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_22677号馆文选__岳魄——岳飞史料 |
绍兴五年岁末,宋廷下令更改五支屯驻大军的番号,命名为行营护军。张俊军称为中护军,韩世忠军称为前护军,岳飞军称为后护军,刘光世军称为左护扩军,吴玠军称为右护军“。
各支大军的编制有军、将等单位。军一级的长官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等名目。此外,还有统领、同统领、副统领等,他们或者当统制的副手,或者在统制之下分统军马。将一级的长官有正将、副将、雕准备将等名目,总称“将官”。将官之下,有训练官、部将、队将、队官等等。最小的军事编制单位是队,每队—般有五十人。 由于岳家军兵力增加了两倍,朝廷命令岳飞将原先十将的编制扩充至三十将的编制,平均每将达三千三百人以上。以后将一级的编制继续增加,到绍兴九年(公元一一三九年)时,增至八十四将。但因总兵力并无多少变化,故每将的人数平均减至一千余人。 岳家军军一级的编制至少扩充为十二军,计有:一、背嵬军、二、前军、三、右军、四、中军、五、左军、六、后军、七、游奕军、八、踏白军、九、选锋军、十、胜捷军;十一、 破敌军;十二、水军。 背嵬军是岳飞仿效韩世忠的部队而建置的亲军。军土们都经过优先选拔,“犒赏异常,勇健无比”“背嵬军马战无无铸(亻旁),是无坚不摧的精锐。岳飞原来没有水军,由于军中增添大批善于弄潮的健儿,又从湖湘地区获得一千多艘战船,其中包括几十艘作为主力舰的大车船“鄂渚水军之盛,遂为沿江之冠”。 这十二军由二十二名统制,五名统领和二百五十二名将官分别率领。王贵任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张宪任前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他俩兼有这两个级别略有高低的头衔,成为岳飞的左、右手,可代替岳飞主持全军事务,指挥其他统制作战。岳飞认为,徐庆也和王贵、张宪一样,都是“数立战效,深可倚办”。这三员战将是岳飞最器重的统制。牛皋和董先也都以骁勇著称,但这两人都有过投降伪齐的污点此外,牛皋嗜酒,董先贪财,使他们在治军统兵方面,不免有些逊色。总的说来,这五人是岳家军诸统制的中坚人物。 绍兴五年十二月,宋廷将岳飞由制置使升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招讨使。招讨使也是一个大的战区长官,只是身分和地位比制置使更高。当时抗战派张浚为宰相,他还是真心实意地期望民飞能北上“招讨”。 岳飞担任招讨使,统率一支大部队更需要有一个精干的幕僚机构,帮他出谋划策,处理招讨佐司的许多事务草拟公文或奏札。按朝廷的规定,他的幕僚编制如下:一、参谋官一员;二、参议官一员;三、主管机宜文字一员;四、书写机宜文字一员;五、干办公事六员;六、准备差使八员;七、点捡医药饭食二员。当时文武大臣主持的都督府、宣抚使司、制置使司等类机构其幕僚的名目和等级也大体相似,人员的数目则有多有少。 宋时大帅之子可以充当幕职。岳云尽管是少年虎将,也按照规定,担任书写机宜文字之职。 |
原文 发表于《岳飞新传》 浏览:467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