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网同名馆__尊敬的杨为民老师
网同名馆

他与事业共存

吴庆荣

  杨为民同志已离开我们几个月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仿佛还在为他执著的事业奔走在大江南北,祖国各地;仿佛他屹立在讲台上高亢激昂地宣传他的事业; 仿佛他还在超负荷地加班加点……,多少次睡梦中依稀看到他向我走来,亲切地伸出手,迎进会场,探讨我们共同的事业。杨为民同志的一生,特别是近20年来把事业看得重于一切,而他对空军航空装备质量可靠性工作的贡献是他开创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他最好的怀念还是来回顾他一些创业的往事吧。
  一
  相识杨为民同志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空军国产航空装备正面临着可靠性差、完好率低的困难时期,使用部门正想把飞行实践中暴露的大量维修性、可靠性、综合保障方面的问题找到有关研究部门进行研究并反馈给研制部门;而正是这个时期,杨为民同志带领的团队主攻可靠性研究,为了推进事业的前进,他急于想在军用飞机上验证,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主动找到我所调查现役飞机的一线信息。第一次见面就谈得很投机,我们对所谈的问题认识一致,对解决面临的问题都有一种强烈的迫切感,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可以说真的遇到了知音,从此开始为了共同的事业,我们携手协作了15个春秋。
  由于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首次合作的仅是数量少、使用部队单一的国产某运输机,此机装备部队多年,但由于可靠性、维修性、综合保障性差,特别是机载部附件可靠性差,当时有180项无寿命规定,只有使用期,且长短不一,使用时间到了能否继续使用?不能使用就要停飞,严重影响装备的完好率。这些问题长期困扰部队,使一个机群多年形不成战斗力。杨为民同志得知这种情况,深为忧虑,多次派出专业配套的人员深入一线,取得大量原始数据,并协同承制方和部队共同对180个部附件逐个进行可靠性分析,并把信息反馈到部、委信息中心,责成研制单位做可靠性增长工作,在此基础上研制单位分类给出与外场使用相匹配的检查周期或寿命,有些随机使用,从此使这型国产运输机完好率不断增高,逐步形成了战斗力。这是杨为民同志和他的团队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军用机上后的第一次验证,使团队取得了经验,使部队增强了信心,也是对可靠性事业的最好宣传,为以后的工作、争取各军兵种和上层的支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紧接着他要在军队扩大验证,我们建议他抓住主要矛盾,在歼击机、强击机中抓住国产的;目前可靠性、维修性、综合保障方面问题较多的;影响战斗力严重的;有典型意义的机种全面验证,所有使用部队的信息子样多,对分析研究有价值,他虚心听取了意见,在双方合作下很快推开这项工作。军方尽最大限度使一线信息正确、全面;杨为民同志他们尽快分析研究,反馈给研制部门,重大问题向上层统率机关报告,直至部队质量可靠性信息通过软盘与科工委信息中心联网,又通过科工委信息中心与航空工业部门信息中心联网,得到上层机关和工业研制部门的重视,再加上研制部门的共同努力,使可靠性补课进展较快,一大批可靠性差,多年没有解决的质量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基本上建立了质量可靠性信息传递的闭环系统。更为可贵的是部队信息有了客观分析、综合汇总的专门机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由他们向上层、研制部门反映,按一线使用中需要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来权衡提出可靠性补课的建议,既成为部队与研制部门的一条联系纽带,又是让决策层了解基层装备真实情况的一条快速通道,这是部队过去无法做到的事情,是杨为民同志领导的团队为航空事业作出的贡献。
  杨为民同志从事的事业是全国防战线的,广义来说对全国各行各业都有重大意义,对空军质量可靠性工作的贡献仅仅是一个缩影。对这样一个崭新的事业为什么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能全面铺开,开创新局面,关键是他勇于探索、面向实际、勤奋好学,边干边摸索总结规律,在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一套适合当时国情的做法。
  可靠性事业在中国起步较晚,要开展事业必须首先转变观念,他奔走呼吁,从顶层开始,大力宣传,取得决策层重视;他大力主张立法,使国人有法可依;可靠性事业离不开质量可靠性信息,他领导团队深入部队、承制部门,了解大量一线信息,特别是与部队建立牢固的联系;可靠性分析要靠大量实验,只有拿出确切实验数据才能说服人,所以他筹集资金建立了可靠性实验室;一切工作都要人去干,所以他团结了一批不为名不为利的老、中、青专业人才。但最为重要的还是他自己身先士卒,无私无畏的模范行动,凝聚了这个难能可贵的团队,能够为他执著的事业顽强拼搏,创造出卓著的业绩。
  二
  从相识到相知的15年漫长岁月,使我深深感到杨为民同志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
  首先他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业壮志。可以说20多年前国防装备质量可靠性问题积重难返,从事这些事业的人群质量观念陈旧,对可靠性理论知道甚少,只有少数先觉者从发达国家得到启迪,在国内开始宣传,而杨为民同志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当时他可以选择别的仕途,也可选择别的研究方向,但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可靠性事业,且为之奋斗到生命停息。有一次我和杨为民同志谈得开心时问他,你为什么要选择如此困难的事,他笑了笑,并幽默地对我说:“有些事做的人太多,我愿做些自己过去没有做过的事。”看来平淡而简单的话语中,寓意着他为人的多少内涵和做人的哲理!
  杨为民同志从事可靠性事业,拿他自己的话来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他从我国当前国防装备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紧密联系实际,虚心好学不断完善的结果。他开始到空军调查研究只从可靠性方面工作着手,但影响航空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还有大量的维修性、综合保障方面的问题,我们建议他“三性”(可靠性、维修性、综合保障性)都要抓,因三者紧密联系,维修性、综合保障性不好,仍然会影响到可靠性,他接受了这个建议,在以后的工作里,他比较重视“三性”问题,拓宽了他研究的领域。
  他开始研究可靠性工作时比较偏重承制厂的生产质量,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应前伸到设计,后延到部队使用直至退役,所以我们空军有一个习惯通俗的提法,叫“从生到死”。他生前多次提到空军的提法对他影响很深,启发很大,这就是全寿命的概念。他还多次说空军1983年就在南苑召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研讨会”,还举办了展览,总结出了经验……。他这样说并不说明空军此项工作真的做得很好,而是说明杨为民同志是何等注重实际,虚心好学,从实践中吸取点滴有益的东西来充实自己的事业。
  每当他工作上遇到困难或上什么新课题时,他总是打电话找各行各业有特长的人来开会商量,有时甚至是深夜来电征求意见,更多的是约定一个安静地方,两个人面对面地长谈,他真诚、谦虚、尊重信任人,使你被他的至诚所折服,真是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就是这样倾听多方面各种不同意见,博采众长,为他执著追求的事业服务。
  杨为民同志对自己严格要求,生活简朴,但对人真是做到“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每次他亲自召集开会用餐时,他吃的非常简单,而对到会专家,他总记着谁是哪里人,谁爱吃什么,交待办事人员周到细致地关照。散会时他都要落实每位专家回去的车辆安排,还要对专家们问寒问暖,问有什么事要他帮助办,不管谁托他办什么事他都是满腔热情相助,办不到就解释清楚,我真感到他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就靠他这样的诚挚友情、求实精神,身先士卒的模范行动也凝聚了各行各业的同行专家共创他执著的事业。
  三
  杨为民同志从延河边走来,又从长安街逝去,痛惜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好像他没有走远,还在我们身边,还在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地为可靠性事业奋斗,千千万万的觉悟者继往开来,正在完成他未竟的事业。我想随着岁月流逝,人事变迁,他开拓的事业也会蓬勃发展,但只要谁提到可靠性事业,我相信谁就会想起他这个事业开拓者,谁就会记着这个真正的模范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杨为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不朽业绩照耀千秋,他的名字与事业共存!
  
 浏览:106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5/12/8 12:09:4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黄敏你是这样的人——缅怀我国著名可靠性工程专家、工程系统工程系杨为民教授(收藏于2005/12/8 22:49:48
学生纪念杨为民老师(收藏于2005/12/8 12:31:56
杜振华功垂千古德化人肝肠欲断送恩师——为敬爱的导师杨为民教授送行(收藏于2005/12/8 12:30:45
刘斌生命中的一页(收藏于2005/12/8 12:29:21
孙宇锋忆敬爱的导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收藏于2005/12/8 12:28:16
赵廷弟永远思念(收藏于2005/12/8 12:27:17
林明明我所认识的杨老师(收藏于2005/12/8 12:26:27
周洪惠一件小事(收藏于2005/12/8 12:25:34
王勇深切怀念恩师杨为民教授(收藏于2005/12/8 12:15:48
顾镇中科研教学战线上的“拼命三郎”(收藏于2005/12/8 12:13:3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黄敏你是这样的人——缅怀我国著名可靠性工程专家、工程系统工程系杨为民教授(访问4480次)
郑彦良杨为民的人格魅力——一个宣传组织者的内部报告(访问4264次)
刘陈德 王新伟 谭梦杨为民的人生透视(访问4217次)
刁怀军把信念融于党的事业——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为民同志(访问3876次)
杨为民同志治丧委员会杨为民同志讣告(访问3623次)
李良巧我心中的伟人(访问3596次)
徐枞巍良师益友、人生楷模(访问3541次)
北航党委书记杜玉波学习杨为民,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在杨为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访问3428次)
刁怀军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访问3230次)
康锐生命在奋斗中放射光芒——追忆病中的杨为民同志(访问2951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杜雅莉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0/12 11:06:47
天道永昌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0/12 11:05:18
过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11/28 21:40:0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0/16 17:51:39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网同名馆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