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天平天国“没有建立任何有进步意义的东西吗” ”
楚云飞
对于近年来尘嚣甚上的全面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的风潮,诸多言“天平天国“没有建立任何有进步意义的东西”之学者一律在有意无意地回避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真正造成了这场旷日持久“造成生产力极大破坏、死人无数”的战乱?仅仅用几个野心家欲改朝换代的妄想来解释,恐怕是太过于天真、难搪天下悠悠之口。
何清涟先生对晚清社会问题症结的总结是:“戊戌变法前的中国,除了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之外,还有几个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社会问题:社会的过度不平等(包括政治、经济)、农业内卷化、人口过多、教育水平低下、政府的极端腐败。”(镝非兄,正因为这五方面社会问题至今仍不能解决、甚至愈演愈烈,故而现今谁也没办法肯定太平天国!所谓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既不能忠实历史,又不能直面现实,真是可悲!)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值得讨论的恐怕不是起义是否进步,而是除了反抗,社会的底层民众还有什么出路?(声明:我本人并不赞成暴力革命,也不看好暴力革命的前途,网上见一文标题是“不轻言革命”比较能说明我对这一问题的立场。)
天平天国究竟建立了什么进步意义的东西呢?在他们的教义、宣传中提及的平分地权、男女平等、除虏兴中等等政治口号有的在战争中被放弃了,有的因为不切实际被废除了,有的随着起义的失败也烟消云散了,而这场运动的发起人不曾提及、甚至从不曾念及的东西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一、太平天国运动极大危及了满清的统治,使开明、清醒的皇室贵族、文武大员纷纷认识到了民众不可轻慢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的存在,才是戊戌变法、改良维新等等举措的根本动力,否则,强权者又怎么会主动出让本已拥有、享用多年的权利?
二、随着在同太平天国作战中崛起“中兴名臣”曾李等人的被重用,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政治格局(我的印象中,满清前期的督抚大员、内阁重臣中汉人定例不能超过一半,且同品级的汉臣地位远远低于满臣,而同治年间曾一度天下总督汉员十占其九,重满轻汉的成例即被打破,从此没能再恢复)。随着八旗绿营在战争中朽败,地方武装背景日益占据了军事、政治舞台,从武昌首义、到袁世凯迫清帝退位,力量皆来自于新军。
三、战争迫使统治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从军需到民用,进而了解西方社会。
四、太平天国运动暴露了满清统治的脆弱,激发了民志,以至数十年后的自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到孙文为首的革命党人皆以宣传太平天国激励民众。
总之,历史上的某个事件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对其的评价恐不能以进步、退步一言以蔽之。历史也不可能呈跳跃式的进步,正是无数次的努力探索才构成了今日的现实,社会的每一分进步都不应磨灭历史中积聚的力量。
|
浏览:1673
|
设置
修改
撤销
|
录入时间:2002/4/9 3:41:19 |
|
|
|
|
|
新增文选 |
|
|
|
文选评论 |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