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百石山房·佛山樵野

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二)

周轩

  
  《荷戈集》中最突出的,就是张荫桓在流放期间感念时事并贯穿始终。开篇第二首即为《途阅邸报,李苾园尚书亦戍新疆,闻已首途》:“出关休悔著鞭迟,减死投边有故知。月旦竟成新鬼录,清时安有党人碑。未罹对簿榆囹辱,只办轻装玉塞驰。多难况当衰老日,龙廷犹得望罘罳。”戊戍政变后,礼部尚书李端棻(字苾园)因保荐康有为获罪,也于八月十九日被革职发往新疆。“新鬼录”当指谭嗣同等六君子;“党人碑”即 元祐党籍碑,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尽废神宗间王安石新法。后章惇为相,斥司马光等为奸党;蔡京为相时,将反对新法的司马光等 120人罪状,立碑于端礼门,三年增至309人,又立碑于朝堂。诗中对慈禧残酷镇压帝党、将他下狱不经审理即驱赶上路深感愤懑。台湾高阳先生说得很有见解:“后有党,帝无党,道理很简单,忠君为天经地义,无所谓党。帝党不过是后党为所有反对党制造的一个名词而己。”①罘罳即门外之屏,读音复思,《释名·释宫室》说:“臣将入请事,于此复重思之也。”张荫桓身在戍途,心怀朝廷,于此可见。
  
  他在《豫弟藩侄自长崎兼程追送,豫弟南返,藩侄随戍,别于龙树寺,时戊戌九月朔日也》诗中陈述自己:“涓尘久莫报,乞身岂能早。外患交相乘,艰危迄朝暮。亲贤辄引避,杜门每欲扫。 至尊重忧时,召对敢草草。渥荷圣恩深,益用滋嫉妒。秋严党祸起,势若拉枯槁。吾衰本孤立,别白邀异数。减死戍新疆,金吾促就道。” 途中接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字廉生)来信,他作《九月晦,渭南旅中得廉祭酒书,述敝居及垲儿踪迹,奉答一诗》:“无限艰危一纸书,二千里外话京居。覆巢几见能完卵,解网何曾竞漏鱼。百石斋随黄叶散,两家春与绿杨虚。灞桥不为录诗去,每忆高情泪引裾。”他叹喟自已落入党祸,家破人散,收藏书画丰富的百石斋也不复存在,唯有友人的情谊,使他深感慰藉,不禁泪洒衣襟。
  
  据《甘宁青史略》记载,是冬李端棻获准留甘州(今酒泉)养病。随后张荫桓在兰州请陕甘总督陶模援例奏报留甘肃。 陶让张的乡友黄子斌转告,“张侍郎病大愈,盖使之闻之也。张荫桓遂生出玉门关。” 慕寿祺论曰:“(李端棻)有人代奏,准其养病甘州,至光绪三十年奉旨释回。虽系门生奔走力,而斡旋于内者,未始非诸同年之所营救也。 张荫桓倘科第出身,则利益均沾矣。”他孤单凄凉的心态,正如在《 正月十三布隆吉尔夜发,逾日抵安西州城,奉简同乡廖渔牧刺史》所说:“孤忠无助空忧国,老病乘危怯望乡。万里家山云海渺,可能消息达新疆。”正月三十日常弟、垲儿千里迢迢赶到哈密随同赴戍,乍见真是恍惚在梦中,“岂悟重相见,崎岖劫外身。天山初霁雪,戈壁尚逢春。逐客行吟涩,名王礼意真。 勿言家国事,暂免泪沾巾”(《 正月晦日,常弟、垲儿赶至哈密随戍》)。家国之事,即使眼下一时不谈,可他还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到戍之日,也就是张荫桓痛定思痛之时。政变以来的遭际,一幕幕回闪在他的眼前,“戊戌八月中,骤脱白云狱。减死戍新疆,兵司点行速。”赴戍前,“家室竟重见,呜咽不敢哭。五营兵弁集,纷若狐鼠伏。”在刑部坐监时,为应付狱吏敲诈就已卖屋换银,家中被抄,所剩无几,为途中及日后费用,他不得不典当衣物,“仓卒凑行资,衣囊典且鬻。榆囹皮骨空,已卖东华屋。亲故多慷慨,脂秣幸取足。”但艰难的路程和未卜的前途,依然绞磨着他的心,使他途中“昏灯写遗嘱”。抵戍又受到巡抚奉命行事的严加管束,真是“禁锢仍边廷,井石忍加酷’,“ 理乱暂不闻,余生甘窘辱”(《二月甘一日抵戍,示常弟、藩侄、垲儿》)。
  
  在这种情况下,张荫桓只能是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许是企冀流放待遇有所好转,他在夏秋之际捐资修建了鉴湖小阁楼,如今是乌鲁木齐人民公园的一大胜景。入冬后他在炉边消磨着漫漫长夜,往事不时注上心头,他原想以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天心人事试斡补,安见瘠土惟榛芜”。谁知变法失败,国势依旧。他“回思仰屋岁阑日,点金乏术伤心趋”。仰屋窃叹,语出《后汉书·寒朗传》,指处于困境,无计可施。他为国家为自己更为光绪帝而伤心,“此间深闭无一事,焉知谕旨皆蘧庐”(《新疆岁暮行》)。谕旨指光绪帝,蘧庐即陋舍,借指他和光绪帝同在不自由的境地。
  
  冬去春来,光绪二十六年清明时节,张荫桓出城为两广乡人扫墓,赋诗:“忧时倍触泷阡泪,去国惟期社稷安”(《清明偕子侄乡人出郭展扫两广义冢,便道三官阁小憩,怅念故山,泫然有作》)。他由死者想到自己,伤世忧时,不禁潸然泪下。身在边地缧绁之中,心却在祝愿国家社稷平安。但事与愿违的是,清朝正处在庚子国变的前夜。两个月后,他被慈禧下令在戍所处死。 为他撰写碑铭的张祖廉难抑悲愤地写道:“丁时灾晦,横罹冤酷,则天之所以生,是才者又何也?!”②
  
  ——————————
  ①高阳:《翁同龢传》,北京华艺出版社,1995年,第222页。
  ②张祖廉:《 户部侍郎张公神道碑铭》,载《清代碑传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下册第1296—1297页。
  
原文1999-04 发表于《西域研究》  浏览:99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1/7 19:06:2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资料张荫桓赴日(一八九五年)(收藏于2003/3/14 8:22:37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五)(收藏于2003/1/15 16:29:00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四)(收藏于2003/1/13 19:53:23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三)(收藏于2003/1/10 18:35:31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二)(收藏于2003/1/7 19:06:22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一)(收藏于2003/1/7 17:43:13
范耀登张荫桓对早期华侨权益的保护(注释)(收藏于2003/1/5 20:29:12
范耀登张荫桓对早期华侨权益的保护(下)(收藏于2003/1/5 20:27:00
范耀登张荫桓对早期华侨权益的保护(上)(收藏于2003/1/5 20:26:01
姜鸣新疆手记(收藏于2002/12/12 18:42:1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佚名《戊戌政变真相揭密》(访问3141次)
张荫桓《三洲日记·光绪十五年》(节选)(访问1431次)
资料秦稚芬及其友魏铁珊、罗瘿公(访问1225次)
张荫桓《三洲日记·光绪十三年》(节选)(访问1155次)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五)(访问1114次)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一)(访问1057次)
李孟符张樵野侍郎遗翰(三则)之二(访问1040次)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四)(访问1040次)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二)(访问1000次)
范耀登张荫桓对早期华侨权益的保护(下)(访问977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