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紫荆魂 -- 杨秀清纪念馆
千秋家国梦

如何评价杨秀清?——太平天国的“五主”、“八位万岁”与“天京事变”的考察

郭毅生

  
  
  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幅绚丽的画卷。杨秀清的名字和功业与洪秀全交
  织在这幅历史画卷上,两人是分不开的。近百年来,凡论述太平天国历史,总不能离开杨秀清,他是一
  个不可磨灭的形象。人们有的尊崇他、肯定他;有的贬斥他、诋毁他。因此杨秀清成了一个有待作出正
  确评价的历史人物。
  解放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蔚然更新。广大史学工作者在毛主席“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指导下,
  对杨秀清的评价问题,各抒所见,互相切磋,互有阐发和开展。但文化大革命中,万恶的“四人帮”为
  了篡党夺权,大搞影射文学,梁效、罗思鼎辈秉承其黑主子的旨意,在太平天国史上大做文章。他们虚
  尊洪秀全,把他的瑕斑也捧为美德,对杨秀清则大加挞伐,将他的功绩也指为罪过。他们厚诬杨秀清是
  “代表着倒退、分裂、投降和叛变,他是阶级敌人在革命队伍内部政治上、思想上的别动队”。所扣帽
  子之大,罪名之重,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罪恶目的正是要借此影射攻击敬爱
  的周总理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横加杨秀清那么多罪名,除了采取阉割篡改史料的伎俩,任意
  歪曲附会外,实在拿不出任何东西。他们把论点建立在一个并未落实的基础上,即把杨秀清封万岁是否
  是篡夺洪秀全的地位,洪秀全是否密召韦昌辉杀了杨秀清这个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自己不加考证
  研究,却专横断案。这充分暴露“四人帮”一伙,在学术上也是一副封建专制主义者的嘴脸。
  当前,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正深入开展,有必要联系杨秀清的评价问题,趁春风浩荡,百家
  争鸣,在史学界开展讨论,以求澄清被“四人帮”搞乱的问题,得出正确结论。
  
   一太平天国的“五主”、“八位万岁”与杨秀清封万岁的问题
  
  在中国封建专制时代的政治词汇中,“主”与“万岁”若干年代以来都是君主的专称。称“主”或
  称“万岁”即意味着称皇帝。一八五六年杨秀清封万岁,被视为僣越和篡夺洪秀全的地位,原因主要在
  此。但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也如同物质形态的东西一样,并非静止不变的。“主”和“万岁”这观念的
  内涵也有它的历史演变。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些传统观念中所发生的变化,是由造成此种变化的那些
  人们的阶级关系即经济关系来决定的。”在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中,“主”有五位,“万岁”有八位。
  这两个政治词汇的内涵已有所改变。杨秀清封万岁是个事实,如果我们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及其反映
  到太平天国政治思想和体制的特点来考察,那么,我们将会发现: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是多“主”多
  “万岁”的,杨秀清称万岁是经过洪秀全加封,合乎太平天国体制的。杨秀清并非篡位,洪秀全的天王
  地位也没有改变。
  以下我们从三方面来考察:
  (一)太平天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衰微,外国资本主义破关而入的急剧变化时期。“中国封建社会
  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
  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处在这个时期,太平天国革命被赋与了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她的政治体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正如《贼情汇纂》“伪官制”序言所
  说:“有妄托古制沿其名而悖其义者,有剿取稗官诡诞而不可诘者”。也就是说,太平政体有继承又有
  变异,有的沿袭旧形式而改变其内涵,有的突破旧体制而有所创新。洪秀全的政治思想中,农民的平等
  思想、西方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和封建等级思想都兼而有之,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太平天国政治体制中的
  特点,正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反映。洪秀全在他的许多著作中,指斥封建帝王妄称“天子”,《原道救世
  歌》说:“天父上帝人人共,何得君王私自专。”他认为人人皆“上帝”子女,地位是平等的。杨秀清
  在《救天生天养人民谕》中也宣传“上帝是本军师亲爷,亦是尔等亲爷,……天下一家,四海皆兄
  弟。”这些都是披上了宗教外衣的平等思想的反映。太平天国贬历代帝王为“侯”,斥清朝皇帝为“阎
  罗妖”、“蛇妖”。他认为只有“天父上帝”才是“帝”,而人世间只可称王,不得称帝。洪秀全在永
  安建国之始,就只称王,不称帝,不称上,永以为例。这反映了农民平等的要求,但仍未打破封建的束
  缚。在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中,“王”是最高的爵位,但自广西首义之初,就六王并立。洪秀全自称
  “天王”,取义为“天下万国之主”。他褒封杨秀清为“东王”,寓有“管理东方各国”之意,又褒封
  西王、南王、北王与翼王,亦各有寓意。首义六王之间,从爵位来看,同皆称王,地位是平等的,但从
  职位来看,却有高低之分,君臣之别,地位又是不平等的。为了便于了解,请看下表:
  ┌────┬────┬─────────┬──────────┐
  │姓名│爵位│职位│备注│
  ├────┼────┼─────────┼──────────┤
  │洪秀全│天王│大道君;真(圣)主││
  ├────┼────┼─────────┼──────────┤
  │杨秀清│东王│左辅正军师││
  ├────┼────┼─────────┼──────────┤
  │萧朝贵│西王│右弼又正军师│东王以下“诸王俱归│
  ├────┼────┼─────────┤东王节制”。│
  │冯云山│南王│前导副军师││
  ├────┼────┼─────────┤│
  │韦昌辉│北王│后护又副军师││
  ├────┼────┼─────────┤│
  │石达开│翼王│左军主将││
  └────┴────┴─────────┴──────────┘
  以上六人同是王爵,就本来的意义说,是平等的。但他们职位不同,洪秀全是“大道君”、“真
  (圣)主”,为国之首脑,位居诸王之上。其下五王,职位有高低之分,等级有上下之别,却又是不平等
  的。《贼情汇纂》的作者误以为太平天国官爵不分,因此把东王、西王列为“一等王”,南王、北王列
  为二等王,翼王列为三等王……。其实萧朝贵是“又正军师”,“归东王节制”,职位逊于东王。南王
  与北王的职位,严格说来也并非同等。
  为什么说上述六王从“王”的爵位来看是平等的呢?有证如下:
  1.按拜上帝教人人皆上帝子女的平等原则,天王与五王之间,皆是兄弟(萧朝贵为“帝婿”)。五王
  称洪秀全为“二兄”,而不称“圣上”。洪秀全称杨秀清为“清胞”,称韦昌辉为“正胞”,……。杨
  秀清称韦昌辉为“正又弟”,韦昌辉则称杨秀清为“四兄”。这种亲切的兄弟之称施于首义六王之间,
  虽然范围有限,但也为历代专制体制所无,它是对森严壁垒的封建等级制的某种突破。
  2.历代封建帝王赐宴,虽王公大臣皆不得坐宴于殿上。但在天王府的“金龙殿”上,天王与东王、
  北王等却可以同桌会宴,洪秀全对顶天侯秦日纲说道:“惟朕及胞等始可在此金龙殿设宴。”而顶天侯
  本无“在金龙殿内坐宴”之份。这从朝仪上体现了首义六王之间的平等关系。
  3.天王府殿前设六部,置六部尚书诸官。同样,东王与诸王亦开府设殿,各有六部尚书及其属官,
  俨然天朝之内又分若干小朝廷,这显然与历代封建政体大相径庭,但它与洪秀全永安封王的初制是吻合
  的。
  4.洪秀全于定都南京后,即开科取士,谓之“天试”。但饶有意味的是于“天试”之外,继而又开
  “东试”、“北试”与“翼试”,各取状元、翰林与进士等名目。这也创历代之奇制。
  5.诸王的宗亲与天王的宗亲,政治地位皆平等。长者称“国伯”,同辈称“国宗”,姻亲称“国
  丈”。“国伯皆洪、杨、冯、萧、韦、石之尊属。”这与李唐、赵宋独尊其本家宗室有所不同。
  以上数端,在太平天国并非神奇,而与封建体制相比较,却别开生面。无怪有人感到很惊异,认为
  太平天国“实开亘古未有之怪异政体”。其实,这种“怪异”政体不过是农民民主主义的幽灵在作怪,
  它敢于打破封建专制政体的若干环节而有所前进。当然,在今天看来,太平体制中还粘满了封建的血
  污,虽有平等的方面,亦有不平等的方面。例如诸王上洪秀全的“本章”,起首就是:“小弟杨秀清立
  在陛下暨小弟韦昌辉,石达开跪在陛下。”甚至连顶天侯秦日纲上翼王石达开的禀奏也得称“跪禀”。
  在太平天国的政治生活中,仪节甚繁,尊卑亦显著。然而,可贵之处却在于:太平天国政治体制较前代
  有所前进,出现了平等的新芽!
  在太平天国政治体制中,与平等相联系而产生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同一爵职,并列多人。在洪秀全
  的宗教政治观中,只有天父是“至尊”,是唯一无二的,所谓“独一尊神皇上帝”即此。至于皇上帝之
  外,无论“主”、“万岁”、王及其它,皆可以是多数。这种情况,从下表可以清晰地看出:
  ┌─────┬──────────────────────┬────┐
  │名称│所 置 数 目 │备注│
  ├──┬──┼──────────────────────┼────┤
  │尊│主│五位(天父上主、救世主、真主、幼主、赎病主)。│考释详后│
  │位├──┼──────────────────────┼────┤
  ││万岁│初为四位,增为五位,后期为八位。│考释详后│
  ├──┼──┼──────────────────────┼────┤
  │爵位│王│初为六王,一八五四年增燕、豫二王,为八王。││
  │││后期封王甚多。││
  └──┴──┴──────────────────────┴────┘
  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中,无论是“主”、“万岁”或王都毫不例外的并设多名。爵位相同,地位是
  平等的。如果爵位相同,职位不相等,虽属同爵,但因权限重轻不同,则又显出不平等来。了解这一点
  对于认识杨秀清称万岁是否等于篡位的问题,将提供一把钥匙,有助于解开问题的症结。
  
  (二)太平天国的“五主”与“八位万岁”
  
  “主”和“万岁”在太平天国与历代专制政体有所不同,并非洪秀全的专称。据《钦定敬避字样》
  的规定,太平天国的“主”有五位。即:天父称“上主皇上帝”;耶稣称“救世主”;天王洪秀全称
  “真(圣)主”;洪天贵(福)称“幼主”;东王杨秀清称“赎病主”。这“五主”的称谓兼有宗教和政治
  双重的神圣意义,皆为洪秀全所钦定。洪秀全的“真主”之称,取义于他受天父之命“封主为太平天王
  大道君王全”这个故事,亦即“天父生全为尔主”的意思。洪天贵称“幼主”始见于辛开元年(一八五
  一)的《太平礼制》,意为真主的继承者。杨秀清称“赎病主”是因他在起义准备期中,曾患重病二月
  余,“耳聋流水,口哑流涎”,“以一己之身,赎众人之病”。洪秀全在诏书中说:“东王赎病同哥
  苦,瘟脱归灵谢爷恩”,又说:“谢爷降托赎病主,乃弇世人转天堂”,对东王赎病的意义广为宣传。
  辛开元年(一八五一)封杨秀清为“赎病主”,原因就在于此。
  在太平天国晚期颁发的《朝天朝主图》上面,刊布了一道天王诏旨,其中谓:“爷哥朕幼东成主,
  爷排五数主当担”。明确地指出了太平天国的“主”有五位。杨秀清是“五主”之一。洪秀全为《新
  约》一书所加的批解中写道:“朕是禾王,东王禾乃,禾是比天国良民。禾王、禾乃俱是天国良民之主
  也。验矣!钦此。”洪秀全多亲撰诏旨并手书颁布,这段批解是洪秀全的真迹无疑。文中所谓“验矣”,
  是指“禾王、禾乃俱是天国良民之主”一事是应验了的,不是虚假的。一国二主,在封建国家被视为是
  大不题的事,更何况五主并立呢!但洪秀全却视为当然,并加以验证。其实,按照洪秀全关于太平天国政
  体结构的一贯思想,这并不奇怪。这反映了他不以“主”的尊位一人独专的思想。这也同他只居王位,
  与东、西、南、北、翼并皆称王的思想是一致的。或问“禾王、禾乃俱是天国良民之主”是否对“天父
  上主”、“救世主”与“幼主”有否定之意呢?显然也不是。它不过说明洪、杨俱是太平天国之“主”一
  事,于“五主”并立无所损伤。说到这里,人们不免要问:五主并立、特别是洪、杨并称为主岂非“君
  臣不别”?岂不是如有人所说:洪秀全“昏愦颟顸”、“授人以柄”么?这却又不然。如前所考,在太平
  天国政体中,爵职相同则地位平等,如爵位相同而职位不相等,则地位仍有高下尊卑之别。“五主”之
  间,“上主”是“天圣父”,“救世主”是“天兄”,地位自居“真主”、“幼主”与“赎病主”之
  上。洪、杨虽同皆称“主”,而且自永安开国即已如此,但洪为“大道君”,杨则为“左辅正军师”,
  职位仍有君臣之分。“五主”虽同皆为主,但他们之间存在着“父子公孙”、君臣兄弟诸种不等关系。
  所以,就“主”的意义上讲,他们是平等的,但于平等之中又寓有不平等。明了于此,则杨秀清称
  “主”称“万岁”当不以为怪异。
  “万岁”这个字眼的政治含义与“主”大致相同,应用范围也大体相似。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
  它的内涵也在变化。唐代以前,“万岁”用来表示尊称,并非专用于帝王。《战国策》“齐策”载:孟
  尝君“因烧其券,民称万岁”,说明公子被称为万岁;《史记》“廉颇传”载:“左右皆呼万岁”,可
  见将军亦称万岁;唐代郭子仪与回纥誓谓:“大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万岁,两国将相亦万岁”,是诸
  臣也可尊为万岁的表现。大约自宋、明以来,“万岁”的称号便为封建皇帝所独专,形成了谁称万岁就
  等于称帝。杨秀清称万岁被视为篡位,盖出于这样的认识。毛主席指出:“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
  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太平天国的“万
  岁”是否与封建的“万岁”观念相等同?杨秀清称万岁是否等于篡位?这只有对太平天国政治体制进行具
  体分析,方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太平天国革命既然是发生在近代的农民革命,它不仅在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对封建制度进行了大的
  冲击涤荡,同样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在“主”和“万岁”的观念上也突破了前此的禁锢,它的“主”
  不只一个,“万岁”之称也不只施于一人。从现在的资料来看,太平天国之初“万岁”即有四位,一八
  五六年杨秀清封万岁,增为五位。到太平天国后期又增至“八位万岁”。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无疑将有
  助于对杨秀清问题的解决。
  据辛开元年(一八五一)的《太平礼制》载:除洪秀全称“主”、称 “万岁”外,其子洪天贵称“幼
  主”,“臣下称呼幼主万岁”。这是破历代体制,创同时并称万岁之例。按照太平天国的宗教政治观
  念,天王与幼主以父子同称万岁,则上帝为洪秀全之“天父”,自然得尊为万岁。耶稣是“天兄”,既
  然其侄“幼主”称万岁,耶稣得称为万岁方合于体制。因此,在太平天国之初就存在着四位万岁。其
  后,万岁之称续有增加,到太平天国后期增至“八位万岁”。“八位万岁”一词,见于太平天国后期的
  玉玺上。这件“太平玉玺”镌刻时间当是辛酉十一年以前。玉玺上载有四言体玺文十句。它的读法为:
  “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天王洪日,主王舆笃。救世幼主,真王贵福。八位万岁,恩和辑睦,永定乾
  坤,永锡天禄。”它前四句的意思是说:天父、天兄、与天王覆载万方万众,恩深泽厚。“救世幼主,
  真王贵福”句,指幼主洪天贵福是救世“真王”。“八位万岁”这后四句的意思是:太平天国的八个万
  岁,团结和睦,永远主宰天国人间,使万民福禄长在。这里既明确肯定了太平天国的万岁有八位,又昭
  示于人八个万岁之间是“恩和辑睦”的关系。这八位万岁所指为何?从玺文中可以明白看出的是“天父上
  帝”、“天兄基督”、“天王洪日”、“救世幼主”四位。另外的四位,罗尔纲先生考证为东王杨秀
  清、西王萧朝贵、光王洪天光,明王洪天明。罗先生的考证是可信的。杨秀清被洪秀全列为太平天国
  “五主”之一,又被洪秀全指证为上帝的代言人——“圣神风”和“圣灵”,圣神上帝既然是万岁,那
  末,圣神的凡间代表——圣神风——杨秀清称万岁也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同样,耶稣既然称万岁,传耶
  稣“圣旨”的西王萧朝贵称万岁也并不奇怪,易于使人滋生疑窦的是光王、明王以孺子亦列为万岁。考
  光王、明王俱生于一八五四年,加万岁称号时年不过六岁上下,似大可不必。但联系到幼主称万岁时年
  方三岁,则又令人释然不疑。从辛开元年(一八五一)所颁《太平礼制》来看天王诸子还只称千岁。但到
  戊午八年(一八五八)颁的礼制中已改为:“光王王三殿下永岁”;“明王王四殿下永岁”。由“千岁”
  改称“永岁”,说明称谓在变化。而“永岁”与“万岁”,字异而义相近。既然如此,可以推知光王、
  明王的万岁称号当加于戊午八年(一八五八)之后,亦即“太平玉玺”启用之前。《朝天朝主图》上的
  “天王诏旨”谓:“爷哥朕幼真天主,光明东西八数龛”。不难看出,“爷、哥、朕、幼、光、明、
  东、西”这个“八数”,便是“八位万岁”的真诠,也是光王、明王称万岁的注脚。
  
   (三)杨秀清称万岁并非篡位
  
  由上可见,太平天国政体结构的特点演化出“五主”、“八位万岁”这样前所未有的新制。然而杨
  秀清何以得列为五主、八位万岁之一?“逼封万岁”又当何解?杨秀清称万岁是否为篡位?这些问题还须深
  入探讨,方能究其底蕴,彰明史实。
  洪秀全把杨秀清列为五主八万岁之一,并非事出偶然,而是决定于多方面的因素,大体有如下数
  端:
  1.从杨秀清对革命的忠诚与在创建太平天国中的巨大贡献来看。杨秀清是从一个“至贫至苦”、
  “困卮难堪”饱受封建凌辱压迫的孤儿,长大而投身革命的。洪秀全的革命思想打开了他心灵的大门。
  他和萧朝贵“最先景附”拜上帝会。“他加入拜上帝会后,非常诚挚热心……每次代天父上帝传言,态
  度庄严肃穆,斥责人之罪戾常直指其人,并揭露其邪恶行为。他又劝化人为善,并预言未来,或指示人
  何去何从。其言给会众普遍留下极深刻之印象。”自拜上帝会开始,杨秀清借上帝降凡这种宗教形式,
  规划宏谋,指点方略,所言辄中。所谓“东王蒙上帝降托,能知过去未来,令人钦佩之至”。或说他
  “自拜上帝之后,种种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这反映了杨秀清的崇高威信和卓越的才智。即
  如他赎病一事,也含有深刻的寓意。故洪秀全经过体察默识,肯定杨秀清为上帝代言人,又加封之为
  “赎病主”。将他的地位提高到“五主”的行列来。“五主”中前四者已称万岁,则“赎病主”封为万
  岁是合道理的。
  2.太平军自出广西至攻下南京,年余之间所向克捷。这些军政方略,皆由杨秀清总揽大纲,奏准施
  行。故有谓:“贼所倚赖者,秀清一人而已”。洪秀全对杨秀清在这段胜利进军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很
  高的评价,他在诏旨中写道:“东王赎病是圣灵,爷爷降托灭妖精,诛了无数死魔鬼,故能如此早到
  京。”其后,甲寅(一八五四)至丙辰(一八五六)年间,屡经惊涛骇浪,卒至大破江南大营,解
  天京之围。其间杨秀清对发展太平天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既然“万岁”之称在太平天国不只施
  于一人,则洪秀全加杨秀清以万岁称号,又岂非事所必至,理所当然?!
  3.在壬子二年(一八五二)颁行的《天条书》中载有赞美诗一首,谓:“赞美上帝为天圣父,赞美耶
  稣为救世主,赞美圣神风为圣灵,赞美三位为合一真神。”这里所称的“圣神风”和“圣灵”都经洪秀
  全指证为杨秀清,从而把杨秀清置于与上帝、耶稣“三位一体”的“真神”地位。洪秀全在《前遗诏圣
  书》的批解中又写道:“东王是上帝爱子,与天兄及眹同一老妈所生,在未有天地之先,三位同是一脉
  亲。”给杨秀清加上如此浓厚而神圣的宗教色彩,可见加封杨秀清为“万岁”是合乎洪秀全宗教思想
  的。
  4.由于杨秀清在反封建革命斗争中竭心尽力,深得洪秀全信任倚重。“天王顶而信用,一国之事概
  交于他”。凡紧要奏章皆须由杨秀清盖印上奏,否则洪秀全概不批阅。又由于杨秀清矢志忠诚,直言无
  隐。洪秀全称赞之为“清胞真是古之所谓骨鲠之臣”,“诚为启朕心沃朕心之良弟良臣也”。洪秀全出
  于这种信任,故在一八五六年以前已在东王的爵职上加封为“三师一主”(禾乃师、劝慰师、左辅正军
  师、赎病主),杨秀清死后续有增封。洪秀全既然不以万岁独尊,可见加封杨秀清为万岁也是情理中事。
  5.杨秀清不仅为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竭力奋斗,而且对洪秀全的天王地位也是自来就维护的。他在
  天父降托的话中一再指出:“我差尔主下凡作天王,他出一言是天命,尔等要遵。尔等要真心扶主顾
  主,……。”其后,在杨秀清颁布的三篇诰谕中,也着重宣扬天王是“天生真主”,号召“扶天王以开
  国”。在《天情道理书》与《行军总要》这两部杨秀清生前最后编成的书中,也一如既往,以天父“特
  命天王下凡为万郭太平真主,复差东王佐辅朝纲”为基调,把杨秀清放在“佐辅天王主宰天下”的地
  位,并无僭越之迹。杨秀清以“佐辅”之首位自居,对洪秀全是拥戴的,因而得到洪秀全的信任。所以
  在大破江南、江北大营的大胜利之后,洪秀全就因其时势,加封杨秀清为万岁。
  杨秀清对封万岁是什么态度呢?《李秀成自述》说是“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
  封其万岁”。即人们常说的“逼封”。所谓“逼封”,亦即居功邀封。杨秀清是农民小生产者。他“性
  情高傲”,居功不谦,讲求封赏。他认为开国之初既已封为“九千岁”,多年功勋,加封一千岁亦不悖
  于太平体制,有何不可?他曾对洪秀全说过:“臣既有功,则君当优养体恤,怜恤下情,常加恩典,以奖
  有功”。杨秀清“要逼天王封其万岁”,也就是要天王对他“常加恩典,以奖有功”的具体表现。在杨
  秀清看来,他早就是五主之一,又是“上帝”代言人之一(另一个“上帝”代言人是洪秀全),父子兄弟
  并称万岁,是合乎太平天国政体和拜上帝会教义的,所以他要求加封为万岁。杨秀清封万岁后约可月
  余,据亲赴天京晋见过东王的肯能说:这段时间天京城中,宁谧如常,市旅不惊。他还“常常到天王宫
  外观望”,所见并无稗官笔记中所云:“土城上密布枪炮,恐杨来暗算”的任何迹象。如果杨秀清真要
  篡位,以他的“智虑精详,防维周密”,岂能不早有布置。又何至于毫无准备,致遭韦昌辉的毒手呢?!
  有一个明显的基本事实足以说明问题,这就是:杨秀清称万岁之后,天王依然是天王,并未遭到废黜或
  杀害,天王府既未被围攻,也未闻有何人死于兵刃之下。这与后来韦昌辉滥杀朝臣,围攻天王府的逆谋
  相比,恰成鲜明的对照。这个雄辩的事实证明了杨秀清仅是称万岁而已,并非篡位。
  
  二韦昌辉擅杀杨秀清与“天京事变”
  
  一八五六年九月二日,韦昌辉猝然以阴谋袭击的手段,包围东王府,将杨秀清杀死。事情发生在杨
  秀清称万岁之后约月余,韦昌辉又以“奉密诏勤王”、“清君侧”等辞自饰。因此,世传洪秀全密召韦
  氏进京而诛杨,人多以为可信。近世治太平天国史者往往亦多从这方面搜集史料,作出论断。这种论断
  是建立在洪、杨矛盾已是对抗性矛盾,杨秀清称万岁就是篡位这个前提上的。但是,这个前提是不可靠
  的。如上所考,按太平天国体制,“主”与“万岁”皆不止一位,杨秀清称万岁是洪秀全加封的,既非
  篡位也不排斥洪秀全之为“天王”。所谓洪、杨矛盾激化,洪秀全密召韦氏进京诛杨之说,虽振振有
  词,然细加推考,则破绽百出,很多问题解释难通。笔者考订得出结论如下:
  (一)韦昌辉是混进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的阶级异己分子,真正阴谋篡权的正是韦昌辉而不是杨秀
  清。
  (二)韦昌辉蓄谋杀杨秀清而夺权,由来已久,并非起因于杨称万岁,杨、韦矛盾早就趋于激化。杨
  称万岁只不过给他抓到了“清君侧”的借口。
  (三)洪秀全不允许杀杨秀清。杨秀清之死是韦昌辉矫诏擅杀的。韦昌辉发动的“天京事变”是一场
  反革命叛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这个主要矛盾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爆发。
  现将以上观点依次进行论证。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起义所在地金田村人。“家富饶”,“素业质库,兼饶田产”,是一个地主兼典
  当高利贷的双料剥削阶级分子。正如列宁所说:“在历史上,任何一个广泛的翻天覆地的人民运动都不
  免要带些脏东西,都不免会有些冒险家和骗子、吹牛和夸口的人混杂在还不老练的革新者中间”,韦昌
  辉正是混入太平天国的这样一个冒险家和骗子。
  出身当然不是决定一切的。问题在于韦昌辉没有在伟大的洪流中革面洗心,把立场转变到农民革命
  方面来。他品质恶劣:“阴柔奸险”,狡诈残刻,工谄谀以固位,多诡计而售奸。史载:他对洪秀全从
  不直言进谏,语辄谓“二兄无差,总是我们为弟之错”。因此被洪秀全看出他虚伪不忠实,指出其未尽
  “为臣之道”,“终不若清胞(按:指杨秀清)之直言无隐更为可佳也。”他对杨秀清更是处心积虑“阳
  下之而阴欲夺其权”。自冯云山和肖朝贵牺牲之后,韦昌辉的地位上升到天朝第三位,仅次于杨秀清。
  但他并不满足,抱着地主阶级阴谋家和野心家的强烈欲望,时刻窥伺方向,谋夺杨秀清的权。对他的狼
  子野心,杨秀清有所觉察,“加意防范”。如石达开被“屡委以军事”,节制江、皖、鄂诸省,而韦昌
  辉位在其上却往往无实权,说明杨秀清对韦昌辉的控制和戒备。韦昌辉积恨在心,“口顺而心怒之”。
  杨、韦之间的矛盾在地主资产阶级观点看来,是杨对韦的威逼凌辱所致。其实大谬不然。他们之间的矛
  盾是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斗争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反映。还在甲寅(一八五四)、乙卯(一八五
  五)年间,曾国藩的情报分析就已判断:“杨‘贼’与昌辉互相猜忌,似不久必有并吞之事”。这说明早
  在杨秀清封万岁之前一年余,杨韦矛盾已开始激化。韦昌辉的杀机早已露头,只不过杨秀清称万岁给了
  他绝好的“奉诏靖难”的借口而已!
  韦昌辉是“奉诏靖难”而杀杨秀清的?还是矫诏擅杀的?这个问题史料记载互异,论断亦有分歧。毛
  主席教导我们:“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
  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只
  有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真象,不然就将陷入形而上学和片面性。一八五六年九月“天京事变”的过程真
  象是怎样的,只有洪、韦、石是当事人最知底蕴。认真研究他们的材料,才能找到真实的答案。洪秀全
  有诏旨可供考察分析,石达开留有自述,韦昌辉自己虽没有留下文字材料,但他在事变两个月中的表
  演,别人有记述。韦昌辉在发难之时,宣称是奉有洪秀全密诏,杀了杨秀清之后,他在天京内外也以
  “奉诏靖难”广为宣传,把杀杨秀清的政治责任转嫁给洪秀全。当时清方探报,私家记载以至外电报道
  杨秀清被杀的情由,考其来源盖出于韦昌辉所制造的舆论。其实密诏何在?所云又如何?迄今百有余年未
  得证实,直是莫须有而已!
  石达开是“天京事变”过程中的当事人,又是太平天国领导核心成员,他的《自述》无疑是第一手
  资料。他在《自述》中对事变的情由,简要记述道:“杨秀清平日性情高傲,韦昌辉屡受其辱。……韦
  昌辉请洪秀全诛杨秀清,洪秀全不许,转加杨秀清伪号。韦昌辉不服,便将杨秀清杀死”。这段话的内
  容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杨韦矛盾是“天京事变”中的主要矛盾,而洪、杨之间,杨与石、秦诸人之间的矛盾则是次
  要矛盾。故突出说明了主要矛盾而简略了次要的。证以《李秀成自述》所说:“东王威风张扬,不知自
  忌。……东、北、翼三人不和,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两者所述是一致
  的,只不过李秀成作了些补充。
  第二、“韦昌辉请洪秀全诛杨秀清,洪秀全不许,转加杨秀清伪号”。这里说出了一个只有太平天
  国最高领导集团才能得知的内情,即韦昌辉与石达开密谋要杀杨秀清后,又向洪秀全饰词诬告杨秀清要
  篡位。但是,洪秀全却不为所惑,断然拒绝了韦昌辉的妄议。不仅如此,转而加封杨秀清为万岁。洪秀
  全为什么不许杀杨秀清?为什么要封杨秀清为万岁呢?前面已作过一些论述,这里再就洪、杨之间的共同
  利害加以考察。洪秀全与杨秀清都是当时反封建、反外国侵略的农民革命英雄,有着卓越的历史功勋。
  但他们各有其缺点和错误,并非白玉无暇的完人。洪、杨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与分歧。不过,他们之间的
  一致性是主导方面。太平天国诏书称:洪、杨“君臣契合”,看来并非溢美之词。他们二人,十年创
  业,甘苦共尝,危难相依,革命情谊是很深厚的。韦昌辉劝洪秀全杀杨秀清,无非是以杨秀清逼封万岁
  为词。但洪秀全早已封杨秀清为“五主”之一,加号“圣神风”和“圣灵”,把杨秀清置于“三位一
  体”的地位。洪秀全自倡多主多万岁的体制,加封杨秀清为万岁,并不等于让位,所以他不许杀杨秀清
  是可以理解的。就利害关系而论,洪、杨二人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孪生兄弟,他们之间有着互相依存的关
  系而不能相杀。从宗教上来看:洪与杨皆以拜上帝教相号召,宗教是维系他们政治权威的纽带。洪为
  “上帝”派到凡间的“真圣主”,杨为“上帝”的代言人,若二人相杀,无论洪与杨,都将在宗教上破
  产,亦等于政治上自杀。这一点洪、杨是最明白的。从政治上来看:洪与杨不仅有同甘苦、共患难的阶
  级情谊,而且利害与共。洪秀全之军国大计,主要依靠于杨秀清的运筹,杀杨不啻自折股肱,自毁长
  城,更何况创业尚未成功,杀杨必人心离散,严重的后果,洪秀全岂能不思忖?!同样,杨秀清若有篡弑
  之举,亦将丧失人心而酿内乱,江南大营虽破而清军势犹未艾。揆时度势,以杨秀清之精明,又何能出
  此下策?!洪秀全基于对杨秀清的一贯信任和对利害的权衡,所以不许杀杨秀清,转而加封了杨秀清为万
  岁。
  第三、封杨秀清万岁之后,“韦昌辉不服,便将杨秀清杀死”。这里说韦昌辉起兵入京,是由于他
  “不服”,并非由于“奉密诏”。李秀成不曾得见《石达开自述》,但他后来在囚室中所记却不谋而
  合,他写道:东王封万岁,“北、翼两王不服”,“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请看,这里说的仍然是因
  北王“不服”而杀东王,并非由于奉“密诏”。有人说,《李秀成自述》中“讳言天王密召三王,以责
  任全诿诸北翼二王身上”,其动机有二:一是“为尊者讳”,二是“为天朝讳”。其实这种说法不过是
  一种揣度之词。通观《李秀成自述》凡数万言,其中诋毁洪秀全者比比皆是,甚至连“我主不修得(德)
  政,立国不以军民为念”这种厚诬天王的话都说得出来。又在“天朝十误”中数落洪秀全之误者十居其
  五,那里还有一点“为尊者讳”的味道!再说,如果洪秀全真的是召韦、石等回京“靖难”,这本是无可
  厚非的,有什么需要隐讳的呢?!有的论者在《李秀成自述》中找不到关于“密诏”的证据,便解释说这
  是因李秀成身系囹圄,行文有疏漏。但疏漏于此处,难道别处也漏过不提么?在“天朝十误”中第五误是
  “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这里对“天京事变”仍然说是杨、韦之间矛盾的爆发,并无
  洪秀全指使之意。再看《洪仁玕自述》,他说:“东、北二王到天京后不久,即自起内讧,两均被
  杀”。所谓东、北二王“自起内讧”者,即并非天王召韦杀杨之谓也。这与石达开、李秀成自述完全一
  致。不能说是偶然的巧合,而应该认为这是事实的反映。这三个太平天国的高级领导人,各在囚牢,地
  隔千里,时又不同,所述却皆一致,难道不应该看作信史,反而要相信出自虚伪狡诈的韦昌辉所制造的
  “奉诏靖难”之类的鬼话么!?
  对“天京事变”真象最有发言权的是洪秀全本人。洪秀全性格爽直诚恳,刚强咁烈,痛恨虚伪。他
  在“十款天条”中,把“不好讲谎话”定为第九天条。又在《天父诗》中强调“天父天兄最恼邪,最恼
  曲,最恼恶,最恼假”。他赞赏杨秀清“直言无隐”,许之为“骨鲠之臣”,而鄙视韦昌辉的巧言令
  色。洪秀全有关“天京事变”的诏旨是有信史价值的。在《福音敬录》一书中,洪秀全谈到他和耶稣、
  东王三者关系时谓:“朕三兄弟顶好!”这段话发表于杨秀清死后,不仅是对杨秀清的追念,也是对所谓
  天王密诏杀杨的否定。戊午八年(一八五八),洪秀全在颁赐英使额尔金的诏旨中写道:“爷遣东王来赎
  病,眼蒙耳聋口无声,受了无数的辛苦,战妖损破颈跌横。爷爷预先降圣旨,师由外出苦难清,期至朝
  观遭陷害,爷爷圣旨总成行。”这是对杨秀清革命一生的简介。话很管短又笼罩着一层宗教幕纱,乍看
  迷离恍惚,使人不解。但如与洪秀全在《太平天日》一书中叙述耶稣赎罪和死难一段话合看,便可互相
  参证,豁然贯通。该处谓:“(爷)差太子基督降世,替人赎罪,……基督年三十,施教传徒,……年三
  十三,赎罪期至,被世人陷害,钉死十字架。完成上帝遣降旨意”。两相比较,用词和含义都是一致
  的。一个是赎病战妖之期已满,一个是赎罪救人之期已至;一个是在天京东王府被韦昌辉叛党杀害,一
  个是在耶路撒冷被尤大出卖而钉死。二人都完成了上帝“遣降旨意”而后“升天”。这说明两人都是被
  坏人陷害致死。既非上帝杀耶稣,也非天王杀东王,其意不辩自明。己未九年(一八五九),洪秀全在颁
  新历的诏旨中,钦定“七月二十七日(九·二)是东王升天节”,与“每年正月十三日是太兄升天节”并
  列为太平天国六大节日之一,把杨秀清之死视同耶稣之死难。同一诏旨中,洪秀全还无限深情地写道:
  “七月念七东升节,天国代代莫些忘!”缅怀之情,溢于言表。庚申十年(一八六○),洪秀全在《钦命记
  题记》一书的历史部分,又将杨秀清死难的事编为“东王升天节记”,与“太兄及朕登极节记”视为同
  等神圣隆重的大事,特志不忘。
  由此看来,要判断杨秀清之死这桩历史公案,不宜就一些浮光掠影的传闻记载作根据,而应取证于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的当事人,再参证有关记载。洪秀全是主要的见证人,他明确地说:杨秀清是
  “期至朝观遭陷害”。石达开参与韦氏阴谋,他不可能左袒杨秀清,却证明:洪秀全不允许杀杨秀清。
  他的《自述》无疑是洪秀全诏旨的有力旁证。洪仁玕、李秀成的《自述》又为石达开的《自述》作出辅
  证。而这些又都是“天京事变”起因和杨秀清之死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杨秀清之死,
  并非洪秀全死之,实为韦昌辉所擅杀。
  再从杨秀清被杀后洪秀全与韦昌辉之间矛盾的激化来分析。如果杨秀清有弑君篡位之举,韦昌辉是
  奉密诏而诛杨,则韦氏当是解救洪秀全的莫大功臣,理应得到洪秀全的感激和受上赏。但事实却完全相
  反。九月二日凌晨,杨秀清被突袭杀害,约在清晨洪秀全得知消息。同日上午洪秀全颁发了一道诏旨。
  值得注意的是:这道诏旨公布的不是杨秀清的罪状,而是“宣布韦氏罪状”,“令受鞭刑四百”。你能
  说这不是奇怪的么。如果说韦昌辉获罪是因为昨晚诛杨时杀人太多,超过了天王的旨意,但据肯能所
  述,这时大屠杀还没有开始,即使有无辜被乱军所杀,韦昌辉也是功大于过,何至于遭到明诏降罪?他真
  实的获罪原因,是在于他抗命矫诏擅杀了杨秀清,因而洪秀全立即下诏惩处。当时天京将士有两三万
  人,而韦昌辉控制的兵力仅三千余人。力量悬殊,迫使韦昌辉不得不遵旨受刑。但这个阴险毒辣的家
  伙,表面上答应次日受刑伏罪,但却暗中布置兵力,将应诏前往天王府前观刑的五千余人包围杀尽。自
  此以后,滥杀日复一日,不特广西首义之功勋文武老骨干被杀殆尽,连妇婴老弱亦无幸免,共杀两万余
  人。韦昌辉的大屠杀一方面固然出于他的反革命本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他违旨擅杀杨秀清,天王降
  罪,群情愤怒反抗,他于是采取武力镇压。如果韦昌辉是奉天王之命,应人心之所望,杀杨之后岂不举
  朝庆贺,天与人归。那会出现长时间闭城相杀的惨剧呢!
  天京落入了韦昌辉反革命叛乱者手里,但洪秀全刚强不屈,他和韦昌辉展开了斗争。《石达开自
  述》说:“达开返回金陵,要与他们(按:指洪、韦)排解,洪秀全心疑,要杀韦昌辉。达开见事不好,
  走到安庆,妻室儿女留在金陵,均被韦昌辉所杀。达开复由安徽回金陵,洪秀全即将韦昌辉杀了。”可
  见当石达开回京之时,洪秀全已决心诛韦。其后韦氏叛党曾包围天王府,枪炮互施,清方记载说“洪、
  韦二逆,自相仇杀”。在洪秀全的号召下,“各众内外,并合朝同心将北王杀之,人心乃定”。“附从
  北王者只极少数,诛韦之役所杀不过二百人,且交战仅两日尔”。由此可见,韦昌辉坏事做绝,人心丧
  尽,他所搞的反革命夺权叛乱,只不过维持了六十来天,便告覆灭。韦昌辉本人也悬首示众,永远被钉
  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检阅这一段历史,从扑朔迷离之中,愈来愈会发现,杨秀清之死与“天京事变”根由,是地主阶级
  与农民阶级这个主要矛盾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的爆发,而不是农民自身矛盾的爆发。换言之,杨秀清
  之死,死于阶级异己分子韦昌辉,并非洪秀全有以死之。经得起检验的史料必将越来越证明这点。正如
  马克思所指出:“由于某种判断的盲目,甚至最杰出的人物也会根本看不到眼前的事物。后来,到了一
  定的时候,人们就惊奇地发现,从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现在到处都露出自己的痕迹。”作为研究工作者,
  幸勿忽略这些到处都露出的痕迹!
  
   三如何评价杨秀清
  
  杨秀清死后,天王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军民不仅缅怀他,而且颁予殊典,崇礼有加。太平天国对杨秀
  清的评价与地主阶级论史者对他的评价迥然不同,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首先,对杨秀清之死认为是“殉难”,而不是篡权伏诛。前面已说过洪秀全将杨秀清的忌日订为
  “东王升天节”,要天国代代永远纪念。又把杨秀清死难的事撰为“东王升天节记”,列入太平天国的
  历史。在太平天国的诏谕文书中,对东王之死,都用“升天”这个崇敬的字眼,而对韦昌辉之死,则用
  “丧”字以示贬斥。东殿文武人员死于“天京事变”中的,太平天国认为是“有殉难之忠”,给予了褒
  封荣典。如东殿尚书付学贤,在抗击韦氏叛乱中巷战而死,追封为“杏天义”;辅天侯李俊昌与东王同
  时被害,追封为“杰天义”,等等。反之,韦昌辉则被视为乱臣贼子,死后予以除名削爵。两相对比,
  功罪忠奸,是泾渭分明的。
  第二,杨秀清死后,其爵职保留一如前期殉难之南王与西王。不仅如此,丁巳(一八五七)七年,洪
  秀全还加封杨秀清为“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东王”。其后,己未(一八五九)与庚申(一八六
  ○)年间,又将原北王之职位“雷师”、“后师”亦归东王兼领。鲜明地表示对杨秀清的信任和纪念,对
  韦昌辉的坚决贬斥。“传天父上主真圣旨”这个太平天国的最崇高的封号,是对杨秀清代上帝传言的重
  新肯定,也意味着对杨秀清封万岁的重新肯定。
  第三,在“天京事变”中,杨秀清的两个世子,皆死于难。为了给东王续嗣,洪秀全将自己的第五
  子洪天佑过继给杨秀清,并封之为“幼东王”。庚申(一八六○)十年,天王诏命为幼东王预作“正九重
  天庭”,旋即开立幼东王府治事。约在第二年,幼主诏旨谓:“自今内外本章,免益玕叔金印及一概金
  印,单准益幼东印”。考其意义就在于继承前期由东王总揽军政大纲,统一事权的传统。
  第四,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在诏谕中教育天国臣民以东王为榜样,忠勤国事,以期重振国势。他
  在九年十月(一八五九·十一)的诏中说:“天历三重识东王,降托东王是父皇,……谢爷降托赎病主,
  乃弇世人转天堂。”要人们象对上帝和耶稣那样,敬重不忘东王。辛酉十一年(一八六一),洪仁玕在军
  次宁国郡时,诗赠杨永清及诸将时写道:“从今无以兄为范,维慕东王姓字超”。洪仁玕与陈玉成等,
  皆对前期“令行禁止由东王而臂指自如”,表示无限钦仰。可见杨秀清虽死后多年,他的风范仍与天国
  共存。杨秀清编印的《行军总要》、《天情道理书》和体现洪、杨之间“君臣契合好处”的《天父下凡
  诏书》(第二部)等,也都翻印颁行,广为流传。究其用意也是在于发扬前期杨秀清执政时的优良传统和
  革命精神。
  第五,昔人说:“闻鼙鼓而思将帅”,在太平天国后期,每值国事艰难之际,洪秀全更为怀念杨秀
  清,并以东王精神来鼓励士气。戊午八年(一八五八)冬,洪秀全手诏写道:“九重天上一东王,辅佐江
  山耐久长”。又谓“禾乃师兼赎病主,乃弇世人大担当”,辛酉十一年五月(一八六一·六),当安庆被
  围紧急之时,洪秀全亲筹应敌之策,日思夜寐,常与东王“梦魂相依”。他在“梦诏”中写道:“十五
  (日)四更朕亲征,朕同幼主暨东王,……东王奏兵交妹夫,杀妖灭鬼有伊当”。洪秀全颁发此诏的用
  意,就在于以上帝与东王为精神力量,鼓励六军诸将英勇赴敌,以图合解安庆之危。
  太平天国的信史资料雄辩地证明,洪秀全与天朝军民,对功勋卓著的东王杨秀清,怀有深切的阶级
  感情,对他的死难无限悼念,对他的革命功绩推崇备至。革命农民英雄们对杨秀清这种诚朴的感情,是
  发自革命战友之间的真挚感情,是可贵的。某些论史者,习惯于以“权、术、势”的观点去看问题,未
  审太平天国体制的特点和洪秀全的品质,在他们看来,杨秀清称万岁即等于篡权夺位,杨之死必洪秀全
  杀之。杀杨之后,无论褒封也罢,过继亲子也罢,甚而“天国代代莫些忘”,“梦诏”中的怀念之语,
  统统都被看成是洪秀全造作的假戏。曾国藩的机要幕僚赵烈文,就是按照这种观点,得出洪秀全“益亦
  鸷狠之极者矣”的看法。这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他将洪秀全比附为刘邦与朱元璋之为人,又把太平天国
  的“万岁”之称与封建万岁观相等同,认为洪秀全容不得杨秀清与他并称万岁。而事实却正好相反。
  当然,洪秀全与杨秀清自有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我们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的高度,用马克思主义的方
  法给以批判的总结,“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杨秀清作为农民革命的领导人来说,他对太平天国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和
  时代的局限性,使得杨秀清思想意识上存在着许多缺陷,导致他在革命过程中犯过这样和那样的错误,
  有的错误甚至是十分严重的。首先,他不能认识群众的历史作用和创造性,热衷的是个人权威。自永安
  开国,定都天京至打破江南大营,短短数年间成果辉煌,这本来首先是革命群众的伟大创造,但杨秀清
  却不是如履薄冰,谦虚谨慎,而是“性情高傲”“威风张扬”。开“东试”,拟“四海之内有东王”为
  题,他岂能不知?凡出巡,舆从千计如赛会状,又何其不自敛?洪秀全之于杨秀清,言听计从,“一国之
  事,概交与他”。首义之时即封东王九千岁,后又褒封为“劝慰师、圣神风”,加号为“圣灵”,与上
  帝、耶稣“三位一体”,真可谓“一朝之大,是首一人”。而杨秀清在胜利和功劳面前,却是邀功求
  赏。“要逼天王封其万岁”一事,突出说明杨秀清汲汲名位,表现了农民世界观的局限性。
  杨秀清之死是太平天国革命中的悲剧。农民有革命性,杨秀清是革命农民杰出的领袖之一,他立场
  坚定,才智纵横,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威武壮丽的场面。农民又是小生产者,小生产的局限性,使杨秀
  清热衷于追求个人权位。加以“三师(左辅正军师、禾乃师、劝慰师)一主(赎病主)”的政治地位与代天
  父传言——“圣神风”、“圣灵”等宗教权威,促使杨秀清头脑膨胀,视称“万岁”为当然。他的错误
  是严重的,我们应该给以批判的总结。
  其次,杨秀清“军令严整,民心佩服”’“严”在战争时期尤是必要的,但“东王令严,军民
  畏”,过了头便成为“醋烈”。洪、杨所订的刑律,往往失之于苛,“律凡六十二条,称点天灯,五马
  分尸者三,斩者四十一”。另外,在战争中往往不论敌我势力对比如何,凡失城丧师者多论斩,如国宗
  石凤魁守武汉,因势不敌撤守,即锁拿回京处斩。秦日纲在解救镇江之围,大破江南大营的会战中,是
  功劳卓著的。旋因追击金坛,中伏失利,回京即“大受谴责”,秦日纲怨恨甚深,促使其被韦昌辉拉过
  去。凡此种种,杨秀清身为首辅,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在定都天京进入大城市之后,杨秀清丢掉了紫荆山烧炭时艰苦朴素的劳动人民作风。追求享
  受,铺张浪费的恶习很快滋长起来。他和诸王都大兴土木,营建府殿。上自武汉,下至镇江,征召工
  匠,采办什物。各府殿往往“穷极工巧,骋心悦目”。据肯能所述,东王府内室“珍宝堆积,琳琅满
  目,他顾而乐之。”这不仅在战争年代是错误的,既使是和平时期也此风不可长。受杨秀清影响,太平
  天国后期诸王,率多侈治府第,苏州忠王府便是一例。
  以上仅举其大者,这些错误和教训给后人留下了很好的借鉴,值得记取。杨秀清虽然犯了这样那样
  的错误,但他仍不失为彪炳史册的农民革命的卓越领袖之一。他是中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革命之鹰,
  他有时飞得低,但他始终是一只鹰。今天我们来评价杨秀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判断
  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
  东西。”杨秀清以“种山烧炭”一贫苦农民投身革命,为创建太平天国奋其才智,竭心尽力、功业皎然
  赫然。他比他的革命前辈提供了更多的新东西,创造了更光辉的业绩。他死年才三十余岁,不能不令人
  深为悼惜!
  
 浏览:788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4/12 18:26:4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资料有关太平天国的谶谣现象解析(收藏于2006/7/14 19:52:18
宾长初杨秀清职爵衔考释(收藏于2006/7/14 19:50:31
喵喵2001VS镝非有无“诛杨密议”和“天王密诏”(二)(收藏于2005/5/9 20:25:29
镝非有无“诛杨密议”和“天王密诏”(一)(收藏于2005/5/9 20:20:46
牟世安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收藏于2005/5/9 20:16:37
镝非关于石达开见天父下凡“惶悚流汗”的记载(收藏于2005/5/9 20:15:05
镝非王府位置的联想----东王府,翼王府,忠王府(收藏于2005/5/9 20:13:40
镝非杨秀清对石达开的“知遇”(收藏于2005/5/9 19:58:28
镝非从逼封万岁到义王金牌----且看洪秀全玩弄权术的超级手段(收藏于2005/5/9 19:56:02
镝非VS乐罗关于天京事变时间问题的再讨论(收藏于2005/5/9 19:55:0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瀚元浅析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及诸王的关系(访问11335次)
郭毅生如何评价杨秀清?——太平天国的“五主”、“八位万岁”与“天京事变”的考察(访问7884次)
夏春涛太平天国“邪教”说辨正(访问5834次)
邹身城论洪秀全为杨秀清平反昭雪(访问5068次)
孟岘安庆易制真相(访问5040次)
镝非杨秀清对石达开的“知遇”(访问5017次)
镝非王府位置的联想----东王府,翼王府,忠王府(访问3557次)
彭先国洪大全问题述略(访问3519次)
史式神权君权相权兵权的复杂交叉——论天京内讧的必然性(访问2962次)
陶短房天国志之陈仕章涂镇兴周胜坤周胜富列传(访问2797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3/17 21:40:37
临海人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2/21 22:20:4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8/11 12:52:4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7/23 16:51:22
访客太平天国 兴王 龚武权(评论于2009/6/28 17:28:5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