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百石山房·佛山樵野

新疆手记

姜鸣

  天池位于乌鲁木齐东北110公里处,相传是穆天子会见西王母的“瑶池”,知名度极高。四十年前,在我的孩提时代,正值国家动员城里的知识青年去新疆兵团戍边,上海的大街小巷,荡漾着“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欢乐歌声。各种宣传物上,总是印着葡萄和哈密瓜,让我垂涎不已。再有就是这泓被群山绿树环抱的碧水。姑娘在湖畔的草地上婆娑起舞。小伙子们穿着绿色的军装,挎着钢枪,骑在骏马上巡逻。
  
  那时,我尚不知道1962年几万新疆居民被煽动裹胁着从伊犁逃亡苏联的事件,不知道紧迫的边疆形势,不知道建设兵团在巩固新疆、开发新疆中所起的作用。但从那时起,我就向往着新疆、憧憬着天池,新疆是我童年时代的一个遥远的梦。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城里出现了援疆知青的子女,在这个本来属于他们的城市里找机遇,讨生活,人们说起这些“小新疆”,总带有几分怜悯的语气。但我,却从漫漫岁月所积累的经验中,感受到援疆知青的历史功绩。昔日画报上洋溢着青春朝气的灿烂笑脸,如今早已被边塞的寒风吹得黝黑,爬满深深的皱纹,如同西北的农民。我在后来几天里接触到的上海乡亲,有的人已经不会流利地讲上海话了,他们却坚守着这方辽阔的土地。
  
  于是我就来到这向往已久的地方,圆一个萦绕了四十年的心愿。
  
  惠远的伊犁将军府
  
  说起来,我最早知道伊犁,是在大学里阅读林则徐遣戍新疆有关史料的时候。
  
  在十九世纪中叶,没有火车汽车,更没有飞机之类交通工具,林则徐从江南跋山涉水流放西北,是坐着马车去的。他是总督级的谪臣,所得处分是“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似乎还有点大臣的面子,朝廷并不派人押送,只要自己在合适的时候抵达戍所报到就可以了。他带着七车行李和二十箧藏书,历尽千辛万苦,走完漫漫苦旅。从日记上看,最后一段从西安到伊犁的路程,就走了四个月。
  
  时人曾有诗云:
  
  极边风雪惨孤臣,
  犹忆烟销粤海滨。
  未肯和戎乖国体,
  只应长作出疆人。
  
  林则徐自己在给朋友的信中也说,此行是“瀚海龙沙,荒程万里,衰龄病骨,风雪长征”。
  
  在鸦片战争中因抵御英人而获罪,被流放伊犁的,还有闽浙总督邓廷桢。所以,我记住了伊犁是个流放犯官的地方。
  
  后来读崇厚在《里瓦基亚条约》中划失伊犁周边土地,和曾纪泽同沙俄交涉归还伊犁九城的史料,再一次记住了伊犁。不过说来惭愧,由于没有合适的历史地图作对照,不仅对崇厚究竟划失了哪些领土,曾纪泽究竟争回了多少土地,始终一头雾水,连当时伊犁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城市,也没有弄清楚。
  
  这次到新疆,我终于搞明白,今天的伊犁,是一个地区,又是一个副省级的州(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辖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和奎屯市),它的州府和地区所在地均在伊宁市。而在历史上,乾隆年间,在平定了北疆准噶尔部的叛乱和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清廷于1762年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即人们常说的伊犁将军,总管天山南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的军政事务。次年在伊犁河北岸今霍城县南兴建城池,皇帝赐名“惠远”,取大清恩德惠及远方之意,作为将军驻地,也是当时新疆政治军事中心。这个惠远,就是林则徐流放的地方。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地区,惠远城被毁。1881年,中国收复伊犁,在原城之北十五公里处另筑惠远新城,目前属惠远乡,距霍城县城九公里,距伊宁市三十多公里。新疆于1884年建省,省府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此后,惠远就逐渐被废弃了。
  
  从塞里木湖游览归来的路上,主人忽然招呼我们下车,原来已经到了惠远城钟鼓楼的跟前。钟鼓楼是座三层三檐歇山顶的传统砖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绿瓦红柱,十分雄伟。大家拍了照后,向西行去,约二百米处,有个部队的兵营。营区里,垂柳夹道,环境整洁,又用围墙分隔出不同的院落。直行百米,再转个弯,就是“伊犁将军府”旧址。旧址入口处是座六角亭,上挂“将军府”的匾额。院内有厅堂回廊,还有东西厢房。堂前石阶下,左右各蹲一神态逼真的石狮。
  
  林则徐初到伊犁,住在东厅理事庆辰为他借来的房子里。次年9月,邓廷桢内召,授任甘肃布政使,大家劝林搬到邓氏的寓所去,理由是三四年来住过此屋者,好些人都回去了。于是林则徐就搬了过去。这些旧址,恐怕早已不存了。后来重建的新惠远城更与林则徐流放地无关。但在伊犁将军府,我们大致能够体会出清末的风味,也就把它作为缅怀林则徐的纪念地。林则徐流戍新疆时期,协助地方官员兴修水利,做了许多好事,所以新疆人民很怀念他。
  
  张荫桓捐造的楼阁
  
  我们在新疆的旅行很奇特,就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一站一站地出发,每一次又回到乌鲁木齐。这同新疆地域辽阔,乌鲁木齐又处在交通枢纽的特殊位置有关。算起来,我们已经三次离开乌鲁木齐,其中有两次还是乘飞机来回的(喀什、伊犁),但乌鲁木齐市区呢,却没有好好游览。
  
  新疆的朋友说:“乌鲁木齐没什么好玩的地方。”
  
  我说:“我想去人民公园。”
  
  说去就去。抓住一个空隙,朋友陪我前往。“那是个普通的公园,没有什么特色。”他说。
  
  人民公园是市中心的一片绿地,如同每个大中城市,都有这样的公园。照例,园中有湖有桥,有草地花坛,有参天的大树,有曲径通幽的小路。而我则有自己的目标,我想去看鉴湖边上的亭子。我依稀记得,清末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在戊戌变法后流放新疆时,曾在乌鲁木齐捐资造了一座亭子,我给北京的朋友、《历史研究》杂志编辑马忠文打电话求证。他知道此事,说,好像是在人民公园。他也认为,既然到了新疆,就应该去寻访一下。
  
  其实我不像马忠文那样专门研究张荫桓。但对张荫桓一直抱有兴趣。他是清末高官中的新派人物,极具个人风格。记得英国人赫德1884年6月9日记载说:
  
  昨天芜湖道台被召见,太后问他“中国究竟应该做什么?”他答称“向外国学习”。他的朋友认为他是个没有希望的人,竟敢在宫中说这样的话。一小时后,下达了一道谕旨,把他提升并调到总理衙门任职。
  
  在那个时代,敢于建议慈禧太后学习外国是要有勇气的。我佩服张荫桓的这份勇气。张荫桓担任过驻美国公使,总理衙门大臣,1897年,他代表清政府参加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的庆贺活动。在伦敦,他喜欢“玩一局惠斯特牌,吸一支好雪茄烟和喝点什么饮料”。1898年春,德国亨利亲王访华,张荫桓设计的接待安排,包括光绪帝在颐和园接见,并由庆亲王在园中用西餐宴请。而主理西餐的,是张家的厨子。这些开通的做法,在当时无疑是十分出格的。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因同康有为关系密切,又是帝党大将,被革职发往新疆,交巡抚严加管束。1900年义和团兴起,慈禧太后在北京杀反对与外国开战的大臣,又下令处死远戍新疆的张荫桓。
  
  张荫桓是晚清政界的重要人物,可惜过去对他研究极为不够,绝大多数不研究历史的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记住了张荫桓在乌鲁木齐的亭子。
  
  在绿柳环绕的鉴湖边,我找到了这座被称为“鉴湖亭”的建筑,发现它不是亭子,而是一座漂亮的二层楼阁,雕梁画栋,极富汉族建筑风格。这不由使我回忆起,几年前,我在北京寻访陶然亭,却发现这座天下名亭其实是一座敞轩的旧事,不由暗暗笑了。根据一个字眼儿望文生义,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但研究历史细节,这种猜测恐怕就会贻笑大方。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史应当同现场踏勘结合,才会有深切的身临其境感。信哉斯言!
  
  走过石桥,我来到楼阁门口,知晓这里已经被承包为茶室了。这是个令人慵懒的秋日下午,没有人来喝茶,经营茶室的女人兀自围着茶桌,兴高采烈地打着扑克。她们没有听说过张荫桓。
  
  公园的介绍说:这里是1883年开始建园,以作为官员的休憩场所。我手头缺乏资料,不太清楚张荫桓捐资建楼的详情,但估计同取悦主管官员以改善自身处境有关。流放出京前,张荫桓曾说:“但得终老边庭,于愿足矣。”这个愿望,他还是没能实现。
  
  张荫桓死于1900年8月20日。
  
  一百零一年后,我来到鉴湖之畔,凭吊这位先人。
  
  交河故城
  
  几年前,我曾在敦煌阳关的戈壁滩上策马驰骋,从那坍塌的烽燧上极目远望,揣测着西域的大漠,西域的交河。
  
  记得南朝人范云在一首诗中写道:
  
  寒沙四面平,
  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
  雾失交河城。
  
  唐人李颀的《古从军行》说: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教蒲桃入汉家。
  
  在我的想象中,交河是戍军的孤独城堡,是边塞诗人吟哦的梦,是西出阳关后古丝绸之路上骆驼商队的泉眼,是尸横遍野的古战场遗迹。所以,我一直想去交河故城凭吊。
  
  踏着斜阳余晖,我走进游人依稀的交河故城,心中漾起一片激动的涟漪。交河故城亦称崖儿城,在新疆吐鲁番市西约十公里的雅儿乃孜沟,位于两条古河床交叉环抱的一个柳叶型的河心岛上,长约一千六百五十米,最宽处约三百米。四周崖岸壁立,被三十多米深的河谷所环绕,故名交河。交河为车师人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已有二千余年,唐代的安西都护府最初就曾设在这里。交河的建城方式十分特别,几乎全是从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方式是从坡顶下挖院落,掏洞为室。同样,城中那条南北走向、长三百五十米的主干大道,连同所有的街巷通道也都是自上而下挖掘而成。由于这里气候炎热干燥,降水极少,加之偏僻荒凉,人迹罕至,故城得以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尽管所有的房屋均已坍圮,但从残墙断壁中,仍然可以分辨出官署衙门、寺院佛塔、军营民居、坊巷街道,成为我国古代西域都市的难得标本,和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城堡。
  
  古诗中,交河是个凄凉的符号,与飞雪风沙、羌笛胡笳同在。秋日的黄昏,我在古城遗址徜徉,感觉却完全不一样。黄土建筑在金色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苍茫、安谧、从容不迫。每栋建筑物连同每个游客,都拖着长长的影子,有一种悠远的历史感。不见狼烟,未闻鼙鼓,岁月把黄土地连同残存的城垣剥蚀得斑斑驳驳,却又是那么坚实,几乎吹不起风沙。我想象着时光倒流到一千四百年前同一个夕阳西垂的日子,本城的女人,穿着锦服,汲着水,在灶前忙碌,让炊烟从屋顶袅袅地飘起,她们给丈夫孩子制作的主食也是馕吗?而男人们,执着矛戈,在城头警惕地戍守着,随时准备出发征战。在一个被导游称作是昔日“王宫”的洞穴里,我真切地感到,不同年代的幸福真是完全不一样的。交河,它目睹了千百年来此起彼伏的兴盛衰亡,战争和平。如今,它的归宿是一个遗址博物馆,让后人缅怀早已消失的古老文明。
  
  明代人陈诚有诗:
  
  沙河二水自交流,
  天设危城水上头,
  断壁悬崖多险要,
  荒台废址几春秋。
  
  明人怀古,今人也怀古,怀古是个永恒的主题。
  
  喀纳斯的湖光山色
  
  人们都说:“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新疆占地相当于中国国土的六分之一。
  
  漫漫旅途中,我们饱览了青山翠谷,黄土沙漠,无穷的戈壁,碧绿的草原,皑皑的雪峰,宁静的湖泊。新疆地域辽阔,景观变化极为丰富,哪怕是不长寸草的荒滩丘陵,也能使人心旌震撼,流连忘返。
  
  十几天旅行中,令我最喜欢的景色,当属自治区的最北端,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的喀纳斯。
  
  “喀纳斯”是蒙古语,有的旅游资料解释说,意为“峡谷中的湖”,也有的解释成“美丽而神秘”。它坐落在阿尔泰山的密林之中,是国家级的自然景观保护区,距布尔津县城150公里。哈萨克族主人自豪地说,咱们国家的地图像一个大公鸡,黑龙江是鸡头,新疆是鸡尾,喀纳斯就在鸡尾的最高端上,是最漂亮的羽毛。
  
  从乌鲁木齐乘夜航的飞机到阿勒泰,次日又驱车六个小时,一路翻山越岭、旅途劳顿,就是为了一睹喀纳斯的迷人容颜。当我们的汽车渐渐开进喀纳斯的地面时,山涧里跳动着清澈的泉水,山坡上的树木更是美得令人目不暇接。除了寻常黛青的雪松外,疣枝桦竟披上鹅黄和嫣红的盛装,随着微风,漫山遍野地舞着,展示着大自然的绚丽。
  
  山间的天气变化多端,恰如王维诗中所形容的,“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氤氲的水气把远处的山峦遮掩起来。我们决定去爬山,并祈求上苍保佑,在我们登上哈拉开特山巅的时候,能够云开雾散,将整个景区的万种风情展示在眼底。
  
  穿过图瓦族人聚居的村寨,一路向山顶逶迤行去。沿途的山坡上,到处是枯萎的山花山草——金红色的骨朵,金红色的枝叶,炫耀着它们在夏日里的辉煌。马儿在草丛中悠闲地散步,打着响鼻。出租马匹的牧人殷切地讯问:“你们骑马上山吗?”
  
  当我们终于来到山顶凉亭的时候,苍天开眼,密集的云团果然冉冉地飘走了,极目四周,全是白雪覆盖的群山。而脚下,掩映在原始森林中的喀纳斯湖正闪烁着最秀丽的颜色。向导说,喀纳斯的湖水会变色,或是绿色,或是白色,甚至会是黑色。我们此刻见到的,是一种浅浅的翡翠色,也有人说,这像早已失传配方的那种叫做“雨过天青”的秘色瓷。
  
  游览名山大川时,我崇尚自然景观。在我1977年攀登黄山时,尚没有登山索道,1985年游览九寨沟时,也没有现在那么多的旅游宾馆。我对于五岳独尊的泰山从山脚到山顶无所不在的刻石大为讨厌,尽管我知道帝王将相的摩崖石刻,历来就是中国士大夫十分欣赏,恨不得自己也能参与其中的人文景观。喀纳斯没有这些东西,她像一个朴素而又美丽的窈窕淑女,羞怯地躲在深闺之中。联合国一位环境保护官员在1995年考察喀纳斯后认为,喀纳斯是当今地球上最后一个没被开发利用的景观资源,它的价值在于证明人类过去曾有无比美好的栖身之地。我期望能够永远保护好这块栖身之地。
 浏览:78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12/12 18:42:1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资料张荫桓赴日(一八九五年)(收藏于2003/3/14 8:22:37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五)(收藏于2003/1/15 16:29:00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四)(收藏于2003/1/13 19:53:23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三)(收藏于2003/1/10 18:35:31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二)(收藏于2003/1/7 19:06:22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一)(收藏于2003/1/7 17:43:13
范耀登张荫桓对早期华侨权益的保护(注释)(收藏于2003/1/5 20:29:12
范耀登张荫桓对早期华侨权益的保护(下)(收藏于2003/1/5 20:27:00
范耀登张荫桓对早期华侨权益的保护(上)(收藏于2003/1/5 20:26:01
姜鸣新疆手记(收藏于2002/12/12 18:42:1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佚名《戊戌政变真相揭密》(访问3140次)
张荫桓《三洲日记·光绪十五年》(节选)(访问1430次)
资料秦稚芬及其友魏铁珊、罗瘿公(访问1224次)
张荫桓《三洲日记·光绪十三年》(节选)(访问1154次)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五)(访问1114次)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一)(访问1056次)
李孟符张樵野侍郎遗翰(三则)之二(访问1040次)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四)(访问1039次)
周轩张荫桓和他的《荷戈集》(二)(访问998次)
范耀登张荫桓对早期华侨权益的保护(下)(访问976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