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金天氏天地__金日磾文化研究会
金天氏天地

匈奴/屠各源流史(五)

金华

  第三节 屠何与屠各的辨证关系
  
  “屠各”和“屠何”是音转的关系,匈奴屠各源自屠何,这个结论彻底推翻了几千年来,关于匈奴是夏后氏苗裔的论断。所有的证据,除了“屠各最豪贵故得为单于”这个若隐若现的、模棱两可的话之外,无法直接解释屠各何以可以领导匈奴,除了“屠各/屠何”的音译结果之外,在正史中没有一条可以将匈奴和屠何直接挂钩;相反,散落在四个民族四个姓氏的传说及族谱中,都直接的把“屠何”演变为“屠各”及匈奴族源的秘密保存了下来。春秋时期匈奴活动在“齐/燕”两国北部,战国时期“赵/燕/秦”三国边于匈奴;把匈奴西迁的足迹完整的记录下来做了诠释。
  
   “屠何”于公元前664年以前,居住在辽西大小凌河流域的一方国名称,是一个几乎完全符合上述匈奴特点的民族。关于屠何,史籍中有过不少记载。《逸周书。王会篇》载:“不屠何,青罴,东胡,黄罴。”孔晁注:“不屠何,亦东北夷也。”《尔雅。释地》载:“东方之夷种有九。”李巡注:“一玄菟,二乐浪,三高骊,四满饰,五凫臾,六索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管子。小匡篇》:“中救晋公,禽狄王,败胡貉,破屠何。”尹知章注:“屠何,东胡之先也。”《通鉴外记。周纪二》载:“败胡貉,破屠何。九夷海滨,莫不来听。”房玄龄注:“屠何,东胡之先也。”《左转》载:“豹胡,亦即不屠何。”《墨子。非攻篇》:“古屠何亡于燕代胡貉之间。”上述史籍记载虽然简略,但仍传递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依据这些历史信息,我们就可以作出真实历史的判断:《逸周书。王会篇》载:“不屠何,青罴,东胡,黄罴。”孔晁注:“不屠何,亦东北夷也。”《左转》载:“豹胡,亦即不屠何。”等信息中我们知道不屠何可以和豹胡划等号,原因是“不”和“豹”是同音异译,也就是是音转的关系,屠何则更明确的指出是胡,这个结论是下在春秋战国以前,是当时世人对该部族的认知,较之汉代以及晋书所载的屠各要早几百年乃至千年,因此胡的主导部族“屠各”就是“屠何”是不争的事实,是音转异译,胡在战国时期兼并融合戎狄也就是不争的事实。“不屠何,青罴,东胡,黄罴。”孔晁注:“不屠何,亦东北夷也。”屠何属东北夷的一支;文化形态为东夷文化,传承于金天氏; 屠何是与东胡同时代并存于史的族群,并且东胡是从屠何中分析出来的族群(屠何乃东胡之先),指出屠何一族更为古老。
  
  古人对“屠何”的解读是多样性的,出现在各种文献中。1,《逸周书?王会篇》载:“不屠何,青罴,东胡,黄罴。”孔晁注:“不屠何,亦东北夷也。” 2.《左转》载:“豹胡,亦即不屠何。” 3左傳「翟柤豹胡」 4.《管子?小匡篇》:“中救晋公,禽狄王,败胡貉,破屠何。而骑寇始服。” 5.《墨子·非攻中篇》曰:“虽北者且不一著何,其所以亡于燕、代、胡其 义俱有今古之不同.训诂之事,由...皆以太康兄弟凡五人,武五同声,即墨子...孙氏诒让曰:"且不一著何,当作且,不著何.且 疑柤之借字. 6.吕思勉在《中国民族史》:孙氏诒让曰:"且不一著何,当作且,不著何.且 疑柤之借字.《国语》:晋献公田,见翟柤之氛.《韦注》云:翟柤,国名 是也.不著何,亦北胡。等等如是。
  
  《墨子训诂》中对“屠何”的解读:史記管蔡世家「蔡侯齊四年,楚惠王滅蔡。」案:在貞定王二十二年。亦以攻戰。雖北者且不一著何,道藏本如此,畢本作「中山諸國」,云:「四字舊作『且一不著何』五字,一本如此。史記趙世家云『惠文王三年滅中山,遷其王於膚施』,表作四年。元和郡縣志云『定州,戰國時為中山國。中山之地方五百里,城中有山,故曰中山。』今直隸定州是。」蘇云:「中山之亡當魏文侯世,墨子與子夏子門人同時,此事猶當及見之。畢引史記趙惠文王三年滅中山,非是。」詒讓案:中山初滅於魏,後滅於趙,詳所染篇。然此「中山諸國」四字,乃後人肊改,實當作「且不著何」四字,舊本作「且一」,道藏本作「且不一」,並衍「一」字。「且」疑「柤」之借字,國語晉語「獻公田見翟柤之氛」,韋注云「翟柤,國名是也」。不著何亦北胡國,周書王會篇云「不屠何青熊」,孔晁注云「不屠何,亦東北夷也」管子小匡篇「敗胡貊,破屠何」,尹注云「屠何,東胡之先也」。劉恕通鑑外紀「周惠王三十三年,齊桓公,救燕破屠何」。屠、著聲類同,不著何,即不屠何也。又王會「伊尹獻令,正北有且略豹胡」,且略,即此且,及左傳「翟柤豹胡」,亦即不屠何。「豹」「不」,「胡」「何」,並一聲之轉。尽管“屠何”在汉文翻译上存在多样性,历代史家都确认了“东屠”“且不著何”、“且一不著何”、“不屠何”、“不居何”、“豹胡”、“屠何”、“徒和”等,都是“屠何”的不同翻译,沿袭的依据来自《墨子训诂》等文献资料。
  
  《左转》载:“豹胡,亦即不屠何。”,“不”作“豹”解释是同音异译的缘故,“屠何”成为“胡”的代名词,是自夏代以来的共识,故有“东屠何”为“东胡”,“不屠何”为“胡”的现象。“屠何”占据的地理位置是自夏代以来形成的,至战国中晚期一直没有改变,西方诸戎狄对“屠何”的称谓为“东屠”,也是汉族对夏代当时的戎狄分布现状以及族名的真实记载;东胡的出现,是“屠何”强大向西拓展的结果,时间段在夏代,依据是《逸周书》卷7《王会解》“伊尹朝献”。“不屠何”可作“北屠何”之义,“不”和“北”属音同异译,在汉族的词典里才会有“不屠何”一说;也既是说:“屠何”已经分为“东屠何”和“北屠何”两个支系,因此“屠何”为东胡之先来历清晰;“北屠何”是主导的族群,可作“屠何”,而东胡不能作“屠何”的官方定义。
  
  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664年以前,“屠何”的分布状态为:“屠何”在辽西大小凌河一带,水域比较充沛的丘陵地形,半农耕半畜牧,国力强盛建立城堡,并且建立了自夏代以来的屠何方国;东胡在内蒙古赤峰至辽西朝阳一线,以畜牧为主,古籍关于“夷人在东胡东”的记录是据实记载,这个记载后面并没有详细的解释,难以理解其实际内涵。“屠何”的南部是檐褴、山戎、令支、孤竹等胡属分支,故“屠何”可称为“北胡”;“东屠何”为东胡,“北屠何”为北胡,二者一本同源的关系;这也是《萁子鲜于氏族谱》中记录北胡的主因,而在其解释中又把东胡作为屠何来阐述,都能够证实其一脉相承的关联。战国末期,西迁屠何定居在朔方(内蒙古戈壁南北),后世所谓“东胡”在匈奴东故称为“东胡”,其实是一种因地域关系转换被汉族重新确认记录的结果,这个结果不能真实的反应屠何源流,倒成了后世学者研究匈奴源流的误导之源。
  
  《山海经-海内经》曰:“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文中提及北海,许多学者考证为现在的渤海,即当时古朝鲜为今渤海沿岸国家。金华认为此说是正确的,萁子王朝所在地应为现今的吉林省及辽宁省之一部,另据《萁子鲜于氏族谱》记载位置大致在以上推测的地点。在《萁子鲜于氏族谱》中多次记录与北胡的领土战争,以及与北胡联手进攻燕国的战争,是在正史中所没有的,是对屠何历史的补充。
  
  前面所述,战国晚期的戎族都在诸夏国的攻击下溃散并融入了胡人部落,导致了匈奴的迅速崛起。胡人部落在地域上与山戎、东胡等北方民族相近相接,呈犬牙交错状态;领土广大经济比较发达,军事强悍,有能力联合东胡、山戎等北方部族对南方汉族或临近部族发动进攻。一般的史学家都认为“屠何”是在原居地被燕国侵占,原占据面积大为减少,后逐渐败亡而不见于史册。本人则提出不同的看法:屠何在和燕国的军事斗争中失利,并没有败亡,只是没有被记录在历史中。自公元前644年至公元前350年,该部族之一部一直都在原居地繁衍,自公元前350至公元前250年左右,是西戎北狄的溃散期,也是屠何的发展期,公元前300年的秦开之战,导致了东胡的退却,山戎的覆灭,燕国和其子鲜于氏王国的边界被记录在“潘满汗”一名之上,证实了《萁子鲜于氏族谱》的真实性,屠何方国至此才完全被占领;东部失去故土的屠何迁徙到古雍州至阴山一带,和早在几百年前迁徙至此的屠何会合放牧生息,“屠何”也由此发生音变为“屠各”,北胡的称谓自此消失。金华认为史籍中出现的屠各是由国名演变成的族名,这个变化表明屠何国的后裔们不忘先祖、不忘故国的情怀;这个原始族名能够得到草原其它小部落的国家认同,也是由于这个称呼原始,保留了匈奴单于及休(西)屠王的族源秘密。
  
  古雍州原是白狄故地,公元前578年,晋厉公命吕相为使致秦桓公《绝秦书》说:“白狄与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婚姻也”。白狄在雍州,其最初的分布区域,主要在今陕北及陕西洛水流域,公元前550年,白狄在受到屠何南下和秦国北上的军事压迫,同时受晋国和戎政策的诱惑,开始东迁至今河北省石家庄一带。后来越过太行山向东发展,鲜虞、鼓、肥等部建国在今河北省境内,白狄消失的时间在公元前296年灭于赵国,白狄余众向北遁入屠何成了其唯一的选择。北狄至此已经没有任何的部落记录留存在历史中,而胡则由“齐燕为邻”增加到“与赵、秦为邻“了;这个细微的变化,历代的学者都没有注意到。
  
  “屠各(屠何)族”的匈奴(胡)意识形态及联盟国家形态和部落联盟为北方诸族认同,是因为自北狄溃散后,没有力量来整合自己的族群,面对强大的唯一的匈奴北胡集团,除了消失融入匈奴寻求庇护之外,已经没有办法来抗衡南北的夹击。屠各之中有多个外族姓氏,犬戎鬼方的“隗姓”由“赤狄”冒认为“屠各”仅是其中一例。充分说明了戎狄因为自己的军事力量的削弱,对周边的国家或部族独自构不成威胁,不得已融入胡族以求得到休养生息,几百年后恢复元气,族名称号也被迫更改为胡,鬼字有“隗”“溃”“愦”等异写,屠各族中有“隗”姓,作为族中大姓的年代体现为西汉末和北魏时期,《魏书》载“上郡屠各:隗诘归率万余家内属”。鬼方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屠何完全不同,鬼方所处的时代和屠何相近,说鬼方是屠各是没有道理的,其变更族名为屠各,证实了鬼方赤狄经历了痛苦的战争经历,迫使他改变族名,同时也说明屠各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匈奴联盟作为主导地位的“屠各”和淳维后裔“猃狁”没有本质上的联系;“屠何”与后世“屠各”一名完全相近,应该是不同地域的族群的音译;在血缘关系上与华夏有熊氏部族有直接/间接的传承特征;也是除汉民族之外的崇拜龙的民族,其出处应该是同一个源头。
  
  汉书载:“西方胡皆祀龙神”,这里的“西方胡”指的是匈奴统一合并西方诸戎狄部落以后的事实,而像月氏乌孙康居等这样的西域不同种族的国家,匈奴并没有将其纳入国家管理范畴,他们的图腾崇拜生活习俗也没有受到匈奴的干扰,因此,所谓的“西方胡”指的是胡部落以西的属于西戎北狄融入胡的华夏同族,或华夏化的一些部落。实际上在《汉书》上明文记录的居住在西域的一些不同种族的国家或部族,跟匈奴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这些部族或为匈奴的世仇或为匈奴的臣属,但是他们并不完全算是匈奴汗国的臣民,仅仅是纳贡称臣而已;因此,关于匈奴的族属问题,金华认为属黄种人。
  
  战国时期“北胡联盟”名号已经确定是匈奴了,由于燕国的扩张政策和萁子王朝的扩张,导致“北胡匈奴联盟”解体,屠何在东部草原完全消失,阴山一线突然崛起匈奴;匈奴贵种确是屠各,时间在公元前300年,燕国秦开击破诸胡之后;公元前250年前后一场大战,差点动摇了“匈奴联盟”两千年来对胡族的统治地位。当时的草原态势已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证实了西迁的屠何在和西戎犬戎的结合后,形成新的“匈奴部落联盟”,屠何分支东胡部落已经崛起,不再服从“匈奴/屠各”的领导,并不时侵略“匈奴联盟”,达到其分庭抗礼的目的;面对西方强大的月氏等不同人种的西戎,屠何无暇顾及同属胡族的东胡的傲慢和蚕食领土。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凭借武力击破东胡,再次征服了周边“诸胡”及诸戎狄,建立起超强大的游牧国家----匈奴汗国,先前松散联盟的方式彻底废除了,匈奴进入中央集权统治时代。汉代史籍中“胡”与“匈奴”的混淆,乃至“胡”的称谓固定地成为“匈奴”的专名,反映了北亚草原这种新的政治形势,从冒顿单于时起,以往只是北方“胡狄联盟”之一的“匈奴屠何”部落联盟,将东南西北散居的各部落种族收编,跃居北亚草原的统治地位,成为北方“胡/戎/狄”唯一的政治代表。战国时的北方“诸胡”一一林胡、东胡、楼烦、中山与匈奴,到汉初只剩一“胡”----匈奴及其帝国了。此时的“胡”是“匈奴”,“匈奴”也是“胡”,二者的合一,构成北亚草原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中原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贾谊等人及前引《史记》各篇,将“胡”与“匈奴”互称,就说明汉初“胡”与“匈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史记》述战国事件时和刘向编录《战国策》时所据资料有所重合,而与《史记》雷同的《战国策》中的内容,并非取自《史记》,司马迁与刘向其实是各自独立成书的。依循这样的思路,我们发现一条重要的线索,即不见于《战国策》的《秦本纪》、《匈奴列传》的两条材料,其“匈奴”称谓的含义都没有违背战国的实情;是司马迁、刘向分别采用的记录战国的同类材料,而且几乎是不加改动地予以抄录。换句话说,《史记》这两处的“匈奴”称谓,之所以能够体现战国时的意义,是由于直接采纳了战国的档案并沿用战国人的观念,即公元前300年前的“匈奴(胡)联盟”还没有包含西戎北狄,区域在狄人、燕、赵以北,月氏以东“萁子朝鲜”以西、贝加尔湖以南的区域;公元前250年“匈奴联盟”解体后重组的新联盟也没有包含先前的诸胡,区域在蒙古戈壁以西、贝加尔湖以南、秦国以北、月氏以东的区域。匈奴与东胡分裂的时间约为40年左右,这种状态到冒顿时期,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东西胡包括同人种的戎狄都纳入在“匈奴/屠何联盟”的管辖范围中了,“匈奴/屠何联盟”重新完成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并重新命名为“匈奴汗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历史中。
  
 浏览:323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1/1/16 17:22:5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金华从祖先崇拜到蒙古族的两个特殊节日(收藏于2011/2/8 11:29:08
金华匈奴/屠各源流史(五)(收藏于2011/1/16 17:22:50
金华匈奴/屠各源流史(四)(收藏于2011/1/16 17:20:42
金华匈奴/屠各源流史(三)(收藏于2011/1/16 17:14:57
金华匈奴/屠各源流史(二)(收藏于2011/1/16 17:11:49
金华匈奴/屠各源流史(一)(收藏于2011/1/16 16:44:30
金华钱越王考(修正版)(收藏于2010/10/9 23:01:27
金华摘录蒙古额鲁特英雄史诗《江格尔》目录0(收藏于2010/9/3 8:57:58
金华摘录蒙古额鲁特英雄史诗《江格尔》12(收藏于2010/9/3 8:56:27
金华摘录蒙古额鲁特英雄史诗《江格尔》11(收藏于2010/9/3 8:55:2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金华金氏族谱上名人的族源辩证(访问11046次)
金华节选金氏祠堂对联(访问7825次)
金华转载苍南金姓迁徙(访问6896次)
金华休屠王部之杂胡辩(访问6282次)
袁一君常州金氏概况(访问5680次)
金华郡望之辩----金日磾家族的“彭城郡”与“京兆郡”(访问5294次)
徐庭云休屠王阏氏和她的子孙(访问5045次)
金华匈奴/屠各源流史(一)(访问4841次)
金华义门金氏金彦公支系世系(访问4526次)
金华摘录新罗文武大王陵碑(访问418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5/1 12:23:3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9/25 17:19:34
黎敏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6/29 5:17:35
黎敏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6/29 5:17:2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5/28 17:44:3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金天氏天地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