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
-纪念国防科工委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组长、国防科技工业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杨为民教授 初次见到杨为民教授是在90年代初航天工业部组织的一次质量座谈会议上,当时,我刚刚调入航天工业部质量审核室,对质量管理和可靠性工作了解不多。会上,杨为民教授生动地介绍了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国外军事工业可靠性工作的现状。特别是可靠性工作对武器装备研制的作用和我们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字字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给我这个对可靠性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上了生动的一课,对质量与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坚定了投身质量工作的决心。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直到1998年新国防科工委成立后,才有幸和杨为民教授再度接触,共同研究国防科技工业的质量与可靠性工作。1999年10月份为了有效地促进国防科技工业质量与可靠性工作,国防科工委组织十个集团总公司的领导召开了高层领导的质量研习班,我们邀请杨为民教授做了《国防科技工业可靠性系统工程发展策略》的讲座,剖析了武器装备可靠性工作重要性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可靠性工作发展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赞同。2000年3月在各方面专家的共同支持下,国防科工委制定下发了《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杨为民教授百忙之中坚持参加国防科工委组织的研讨和宣贯提纲的审查活动。2000年6月份遵照委领导的指示,杨为民教授负责组织11名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和质量方面的专家,成立了国防科工委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作为国防科工委领导的质量顾问和咨询机构,为国防科技工业质量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以及型号研制质量管理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同时,在杨为民教授的支持下,在北航建立了国防科技工业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国防科工委可靠性技术的专业支撑机构,承担可靠性技术研究、推广、培训、交流和型号可靠性咨询与技术支持等任务。在杨为民教授担任国防科工委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组长、国防科技工业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期间,把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质量与可靠性工作作为中心任务。2000年组织专家组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对9个军工集团公司的10个型号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协助国防科工委机关组织召开了2001年国防科技工业高新工程质量工作会议,会上对检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为了加强高新工程质量工作,杨为民教授负责组织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和国防科工委机关的同志一起组织制定了《关于加强高新工程质量工作的若干规定》,对指导国防科技工业型号质量与可靠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杨教授一心扑在工作上,作为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经常加班加点参加科工委、集团公司、基层单位和型号质量技术活动,日夜操劳,废寝忘食,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感到由衷地钦佩。从和杨为民教授接触的几年里,他高尚的品格感染了我,令我终生难忘。 最使我感到敬佩的是杨为民教授有着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工作充满高度的热情。杨教授处处为人师表,言语行为严谨朴实,从不随波逐流。想的是工作,说的是工作,心里有国家、有国防事业,表里如一。有时节假日,甚至是晚上很晚了,会突然接到杨教授的电话,交流的都是我们共同关心的型号问题,质量与可靠性问题。杨教授还经常深入型号研制和大型试验一线,组织专家为型号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对型号质量与可靠性工作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型号质量与可靠性方面的一点成绩和问题都会引起他的关注,他树立了一个优秀质量工作者的典范。 其二,是他有一种忘我的精神,能够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杨教授住院之前最后一次和我们共同工作是审查国防科工委组织起草的几个质量与可靠性法规。杨教授白天组织专家组的同志和机关的同志一起审查起草组提出法规草案,晚上回北京查看病情化验结果,当他知道身患绝症时,竟然当天晚上又回到会议地点继续主持第二天的会议。与会同志丝毫没有察觉到有任何异常。直到杨教授去世后我们才了解当时的情形。杨为民教授处在个人生死的关头,能够谈笑自如,公而忘私,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三,是他平易近人的作风,能够尊重他人、提携后进。我们和杨教授之间年龄相差很大,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相差悬殊,社会地位和知识水平更是相差甚远。但是杨为民教授在任何场合都非常尊重机关工作人员,主动和机关工作人员研究讨论问题。与他一起工作,总是充满浓厚的学术气息和民主的氛围。对于持不同意见的同志,他也能够循循善诱,吸收其合理的意见。他非常关心工作在边远地区的可靠性专业人员,2000年我们一起到陕西检查型号质量工作,他还抽时间给基层单位的设计人员、可靠性专业人员办讲座。他说:“机会难得,要多给基层的同志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生活上他也十分关心年轻同志,问寒问暖,对我们年轻人给予很大的鼓励和帮助。 和杨为民教授一起工作时间并不长,但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那种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对同志的热情和关心,与对他自己衣食住行的漫不经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学者、一位质量工作者、一位朋友、一位老师和长者的形象总是在我的脑海里闪现,泪眼朦胧之中,总感觉他就在我们的身边侃侃而谈,在我心里总是不自觉地想问一声:杨老师你好吗?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与质量司 杨多和 |
原文2002年6月30日 发表于国防科技杂志 浏览:112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