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网同名馆__尊敬的杨为民老师
网同名馆

把信念融于党的事业——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为民同志

刁怀军

  杨为民同志,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所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系统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航空第一、第二集团公司可靠性工程技术和管理中心主任,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可靠性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
  杨为民是我国著名的可靠性工程专家。他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可靠性工程专业,提出“可靠性系统工程管理”方法论,并提出科学管理策略,为将国防科技重点型号可靠性设计、试验纳入规范管理渠道,提高重点型号的可靠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自1980年以来他承担了20余项研究课题;发表30余篇重要论文;主编3部专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荣立一等功2次。198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90年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授予他“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他获“光华科技一等奖”;1993年航空工业总公司授予他航空金奖,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十杰之一;1997年他被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荣誉奖章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9年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2000年被评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他是攀登科技高峰的勇士
  
  60年代末,国防科工委向北航下达了研制我国无人驾驶飞机的任务,30多岁的杨为民受命担任无人机总体研究室主任、总设计师。他和北航的研究集体,克服了无可计数的困难,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拼搏奋斗了将近10个年头。终于在1978年使我国第一架高空无人驾驶飞机通过了定型试飞,开始小批量生产,结束了我国在这一领域受制于人的历史。1985年这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杨为民心中,事业高于一切,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奋斗是他最钟情的事。他要寻找国家航空事业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再作一番新的拼搏奋斗。
  80年代初,他带领着无人机研究所总体室、结构室的同志下工厂、访部队、走“三线”。在调查中,有一个情况刺痛也吸引了杨为民的心:我国自制的第一架民航飞机“运七”已经飞行10多年,但由于缺少可靠性研究,生产厂不敢对其作太长的寿命保证,每架出厂时都要带30多万元的备件,吓退了许多国内外客户。杨为民以敏锐的洞察力认识到可靠性工程研究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品研制中的发展前景,下决心要打掉这只“拦路虎”。面对可靠性工程研究工作量大、时间长、见效慢的困难,杨为民的话掷地有声:“国内没有、国外少有的项目,让我们赶上了,是我们的运气。我们就应当下决心上这个课题,办可靠性工程这个专业,为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杨为民带领着他的研究集体奔波于大江南北,鏖战在实验室、工厂、机场,经历了无数个艰辛奋斗的日日夜夜,终于攀上了可靠性工程这一座险峰。经过上万次试验、研究,“运七”飞机机载设备寿命延长到国外同类飞机的水平。使我国航线上拥有了达100架的最大国产机群,大长了民族航空工业的志气。为可靠性工程研究、应用打开了局面。1990年,杨为民和他的同事们与新型K一8教练机的设计师们协作,使K—8教练机成为我国第一个采用了可靠性设计规范的新型号飞机。在巴黎第43届国际航空博览会上,中国和巴基斯坦驾驶员驾驶的K一8飞机成功出演,受到在场的法国总统和观众们的赞扬。
  以教8飞机为试点,他率领同志们深入型号一线,实施培训,协助制订型号可靠性规范并开展可靠性设计,获得了成功继而扩展至多种新型歼击机,新型导弹等的研制中,取得显著成效。为此,他多次受到表彰,两次荣立一等功。十多年来,他和他领导的集体铺就了中国可靠性理论和技术的基石,强壮了中国诸多国防装备的“筋骨”,载人飞船、导弹、飞机、坦克、舰船……,一批批中国最尖端的武器都与他的事业紧密相连。成功的道路充满艰辛,而在杨为民眼中取得的每一个成功只是攀登科技高峰的新起点。近些年,他们的视野不断拓宽,已将可靠性理论和应用升华为对可靠性共性技术的预研。这项研究的成果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及军事科学各个门类的所有大型复杂系统,从海上的船舶、军舰到陆地上的坦克、汽车,从空中的飞机、卫星到工厂的机械设备等。不久的将来,随着可靠性共性技术和标准规范的突破,我国据此设计开发的诸多产品将拥有更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他是筑起祖国长城的柱石
  
  一所普通高校里的一个研究室有几位矢志报国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带头人是杨为民。他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必然带来知识的春天。可靠性系统工程在少数几个先进国家已是一项成熟的工程技术和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综合性学科。我国虽己引入了可靠性的理论和方法,但发展缓慢,尚未真正进人工程领域,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很大。在没有国家任务,没有投资,一切需要白手起家的情况下,如何拓展一个国内没有的学科领域,杨为民把科研和专业的发展动力归纳为“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八个字,给大家确定了“面向工程,结合实际”的研究路线。他说,要想真正有所作为,必须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回于实践;我们的任务不只是理论研究,而是面向国防和经济建设主战场,解决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在杨为民四十余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他所选择的人生追求与准则是:把“我”与时代、与国家的迫切需要相结合、与自己所在的战斗集体相结合,只有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才可能不断创新,才会有可靠性专业的锦绣前程,而个人的一切是属于党的。1985年10月,我国高校中的第一个工程系统工程系和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在北航建成。当时,几乎一切从零开始。十几年来杨为民和他的团队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坚持集体发展,在可靠性工程研究和应用领域迅速崛起,为国防事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七五”、“八五”期间,杨为民和他的团队与国防工业各个部门的同行、专家团结协作,集体攻关,共承担了二百五十多项科研任务,全部按期完成,获得了37项国家和部委级奖励,以及1项国际博览会金奖。仅“运七”飞机机载设备延寿一项,在“七五”期间就为国家节约经费两亿多元。“九五”以来,他们又相继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预研项目,在完成的项目中有多项经评审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998年,北航工程系统工程系的年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国家用于可靠性共性技术预研的研究资金有百分之四十投在了这里。近三年他们完成科研经费6161万元。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具有国内一流水平,集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密集型复杂系统“温度、湿度、振动、低气压”四综合实验室、失效分析实验室、软件可靠性实验室相继在北航工程系统工程系建成,并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杨为民和他领导的科研集体在可靠性系统工程研究方面的开性拓工作和卓越成绩,根据国家推进发展可靠性工程技术的需要,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实现了把多个国家级和部级可靠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可靠性技术专业组设在或挂靠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工程研究所的目标,杨为民领导这些中心和专业组协助有关上级部门制定了武器装备、航空和若干民用新产品中开展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大量技术指令文件、规范和条例,在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所涉及的可靠性技术论证、鉴定、审核、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按杨为民的话说“这是一个应运而生的怪物”。正是这个“怪物”创造了大学学科发展的奇迹,倾尽杨为民心血汗水。一次次成功中同志们感受到在杨为民带领下艰苦奋斗的乐趣,感受到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
  
  他是团队的一面旗帜
  
  面对媒体的采访,杨为民从来避而不见。对荣誉更是退避三舍。在一次支部会上他动情得讲“工作是大家做的,功劳是大家的。个人的贡献放在天平上绝对不能与集体相比的,我仅仅做了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荣誉全给我,有愧啊。不要让我脱离群众。”
  他不仅在哲理上认识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攀登科技高峰,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的事业上这是他的行为准则。他说,“党员科学家首先是党员,个人再能干,贡献毕竟有限,党员科学家就要带动更多人一起奋斗!”将每个人的努力融化在团队的力量之中是他自豪的“秘诀”。他期望培育一个生机勃勃有创造力的集体。
  发挥集体优势,坚持自我发展壮大是这个团队的特点。在工作中他们始终认为急国家所需干大课题是自己的责任,而且有规模才能高效益,才能上水平。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肩负的使命。在杨为民带领下,他们始终坚持和发扬团队精神,实行“大兵团”作战。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科研型号工程中始终坚持统一指挥的原则。坚持大兵团作战是他们整体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一,使他们有能力进行重点建设。历年来他们投入实验室、研究室建设的自筹资金近2000万元;改善工作条件,建立两套独立网络投入290余万元。基本建设的投入为完成科研任务,为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打下了基础。北航工程系统工程系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研究员(教授)16人,副研究员(副教授)17人等100余人,已建成国内最大的一支可靠性工程研究队伍。
  事业是维系团队的根本,但做好人的工作,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又是事业发展的保证。他经常深入群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他把自己探索获得的理论和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年轻人。他结合年轻人的专业,让他们到科研前沿挑重担,在接课题、报成果时,杨为民总是推出年轻人。他说:“出成果对青年人是一种鼓励,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有利。”在系统工程系,青年人蓬勃发展,康锐33岁就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王自力30岁就担任了系科技办主任,现在他们都是系和可靠性中心的副主任。在他的倡导下,制定了关心群众送温暖的规定;青年教师子女入托的规定;青年教师攻读 学位的规定;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和编写教材的措施;向退休和解除返聘的老同志赠送纪念品的规定,鼓励引进人才的规定。系参加校集资建房,投入100多万元,一次使三分之二的教工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而杨为民自己在系内津贴中只拿三等,多年来一直把自己获得的各种奖金、评审费等用于设立系青年奖励基金,累计13万余元。这一切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单位、在群众中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团队精神,文化氛围,有力的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北航工程系统工程系在1989年获得部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被授予北京市模范集体。
  杨为民是团队的一面旗帜,在带领团队取得成功的路上映射出他共产主义的人生观、理想、信念和智慧。
  
  他是人们心中的楷模
  
  杨为民说:“我愿献身于祖国的科技事业,让中华民族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杨为民以此自勉。科技创新必须是倾注着献身精神的万里长征,人们难以想象在创业的艰辛中,他所付出的一切。“立德存乎至公”,杨为民就是至公而忘我对自己近乎苛求的人。
  1977年,杨为民在机场指挥无人机试飞期间,左脸颊上受伤,掀起一大片皮肉,血流如注,缝了40多针,杨为民只在医院住了一周就直奔机场。伤口感染化脓了,仍在机场坚持了40多天,一直到完成了试飞任务。至今他脸上留着明显的伤疤。在他的日程表上每天分为三个单元,几乎没有休息日。周围的同志们找他办事、商量工作,看到他拿出日程表查找什么时候有空,心理不由自主的充满紧迫感。他的时间按分钟计算,唯独晚上没有截止的时间,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平时在工作中为了集中精力经常喝浓茶、浓咖啡,过分的操劳曾经使他晕倒在办公室。2000年9月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他8天没离开办公室,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吃的是盒饭、方便面、饼干,那时他已是65岁的人了。
  他的父亲是老一辈革命家杨秀峰,1983年冬天,父亲病危住院,杨为民作为独子必须陪床。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坚持白天上班,晚上陪着操劳一生的父亲。父亲叮嘱杨为民:“不要因为我,停下你手中的工作。”半个月后,父亲离开人世。在第二天,杨为民仍和往常一样站在讲台上讲课。晚上,同学们从《新闻联播》中得知了杨秀峰同志逝世的消息,许多同学流着泪说:“这件事,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
  当时,国务院、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部都曾先后找他谈过话,请他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他婉言谢绝了,“我爱航空事业,还是让我在喜欢的岗位上工作吧。”从1981年到1987年他两次拒绝申报副教授职称,两次拒绝申报教授职称,他的理由很充分“十年动乱,教育界的欠账太多,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当党员干部的,这种事就不要靠前了。” 查阅所有立功受奖的上报材料找不到他亲笔写的一个字。
  他的各种奖金、稿酬、评审费都统统交到系里。1994年,他获得“航空金质奖章”,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为他颁发10万元奖金时特别嘱咐“不许上交”,最后他还是把这笔钱全部充实到系青年奖励基金中去了。实行岗位津贴,学校评他为一等,他又向多数教授看齐给自己去掉两级,钱交给系里并写了报告,其中说到:“我内心深知我个人只是一个‘班长’,在我个人身上表现出的成绩是全员共同奋斗的结果,如果有功也归功于集体”。在系里保存的厚厚的有关杨为民的事迹材料中只有这一份是他亲笔所写。
  他在“建党80周年座谈会”发言中说道:“我在延安亲身感受过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从来没有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同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那么多牺牲和贡献。” 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一个共产党人的情怀。在人们心中他是共产党员的楷模。
  
  杨为民把自己的信念融入党的事业当中,他带领他的团队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的精神,继续攀登科技高峰实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浏览:360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2/1 18:35:5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黄敏你是这样的人——缅怀我国著名可靠性工程专家、工程系统工程系杨为民教授(收藏于2005/12/8 22:49:48
学生纪念杨为民老师(收藏于2005/12/8 12:31:56
杜振华功垂千古德化人肝肠欲断送恩师——为敬爱的导师杨为民教授送行(收藏于2005/12/8 12:30:45
刘斌生命中的一页(收藏于2005/12/8 12:29:21
孙宇锋忆敬爱的导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收藏于2005/12/8 12:28:16
赵廷弟永远思念(收藏于2005/12/8 12:27:17
林明明我所认识的杨老师(收藏于2005/12/8 12:26:27
周洪惠一件小事(收藏于2005/12/8 12:25:34
王勇深切怀念恩师杨为民教授(收藏于2005/12/8 12:15:48
顾镇中科研教学战线上的“拼命三郎”(收藏于2005/12/8 12:13:3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黄敏你是这样的人——缅怀我国著名可靠性工程专家、工程系统工程系杨为民教授(访问4219次)
郑彦良杨为民的人格魅力——一个宣传组织者的内部报告(访问4041次)
刘陈德 王新伟 谭梦杨为民的人生透视(访问3901次)
刁怀军把信念融于党的事业——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为民同志(访问3606次)
李良巧我心中的伟人(访问3470次)
徐枞巍良师益友、人生楷模(访问3453次)
杨为民同志治丧委员会杨为民同志讣告(访问3430次)
北航党委书记杜玉波学习杨为民,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在杨为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访问3329次)
刁怀军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访问3086次)
康锐生命在奋斗中放射光芒——追忆病中的杨为民同志(访问2697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杜雅莉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0/12 11:06:47
天道永昌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0/12 11:05:18
过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11/28 21:40:0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0/16 17:51:39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网同名馆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