里的中堂和条幅,到妈妈、姨、舅舅们的为人处事,我都能看到他老人家无处不在的身影。去年从西单搬到西郊的时候,姥姥特意让小舅把中堂和条幅送去重新装裱,挂到新家的客厅,因为这是外公一生光辉的写照。从平时对妈妈、姨和舅舅们的一言一行观察,到书中他们描述的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我都能感受到外公的品行对他们有着多么深刻的影响。这也为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书中还提到了外公当初55年授衔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外公没有任何怨言,依然忘我的为党和国家工作着;在外公因为文革被关押审查受尽折磨后,他老人家给家人留下的只有一句话“我相信党组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什么样的胸怀、什么样的情操。想想自己当初因为没能按时调副科而闹情绪,不好好工作,真是惭愧之极。
   ......
   书中令我感动的内容太多了,对比老一辈和上一辈人,我们第三代真正是生活在蜜罐中一样,我们没有理由埋怨,没有理由懈怠,我们应当为了我们的祖国奉献我们自己微薄的力量。
   从小文笔就一般,心里想说的东西太多太多,但真正写起来确又无从下笔,但我只想说一句,我为我能融入这个和谐的大家庭而感到幸福和自豪。
  
  
  
  
  
  
  
  
  
  
  重拾《飘落的日历》
  张洁
  
   记得我五岁来北京,那时候外婆比现在还要再瘦一些。之前住在小城镇,刚到北京总是好奇的要命,大大小小的东西都变成了我的玩具,为此外婆经常被弄得火冒三丈。之后是上学念书,也很会调皮捣蛋,打架逃学之类的事情说不上哪天就要上演,带着全家人一起提心吊胆。再之后上班工作,总算是在一道正常的轨迹里运行了,也没有离开外婆左右,平平淡淡的日子就这样过下来。
   草草的几行字,算起来却有三十年光景。时间快的不免有些吓人。这顶而立的帽子,也毫不经意间戴在了我的头上。想来总会感觉到惭愧,因为打小跟着外婆生活,学她做人、学她做事,一直是从她那里获取;现在却又找不出什么太光荣的东西跟她分享。
   外婆拥有让我羡慕的洒脱人生,她的脚步总能与时代脉动衔接在一起。而她所表现出来的却是极尽质朴,在每次面对境遇变故时,都会感觉到她从容的态度,仿佛天生是心无旁念,任生命纵横往来。在精神上,外婆秉承了传统道德的精髓,包容而坚毅;同时又不忘演绎自由和民主的新理念,此外她对新知的追求也从来没有停歇过。在生活上,外婆给人的印象是简朴和务实,对人对己都是一样,这些也统统映射到她勤俭持家的成就之中。
   在教育上,外婆也从来没有松懈的时候,我总能体会到她的严词深教,以至于她的观念也让我觉得耳熟能详。现在转过头去看,居住的城市大了几倍,生活的节奏快了几步,社会的心态又变了几岔。慢慢的体会出,其实全赖那些教诲,才让我面对社会变化时也显得不过于慌张,才让我在各种选择前显得游刃有余,才让我的理智总能占到上风。这份耳熟能详其实沐足珍贵。
   当社会变得越发物质,见到旁人奋斗的热情逐渐被享乐取代时,我却发现自己甚至缺乏随波逐流的动力。记得从小就很少穿新衣服,几乎都是哥哥淘汰下来的,很多时候还会有补丁;但衣服总是被洗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那时候给的零用钱也实在不多,绝大部分喜欢的东西都无力消费;而这种状态经年累月以后,也慢慢的看淡了物欲的诱惑。
   当周围变得浮夸且浅薄,同伴越来越喜欢夸夸其谈,而非致力于自我充实时,我却发现自己慢慢变得沉默。想起小时候为了获得表扬,擅自涂改了成绩单,事情败露后,外婆失望的神态仍会记忆犹新。那时候最严厉的惩罚莫过于罚站,而罚站的理由多是因为说谎,也许那时就明白了,真真切切做人才能保平安。
   值得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外婆写了书,叫我们仔细的看,用心的学。其实外婆应该放心才对,因为一直都是这样:只要你说了,我就会听,听了就会懂,懂了就会做,做了就一定会做好。
  
  珂 珂2009年2月
  
  
  
  
  
  
  
  
  
  
   读《飘落的日历》有感
  平凡
  
   《飘落的日历》讲述了外婆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有艰辛也有辉煌,有苦难也有幸福,有心酸同样有快乐。还讲述了父辈们在外公和外婆的言传身教下克勤克俭、努力上进,最终在各自领域里成就非凡的过程。当我读完整本书之后,所有的故事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却慢慢演变成一种对人生价值的阐述。最后我终于明白了,其实是一份不可回避的诉求——源自一个家庭的关爱——殷切的期待我们继承这些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
   在过去所学的历史课本中,虽对上世纪的那场战争有过详尽的阐述,但作为我个人来说,也只是把它当成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而已,作为升学考试的一种要求而死记硬背。但是通过《飘落的日历》这本书中,我看到外婆从一个家庭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作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女性是如何投身革命,为了实现理想而战斗的过程。那时的中国饱受了战火的蹂躏,虽然很多中国人民都切身体会到了民族危亡的苦难,但其中真正有思想、有行动、有抱负的中国人毕竟是少数,而最终能为解放全中国作出贡献的更是屈指可数。我想,外婆迈出家门的第一步,必定是充满朝气与果敢的;在革命热情与理想的召唤下,外婆的选择显得责无旁贷,更表现出一种不寻常的睿智与决断。对此,我向外公和外婆以及所有为那场战争奉献青春的人们表达我最诚挚的敬意。从此,那段历史在将在我心里有了更深刻的铭记方式。
   时过境迁,新中国建立后的幸福时光有些短暂,随之而来的是另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为此一个家庭也突然被暴风雨打散了。面对毫无征兆的家庭巨变,外婆又一次用睿智与以“四人帮”为代表的那些混蛋(请原谅我在此用词不雅,因为不如此说不能表达我的愤慨之情。特别是读到他们把家里送给外公的药中途截留这一事件时,我的愤怒情绪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斗争,为了这个家里的每个人成才而做着不懈的努力与引导,当父辈们在各自的领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开创出自己的成绩,取得相应的成就。我知道这些虽离不开他们脚踏实地的奋斗,更离不开外公、外婆的淳淳教诲,是一种信仰在支持着他们。为此,我又一次被折服,不免也对他们肃然起敬。
   都说我们这一代是享乐的一代,原来我对此话不以为然。生活嘛,不就是应该享受青春,享受生命吗。但是通过读这本书,了解到外婆风雨飘摇的一生,从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角度感知那场战争,那个年代。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想了很多,发现自己原来如此无知而懵懂。在这个由两辈人缔造的和谐家庭里,我真正感受到了幸福得来不易,我为原来的想法而汗颜。为我能走入这个家庭,并成为其中一员而感到幸运与幸福。
   最后,谨祝福这个家庭中的所有长辈身体健康,光辉永耀。
  
   2009年2月
  
  
  
  
  
  
  
  
  
  传 承
  金靓
  
    这个冬季,下了一场雪,化雪后,阳光很好,灿烂得让人难以置信。我捧着书《飘落的日历》,又读到“文化大革命中,他经受了更严酷的考验:被单独隔离审查五年。五年中被关地下室、锅炉房┅┅”在监牢里身受苦刑,一生受尽磨难。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在政治上追求进步,走过不平凡的辉煌历程的老革命者—我的爷爷。
    在没有阳光的年代、没有家庭的年代、没有和平的年代里,我的爷爷那一辈老革命者的心目中,只有革命、只有信仰、只有忠诚,更有党,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被关押期间他也出了名:思想最顽固、态度最硬。”1972年底,我的爷爷获释,在衬衣口袋里的一张纸片上清晰这样11个字:“我死不瞑目,我相信党组织。”被诬陷、被批斗、被关押、被殴打,却始终忘不了自己的信仰。我的爷爷忠厚、朴实、刚直正派,是一位久经考验坚韧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走党的路线,把毕生精力全部献给党的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爷爷这样坚定地活着,奶奶亦如此:“一辈子听党的话,可以说是党的一个‘驯服工具’,所以在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时候,我曾多次受过表扬,在党的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我也跟着犯错误。”看到“驯服工具”,我一怔,不解。听我的大姑讲:那个年代的常用词,那个年代的人都是走这样的路,并且坚定地一直走下去。穿梭时光隧道,来到我们的年代:浮夸的年代、诱惑的年代、叛逆的年代、安逸的年代。身处当下,我不是催化剂,让这样的年代发生反应有变化。但是,我有自己的人生信条,我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走自己向往走的那条路,并且要坚定地走下去。一位学者曾说过:结果是过程的积累。没有谁能预见后面的路是什么模样,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一定可以走出精彩的人生。
   我的奶奶笔下的这本书记录了爷爷的生命、爷爷的精神、爷爷的生活、也是爷爷那一辈老革命者的人生。清明时节,我们全家人一起去看我的爷爷。在那里,听爸爸重复讲爷爷的故事,感受着已是中年的爸爸作为儿子的那份情感,感受着爷爷的精神影响着爸爸上一代人。我的爷爷那一辈老革命者在当时社会的迫害倾陷里度过数年,走过平凡而伟大,曲折而光辉的革命历程,而现在他们的墓地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我的先生这样问爸爸:这么多老一辈革命者,他们的亲人中有多少人还会来墓地看望他们?如今,有多少人还会追忆过去,还会感叹幸福得来不易,又有多少人懂得珍惜,懂得缅怀过去意味着激励生命。历史何其漫长,生命何其短暂,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
   “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爷爷的精神。我的二叔在《苦难辉煌》一书中这样描述:“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我的爷爷坚强不屈的民族脊梁精神一直存在着,传承着我的二叔、我的爸爸上一代人,也影响到我。让我们再一同回顾书里(我的奶奶写:儿女们的成长经历)我的姑姑、我的叔叔、我的爸爸上一代人,在被我的爷爷和我的奶奶共建的家庭生活经历影响下,缩影在他们身上那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吧:
   我的大姑的精神:“十年,对于每一个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磨难使我们很快成长、成熟起来,磨难也使我们变得坚强,在以后的日子里,什么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我的二姑的精神:“那时候要求是方方面面的:努力学习、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尊重工作人员等等。”“工作认真负责、尊重他人、艰苦朴素则是我们的共性。”我的三姑的精神:“我坚信父亲是好人,他经常给我们讲党史、革命史、家史。要我们热爱党、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我的爸爸的精神:“陕北老乡真苦,身处苦中对生活又从不抱怨,他们那种从容,那种忍耐,受到欺负还陪着笑脸的无奈,真让人感到震撼!”“插队四年,失去了很多,但从人生的磨砺来讲,在失去许多不知道应该是什么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许多人难以具备、也难以再重复的人生经历、阅历。”我的二叔的精神:“我们生活的那样认真。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我的小叔的精神:“他为人诚恳,性格和善又热爱劳动。他吃苦从不说苦,我最爱让他帮我做事,他总是做得令我满意,即便有时错怪了他,他也从不辩解,他内心有着平实而不外露的情感世界。”“用事实证明了我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经得起磨练、自强不息的有用之人!”“跌倒了没关系,关键是有没有勇气面对现实,再从头做起,活着,就要站直了向前走!”    
   我用大的篇幅来引用我的长辈们的话,只是想真真切切抒发自己的感情:爷爷的精神和奶奶的精神,已潜移默化地影响在自己的儿女们身上。而这种可贵的精神也需要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在同龄人中,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充溢温暖而无比荣耀的大家庭里,这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同时,也让我享有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信仰、忠诚、坚定。我珍惜它,也立志要将父辈的精神传承下去。我的姑姑说:“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那就让我们把这些真实的经历送给下一代,让他们从我们的经历中吸取有益的东西,珍惜现在的好时光。我们希望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做一个无愧于先辈、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的正直的人。”今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我们生活在和平安逸的环境,衣食无忧。而生活总有源源不尽的层次,须得一层层经历下去。我们要像祖辈、父辈那样认真地生活、认真地做事。我们这一代如何生活,我们的下一代也会感同身受地活着。把我的爷爷的精神,我的爸爸上一代人的精神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传承信仰、传承忠诚、传承坚定精神。
   最后,我想在心中默默歌颂,歌颂我的爷爷,歌颂老一辈革命者对理想、对事业的坚定精神:
    每年 我们凭吊祭奠 缅怀革命者
    洒泪 革命者的故事 心灵的净化
   永存 革命者的精神 世代的传承
   不忘 革命者的伟大事迹
   不忘 革命者的忠诚信仰
   不忘 革命者的坚定意志
   永记 革命者的毕生正气
   永记 革命者的一生清白
   永记 支撑民族脊梁的英雄
   珍惜 我们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
   珍惜 我们也要生活的那样认真
   传承 信仰、忠诚、坚定精神
   传承 不忘、永记、珍惜一切
  
  
    撰稿人:金靓
  
  
  
  
  
  
  
  
  逝去的往事,永远的记忆
  唐骁——读飘落的日历有感
  
  一个战乱,动荡的年代过去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年代已经开始。过去的年代,已经成为了永远保存在书架上的白底黑字,新生的年代,却在阅读这些书架上的篇篇往事,将其中永恒的精神留在一代新人的精神世界中。
  初春的周末,我在客厅中静静的阅读飘落的日历。这是一本普普通通的回忆录。它不是战乱年代的英雄史诗,没有黄洋界上炮声隆的英雄激荡,没有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忧国愁肠。这也不是动荡年代里,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描述的那桀骜不训的年轻一代。这里,只有一个普普通通,历史背后,真实的两代人。朴实之中方见精华。
  记得2008年清明,我在爸妈的带领下,第一次去看爷爷。现在还清晰的记得,爷爷静静的躺在那里,上面盖着已经有点发旧的党旗。那时已是春暖花开的时节,窗外的玉兰花,静静的绽放。外面早已是繁华的盛世。或许只有那洁白的玉兰花,才能把我们带回那战乱和动荡的年代。周末的阅读,让我再次捡起了那段历史,一段逝去的往事,却是我们永远的记忆。
  我们是生活在和平繁华年代的新一代。生活变的如此丰富多彩,物质也是如此的富足。可是读完飘落的日历,我想它足以触动我们的心弦。
   爷爷1930年参加红军,奶奶1939年奔赴延安,同样抛弃了家庭,同样舍弃了热爱自己的亲人,不同的开始,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一生共同的信仰,又让他们一辈子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在书里,我看到了那种理想和信仰,但最重要的,是他们一辈子的坚定和执著,无论什么样的困苦,都永远不变的忠诚。
  在动荡的年代里,他们对信仰的忠诚,对战友的忠诚,对家庭的忠诚,永远都会留在我的记忆中。现在的我们,也许变的更现代化了,思想也更加开放。但我们也变得更加的浮躁,我们在外面与人相处,也多了些许的小心翼翼。我想,只有祖辈的历史才能净化我们已经变得些许浑浊的精神世界。
  书里也记录了父辈们的青春年代,一个同祖国共同经历了动荡起伏年代的一代人。在那动荡的年代里,我看到了真挚的爱与默默的奉献。爷爷对奶奶的一句“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不走绝路 ”,为了让爷爷尽快恢复身体,爸爸和小叔轮流在西四的鱼店排队买鱼,三姑千里之外为爷爷寄来的白兰瓜。书里无处不是这种点滴小事,也许这些在现在稳定繁华的年代不算什么,但在那个年代,你能真正体会到歌里的那句话:爱是无私的奉献。
   每个周末如果工作不忙,不陪自己的父母,我都会和靓靓一起回奶奶家。我们总能看见爸爸,二叔,小叔,还有姑姑们陪在奶奶的身边。他们虽然有时候在静静的看着报纸,有时候互相聊着什么,但是我知道,这是他们对奶奶最大的关爱。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知道,奶奶最开心的就是看着孩子们周末回来,陪在她的身边。
   每一代人最终都会留在白纸黑字之间,或静静的躺在书架上,或留在一代一代后人的记忆中。理想,信仰,忠诚,坚韧,爱,祖辈和父辈给我们留下的,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也会把这些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逝去的往事,我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唐骁 2009年2月
  
  
  
  《飘落的日历》读后感
  田天
   一杯茶,一本书,夜色中,时间似流水,徐徐经过。
   接连几个晚上用心细细品味着《飘落的日历》,合起它的时候,姥姥以及长辈们讲述的种种过往的经历依然在我脑海里慢慢的涌现,让我的心境从最初的迷茫混沌逐渐走向了清晰走向了坚定。书中描画出的许多场景是我从来不曾接触过的,或者说,只是从别人的讲述中,有着浅浅一点印象的过去,模糊而无法抓住。而现在,原本追寻不到的这些人事物,忽然有形有神的摆在了我的面前,这份巨大的欣喜让我迫不及待的进入到书中,那熟悉的感觉就像小时候依赖的牵着姥姥的手,与姥姥共同完成了一次人生旅途的漫步,让我站在一个无比广阔的视角来回忆着我们这辈人没有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东西,我不断不断的与过去与现在一一印证。
  对生命的衡量应该是正义和爱心,理性以及自我牺牲,因为最终唯一衡量自己生命意义的方式就是珍惜别人的生命。
  《说文解字》:死,人所离也。我最尊敬的姥爷的去世让我对生命有了第一次追问。小的时候,姥爷在我幼小的心中留下淡淡的印象来源于至今一直端正挂在墙上的我与姥爷的合照,以及那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自省对联。那时年幼,对过去的这段历史知之甚少,仅有的一些也是从妈妈口中得知的。当我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姥爷所取,并且在那个年纪隐约晓得了其中的含义,对姥爷的崇敬和眷恋又深了一层。田天,一个地一个天,这个名字意味着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一个有着天地般广阔胸襟的男儿,妈妈如是告诉我。一种期望,从小我就知道,因为姥爷可以做到,他希望他的子辈们可以做的更好更好。
  小时候怕得东西很多,怕道路的黑,怕人间的鬼。吃着金色的蜜饼,哼着无忧的小曲,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在小巷里一晃而过。许多次,我们都曾独自走在黄昏的墙根下,这时,那墙与你一样孤独与沉默,你慢慢的走着,仿佛走在了记忆中,走在某个人飘忽的思绪里。你要是无意中拾起一根树枝,随手在墙壁上画着,那嚓嚓的声音,又会被另一个人带入梦中。葱葱野草,是深夜里墙瓦里长出的梦的触角,它竭力挣扎着,想试探一下天空究竟有多高。
  人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遭受这样那样的苦痛和危机,但,如果不在苦难中选择坚强与抗争,让自己在磨练中强大起来,就会被苦难一点点扼杀。如果我们能保有一份好心情,提前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自己进入洒脱豁达的精神境界,那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
  给生命一个弧度,人生就赢得了更多可以站立起来的机会。
  姥姥是一位正直并且严于律己的人,同时也是一位拥有中国女性传统美德的睿智长者,因为有了这些背景,所以盼望着家里的每位成员都能一样,熟谙礼义廉耻。年幼时对姥姥有种属于小孩子的莫名的敬畏之情,总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地方都管的这样严呢?那时不理解,后来长大了成熟了懂得了,正是这种对家的殷殷期望,对子女的淳淳教导,形成了相对严格的环境。经历了自己人生才慢慢体会到,无规矩不成方圆,也许,姥姥为家为儿女付出的这一辈子正是一种人性中至高的牺牲,这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神圣,如西藏最纯洁的仙女湖般一尘不染。这种影响确是深远的,很少见过哪些家庭有这么多子嗣的情况下会有如此少的纷争,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了一个家的幸福在日复一日的努力着,慢慢的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每个人都沿着长辈走过的路延续着自己肩头的责任。
  这种潜移默化的对亲情的执着守候,也渗透到我父母的生活中。父母亲并不伟大,他们也不会用生动华丽的语言去为自己的孩子的爱做什么诠释,甚至,我现在正在写着的东西,父母亲也不一定完完全全的看的明白。但是,那份深深浓浓的拳拳之心却是任何人都无法质疑的。在我看来,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亲情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我的家人们,朋友们,如果人生只是一次漫步,我还想牵起你的手。
  耳边回响着一代青年人的立志歌曲, “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自豪地举起杯, 挺胸膛,笑扬眉,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我已做好准备,整装待发。
  
  
  
  
  
  
  
  
  
  是什么使我们的今天不同于过去
  金海贝
  
  历史没有假设,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假设:如果没有祖辈和先烈们的努力,今天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有人说,“三代以上,我们都是农民”。如果没有爷爷奶奶义无反顾地走出家门,走过无数枪林弹雨和非人磨难,就不会有我们今日的生活。对我而言,江西这个写在户口本籍贯上的地名是那么陌生,河南则是可以用他者的语气批评的地方。曾经生活于斯的祖辈,经过那段历史中所作的无数选择,像潮水一样将他与他子孙的命运推向超越一切想象力的远方。
  解释那段历史的关键词,是“革命”。书中自1939奶奶年离开家投奔延安,到1979年小叔考上大学离开工厂,整整40年。革命历史跨越两代人的青春,革命目标从救亡图存到“思想改造”,对革命理想的一腔热血从汹涌澎湃到渐趋平静,而革命未竟之业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那为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荣岁月中,爷爷奶奶都是最典型的革命者,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他们拥有明确的信仰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他们的行为不是为了个人得失而是组织需要;他们对自我有着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始终坚持过最朴素的生活。爷爷在饱受摧残时,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我相信党组织”;奶奶说,“政治生命对我们这一辈人是看得比生命还要贵重的”。
  我想,与其说这是党的“驯服工具”,不如说他们是把生命的意义献给了党和国家。正是党及其革命信念,让他们在那个水深火热的绝境中看到了一条光辉大道,并沿着它走向和平幸福的新生活。
  1930年土地革命时期,20出头、出身贫农的爷爷舍弃一家老小加入红军,为的是经济上走投无路和政治上出口气;1937年抗战开始,两年后,正值16岁花季、还是学生的奶奶从西安长途跋涉14天至延安,为的是不当亡国奴。他们在不同时期怀揣不同理想走上同样的道路,就像那时革命队伍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即使对马列思想共产主义理论似懂非懂,却不妨碍他们成为那段历史无可争议的缔造者,引领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今天,我们可以用理性去反思那场革命之后的“革命”。一方面,革命本身就是一种充满激情、浪漫主义和行为非常规化的过程,同时亦是少数精英分子启蒙、教育、动员广大民众的过程。因而,站在革命精英分子中央的革命领导人,必然是一个极具才能、威严、个人魅力与野心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因领导人民走出水深火热而受到人们的拥护与爱戴;他们在革命中确实为解救人民做出了无可取代的贡献,革命的胜利确实离不开这些人的作用,然而在革命胜利之后,在他们执掌政权之后,当苦难深重的人民开始把他们当作救世的神一样顶礼膜拜、并授予他们不受羁束的权力时,当革命领袖将他的革命激情和斗争哲学变成社会生活的常态时,极权的种子便开始萌芽了。
  另一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但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意义讲的不多,这就使社会主义者很容易走上对一切资本主义的东西——包括民主、自由这些具有进步意义的人类文明成果也都全盘否定的歧路。同时,社会主义的目标,相较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目标而言,更具有一揽子、根本性和乌托邦色彩,这种特质很容易被图谋不轨者利用,以他们发现了历史的、自然的必然法则为名,只要是为了这个伟大事业,什么法律、道德、良知,一切皆可抛弃。
  我们今天可以这样轻松的去言说那段历史,正因为我们毕竟还是从革命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建立起在稳固中不断发展的新秩序,一个个脚踏实地的计划也成为现实。今天的我们不会忘记过去那段历史,因为我们的命运与它紧紧相连;我们重视财产带来的自由但不会滥用金钱,因为我们一直受着奶奶勤俭节约的家庭教育;我们不会轻视生活在贫困底线的农民百姓,因为我们的祖辈从那里走出来;我们最大的财富是从这个革命家庭中继承来的最宝贵的品质:
  正直、善良、坚强。
  
  
  
  
  
  
  
  
  
  
  
  
  
  
  
  
  
  读《飘落的日历》有感
  金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您描写西安那道黑门的部分,仿佛命运的转折点一般,难得的是多年后回首依然无怨无悔,这份历尽艰难,洗尽铅华的经历,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亦希望自己在花甲之年能为年轻时候的选择感到自豪,能为青春时代曾奋斗过的理想而骄傲。只是历史的巨轮跨越了红色革命,跨过了改革开放,进入了竞争激烈的消费主义时代(对于时代的定义不做深究,亦有后消费主义时代等等之定义);生活变得富裕了,人心变得复杂了,信仰受到冲击,人性受到考验;我扪心自问,当年您所面对的那扇门,今日究竟在何方?
   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在英国,时刻关注灾区救援之余也看到不少有关‘学校危楼,政府人员失职’等新闻,理性和良心都告诉我这也是新闻媒体必须关注的事情,然而我国大多媒体向来倾向性太强,无法给予事情正面的回复(我认为这是对每一个受害者和全国人民应该有所交代的事情)。奥运会到来,汶川的后续事情就更鲜有报道,网络上流传的一篇文章是地震中死去孩子的父母在当地政府办公地游行,而被‘批斗’的领导被迫(或者无奈)跪在地上,俨然文革时期的斗争方式。这并不是我所期待的,我们有法律作为制裁评判的工具,这种‘文革’方式难道还要重演么??(郑织文注:遵照总部指示,炮兵为如柏写传记,2008年的一天,我曾打电话给“四人帮”时代如柏专案组一个打他较少的潘献才,想让他补充材料,他竟然问:“写传记?他平反了吗?”我当时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文化大革命”早已作了结论的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个专案组结束后就由团职提为师职,住着干休所,享受着离休干部的优厚待遇,仍然是专案组成员的口气,如此的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我当时就说,“你们给他戴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叛徒、贺龙死党这些帽子,如果不平反,他能当炮兵政委吗?”善良的人们,警惕啊!)或许我无法理解那些愤怒的父母的心情,或许我看到的新闻只是一叶障目,或许。。。但没有人给我答案,不仅仅是针对这一件事情,而是引发了我对社会和人性的质疑。这些质疑的答案,在如今染缸般的社会,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太容易被淹没了。我只能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从知识中寻找答案,回归内心寻找答案。
   读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反复出现的是您说过的‘精神财富’四个字;多少次被长辈们的经历感动,而这种感动更多是因为我作为这个家的一份子,我与这段历史的联系。这些非凡的‘精神财富’远远胜过一栋房子,我很感激有机会学习和继承。面对不知何时平反的冤屈,面对四壁冰冷的牢房,爷爷仍然能写出‘我死不瞑目,我相信党’这样的语句,是多么震撼。我不禁问,‘在那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如此坚定的相信党,难道不是那个时代党的荒谬,领导人的偏激,才让人无法瞑目?’回顾爷爷一生的作风,我想,他相信的是‘正直’,他相信邪不压正,相信错误终究会被更正,相信自己的良心。其实我所寻找的答案,不就在这里么?无论政治的主张如何变换,无论社会的平衡偏向何方,无论潮流怎样变化多端,无论媒体如何宣传掩盖,凭借我们天生和后天的感性和理性的经验,我相信‘是非在人心’,我相信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会向更文明更自由的方向。面对如今某些失序的状况,不正常的价值观,逆道而行的主张言论,如何不迷失自我(我不认为现在有所有人都应该认同的道德准则或者社会标准),如何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是无法逃避的考验;而接受这样的考验不是因为要得到怎样的结果,我只是天生相信,天生崇拜那些坚持自己理想的英雄。
   我崇拜科学家,崇拜摇滚明星,崇拜哲学家,崇拜艺术家,信仰像被打散了一样四处飞散,在喧闹的世界里寻找可以落脚的真理;甚至有时候,不得不舍旧迎新。‘遗忘就等于背叛’这句话如同枷锁一般;而有时候,倡导这句话的人竟然是拿着鞭子疯狂抽打陀螺的人。在寻找人生价值的路上,我是否真的也能看的清楚,辨别出那道‘门’,既能坚持思想独立,又不至于走火入魔。这样太多的疑问有点像‘垮掉的一代’(实际上,我们和50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有相似之处,甚至自愧不如);但至少,‘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这句话一直感动着我。
   谢谢您将这些经历写成书出版,让我得以学习体会。它将作为我精神上的财富,陪伴我行走‘在路上’。
  用心拉近距离 用爱填补沟壑
  郑织文
   《飘落的日历》这本书是在我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大家一再动员,在缺乏自信中开始的。手头只有很少的资料,大部分都是早已镌刻在脑子里那些事实。于是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补充。写好后我说我的文笔不行,让孩子们帮我修改修改,他们说,要的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话,别人不可能代替,就这样完成了初稿。
   一南为这本书起了《飘落的日历》这个既有些浪漫又很翔实的名字,他精心设计的封面美丽而清爽,在我的要求下,儿女们都认真地写了他们自己,为我这本书增加了丰富的内容,我感谢他们。
   二○○九年除夕的前一天,当这本印刷精良的书梦一般摆在我面前时,我惊喜无比,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
   除夕这一天,是如柏诞辰一百周年,一南的《苦难辉煌》和我的《飘落的日历》出版,我召集了在京的十九口人,开了一个纪念会。我说第二代已到了“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的年龄了,今天我主要想对第三代说,你们今天在这里纪念新房子的主人诞辰一百周年,你们必须懂得他留给你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从何而来。你们都是金家的人,军人的后代,你们应该熟知“家史”,知道爷爷为什么参加红军,为了参加革命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你们的奶奶所处的时代和她选择的道路,你们的父辈们又是如何继承这一切的。所以你们应该努力学习“国史”,才会懂得那个时代的年青人,为了我们的国家,真是“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这样你们才会珍惜现在。
   我要求他们看完我这本补充的家史后,每人写一篇自己想说的话。
   我陆续将这本书送给了我和孩子们的亲朋好友。不久就接到电话、书信,还有如柏网页上的反应。赞美声一片,有人说:“你写了那个时代伟大的新女性”、“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它即不是空洞的说教,又不是时髦的小说,是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是一部革命家史,一份独特的连金钱、房子、钻石都不可比拟的家产”、“榜样是最好的教材”、“生动的事实,真挚的语言,无私的热爱,阐明了走什么路和怎样做人”、“您的书是长辈送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有的人甚至建议我正式出版……。
   这些鼓励对我启发很大,进而我想到这本书补上了让我们全家人互相了解这一课。出书之后我才懂得,如果不写出来,过去这一切将会不留痕迹的被历史淹没,那真是我的遗憾,我想我的最大成就是补上了这一课。
   对这本书反映强烈的多是中、老年人,他们都不会忘记过去。第三代年青人只有少数几个在如柏的网页上谈了感想。我心中不免嘀咕,我家的第三代人会怎么看待这本书?
   目前社会这样复杂,对年青人的诱惑花样翻新,日新月异,人和人的感情已不像我们那个时代那样纯洁,已或多或少带着功利成分,连“聚会”、“学习班”、“轮训班”也在变味,成了拉扯关系、互相利用的场所。许多年青人对过去已无兴趣,他们追逐名利,向往金钱、房子、车子、名牌,向往时尚,用什么皇亲国戚、贵族出身来弦耀自己的身份,“名人之后”也成了抬高自己身份的资本。我十分鄙视这种社会现象。他们今天享受着千千万万的英雄和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缔造的这个新中国给予他们的一切,烈士们可歌可泣的事迹都成了过眼烟云,被他们忘到了九霄云外,谁还为他们歌?谁又为他们泣?
   如今苏联虽然解体了,但现在俄罗斯的新婚夫妇仍然要到列宁墓前的长明灯下献上鲜花,表示他们对英烈的尊重,他们不忘过去。而我们的年青人却在婚礼中互相攀比,极尽豪华。我常常为此而忧心忡忡,这种心情,绝不是“杞人忧天”。我曾对儿女们说,我们这一代已经在变了,将来你们会处在什么样的社会,真是不可想像。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第三代会如何面对这个社会,这个家庭呢?他们会不会也对过去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们心灵深处都在想些什么?
   第三代人都按我的要求如期交了卷,当打好后的文章放在我的桌子上时,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翻开了第一页,一遍、两遍、三遍,篇篇都有令我感动的地方,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想《飘落的日历》这本书一定对他们有所触动。
   也许因为比较传统,也许从体裁、从内容上更能让我接受,让我明白,我最快接纳的是金宁和金靓写的,他们写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让我感到亲切,感受到了他们真实的感情。
   张洁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曾在公公的网页上留言: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的心情无比沉重。您和我们共同热爱的祖国、同胞,刚刚经历了一场难于描绘的灾难。
   面对这场天灾,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关注生还者或是往生者,我们悲哀、伤怀、乃至流泪。
  然而,我们从不曾退却,我们会收起所有的感动,尽我们的全力,守护同胞,守护中国。
   国殇之时,您与我们同在。”
   我看了后非常感动,张洁是一个很聪明、很有才干、知识面也比较广的孩子,但不知为什么这次写的竟如此单调。
   小万、平凡、小唐是我们家的新成员,他们都能很快地溶入这个家庭。通过这本书更对我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他们的文章里我看到了他们对我们的理解,看到了他们正努力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成为这个家庭的成员,我感到欣慰。
   田天、金海贝和金云,他们真是80后的新一代,他们写的东西我还真有点看不懂,太现代了!但在字里行间,我还是捉摸到了他们对上两辈人的仰慕,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心。
   我心中不免惭愧。我总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我总想他们在休闲时间多看看书,充实自己。但我只看到他们在休闲时间抱着个电脑、手机不停,有时“吃请”、打牌。我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担忧,但又不便发作。他们偶尔买了打折的名牌,当我问起价格时,不说怕我不高兴,说了又怕受批评。我这种生活节俭的慨念早已被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淘汰了,我却不觉。有时他们在我面前表现出小心谨慎、有时会无所适从。和平年代,物质日益丰富的年代,现代化的年青人应该怎样渡过,我不是很理解。看过他们写的这些,我顿时开朗了很多。我觉得我可以放心的让他们去发展,去闯荡。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掌握自己,他们都会像第二代那样奋进,一个个都会在我们这个国家机器中锻造成为一颗颗优质的螺丝钉。他们不会辜负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们的期望,成为新时代真正有作为的一代人。
   现代青年的现代文章,他们的思维早已不同于我们那个年代,有些词句我会慢慢地咀嚼,但更重要的是,我和第二代还要听其言观其行,看他们是否按他们的宣言来实践的。
   一年一度的3月27日——如柏的忌日即将到来,到这一天,我将把我在纪念他诞辰一百周年的讲话和《飘落的日历》放在八宝山他那长眠的方寸之地——骨灰盒下。我不迷信,但我梦想有天国,希望他能看到我们这一家的小家庭和大家庭怎样在大家的努力下成为一个“黄金”家庭的。
   如柏对我的一生也不一定全了解,我的“出身”是一直低人一头的不光彩,生怕有时会连累他(解放后我曾四次到河南,却从未回过我的家乡鄢陵,我厌恶那个封建的大家庭)。我所受的苦难比起二万五千里,比起他所受的委屈真是不值一提。今天,我想让他多一点对我的了解,也了解我为这个家庭,在战争年代、和平年代所付出的一切。
  
  
  
  
  
  精神永恒
  金一平
  
   我忍不住,还想写几句。
   在我们的经历中,曾经有过自认为难以逾越的高山,攀爬的过程是痛苦和无奈的。多年以后回头去看,它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这种经历使我们比别人更多了一些精神上的财富,那就是坚韧、永远向前看!
   母亲的书《飘落的日历》记录了我们那时的经历,这本书不少亲朋好友看过后,来信、来电表述他们对这本书的感受:他们有的人说“真害人不浅”“一口气看到凌晨4点”,有的人“是流着泪看完全书的”,有的全家人抢着看,有的人又回忆起许多往事……。他们的评价是“真实、生动、感人”。
   现在我们的生活平和、安稳,《飘落的日历》这样的草根文学何以打动如此多的人?我想那就是真实,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思想。正是这些真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但是,它能感动我们家的第三代吗?
   我们家的第三代,和第二代一样,相处的和睦、融恰,一人有困难,必定是大家帮忙。在第三代领导核心——金一伟的带领下,经常以生日、乔迁、晋级、涨薪为借口,大家聚在一起撮一顿,交流交流感情,还经常在MSN上群聊,互通信息。结果,原来不爱说话的也能“神侃”了,原来不合群的也慢慢向“组织”靠拢了,这些独生子女们也知道关心别人、关心集体了。像所有年青人一样,他们喜欢(但不沉迷)网络游戏,追逐(但不过分)时尚,还有闲钱用于炒股,即使套死,也能坦然面对,跳槽是他们拓宽自己发展空间的手段之一。在和平的年代里,他们的生活无忧无虑、丰富多彩,对母亲的书,会有什么反应呢?
   看了他们写的读后感,我感受到了一种震撼!我们一直还把他们当作不谙世事的孩子,没想到他们居然理解了我们所做的一切,而且有相当的深度!
   这些文章绝不是应势之作,不是敷衍的产物。我看到了他们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看到了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提练的精华。我感受到了父辈革命精神的传承。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浮夸的年代、诱惑的年代、叛逆的年代、安逸的年代”。“更多的是看中自身的物质享受,看中所谓的自我追求”,“现在的我们,也许变的更现代化了,思想也更加开放。但我们也变得更加的浮躁”。
   以前“信仰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一种太过于虚无飘渺的东西”。“崇拜科学家,崇拜摇滚明星,崇拜哲学家,崇拜艺术家,信仰像被打散了一样四处飞散,在喧闹的世界里寻找可以落脚的真理”。
   现在他们有了深刻的思考:“面对如今某些失序的状况,不正常的价值观,逆道而行的主张言论,如何不迷失自我”;“那段历史将在我心里有了更深刻的铭记方式”;“理想,信仰,忠诚,坚韧,爱,祖辈和父辈给我们留下的,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他们感受到了,“第三代真正是生活在蜜罐中一样”,“享受了太多的幸福和快乐”。
   “都说我们这一代是享乐的一代,原来我对此话不以为然。生活嘛,不就是应该享受青春,享受生命吗”。读书后“发现自己原来如此无知而懵懂”。“真正感受到了幸福得来不易”。
   “成功要靠人生的不断积累才能获得”。他们“缺乏的是一种积累,一种人生的积累、一种历练的积累、一种苦难的积累”。“人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遭受这样那样的苦痛和危机,但,如果不在苦难中选择坚强与抗争,让自己在磨练中强大起来,就会被苦难一点点扼杀”。
   “只有祖辈的历史才能净化我们已经变得些许浑浊的精神世界”。“今天的我们不会忘记过去那段历史,因为我们的命运与它紧紧相连”。我们“没有理由埋怨,没有理由懈怠”。他们“从最初的迷茫混沌逐渐走向了清晰走向了坚定”
   他们感叹:“历史何其漫长,生命何其短暂,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
   他们明白了“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
  他们认为:“如何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是无法逃避的考验,”,“我们和我们的上一代人,差距就在于这种经历,这种对苦难的感受,这是任何书本上都学不到的宝贵财富”。
   他们坚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一定可以走出精彩的人生”。
   他们珍惜“这个由两辈人缔造的和谐家庭”,“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每个人都沿着长辈走过的路延续着自己肩头的责任”。“传承 不忘、永记、珍惜一切”。
  他们承诺:“我们重视财产带来的自由但不会滥用金钱”;“我们不会轻视生活在贫困底线的农民百姓,因为我们的祖辈从那里走出来”;“真真切切做人”,“正直、善良、坚强”;“做了就一定会做好”;“一辈子的坚定和执著,无论什么样的困苦,都永远不变的忠诚。我们也会把这些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借用一句网友的话:“飘落的是日历,永恒的是精神”。
   我们是一家人,所以进了一家门。
  
  
  
  
  
  
  
 浏览:312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9/3/13 11:29:1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旻子星星点灯——解析《苦难辉煌》(五)(收藏于2014/2/25 20:32:46
旻子星星点灯——解析《苦难辉煌》(四)(收藏于2014/2/25 20:30:30
旻子星星点灯——解析《苦难辉煌》(三)(收藏于2014/2/25 20:28:24
旻子星星点灯——解析《苦难辉煌》(二)(收藏于2014/2/25 20:26:13
旻子星星点灯——解析《苦难辉煌》(一)(收藏于2014/2/25 20:22:30
金一平《飘落的日历》后记(收藏于2009/4/2 15:20:51
金一南《飘落的日历》前言(收藏于2009/4/2 15:18:53
张殿美难忘的记忆——为纪念金如柏同志诞辰100周年(收藏于2009/3/15 15:44:33
张殿美珍贵的财富——为祝贺郑织文同志《飘落的日历》出版(收藏于2009/3/15 15:42:11
郑织文等回声(收藏于2009/3/13 11:29:1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郑织文五位将军一次苦涩的欢聚(访问24259次)
张殿美难忘的记忆——为纪念金如柏同志诞辰100周年(访问6875次)
余秋里一个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悼念金如柏同志(访问4066次)
廖汉生 王尚荣 黄新廷 杨秀山怀念金如柏同志(访问3884次)
张殿美珍贵的财富——为祝贺郑织文同志《飘落的日历》出版(访问3630次)
康润红 林乐华 张殿美一生正直 浩气长存--回忆金如柏同志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事迹(访问3250次)
琥珀天空上有这样一颗星——怀念父亲金如柏同志(访问3231次)
郑织文等回声(访问3123次)
金如柏《自传二——红军时期》(访问2770次)
金一南《飘落的日历》前言(访问269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王玉珏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8/14 14:17:0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14 8:16:58
汉汉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2/23 9:29:42
红后代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2/23 8:21:14
郭东升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2/1 15:13:59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共和国将帅园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