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中国红军人物志__郭述申、许云纪念馆
永远的父辈-共和国的创建者们中国红军人物志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三——鄂豫皖根据地工作时期(二)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三——鄂豫皖根据地工作时期(二)
  
  保卫和重建皖西北根据地
  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召开,比“立三路线”更左的王明路线在全党占据了统治地位。4月上旬,新的中央对鄂豫皖边区党和军队的领导进行全面改组和调整,撤销鄂豫皖边区特委建制,组建鄂豫皖中央分局,直属中央政治局领导,下设鄂豫皖省委。5月中旬鄂豫皖中央分局正式成立,分局书记由张国焘担任,省委书记是沈泽民(1933年11月病死)。郭述申任分局和省委委员,担任分局和省委的组织部长职务,不久,又任分局常委、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8月,郭述申调到陂孝北县任县委书记。9月,调陂安南县任县委书记,在陂安南仅有四个月的任期,在分配土地、拥军和支援黄安战役等工作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尤其是给军属分好田,实行代耕解决缺乏劳力和慰问军属等措施,多次受到省委的肯定与赞许。当时的县苏维埃主席李先念带领一批青年参加了红军,颇有影响,一时在根据地里传为佳话。省委书记沈泽民亲自执笔在《列宁报》上撰文推广陂安南的经验。令郭述申难忘的是在他生病期间,沈泽民送来列宁的著作《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这是他第一次阅读马列主义的原著,印象深刻,受益终身。这期间,他还结识了在陂安南县养病的徐海东。年底,调皖西北道区工作。
  1932年1月至1934年 9月,郭述申根据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决定,到皖西北道区委员会任书记。道区委员会(简称道委)这一建制是张国焘发明的,在张国焘任鄂豫皖分局书记时,分局下设鄂豫皖省委,省委下设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三个道委,相当于后来的地委,道委书记也就相当于地委书记。初建时,皖西北所辖19个县,在六安、霍山、霍丘、商城四县设苏维埃政权,其余的英山、合肥、舒城、桐城、潜山、太湖、寿县、颍上、阜阳、凤台、涡阳、蒙城、息县、固始、新蔡等地,由于是部分地区有党团组织,还没有条件建立县级政权。道委机关设在六安麻埠,有近5000名地方党员,由于根据地山多民稀、交通不便,斗争条件十分艰苦。
  郭述申到达皖西北,正值商(城)潢(川)战役开始,为保证鄂豫皖地区的主力红军红四方面军作战的需要,道委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动群众上,全力组织皖西北的群众筹粮、运粮,保证前方的需要。在红四方面军发起苏家埠战役期间,道委把迎接红军南下作为中心任务。苏家埠位于六安县西南方,西临淠河,居民过万,是敌人盘踞在皖西北的重要据点。红军为清除敌人的据点,向东扩大根据地,从3月22日发起进攻到5月8日结束,历时48天,共歼敌3万余人,解放了淠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是鄂豫皖红军建立以来的第一个空前的大胜仗。苏家埠战役的胜利,除了指挥正确和红军英勇善战外,皖西北道委的积极支援也是重要因素。当道委得知红四方面军要打苏家埠时,专门发出《为红军东下告群众书》,号召群众支援和配合红军行动。战役打响后,组织群众建立大批担架队、运输队,把粮食、鸡蛋、肉类等食品慰问红军。主力红军在地方的积极支援下英勇作战,地方武装也发挥了伺机袭扰敌军的作用,仅六安一县,就组织了2000名地方赤卫队,有力的配合了主力红军的作战。经过正阳关一战的胜利,红军又攻占了霍丘,使皖西北根据地扩展到淮河边。为巩固边区,道委在原来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对于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发动群众实行耕者有其田,随着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得到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皖西北边区进入鼎盛时期,建立了8个县级政权,地域扩大,形成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150余公里的根据地。
  1932年6月,蒋介石指挥30万大军进攻鄂豫皖根据地,实行第四次反革命“围剿”。由于张国焘的错误领导,由轻敌到惊慌失措,导致我反“围剿”的失败,鄂豫皖根据地损失过半。7月中旬,敌人集中了徐庭瑶等四个纵队兵力,重点进攻皖西北的中心区域,红军经过1个多月的苦战,终因寡不敌众,边区的主要城镇相继沦陷。9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皖西北向南转移,皖西北的形势十分危机。这时皖西北仅有的武装是地方的零散部队,郭述申带领这些部队和道委机关也随即撤退到英山金家铺地区。这时红二十七师师长徐海东和原皖西北东路游击司令员刘士奇率领七十九团在英山担任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任务被敌人截断在此,在西界岭同郭述申回合。这三位战友在危难时刻相逢,倍感欣慰。这时在金家铺地区还有两万多名跟随红四方面军转移被敌人堵截在此地的人群,大多数是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边区的各级的党政干部和党、团员,还有一些群众和红军伤病员,其中还有大批妇女,当时把这些人称为“避难团”。这时的敌人十倍于我,四面包围,妄图彻底摧毁皖西北根据地,形势万分危急。
  在这危机时刻,皖西北道委于10月1日由郭述申主持,在英山土门潭召开会议,会议分析了皖西北的险恶形势,会议根据中央分局的指示,成立鄂皖工委,书记郭述申,委员有刘士奇、徐海东、吴保才、王建南等。会议决定组建新的红军,将地方的零散部队和徐海东所率领的一个团合编,成立红二十七军,军长刘士奇,政治委员由郭兼任,副军长吴保才,政治部主任江求顺,副主任夏玉华,徐海东任七十九师师长,全军共4500人。军长刘士奇是同郭述申在皖西北并肩作战斗的战友,郭述申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作战勇敢,有指挥才能,不但善于作军事工作,也善于作政治工作”,他对“红二十七军的工作是有贡献的,对革命是有功绩的。”令人惋惜的是惨遭诬陷,被张国焘以“取消派”、“反革命”的罪名杀害。
  土门潭会议讨论了鄂皖工委和红二十七军的行动,决定为配合红四方面军转移,部队向东牵制敌人,并打出“红军东路军”的旗帜。会议还讨论了如何对待“避难团”的问题,考虑红军是作战部队,带领两万多人的干部和群众,对红军作战是极其不利的,但是单独行动而摆脱“避难团”,这批干部和群众必然要面临极大的危险。最后决定,要掩护两万余名干部、群众和伤病员同红军一起转移。这在当时来说,也是一个艰难而又危险的决定,因为搞不好,会拖垮红军的。会议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针对敌强我弱的特点,决定红军采取由内线转向外线的作战方针,避开敌人的锋芒,保存自己的实力,伺机打击薄弱之敌。这样做才能在战略全局上达到掩护主力红军行动的目的。
  为了贯彻会议精神,工委在郭述申的领导下作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召开政工人员会议,讲明向东转移的必要,要求政工人员带头严明纪律和做好部队和群众的宣传工作。又召开随军转移的党政干部代表会议,要求他们在群众中起模范作用,一切行动听指挥,要做好群众工作,务必把群众组织好,不能防碍和影响红军作战。
  郭述申、刘士奇带领红军撤出金家铺,掩护随军的干部、群众和伤病员,开始了向东线的艰苦转移。在10月9日,红二十七军转战到宿松县趾凤河时,被敌人堵截,徐海东师长率一团迂回敌后,军长刘士奇、政委郭述申亲自率领二、三、五团发起猛烈攻击,这一仗从早晨打响直打到傍晚时分,毙伤俘敌约一个团,虽然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堵,但是挫败了敌人的疯狂气焰,在一段时间里,敌人摸不清“东路军”是什么部队,不敢轻举妄动,为红二十七军的转战赢得了时间。
  10月中下旬,在向东转移中,还发生了两次十分激烈的战斗。一次是红二十七军在潜山县的衙前街战斗;一次是在桐城县的大沙河东战斗,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红军经过顽强的激战,虽然突出重围,但损失严重,两次伤亡500余人。随军行动的干部。群众也有很大的伤亡。11月初,到达霍山县三里店,郭述申主持召开鄂皖工委和红二十七军领导干部会议,总结一个月的东线转移的经验教训。在转移中最大的困难是掩护2万名地方干部、群众和伤病员的问题,人多目标大,行动起来漫山遍野,这时已是冬季,指战员和群众都是衣衫单薄。工委经过分析认为红二十七军东线游击,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的任务已经完成。当前应该尽快地返回根据地,一方面军队需要进行整训;另一方面把干部和群众送回。
  11月6日,在返回皖西北的途中,红军在到达淠河东岸磨子潭时,敌人已经在西岸占据了有利地形,已无退路,只能强渡淠河作拼死搏斗。在七十九师长徐海东的率领下,经过几次冲杀,冲破枪林弹雨,突围过河。郭述申在突围战斗中负伤。14日,终于艰难地到达皖西北根据地的边缘区吴家店,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18日,到达大埠口,与当地坚持斗争的红军胜利会师,结束了东线转移。
  东线转移历时一个半月,几乎每天都在战斗中度过。在远离根据地,深入敌占区、游击区,带领上万名干部、群众和红军伤病员,完成牵制敌人、掩护主力是何等的艰巨!终于取得了胜利,这是很了不起的胜利。一只新组建的红军,牵制和打击了敌人5个整编师以上的兵力,敌人损失4000余人,有力的配合了红四方面军的行动。在工委的正确指导下,保存了红军3000余人的实力,为后来鄂豫皖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为红二十五军的组建输送了力量;为红二十八军在皖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东线转移,保护了大批的地方干部和群众,他们后来都为恢复根据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红二十七军返回皖西北地区后,这里原有的十几个县政权统遭敌人摧毁,所有城镇全部被敌人占领。只有赤南、赤城两县的广大农村由留守在此地的红二十五军二二四团坚守。红二十七军由东线返回时同二二四团会合,这块小小的基地就成为恢复皖西北根据地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为了重建根据地,11月18日,鄂皖工委在书记郭述申的主持下,在大埠口召开会议。会议针对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的情况,决定重建皖西北边区。得知鄂豫皖省委仍在鄂东北坚持斗争的消息,工委决定红二十七军副军长吴保才率二团留守皖西;一、三团和二二四团由郭述申、刘士奇、徐海东率领开赴鄂东北,向省委汇报。随军转战的“避难团”原属于皖西北的干部留在当地,从事恢复党团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工作。
  红四方面军转移后,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率领省委部分干部和少数红军,坚持在鄂东北地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郭述申等率部队到达鄂东北同沈泽民汇合。1932年11月29日省委在檀树岗召开会议。会议谴责了张国焘离开根据地西去的行径,决定省委独立领导鄂豫皖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会议决定撤销鄂皖工委;成立新的红二十五军;还决定由郭述申继续担任皖西北道委书记负责恢复和重建皖西北根据地。
  
  
 浏览:69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2/11/22 17:45:4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十——(二)(收藏于2012/12/4 22:07:25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十——(一)(收藏于2012/12/4 22:06:27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九——(二)(收藏于2012/12/4 22:04:53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九——(一)(收藏于2012/12/4 22:03:54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八——(二)(收藏于2012/12/4 22:02:20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八——(一)(收藏于2012/12/4 22:01:07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七——(六)(收藏于2012/12/4 21:59:47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七——(五)(收藏于2012/12/4 21:58:22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七——(四)(收藏于2012/12/4 21:57:17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七——(三)(收藏于2012/12/4 21:56:0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十——(一)(访问3405次)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八——(一)(访问2808次)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四——在红二十五军和红十五军团工作时期(一)(访问2318次)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十——(二)(访问2140次)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七——(六)(访问1690次)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六——(一)(访问1579次)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七——(五)(访问1451次)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九——(二)(访问1276次)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四——在红二十五军和红十五军团工作时期(二)(访问1250次)
郭述申传记系列之七——(四)(访问1138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