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稚芬
秦稚芬小名“五九”,旦角演员。精通技击,擅长书法。摹孙过庭书谱极有功夫。喜欢研究历史,熟读通鉴。与顺德罗瘿公,山阴魏铁珊为文字交,为人仗义,有古侠士风。 ◎魏铁珊 (清)绍兴人。光绪会人。工书法,尤擅魏碑。与李梅庵齐名京津。绿豆细楷尤为人所称道。具内功,人称精武书家。夫人陈肖兰亦工书。有《魏铁珊陈肖兰遗集》。 (余)叔岩初以倒嗓,甚潦倒,由其岳父陈德霖资助,艰苦学艺,从钱全福学武功把子揣段,音韵则由老翰林魏铁珊教之。他常研究《李氏音鉴》一书,学谭戏时,无论配角、龙套、场面。皆以相问。日积月累,收获殊丰。 ◎罗瘿公 广东顺德人。著名剧作家。生于1880年,卒于1924年。其父供职于翰林院,任编修。罗瘿公少年就读于广雅书院,为康有为弟子。。1903年癸卯科副贡,以优贡官京曹。后任邮传部郎中。1911年与樊增祥、林纾等创立诗社。1912年历任北京总统府秘书、参议、顾问、国务院秘书等职。1913年参与梁启超发起的万生园修禊会。后愤于袁世凯复辟帝制而弃政攻文。著有《太平天国战纪》、《红拂传》、《藏事纪略》、《中日兵事本末》等。1924年9月23日在北京逝世。程砚秋先生为之披麻戴孝以报其恩。 罗瘿公与王瑶卿、梅兰芳深有交往,尤与程砚秋交谊深厚。程砚秋在艺术上取得成就,是与罗对程的尽心指导,全力资助分不开的,程对罗则以师辈相称。 罗瘿公为程砚秋编写剧本始于1921年,至1924年病逝的三年中,共编写了十余个剧本。即:《梨花记》、《南安关》(即《龙马姻缘》)、《花舫缘》(又名《三笑缘》)、《孔雀屏》、《红拂传》、《玉镜台》(又名《花筵赚》)、《风流棒》、《鸳鸯冢》、《赚文娟》、《玉狮坠》、《青霜剑》、《金锁记》。 罗瘿公所作剧本,以演妇女反抗封建压迫、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为多。例如《梨花记》,通过写骆小姐对于张幼谦的真挚爱情,不为富贵所动,对于落后而近于残酷的买卖婚姻,给予了无情的揭露。《红拂传》则通过张凌华离叛贵族杨素,而趋就平民李靖的故事,歌颂了爱情的真挚。同时,通过张凌华不惜将荣华富贵弃之九霄云外,而与一位平民结合的故事,反映了“五四”运动以来,平民阶层的社会地位逐渐改变的社会现实。就这一点,程砚秋也认为这是一出“有革命倾向”的戏。再如《青霜剑》和《金锁记》二戏,《青霜剑》中的申雪贞,是个弱女,也是位烈女,为了寻求人生自由,以“鱼死网破”的精神来反抗土豪劣绅,《金锁记》通过窦娥身遭冤狱,六月行刑,天降大雪等情节描写,表现出作者是在宣扬一种“以‘人定胜天’的人生哲学来打破宿命论”观念。总之罗瘿公所编剧本,主题鲜明,强调人的抗争精神,与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
浏览:125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