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纪念罗荣渠先生

丹青不知老将至

曾 石

  
  
  1941年春,荣渠和我不约而同转学到成都县立中学,同读初中一年级下学期,成了同班同学,开始了一生的交往,到1996年春天,恰好是结交55周年。原订1997年我去北京为荣渠祝贺70大寿,现在只能以悼念、回忆之文,为他祝贺冥寿了。
  我们在成都县立中学同窗两年半之后,又一同考入成都私立树德中学读高中。两年后,他以同等学历考入西南联大历史系,提前一年离校。我和荣渠一共同学四年半,是他中学时期同学最久的一人。他在我心中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
  一
  第一次见到荣渠,他已戴上近视眼镜,显得很老成,心想他必是个爱读书的人,开学后不久,就得到证实。每当课间或午休,他都不大去室外活动身体,不是坐在座位上看课外书,就是和同学们“摆龙门阵”。我见他们“摆得”很热闹,也就走近去听听,我一听也就有了兴趣。荣渠不是瞎扯乱侃,他谈话的知识性很强,听得出他读过许多书,他能讲出许多名人学者的身世、经历、轶事。他随父母去过武汉、南京、西安等大城市,见多识广,听他摆龙门阵很收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之益。他在同学中享有“博士”的雅号,他确比同辈人“博学”一些。
  中学时期他的考试成绩虽不是前三名,可是他学得很轻松,课外学习一直抓得很紧,除了课间、午休看课外书,晚上做完作业就是他的自由阅读时间。他经常在午休时去校图书室借书,因每次只能借一册,每周他就去换借两三次。他对《万有文库》特有兴趣,从初中就开始逐卷借阅。高中时班上有位同学家中有一套《万有文库》,又是他家近邻,他如鱼得水,经常去这同学家借书。
  荣渠曾读过不少新旧小说,但他很早就对名人传记发生了兴趣。最先听到他讲的传记是孙中山,后来逐步发展到读历史和哲学书。他对于初中同班一位同学自学了老子的道德经,非常崇敬,他对我说:“这个人不简单。”从这事可以看出荣渠当时的崇尚和追求。
  荣渠不仅勤于读书,还时时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可以说他“素有大志”。
  初一时的一个周一,他很严肃认真、很神秘地对我一个人讲:
  “昨天和家里人去少城公园吃茶,神童子(当时有名的命相师)给我看了相,说我二天(即将来)是鲁迅、高尔基一流的人物。”我当时想笑话他,见他讲得那么认真,又不好笑他,只觉得他太天真幼稚,把高帽子当真帽子戴。后来我才理解,神童子的话是假话,可讲出了荣渠的心里话,道出了他的心声,点明了他的心愿,使他受到了鼓舞。所以他忍不住,不避自吹自擂之嫌,来向我严肃地“述志”,倒是讲的真心话。
  1944年春上读高中时他又有一次“述志”。几位同学在一起谈论中国当时一些知名教授的学历、成就,谈到胡适、赵元任、冯友兰等许多人,我们对他们学习认真,得了几个博士学位,多才多艺,学术成果丰硕很是尊敬。忽然荣渠站起来说话了:“我要是出国留学,还不是要读他几个博士回来!”这话当时很令我吃惊,那口气的坚决,至今言犹在耳。
  过了一年,他的雄心壮志又升华了。1945年春,一群在初中就十分要好的同学,高中时又有更深的交往,希望建立一个组织,把我们的友谊用一种形式固定下来。大家聚会研究了两次,都未取得明确一致意见。这时,荣渠把他在自学时摘录的宋代学者张横渠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提出来作为组织的宗旨、铭言,并从而取名为“四为学会”。他这一意见立即得到大家一致拥护,成为共同的志愿和誓言。同时他还提出,要完成“四为”这一目的,必需首先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道路。
  他这第三次的“述志”虽然还带有年轻人的幼稚天真,但这“四为”的豪言壮语比前两次就有了明显的变化,读书的目的由当文豪当几重博士,由学者进而要“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读书不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人民。
  50年后,他在赠我的《现代化新论》这书的扉页上写着:“此乃为往圣继绝学之作也。”他没有忘记他立下的誓言,实现了他的志愿。
  1943年秋,荣渠考入了成都私立树德中学。这所学校被武汉大学、中央大学的教育学教授们著文称赞为“中国办得最好的六所中学之一”,教学管理比较严格。荣渠的学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树德中学的高中不分文理科,也就是文理并重,都要求学好。荣渠的文史是强项,而他的数理化也并不弱,考分也常在80分以上,只是他没有特殊兴趣而已。学校的功课比较繁重,他却学得很轻松,除了阅读大量课外读物之外,还感到“吃不饱”,去找语文老师“开小灶”。
  学校语文教师罗孔昭,对先秦文学较有功底,在成都名望很高。1945年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破格直聘他为教授,传为佳话。荣渠常去请教他一些问题,罗老师见荣渠谈吐不凡,求学心切,很喜欢他,就义务给他上个别课,持续近一年。当时他保密,到1946年才告诉我。
  1944年,市里举行一次中学生论文比赛,荣渠被推选去参加。他引经据典地写出洋洋万余言,读过的同学都极佩服荣渠学识广博,说理依据充分厚实。这是他学业猛进的一次明显表现。
  荣渠当时的文科才学、写作能力,在同年级及全高中同学中,都是突出的,超水平的。
  荣渠在这个管理严格的学校里,他那爱“摆龙门阵”的“学识交流活动”也有了新的发展。
  树德中学有一条硬性规定,下午上完两节课以后,把学生全部赶进运动场,锁上通往教室的大门,学生必须体育活动两小时之后才放学,这可苦了荣渠这些不爱体育活动的“老夫子”。他们先做一点体育活动,等值班老师点过名以后,就溜到角落里去摆龙门阵,交谈的时间反而更多了。同学们对他们不重视身体锻炼有意见,就说他们是“摆测字摊”。还送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传诵古今往事”,下联是:“指点英雄迷津”(这完全取自测字摊),横批是:“坐而论道”。有人说把“英雄”二字改为“学子”,莫要太挖苦人了。也有人说不改,“学子”之中未必将来不会出英雄?50年后看,后面这活还果真应验了。
  他们当年这群“测字摊”上的常客中,除了荣渠是北大博士生导师之外,还有一位是成都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此外还有一位是军委总参某研究所的功勋研究员,还真是一位无名英雄。1993年秋,老同学在成都聚会后,他们又跑到一起“摆”了一夜龙门阵,又得出“指点迷津”之言:“现在不是发挥余热,而是夺取科研最高明珠的最好时机!”为此互有唱和,不幸的是他们的身体都不好。
  二
  荣渠的眼镜是他引入注意的第一件事,他那一笔漂亮的毛笔字,则是引人注意的第二件事。
  成都县中很重视语文教学,除了要求熟背每篇课文,还要求写好作文。每周四下午有—节作文课,上课时老师命题,学生必须在50分钟之内,写出一篇三百到五百字的文言文(禁止写白话文)。
  并要求誊写清楚,字迹工整,不得潦草,既是作文训练,也是书法训练。每个周一中午发放批改后的作文卷子,优秀作文放在讲台上展览,供大家传阅。荣渠的作文卷子上那一篇漂亮的书法,一下子引起同学的注意,不仅是工整,而且有新意、有灵气,绝不同于“师爷字”的工整。荣渠的字不仅是全班之秀,在全初中也难找。我们都很喜欢荣渠的字,又觉得他的字体在哪儿见过,但又说不具体。
  和荣渠同桌的张合宁同学发现了秘密,他在荣渠一个本子里面,发现不少模仿著名书法家罗文谟的特殊签名,有的还写得真像,我"1开始明白他是罗先生的儿子,荣渠的字所以像罗先生的字体。我们对荣渠进行一场有趣的“审问”。我们指着那些模仿的签名问荣渠:“罗文谟是你的哪个?”他白净的脸一下子变得绯红,他不回答。我们又问:“是你的老汉(儿)吧?”(父亲的别称)他低下头笑了、默认了,惹得我们也笑了。
  荣渠为何不愿公开自己的出身门第?这和他的家庭社会地位与他的家庭教养有关系。荣渠的家庭在成都可以算是“政要书香名门”,他的父亲罗文谟在抗战后任四川省参议会秘书长,名字常见诸报端。罗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从政后仍不忘丹青,书画均长。他的书法较有新意,楷书中融入行草,颇受欢迎,至抗战中后期,成都市内的招牌大约有半数是他的手笔。荣渠是个有教养的认真读书的人,不愿用家庭的名声宋显示装点自己,他也防备趋炎赴势之人来与他结交,这是自重,也是自卫。这是他言行谨慎的表现,他从不卖弄自己的家庭,这倒使我们感到他是可以交往的人。从这以后,我们之间增加了一些了解和信任。
  后来我们陆续了解到,荣渠除会写字外,还喜爱画国画,有的习作还不错,应同学的要求,还给好几个同学作了画。到初中后期,因功课忙他渐渐停止作画了。学校手工课的老师教过刻版画、刻图章,我们发现荣渠总是出手不凡,起点总要高些,大家说他有家学渊源,他比我们接触得早,看的比我们多,“书家儿早识笔墨”。
  他的字越写越像他的父亲,到了高中几乎达到以假乱真。进入树德中学不久,又被同学从书法上认出了他是谁的儿子,这时就有不少同学向荣渠求赐墨宝,他成了半个书法家了。
  1975年以后荣渠写的字不再像他父亲的字了,开始“自立门户”,这是个好的发展。他对他的书法还很有信心,也有更高的追求。1994年冬他告诉我:“满了70岁以后我就申请离休,别的事都不搞了,专心致志地练字,我的字还可以练得出来。”如果天假以年,他会给我们留下一些可贵的墨宝。
  荣渠的书法,给他的文章穿上漂亮的衣服,可是他从来不重视自己身上的衣着,还有点不修边幅。中学都规定穿制服,但只有色泽样式的统一,没有质地高低的限制,因此在衣着上能看出一个同学家境的富贵贫穷。荣渠的衣着质地一般,从无富家子弟气息。这说明荣渠家庭培育子女崇尚简朴。荣渠也从不重视追求这些物质享受。读书时期是这样,参加工作以后也是这样。
  三
  荣渠酷爱读书而不死读书,兴趣爱好广泛,且多才多艺。除长于书法金石,还很喜爱美术、摄影、音乐,中学时积极参加歌咏和话剧演出,但是他从不下棋和打牌。
  荣渠不下棋,有自己的切身体会。他曾告诉我,刚入小学他就学会了跳棋,因感其有趣而入迷很深,几乎吃饭走路都在思考下棋,甚至夜间一闭上眼就开始做梦下棋,弄得头脑昏痛,于是决心不再下棋。他还说,下棋打牌都是很迷人的,太耗费时间了,可以说他是朋辈中最珍惜时间的人。
  成都县中每年开展两次文艺活动,上半年5月的校庆,下半年10月的国庆,学校都要号召同学排演节目参加庆祝会演出。
  由于我们关心抗日,喜爱抗日文艺,喜爱歌咏和话剧这些新的艺术形式,荣渠和我们就聚到一起来了,成了志趣相投的朋友。我们这一群初中小同学,用四川普通话演出的话剧,第一次上台就打响于,受到全校同学的称赞,这大大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于是每年我们都有精彩的节目演出。
  到了高中阶段,这个集体中的多数人升入成都县中高中部,但是常把荣渠和我召回母校去排演话剧。在我们演出的话剧中,以排演的多幕话剧《桃李春风》反响最为强烈。这个戏是老舍、赵清阁编剧,歌颂那些不畏艰难困苦、坚持抗战、坚守教育岗位的大学教授,许多素材取自西南联大。作者说明,戏中的体育教师的原型就是清华大学的马约翰教授。剧中的主角老教授由荣渠饰演。由于剧本写得好,反映了现实生活,演员演得认真,剧情达高潮时,在场看戏的教务主任和老师们不住地擦眼泪,会场哑然无声,只听见荣渠那一声声感人的台词在空中回荡。当时谁会料到,十余年后荣渠就去北大当了教师,成了教授,在教师的岗位上终其一生。
  荣渠进入高中后换成了成年人的嗓音,成了一个出色的男中音。1944年秋,树中音乐老师要为他家乡募捐兴学,组织了一个合唱团,要我找一些同学参加。我约请荣渠及一些会唱歌的同学共十余人参加合唱团,每周日排练一个下午,半年就排练出一场以抗日歌曲为主的音乐会节目。1945年春节后,去四川的糖城内江,盐城自流井旅行演出十天。
  1946年暑期,荣渠从昆明回成都度假,他带回了昆明民主斗争的真相、实况,还带回许多清新的学运中流传的民主歌曲。他演唱的“茶馆小调”、“古怪歌”、“读书郎”极有情趣。特别是他演唱“苗家的月亮”,曾引起我深深的激动。
  荣渠很有艺术气质和领悟能力,但他从没有以艺术为职业的考虑。他热爱“五四”以来的现代新文艺,也是他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宣传抗日,呼吁民主,表现出他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
  四
  纵观荣渠一生,坚持勤奋读书是他最突出的特点。不论环境安定还是动荡,处境顺利还是艰险,他均能排除干扰,坚持刻苦读书,如若他没有长远宏大的胸怀,坚定顽强的抱负,则难以做到。
  荣渠中学时期在大后方,环境安定、学习勤奋,提前进入大学。自他进入大学后这四年,是国内形势变化最大,最为动荡的四年,他既坚持参加学生运动,又坚持认真读书。1947年暑期,我在北大三院和他同住两个多月,可以窥见他在大学中的一般情况。他对进步学生运动历来是支持的,从昆明到北平他都是这样。对学生会决定举行的集会、游行他都坚持参加,分配给他的具体工作认真完成。1947年9月,北大开展助学募捐,荣渠志愿参加义务工作,被分配到剧场门口售票三天,不得离岗去看演出,每日夜间清点银钱帐目,他工作得很认真负责。我对他开玩笑说:“我发现你还是个细心的财会人才。”但是荣渠不参加小社团活动(包括演戏、唱歌)。参加学运活动之后,立即恢复正常学习。整个暑假他每天自学读书时间不少于10小时,开学后,他每天听课和读书时间也不少于10小时。每天晚饭后,他在三院附近散步,或去太庙走走。星期天偶尔看场电影,上街也是逛书店、看书、买书。在那动荡的年代,像他这样坚持认真读书的人真不多,他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态度,系里的老师都是了解的。
  拨乱反正以后,学术研究领域有了自由飞翔的空间,荣渠终于取得可喜的成果,这也是他毕生顽强坚持读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
  1993年秋,高中同班同学齐聚成都,庆祝同窗50周年,这是荣渠和我最后一次时间较长的聚会,我们得以相处数日。有一天我们两人意外地得到两小时的空闲,顺路去了武侯祠,瞻仰我们从小就敬佩的英雄。我们走进碑廊,来到“出师表”碑文之前,荣渠一见题目,立即转过身来,背对碑文,面向着我,深吸一口气,然后飞速地背诵“出师表”,他背诵得那么熟练、那么快速,令我大吃一惊,因为我已经忘光了。我问他为何还记得这么熟,他说:“我常喜欢背诵它。”我明白了,他最喜欢和永不忘记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成都忙于给老同学写字,我见他太忙,未向他要字。到10月14日他临走的那天,忽然送我一幅中堂,我打开一看:“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写得酣畅遒劲,是上乘之作。再看,只有他自己的落款,却未写赠我的抬头,这字幅中的话,只能是他的自勉、自励、自白,这是他“第四次”向我“述志”?!
  (曾石,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
  
  
原文 发表于《罗荣渠与现代化研究》  浏览:216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3/4 15:25:2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郝斌『牛棚』內外憶老羅(收藏于2006/4/3 14:42:49
董正华当代东亚巨变新探索--罗荣渠先生对东亚现代化进程的研究(收藏于2004/5/1 18:22:41
张少华近百年世界大变革新探索 ——罗荣渠先生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研究(收藏于2004/5/1 18:11:59
严立贤近百年中国社会变革新探索 ——罗荣渠教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收藏于2004/5/1 18:02:23
周颖如永远的思念(收藏于2004/3/4 18:37:36
罗 晓怀念我的父亲(收藏于2004/3/4 18:35:40
罗荣泉沧桑不改少年志 风雨难摧旧时颜——回忆荣渠大哥的学者生涯(收藏于2004/3/4 15:42:25
罗荣泉沧桑不改少年志 风雨难摧旧时颜——回忆荣渠大哥的学者生涯(收藏于2004/3/4 15:35:09
曾 石丹青不知老将至(收藏于2004/3/4 15:25:23
杨祖陶莫逆之交五十载-----杨祖陶(收藏于2004/3/4 15:23:4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严立贤近百年中国社会变革新探索 ——罗荣渠教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访问5254次)
张少华近百年世界大变革新探索 ——罗荣渠先生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研究(访问3951次)
罗荣泉沧桑不改少年志 风雨难摧旧时颜——回忆荣渠大哥的学者生涯(访问2943次)
杨玉圣中国人的新发展观——评《现代化新论》(访问2889次)
曾 石丹青不知老将至(访问2161次)
董正华当代东亚巨变新探索--罗荣渠先生对东亚现代化进程的研究(访问1838次)
罗荣泉沧桑不改少年志 风雨难摧旧时颜——回忆荣渠大哥的学者生涯(访问1820次)
杨玉圣罗荣渠教授与美国史研究(访问1710次)
周颖如永远的思念(访问1611次)
杨玉圣历史研究与理论创新——罗荣渠先生的学术道路(访问1476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