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为民同志离开了我们,他走了,是那样的匆匆地离去了。校庆49周年时我们返校听到说他身体不适,早就想去看望,但返回的信息告知是“无情”的不。年初的一天,大约他去世前的半个月,有机会到协和医院就闯进病房看望了。他正要进行治疗,坐在病榻上。他说:老相识了不忌讳,我患着感冒呢,不能传染给你。只3分钟,也就是极短的一会儿,聊了聊。看上去还是挺好的,精神状态不错。我尊重他的要求,就此离开了病房。谁料到这竟是永远地离别了。一封征文函件摆在我的桌前。思绪万千、萦绕心头,件件往事浮现在脑海。高大的、深远的、入微的、近在咫尺的为人师表、循循善诱,高风亮节、浩然正气,奋发进取、孜孜不倦的形象在眼前掠过。在那么多的文章、报告、现代手段的电视通信、光盘录像中,都有过精彩的描述、讲过许多动人的故事;活生生地呈现给人们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股力量,启迪、教诲着大家,抚育着新的一代。虽然他本人并不喜欢用这样的形式、方式来表达自己,但弘扬正气终究是社会、时代的需要,是对于人民有着长远意义的事情。
我是在大学五六年级时与杨为民同志认识的。那时他已经在本系飞行力学飞行控制教研室当老师了,他是学长,也是老师。当时我们正在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常常要跑到本专业教研室去请教指导老师,系里各专业教研室靠得很近,所以经常会碰到他,他也经常问问情况、说上几句。那时,国家正处在极度困难时期。他很随和、友善、体恤、关心我们。后来更多的接触是我在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教育司,总公司人劳部门工作的时候。改革开放后,他要创办工程系统工程专业,要建立可靠性工程研究所。他从筹备到建制,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到教师队伍,一一去落实,一个一个地说服有关方面,取得支持、赞同,直到办成。当时申办一个专业是相当艰难的,但他趟出了一条路,且硕果累累。这里,要追溯一句。在这之前的一段很长的时间里,他为无人机的发展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业绩的。我也常同他谈起过这些。或许是在无人机设计、制造、装备过程中他悟到了,捕捉到了军工产品发展的势态、站在了前沿,清醒地认识到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航空产品是复杂的,武器装备是复杂的工程系统工程。开始时他是抓产品的可靠性。一个一个地建立数据库、调研;一个一个地积累搜集数据,采集、录入、加工、整理。先是对正在服役的机种型号,建立体系,再延伸到全行业;后来进一步扩展到装备系统,就这样辛勤地默默地耕耘着。收获是如此的巨大。这里不说业务的成就和效益。就在那天告别仪式时,众多的各行各业代表,军工的各界人士都来送行,就是对他在专业方面的贡献的肯定和对他的为人、为民精神的崇高敬意。我到过的很多大厂、基地,每到一处,无论是搞教育培训的、还是搞干部人事工作的,都带着喜悦心情、满意地告诉我: 杨为民教授给我们讲课了!我无从统计他就可靠性专题为多少企业、基地,跑了多少路,讲了多少课时?但他对军工职工、科技人员的培训是付出巨大劳动的。从高层机关领导的办公地到企业基层的车间,无不布满了他的足迹,无不播撒了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的种子。 杨为民同志的人品高雅、人格高尚。凡接触过他的人都深有其感,他心底明亮、心怀宽阔,他是高大的;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是正直的、豁达的;他乐于助人,总是把别人的事放在心上、优先摆到前头,他是为人、为民的。他专一执著地追求、探索,事业心、使命感激励他拼搏创新,无私无畏地奉献着。大仁、大智、大才的佳话处处传诵。我曾同他谈起过转搞管理、行政工作的话题,他明白地告诉我说,绝不。他是对的。他有他的经历、体验。他以一个平常人的心、做平凡的事,树起了共产党人的形象:他求索、开拓于他的专业,他精诚、勤奋于为民的事业,他致力、献身于为人民的理念。人生何其短暂,尽力为民做点事就是有价值的。杨为民同志是光辉的、崇高的,为民精神万古常青。 |
浏览:113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