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为民老师开创的可靠性事业,使我国的强大跃上了新征途。杨老师的座座丰碑、高风亮节,永远鼓舞我们前进!杨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只要需要就全力以赴 1983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工程研究所还未成立,杨老师看准了可靠性新领域,决心为祖国的强胜谱写篇章。他率石荣德、焦景堂、屠庆慈、许海宝、刘亢虎、盛一兴、贺国芳、王德言等一批教授为航空工业部举办了首批可靠性工程研究班,历时近4个月,28名毕业生满载理想奔赴可靠性工程第一线,为祖国的可靠性迅速发展添砖加瓦。 1984年,根据型号需要,613所提出建议,希望杨老师赴洛阳举办学习班,为航空机载设备研制、导弹研制及航空厂、所培养更多的可靠性人才,让科研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可靠性设计方法,应用于工程设计。当杨老师知道此建议后,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他说,只要需要,我们就全力以赴,并满口答应。 1984年4月,航空部第二期可靠性工程学习班在洛阳举办。杨老师派所有教学主力赴洛阳授课。此次学习班为航空部又培训了60多名可靠性骨干。这些人员在工程设计中贯彻可靠性设计措施,使原来的经验设计跨入了可靠性工程化设计。 从北京到洛阳,从洛阳到北京,来来往往,下车就讲课,下课又返回北京,教师们十分辛劳,但无人有怨言,这就是“为民”精神。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给老师们任何报酬,回忆起来,至今深感不安。 何时也不能影响工作 1983年首期可靠性研究班时,杨老师主讲可靠性数字仿真。当时,学员中有2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年过半百的科技人员,由于年龄条件,可靠性数字仿真又是新学科,接受能力强弱相差较大。为了让学员都掌握这门技术,杨老师总是辅导至深夜,筋疲力去尽才休息。 记得有多日,杨老师讲课和往常一样条理清晰、生动活泼,但我们发现他眼睛通红,血丝密布,不知何故。几日后,当我们见到报纸上讣告时,方知杨老师之父与世长辞。为此,短诗一首: 惊闻噩耗肝肠断, 彻夜无眠泪不干。 良师身教如此绝, 终生难忘杨教员。 记得是1995年,杨老师来613所讲学,早上,我们到招待所看望杨老师。只见杨老师面色不佳,就问是否身体不适,他说,不要紧,吃点药就好了。接着又说,带的药吃完了。我立即到所医院拿些药,送给杨老师,并说,身体不适,先休息,明天再讲。可杨老师不答应,吃完药立即如期讲学,坚持何时也不能影响工作。 面向工程有求必应 1993年4月,以焦景堂为主编、杨为民为主审的《航空机载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工程指南》出版了。这对航空工业机载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工程化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把《航空机载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工程指南》落实在型号研制中,613所组织有经验的专业和可靠性人员编写了《航空机载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工程应用手册》。在编写过程中,为力求理论正确、方法实用、选材得当、编排合理,我们组织第一线设计人员进行了讨论修改。为减少差错,我所科技委又组织专人进行了审查、修改。为保证质量,我们请求杨老师作最后审查把关。杨老师得知后,全力支持,并组织可靠性工程教授逐章逐条审查,提出了许多有益的修改意见。按老师的建议,我们再次修改,使工程手册更加实用和完善。 在《航空机载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工程应用手册》出版前夕,为有助于手册的宣贯,增强权威性,我们特请杨老师为该书题词。杨老师为了推动可靠性工作,挥笔题词: 将可靠性维修性理论应用于工程之中, 努力提高航空机载设备使用效能。 杨为民 1993年10月12日 杨老师的秩事多多,丰碑座座,“为民精神”必永世相传。 念杨为民老师 艾永春岳朝生 可靠史册谱新篇, 大江南北皆校园。 为使国防添新装, 高台南北执教鞭。 攻关不畏工程险, 磨砺方成金石坚。 桃李花开誉神州, 迎来春色满人间。 忆杨为民老师 岳朝生艾永春 教育开创新领域, 献身可靠忘自己。 两袖清风照日月, 一腔热血强国力。 高风亮节楷模是, 丰碑座座世间立。 艰辛坎坷坦然对, 只求军力追国际。 |
浏览:135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