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防科工委成立前,我们科技与质量司的大多数同志就知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一个从事可靠性系统工程研究的领班人,而且知道他20世纪80年代就带领北航原无人机所的一班技术人马,毅然集体改行,投身于可靠性系统工程的研究。从此,在国防科技工业质量战线上出现了一支生机勃勃的战斗团队,更多了一位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主将。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质量与可靠性专家——杨为民教授。
国防科工委成立后不久,随着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防科技工业质量与可靠性工作面临着重大考验。在此关键时刻,杨为民教授作为国防科工委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组长和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奋力拼搏在质量工作的第一线,取得了突出成绩,2000年由国防科工委推荐,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突出贡献一等奖”。 几年来,杨为民教授留下了许多他全身心献给国防事业的动人事迹,让我们终生难忘: 1999年10月份,为了有效地促进国防科技工业质量与可靠性工作,国防科工委组织10个集团公司的领导召开了高层领导的质量研习班,我们邀请杨为民教授做了《国防科技工业可靠性系统工程发展策略》的讲座。杨教授剖析了武器装备可靠性工作重要性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可靠性工作发展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杨教授精辟的阐述与独特的观点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赞赏。 2000年3月,国防科工委制定下发了《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30条),杨为民教授百忙之中亲自去全国各地宣传,听课的同志无不被他所举的丰富生动的事例、渊博的学识及深入浅出的讲课方式所折服,杨教授的宣贯深深受到大家的欢迎。 2000年6月,杨为民教授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国防科工委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组长。在杨为民教授的领导下,专家组作为国防科工委领导的质量与可靠性技术和政策顾问及咨询机构,为国防科技工业质量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永远忘不了2001年6月下旬,杨教授住院之前最后一次和我们共同审查国防科工委组织起草的几个质量与可靠性法规的情景。此前杨教授病情已十分严重,悄悄去北医三院做了CT检查,正等待诊断结果,他单位的同事苦劝他请假,不要参加会议,可他说:“这项工作很重要,我是专家组组长,不能不参加。”就这样,白天坚持主持会议,晚上从密云赶回北京查看诊断结果。当他知道自己身患绝症时,竟然当天晚上又回到会议地点继续主持第二天的会议。与会同志丝毫没有察觉到他有任何异常。直到杨教授去世后我们才了解当时的情形。杨为民教授处在个人生死的关头,能够谈笑自如,公而忘私,充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杨教授始终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质量与可靠性工作为己任,作为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经常加班加点参加国防科工委、集团公司、基层单位和型号质量技术活动,主动向国防科工委领导和我们提出加强质量与可靠性工作的建设性建议。2000年7月受国防科工委的委托,杨教授不辞劳苦,亲自组织专家组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对9个军工集团公司、10个型号贯彻落实《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30条)的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2001年元月18日,杨教授代表专家组将检查情况向国防科工委党组和各司领导作了专题汇报,指出了影响当前型号研制质量的7个主要问题,提出了为确保研制质量、改进质量工作的6条措施建议,得到了国防科工委党组成员和各司领导的高度评价。2001年4月国防科工委组织召开《国防科技工业高新工程质量工作会议》,杨教授在会上对重点型号质量与可靠性工作情况作了专题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2001年初,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新工程质量工作,杨为民教授又受重托,组织专家和国防科工委机关的同志一起制定了《关于加强高新工程质量工作的若干规定》(18条),该法规对国防科技工业型号质量与可靠性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杨教授最重视型号的质量与可靠性工作,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深入型号研制生产现场和大型试验基地,参加或主持型号的技术攻关、故障分析和评审工作。他被聘请为多个型号的可靠性设计顾问,真正能做到急型号之所急,随叫随到,在所不辞。2000年8月,我们一起到陕西检查型号质量工作时,他应型号研制单位的要求,在招待所里连夜赶做多媒体培训教材,给基层单位的设计人员、可靠性专业人员讲课,让大家深受感动。他说:“机会难得,要多给基层的同志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杨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优秀的质量工作者的典范。 2001年国防科工委组织编写《国防科技工业高层领导干部质量培训教材》,杨教授任其中第三章《可靠性系统工程》的主编,并亲自执笔编写。杨教授住院手术后,仍念念不忘这项工作,他不顾病痛,硬是在病房里制作完成了多媒体培训教材。他是多么希望能重上讲台,再一次为在国防工业推进可靠性系统工程出一把力啊!可是这竟成了他的终生遗憾。 杨教授是从事质量与可靠性工作者的贴心人。我们司大多数同志与杨教授的年龄相差很大,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相差悬殊,社会地位和知识水平更是相差甚远。但是杨为民教授在任何场合都非常尊重机关工作人员,有时节假日,甚至是晚上很晚了,会突然接到杨教授的电话,主动与我们商讨有关问题。与他一起工作,总是充满浓厚的学术气息和民主的氛围。对于持不同意见的同志,他既能循循善诱,吸收其合理的意见,又不随波逐流。因此,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杨教授,主动向他请教,跟他商量。 杨教授将毕生心血献给了国防事业,为在我国大力推进可靠性系统工程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杨教授离开我们了,然而,他的“为民精神”将留在我们心中,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国防事业献身的斗志和决心。 |
浏览:178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