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仔细研究了一下前期天京各府衙的座落位置,有个很有趣的发现:就是东王府两易其址,翼王府三易其址,却始终是离的最近的两座王府(比起天王府,南王府,西王府,北王府,顶天侯/燕王府,护天侯/豫王府......)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诸王中最早进入南京城的,他在3月19日太平军攻入南京城的当日,即督军由仪凤门入城,并于当日指挥攻占了除城东满城以外的其他地区。一周后的3月26日,北王韦昌辉亦自仪凤门入城,又过了两天,北翼二王陪同天王东王举行了正式的入城仪式。此时距石达开最初入城已整整10天,因此他应该已住在记载中所说的他入城之初的住处--为青溪里巷(今长江后街)熊宅了。这处翼王府的位置其实很好辨别,它的位置就紧靠在后来天王府的北侧,在太平桥旁边。 入城之初,东王住在位于中正街至武定桥一带的藩署,但只住了三天,显然是临时居所,(东王由聚宝门入城,而此地距离聚宝门较近)。之后东王便迁至城东,西华门以东,明故宫以西的“将军署”,这是东王府的初址。这时除了天王府外,东翼二王府已经明显是距离最近的两座府第了。但此时天王府不但没有建起来,而且想来连选址都还没定,否则石达开不可能把他的第一座王府建得贴天王府的后门上。过了不久翼王府就也搬迁了,我想此次搬迁无非是天王已经选好了他的金窝,于是翼王府就迁至斛斗巷旁侯府后洋行刘宅,侯府指清初靖逆侯张勇,其府在大中桥畔,刘宅在侯府之后,即大中桥西斛斗巷。这时,翼王府距离其他各府在同一地区,即天京城东南地区,而东王府位于天京正东,所以在诸府第中位置最北的翼王府仍是距离东王府最近的一座。 又过了一段时间,由于东王府距离东门太近(说不定东王原来还真想管理“东方之国”),时常被炮火所扰,于是决定搬家。(唉,英明的九千岁为何不命人把江南大营收拾了,却要自己搬家呢)这一搬,就打天京城的最东头一路搬到了最西头,从东门朝阳门内明故宫之侧,搬到旱西门以东,朝天宫以西的罗廊巷一带。 不久,翼王府也搬家了。搬家的原因不祥,但是这次翼王府迁址之时,石达开本人早已奉东王命至出镇安庆,因此新王府的选址和改建都是在他不在的情况下完成的,依常理推断,是蒙得恩之流奉天王命,遵照东王的具体指示办理的。于是1854年春翼王从安庆回京述职时,翼王府已迁至朝天宫以东皇甫巷之上江考棚处,即今天的王府巷内,刑园以北了。 前面说了,天朝的王侯府第,都集中在天京东南一带,只有豫王府建在城中地带,但也仍偏东南。而天王府的位置则在城东。只有东王府和翼王府在天京最西,旱西门--朝天宫一带,而且两座王府中间只隔一个街区。 看到这张地图,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天父下凡的时候翼王府的官员们过去会比较方便。其他大小官员都得从城东南穿越半个天京城聚集到东王府,天王险些挨打那回也不例外,而翼王府的官员们却可以不紧不慢忙完手头的事再溜哒过去,估计还能抢先报道。 人说住得紧容易来往密切,这话未必全对,但不无道理。从这张地图上看,东翼二府的官员如果想访亲拜友串个门商量点事儿的,肯定往对方府里去啊,既使不骑马不坐轿,散着步也就到了。那会子又没有公共汽车,谁没事干有闲情穿越半个天京城串门玩啊?所以三个住在东王府的外国水手见证说“东王和翼王是好友”绝对是有道理的。 翼王要见东王,实在方便即了,而北王就比较惨---如前所说,跑趟东王府,他得穿越半个天京。如果从天王府东王府到北王府走一圈,他就绕著大半个南京城旅游一圈了。 看这地图也觉得《李秀成自述》中说翼王与北燕二王往来密切是不太可能的。翼王府就在东王眼皮子底下,翼王和北燕二王怎么可能动辄跑半个南京城去(中途还需要穿越诸多其他府衙)和对方“往来密切”,东王不起疑心才怪呢。看看北燕二府靠得那么近,“往来密切”倒是很有可能的。 看到最后心中又不免涌起一阵悲哀----为了住了朝天宫那一带的居民们,短短一个多月,就在那相隔如此之近的两个地方,接连两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血流成河,尸积成山,这日子让他们怎么过啊......事变时东王府被付之一炬,那么,事变之后,每当辅政的翼王走出王府,看见抬言便看见东王府的昔日繁华如今化成一片瓦砾,一片断井残猿,心中是何滋味呢? 突然想起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的事了,据说因为中国同情南联盟政府,美国怀疑有南情报人员在中国使馆内,那么,假如北王已经知道翼王出了天京,却还对翼王府进行赶尽杀绝大屠杀,会不会也因为翼王同情东王,他怀疑翼王府里藏有东王旧部呢? 一声叹息,还是来说说翼王府和东王府离得那么近的客观原因吧。我个人的推测是,因为按规定,东王所有诰谕均须经翼王府审核定稿后方可外颁,所以东翼王府比较靠近,便于公事来往。不然为了发一份诰谕,要跑死人的。北王府只负责对诰谕登记,当然没这个问题。然而这个规定也可看出东王对翼王府的信赖和倚重,东王诰谕是太平天国最重要的文书,每道诰谕的颁发都可能牵扯到整个国计民生,而无论东王发布什么命令,翼王府都有机会对其失策之处予以指出----虽然最后肯不肯修正决定权仍在东府。名义上,这只是文书方面的校稿,但实质上,翼王府已经成为东王把最后一道关的地方。 太平天国后期,封王较多,王府分布也较前期为广,但主要王府仍集中于城东南地区,而离翼王府最近的是忠王府。忠王天京有两座王府,其中一座是后建的,离原府相距一里半,直到天京失陷还没建成竣工,而另一座忠王府,就在邢园以东的明瓦廊(删书衙也在那个地区),和邢园以北的翼王府也只隔一个街区。和东王府不同,翼王府并没有本焚毁,那时候也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我想从忠王府走出门就能望见对面不远处的翼王府。 忠王封王后,在天京的时间并不多。1863年7至8月,九茯洲失守后,他曾于天京停留了一两个月,寒山的小说《此日临歧百感生》第二篇写忠王闻翼王之死讯就是这一时期。再有就是1863年底忠王返京,因天王拒绝“让城别走”而决意死守天京,那大约是他在天京住得最长的一段时间了吧。那时新府初起,尚未竣工,不知他是否有时还居于明瓦廊的王府?当他在1864年的春天,每日或经过,或望见不远处的翼王府,人去楼空,昔日繁华如梦,真个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浏览:361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