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马坚 射频消融术自1987年用于临床以来,多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已获得彻底根治。近10年的应用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安全有效,已成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和束支折返性)的首选治疗方法。到1998年底,我国现已有34000多名心动过速患者接爱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在96.3。 一、射频消融术的术前准备。 1.选择有明确适应症的患者。 2.术者详细了解病史和查体,复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等资料。 3.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了解病变的性质和心功能,控制心衰和心绞痛。 4.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过程,并签字同意。 5.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至少5个半衰期。 6.患者双侧腹股沟及颈部备皮。 7.需要全麻患者,应通知麻醉科和禁食。 二、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旁路的消融) 1.显性旁路者,体表心电图粗定旁路的部位。如左侧(V1的δ波正向,R波为主)和右侧(V1的δ波负向,S波为主)旁路;前侧(Ⅱ、Ⅲ、avF的δ波正向)和后侧(Ⅱ、Ⅲ、avF的δ波负向)旁路。 2.电极导管的放置:常规局麻下穿刺双侧股静脉和右侧内静脉或销骨下静脉,X线透视下多极电导管分别送至高位右房(HRA)、希氏束(HBE)、右室(RV)和冠状静脉窦(CS)。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I、avF、V1导联和上述部位的心内双极电图。 3.电生理检查:依次进行心室、心房的程序刺激和分级递增刺激。测定旁路的前向和逆向不应期、房室结的前传文氏周长和前向及逆向不应期。诱发心动过速,明确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和确定左右侧旁路。必要时静点异丙肾上腺1~4微克,心率增加20~30次/后,重复上述刺激。 4.左侧旁路的消融:主要采用经动脉逆行法。静脉注射肝素2000~3000单位后,经右股动脉消融电极导管逆行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室,右前斜体位30度消融电极沿二尖瓣环后瓣细标心室最激动部位(EVA)和/或心房最早逆传激动部位(EAA)。消融靶电位选择,窦性心律时记录到EVA,心室起搏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记录到EAA,并且心房波与心室波的比值≤1。在窦性心律、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时,如无效,则重新标测消融靶点。有效放电为预激消失和/或心室起搏无旁路逆传,并且心动过速不再诱发。消融成功后半小时,重复电生理检查,证实旁路的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被阻断。 5.右侧旁路的消融:经右股静脉消融电极导管关入右房,沿三尖瓣环细标显性预激的EVA和/或心室起搏时隐性旁路的EAA。一般不用静脉注射肝素。消融靶点的选择,窦性心律时记录到EVA,心室起搏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记录到EAA,并且心房波与心室波的比值≤1。在窦性心律、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时,以20~40W电能或预定温度70度,试放电10秒,如有效则继续消融30~60秒。如无效,则重新标测消融靶点。有效放电为预激消失和/或心室起搏无旁路逆传,并且心动过速不再诱发。消融成功后半小时,重复电生理检查,证实旁路的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被阻断。 6.特殊房室旁路的消融:如邻希氏束旁路,应尽可能在邻希氏束电位最小的部位,以低电量(10~15W)开始试放电,一旦出现交界区心律或房室阻滞应立即停止放电。房束旁路(马汉姆氏纤维,其心动过速时QRS波宽,呈左束支阻滞合并电轴左偏图形,应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慢传导旁路(包括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和多旁路的消融。应提高对显性预激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的认识,消融旁路前正确评定房室传导功能。 三、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性心动过速 1.心电图特点:与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相比,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V1导联呈假r波,或Ⅱ、Ⅲ和avF导联出现假q或s波。 2. 电极导管的放置:同"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电生理检查:依次进行心室、心房的程序刺激和分级递增刺激。测定房室结的前传文氏周长和前向及逆向不应期,记录心房程序刺激时房室结双径或多径路的电生理现象,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必要时静点异丙肾上腺素1~4微克或阿托品,心率增加20~30次/分后,重复上述刺激。应确定2~3个重复性好的心动过速诱发条件,以便检验消融的成功及可靠性。 4.消融:主要以房室结慢径为消融靶点,采用"解剖影像―局部电图"方法选择消融部位。消融电极导管经右股静脉送入右室,右前斜体位30度下回撤导管至冠状窦口与三尖瓣环之间。按希氏束电极与冠状窦口间距将Koch三角分为前(A)、中(M)和后(P)区,消融电极先在后区标测小心房波和大心室波(A:V波≤0.5)的电位,要求心房波较宽并有多个成分,其后可伴或不伴有慢电位,但一定无希氏电位。X线透视下以20~30W消融,如出现频率为100次/分左右的交界区心律,则为有效放电,可在心房140次/分起搏下继续消融30~60秒。如出现快速交界区心律(>120次/分),或交界区心律时有心房逆传阻滞,或心房起搏时有房室阻滞,或消融电极移位,均应立即停止放电。如消融时未出现频较慢的交界区心律,应终止放电,消融电极向中区移动标测新的靶点。有效消融后,重复心房刺激,测定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和双径电生理现像,并反复进行消融前的心动过速诱发条件检验,证实心动过速不再诱发。成功消融者,在心房程序刺激时允许有双径电生理现象的存在和/或伴有一个心房回波,表明房室结慢径被改良,并未完全消失,对此应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后重复心房刺激,证实心动过速不再诱发。 5.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消融:如"快-慢型"和"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消融对象仍为房室结的慢径路,肖融方法同上。 6.特殊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患者的消融:(1)电生理检查时,各种方法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但临床多次发病时心电图特点符合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电生理检查证实无其他心动过速和旁路存在,可按上述方法消融慢径,以消融中出现缓慢的交界区心律和/或消融后心房刺激房室结双径电生理现象消失为成功标志。(2)电生理检查能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具有理想靶点电图的部位消融,无交界区心律,但消融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再诱发,可能是消融时窦性心律较快(>120次/分),抑制交界心律的出现。 四、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 1.心电图特中点和大致定位:P波形态明显异于窦性P波,多数的R-P/P-R>1。如果avL导联的P波直立,提示左房房速;如倒置,提示为右房房速。如果Ⅱ、Ⅲ和avF的P波直立,提示房速起源于心房上部;如倒置,提示起源于心房下部。 2. 电极导管的放置:同"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电生理检查:心房的程序刺激和分级递增刺激,诱发房性心动速。必要时静点异丙肾上腺素1-4微克或阿托品,心率增加20-30次/分后,重复上述刺激。根据房速时HRA,CS和HBE处的心房激动顺序,粗定房速的起源部位。通过刺激诱发和终止房速的方式,能否拖带速和期前刺激的回复间期,判定房速的可能发生机制。 4.右房房速的消融:用1-2根消融电极导管在右房房速的好发部位(如终未嵴、冠状窦口、右房耳基底部和三尖瓣环的房侧)进行激动顺序标测,以较体表心电图P波起前>25ms的心房波部位为消融靶点。折返机制的房速,其有效靶点的心房波多碎裂并宽大,提示在折返环的慢传导区;而自律性增高的房速,其有效靶点的心房波起始为负向波,提示在异常起源部位。还可采用隐匿性拖带标测方法确定消融靶点。消融最好以温控方式,预定温度70度或电能20-30W,在心动过速时放电,如放电10秒内心动过速终止(排除房性早搏终止心动过速),则继续放电60-90秒。如放电10秒后心动过速不终止或消融部位的局部湿度低于50度,则停止放电,重新标测靶点。有效消融后30分钟,重复心房刺激和反复进行消融前的心动过速诱发条件检验,证实心动过速不再诱发。必要时应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后重复心房刺激。 5.左房房速的消融:经房间隔穿刺或动脉逆行,消融电极导管进入左房,细致标测房速的好发部位(如左房耳基底、肺静脉开口和二尖瓣环的房侧)消融靶点和消融方法同左房房速的消融。房间隔或动脉穿刺后,静注肝素2000u。 五、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扑动 1.心电图特点:Ⅱ、Ⅲ和avF导联示倒置或直立的F波。V1的F波如直立提示逆时针激动的房扑,如倒置刚提示顺时针激动的房扑。 2.电极导管的放置:经右颈内静脉,10极电极导管送入冠状静脉窦内,其近端一对电极位于窦口附近。经股静脉,20级Halo电极导管沿三尖瓣环放置,其远端电极位于右房下侧壁;放置HBE电极导管。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Ⅱ和avF、Halo电极、CS和HBE的心内以极电图。 3.电生理检查:记录房扑时右房的激动顺序,确定房扑的类型(逆时向或顺时向激动)。对窦性心律患者,分别起搏刺激冠状窦口和右房下侧壁,起搏周长600ms,记录起搏时右房的激动顺序和传导时间。 4.房扑心律时的消融:采用温控的8mm消融电极导管,影像解剖定位方法将消融电极送入右室,逐渐回撤到三尖瓣环,记录到小心房波和大心房波后以预定温度60-70度开始消融,放电时间为2分钟,放电过程中消融电极逐步撤向下腔静脉,线性消融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峡部。如消融时房扑终止,则继续消融至2分钟。之后起搏刺激冠状窦口和右房下侧壁,检测峡部是否发生双向性完全传导阻滞。如消融2分钟房扑不终止,或终止后起搏刺激冠状窦口和右房下侧壁,峡部未发生双向性完全传导阻滞,则在原消融线径或改变消融部位,重新消融。有效消融后半小时,再次起搏刺激冠状窦口和右房下侧壁,检测峡部的传导阻滞。 5.窦性心律时房扑患者的消融:前提是患者有至少2次以上的典型房扑发作史和心电图记录。在持续冠状窦口起搏(周长600ms)下消融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峡部。消融导管和消融方法同房扑心律时。有效消融为冠状窦口起搏时,右房的激动顺序明显改变,呈单-逆时针方向激动,表明峡部发生了前向传导阻滞。之后起搏刺激后房下侧壁,如右房激动呈单一顺时针方向激动,表明峡部发生逆向传导阻滞。 六、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和束支折返性室速) 1.心电图特点:特发性室速时如QSR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合并电轴左偏,提示室速起源于左室后间隔;如QRS波群呈左束支阻滞合并电轴右偏或不偏,提示室速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束支折返性室速QRS波群一般以左束支阻滞图形多见。 2.电极导管的放置:同"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电生理检查:右室心尖部行程序刺激(S2-S3或S4)和分级递增刺激,如不能诱发室速,则在右室流出道行程序和分级递增刺激。必要时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1-4微克,心率增加20-30次/分后再行右室不同部位的刺激。束支折返性室速患者,在窦性心律时记录H-V间期,诱发心动过速后应记录右束和希氏束电位,观察H-H间期与V-V间期的关系。 4.左室特发性室速的消融:穿刺股动脉后,静注肝素2000u。一般采用心动过速时激动顺序标测法,消融电极在左室后间隔处,标测到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0ms以上的局部电位为消融靶点,此靶点电图常伴有一个高频蒲氏电位。如室速不易诱发或室速时有血激动力学改变,可采用起搏标测法,选择起搏时至少11个导联心电图QRS波群与室速相同的部位为消融靶点。20-30W电能消融10秒,如室速终止或不再诱发,则继续放电60-90秒。如无效,则重新标测靶点。 5.右室特发性室速的消融:对心室刺激能反复诱发的右室室速,可用激动顺序标测方法,消融靶点同左室室速,但不伴有蒲氏电位。常常右室室速不易诱发,多采用起搏标测法,消融靶点的起搏时心电图应与室速的QRS波完全相。因右室流出道的心室壁较薄,有发生穿孔的可能,应使用温控消融导管,预定温度为70度。其他同左室室速的消融。 6.束支折返性室速的消融:80%为右束支前传和左速支逆传的大折返性室速,多见于扩张性心肌病。靶点选择右束支近端,在记录到右束支电位后15-25W消融,如心动过速终止或发生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则继续消融60秒。30分钟后重复心室刺激,检验室速是否诱发。 七、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一) 射频消融改良房室交界区控制房颤的心室率 1.适应证为药物控制心室率无效的慢性房颤患者。 2.消融靶点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慢径消融。消融终点:心室率较消融前减少25-30%或静点异丙肾上腺素4微克后心室率<120次/分。术中和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因完全性房室阻滞,而需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二) 射频消融根治房颤 目前因对房颤的电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严重限制了射消消融根治房颤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曾有人运用外科迷宫手术方法对左右心房进行多条线径消融,但消融过程长达十几个小时,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率高(10%),不便临床应用。最近有人报道了一组局灶性房颤患者的消融结果,患者多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其房颤为阵发性并伴有单形不规则房速或房早,在高位右房、冠状窦口和肺静脉开口处局部消融便能治疗房颤。 八、 射频消融的并发症 1.与消融损伤有关的并发平:如房室阻滞。 2.与穿刺和导管操作有关的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心脏穿孔和瓣膜损伤。 |
浏览:277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