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8号馆文选__传奇 |
|
拿到黄世明的《大帅府》(第一部),看下来竟有惊奇之感。两日来梦里都是金戈铁马。
我本来以为是一部野史,而且会叨叨于张氏的女人缘的戏说中,像窦应泰之流的感情过溢的胡编乱造。谁让张学良最后总满不在乎地说“平生爱女人”呢?所以出版社也卯足了劲大打女人牌,如所谓“东北红楼梦”,这一抬举让经典的红楼受了亵渎,在心里就有吃了疙疙瘩瘩的感受。张氏父子本身的故事就够精彩了,不需要去找张虎皮来撑场吧。 小说慢慢看将下去,看下来还是惊奇。故事很精彩,感情不滥溢,文字招摇处也能绵里藏针,有余味,不见底。 这第一部中,最精彩有两大系列,一是那一段张学良最张狂无忌的少年时代,让人直惊,难怪这小子能闹出个绑架元首的西安事变。12岁因母亲去世才回到奉天父亲身边的张学良,迅速脱离新民小县城甫进奉天城的不安和惶恐,和冯庸开始了一段两个顽劣少年闹学堂,甚至大闹奉天城的张狂故事。老师被赶走了一个又一个,奉天城头的拉风,沈阳故宫的擅入,乃至逞能闯南满禁地引发的日张对峙,看得人惊心动魄。这些故事都有鼻子有眼的,有当地报纸的社会新闻为证。而在父亲赴京,长子当家的几天里,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立即将多年的家族规矩打破,弟妹们可以疯玩了,早餐由高梁米改成了牛奶面包,还速学了一套刮胡本事,在父亲面前献宝,这点故事却是曾在史料中看过的。所以,此书自命为历史小说,所言不虚,有根有据之外,确又不滥情,不招摇,文字还稳得很,倒是好看了。 张作霖的故事我没有认真看过,对土匪的发迹史我是不太感兴趣的。不过这书里没有直写,却有好多处透着他的精明、赌性和残酷,张作霖的好多故事,让我想起《世纪行过》中的那个画面:在讲老帅的威严时(他对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发脾气指责他怎么给小孩子那么多压岁钱),张学良在自己已凸顶的头上用手作出毛发直竖的样子,说了两次:“头发都竖起来了”。有一段,张学良得了赛马第一名,回去得意洋洋,老帅存心刺激一下他,约其一起在奉天的望北楼外草场再赛,自然是父亲大胜,儿子败北,那是一段关于情势、环境和应变的精彩教育,对儿子是醍醐灌顶。 当然,既然被宣传为“东北红楼梦”,又讲的是墙内的故事,自然少不了女人,而且第一句话就打出张学良和那个表嫂的故事,张家二女儿张怀英与冯庸的故事及其后来被远嫁蒙古傻王子的故事,还有张作霖和四太太、五太太的争宠故事,甚至有四太太与那个皇家风流后代温都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面前,张学良和于凤至的故事都不算精彩了。 墙内拥红抱翠,但故事讲的是张氏父子,墙外铁马金戈怎能不入书中?张作霖对张学良的教育堪称成功,既未磨灭儿子的机灵和热血,又将儿子拉入了张家的事业中。老子英雄儿好汉,十几岁的张学良,就穿梭于张作霖的拜把子兄弟和北洋政府的高官中,承担他的异乎寻常的使命。有人说张学良常识丰富,这与他的本性有关,与其父亲的教育有关,与其打小就掀开了权力的遮羞布有关。所以,天性聪明而又“赤子之心比常人多一点”的少帅,将走上了独一无二的、顺乎舆论民意的、亦将备受挫折然而成就完美人格的道路。一切的风光都将走向宿命,念之怅然。 给个总评吧,张氏父子走进演义,是好事。长久以来,这二人被政治卷入太深了,在政治的河岸边,总是各说各理。现在,以及将来,政治总有淡出的时候,历史上剩下的将是人的故事,而张氏父子,尤其是将完美人格演绎极至的少帅,将是属于中国人的一个流传永久的传奇。 希望尽快看到下部啦。 --- 附,几个大网站的读书频道均有部分连载。可参考。 |
浏览:179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