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8号馆文选__纪念 |
|
很不错的片子!!!
虽然胡军在外形上和张学良相差甚远,但他的气质和演技足够弥补这一小小的缺憾了 而且电视剧还是做到了不偏不倚,没有刻意地去描述共产党的伟大和蒋介石的糊涂, 其实蒋介石也不是不抗日,只是他想先解决共产党再解决小日本, 我觉得如果共产党当时如果很容易就在短时间内被消灭的话,蒋介石的行动不算太荒唐,关键是红军那时已经开始强大了,而且已经唤醒了中国的民众 昨晚第14集张学良和周恩来的会面太精彩了 周总理一样的聪慧睿智,妙语如珠 张学良也一样字字珠玑,切中要点! 以前看胡军演乔峰觉得别扭,听说他演张学良,本来不看好,没想到看电视演之后,还演得真不错,把国难、乡患、家仇集于一身的张学良演活了。想想当时张学良是三军副总司令、东北大学校长,蒋介石是党国元首、黄埔校长,都是文武双全,这两人搬起手腕来,那还不得搞出惊天的事情出来。想想周恩来说的,中国古往今来,造反派造反无非两个目的,一为权、二为钱,张杨一不为权二不为钱,西安事变堪称经典,注定载入历史。蒋介石演得挺好,宋美龄挺有气质。不抵抗将军也罢、千古功臣也好,张学良是值得载入历史,搬上银幕的 ,也令观众回味无穷。 这部电视剧应该是屹今为止揭谜最为详尽的,而且对中共没有多少偏袒。与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些事变内幕的确一致。试想十年前这样的片子敢拍吗?拍出来也上不了电视的。更不要说 七八十年代。看来中共现在的舆论环境比过去要宽松多了。 剧中杜斌丞(黄埔一期抗战将领杜聿明的兄长)的形象很沉稳和蔼,他与杨虎城总指挥在对待当时一些事件处理上配合的真默契,我联想到了冯玉祥将军。爱国将领王以哲和高福源的性格和形象塑造都比较精彩、显得真实可信,完全没有把名将脸谱化。有几集没出现西北军爱国将领冯钦哉将军。老蒋的老同学张群在剧中显得太年轻了。阎锡山对张、杨两位将军说 出的所谓周郎和孔明去世的年龄与当时张、阎年龄相仿的问题,我怎么感觉又带有谶语特徵? 老蒋他们可真够抠门的,居然让张少帅到东北给阵亡将士要抚恤金,东北那时候都让日寇占领了,找天老爷要钱啊?还是西北军慷慨解囊. 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是属于国民革命军编制,怎么剧中从杨将军口中说成是“国民军十七路军”?当时已经是1935年以后了(在20世纪20年代时,西北军有过 “国民军”的称号 ).剧中只说到了抗日志士李杜,还没有具体介绍这个人物,其实李杜以前就是东北部队的将领 抗日名将刘桂五将军早年是在绿林行伍,后为西北军宋哲元部下,又入东北军骑兵旅,只是有一段时间因请缨抗战未获准愤而归田,张少帅与其早就熟悉,怎么剧中演成了少帅与他原本不认识,而且剧中的刘桂五太年轻了,其实他只比少帅小一岁,怎么叫少帅帅叔?他爹可是张作霖的同辈。我想起了《远东阴谋》师小红扮演的张学良,也是身负国仇家恨。 剧中冯钦哉給钱大钧送金条,跟老蒋背后说杨虎城,这不符合史实。剧中编了不少对爱国将领冯钦哉有偏见的情节,匪夷所思. 剧中主席会见史沫特莱时为何穿著八路军军大衣?当时应穿陕北的棉大衣,也许道具拿错了。民国时期外交家、政治家蒋作宾,著名战略家、文艺理论家蒋百里[蒋方震],这位曾在东洋军校令日本天皇、校长惊叹的优秀军事家,剧中也提到了。(蒋百里曾因唐生智反蒋事宜受牵连被捕,后获释,可见国民党新军阀不爱护人才)爱国将领卫立煌将军当时也在西安 。黄埔毕业、老蒋之侄蒋孝先,这个宪兵头目,年轻却手段狠。 与历史相片相比,我认为剧中的阎锡山、宋子文等几个人物的确很形似。剧中孙蔚如显得有些年轻了,那个演员在《陈赓大将》扮演过黄埔名将李铁军,在《上将许世友》扮演过红军将领。剧中钱大钧也稍显年轻,此人原为粤军名将,辛亥革命、讨袁、大革命北伐有功,但是1927年参与了广州“四一五”新军阀叛变以及镇压南昌起义等反革命活动。剧中杨虎城口中能说出“立马打回东北???”,要知道,“立马”这词语是地地道道的京味口语,民国时代的西北军高级将领能说出这样在当代京津一带很流行的词语,挺难得啊。顺便说一句,剧中的领袖又是让《贞观长歌》、《大唐情史》的那位演员扮演,说句心里话,我感觉他塑造的孔明、红军和解放军军官还挺有艺术魅力,但是扮演知名历史人物尤其是领袖或高 级将领,挑选演员一定要形似啊,形不似何谈神似?还有,影视中的知名革命人物最好是讲方言,否则难以寻觅亲切感。 昨天晚上看到《西安事变》最后一集,镜头里出现了我们的母校老图书馆的镜头,图书馆门前,上演了大批军人戴红花准备走上抗日战场的一幕。 这个电视剧,我看了后面的一大部分,个人胡军饰演的张学良还是很成功的,在大家的唏嘘叹息加惋惜之中,他的人生历程定格在36岁这个黄金年龄,一个有着巨大抱负的军人,不得不接受55年的监禁。我坚信张学良一定有回东北老家看看的意愿,可是,永远也成了不可能。 张学良活得义气,磊落,他用义气赌老蒋的信用,因为他相信自己的义气能够换回老蒋的信用。可是,随着慢镜头当他进入飞机的一刹那,政治的无情让他的人生也随之定格了。显然 ,即使他最后不去南京送老蒋,结果也不会很好,但是,这个捅破天的行为,还是换回了他期望的局面——除了他的自由。 西安事变中有个很大的不实之处,就是:张学良在下达命令之时,叫到所军官的名字是,都是大声一个:到!要知道这个“到”是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专用的,国民党是很响亮的一个“ 有”。 昨晚上张学良对周恩来有一句对话:“蒋介石可以不杀吗”?我觉得是导演的疏忽,张从一开始就没有杀蒋的思想,并且谁要加害蒋他就杀谁 ,且他俩的关系那样好,张绝对不可能向周问出这样的话来!我认为这是导演强加的剧情,不符合真实历史! 剧中蒋中正的床上放的书封面赫然印着“圣经”二字,我很惊讶,当时不可能給此书印这样书名。李青山在车上让戴笠缴枪,李表现的义正词严.我总感觉剧中戴笠扮演的很失败,太不相像了。剧中张少帅不听周副主席的劝,亲自送蒋回宁,殊不知此次金陵之行的严重后果,他以为义气化解一切恩怨。。(与“水浒、施公案、彭公案、三侠剑、永庆升平传(康熙侠义传)、小五义、圣朝鼎盛万年青(乾隆巡幸江南)”等有关的传统侠义说部、戏剧,的确对民国时一些人的思想有影响啊,譬如孙立、韩滔、方世玉、洪熙官、黄三太、李庆龙、贺天宝、窦尔墩、胜英、徐良、展昭等豪杰的“义气”)他以为结拜交情胜过一切,难道忘了俗语云:负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样的历史剧才有一定实用价值,而不是什么《传奇皇帝朱元璋》、《贞观长歌》戏说剧中被改头换面的“朱洪武”“ 唐太宗”的言行能 给我带来甚么启迪。 好久没看电视剧了,尤其不爱看什么红色经典翻拍,那个林道静让我做了好几天噩梦,现在看见童蕾就恶心。 那天突然看见了胡军,发现是张学良,看了几眼,居然看进去了,能让我们这些半老革命看进去可真不容易,故事都知道,这门课我都讲过,带着挑剔的眼睛看,,别说还真不错,能 把人人皆知的故事编好不易呀,主线付线台词都还说得过去,谢谢编剧。 张学良蒋介石宋美玲都不错,周恩来和毛泽东太胖了 剧中的蒋中正居然給张少帅说梦,甚么梦见1922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以后老蒋成了孙先生、而汉卿成了蒋中正...云云.不知这是不是艺术虚构,不过好像是老蒋在笼络人心。少帅又将美龄所喜爱的花“毋忘我”敬献给她,剧中背景优美的音乐不错,像是华尔兹圆舞曲,听着很温馨,此时美龄似乎也寻回了青春时代的“真我”.历史剧一定要在涉及重要人物时实事求是才行,不可过于掺杂个人好恶,否则会令观众费解。剧中似乎还没出现西北军一个著名人物宋绮云(“小萝卜头”宋振中的父亲),他是黄埔6期毕业(武汉中央军 事政治学校) 剧中扮演周副主席的演员还曾经演过张少帅。著名粤军将领陈铭枢将军在剧中居然被说成了“陈明枢”,[此人可是参加过辛亥革命、东征北伐和抗日反将,与蒋光鼐、蔡廷锴、张炎(张光中)、戴戟、谭启秀、翁照垣、谢晋元等爱国将领1932年进行1.28淞沪抗战]嗨.那个东洋使节竟能对张群及其老同学蒋中正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且口型都那么标准。还 拒绝回答张群的所谓“诱导”问题,对当时的警监或宪政还挺内行的嘛. 红军的戏很好。尤其是老毛把烟往后一甩说,谁说老子不会打歼灭战。很牛,毛雪夜到周的窑洞取火,很浪漫,很诗意。喜欢。 |
浏览:154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