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功德园网上纪念园区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雨花台功德园网上纪念园区__铁军骁将廖政国纪念馆
雨花台功德园网上纪念园区共和国将帅园

难忘的岁月 深切的怀念

吴国祥

  
难忘的岁月深切的怀念

  
一一写在廖政国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之际

  
吴国祥

  敬爱的廖政国国司令员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时光流逝得那么的快。当年在南京向廖司令员最后告别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我把在他身边工作时的往事记录一、二,表达对廖司令员的敬仰之心,并寄托对他的思念。
  

  一九四二年,为粉碎日伪的“扫荡”“清剿”和顽固派的进犯,巩固抗日根据地,上级决定将苏中三分区一旅的一、二团合并,使主力地方化。当时,我在一团侦通连通讯排当副班长。合并不久,就听说廖政国要来当团长。对这个团长有很多传说,只是没见过。有一天,我们班的季长元和三班的张傲金等在一起晒太阳,大家议论起来。张傲金说:“不要看他是独膀子,打起仗来可凶呢。当营长时,曾带兵夜袭虹桥机场,烧毀好几架日本飞机。”还有人说:“他对部队要求很严,凡是他讲的,谁都得做到,有一次几个干部违反规定下河洗澡,被他知道了,罚他们晒太阳。”
  我在一边听他们说,心里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我们主力团来了位英勇善战的团长,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打过许多仗,敌人都怕他。怕的是我们班是跟团长的,万一他讲话听不懂,完不成任务要受处分。趁廖团长尚未到任,几次向连长、指导员提出要下连队。总是理由不充分吧,连里不同意,只好呆着。谁知廖团长上任没几天,他就派人来叫我去。当时我很紧张,不去又不行,只好硬着头皮准备挨批评。我到他住的地方,喊一声“报告,”向他敬礼。只见他虽然年轻,却很严肃,残废的右手带着手套,正坐在那里看文件,不抬头,也不讲话。我不敢稍息,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心提到了嗓子眼。过了一会儿。他才问我:什么时候到通讯排的?入党多久了?读过几年书?待我回答后,他又问:
  “你为什么要下连队?当通讯员和当战斗员有什么区别?”
  一时我不知该说什么好,想了半天才讲:“怕你说话听不懂,完不成任务。”
  “我现在讲的,你听得懂吗?”
  “听得懂。”
  “你说说三大纪律第一条是什么?”
  “一切行动听指挥。”
  廖团长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光能背不行,还要会做。你是老兵了,又是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军人只有服从命令才会打胜仗。”还叮嘱我:要好好学习,有时间有条件时,要学文化,那怕一天记一个字也好,否则要你送信,地点都找不到,怎么完成任务。一番话使我深受教育,临走时还送给我一支关勒铭钢笔。
  从他那里出来,我觉得廖团长并不象同志们议论的那样严厉。为这一点事,他还找我谈话,讲明道理,谆谆诱导,教育我怎样做一个合格的革命战士,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团长。我一回去,大家都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怎么样?我把谈话的内容说了一遍,又拿出那枝关勒铭钢笔给大家看。我说:“团长并不象你们所说的那样。”大家都感到意外。
  

  革命队伍里的干部,要事事处处起带头模范作用。廖团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九四三年苏中形势紧张,敌伪军兵分几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清剿”,为夺取反清乡,反扫荡的胜利,部队进行精兵简政,有时以营为单位活动。我们团到了苏中一分区,这里是水网地带,几乎家家都有船,人人会撑船,无船就寸步难行。当时有一支地方武装在行动中与敌人遭遇,枪一打响,因战士不习水性,没有撑船技术,部队受到很大损失。廖团长知道后,立即要各连学习游泳和划船,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这两个项目,还要干部带头。他自己一有空,就和我们班一起学.他一只手残废,学划船怎么行呢?一开始,他确实很费劲,累得满头大汗,还是不得要领,我们在边上看了很心疼,劝他休息,他不听。我们没办法,为了保护首长的安全,就向连首长和参谋长报告。可廖团长不当回事,仍常来叫我们去练习划船。经过慢慢摸索,他渐渐掌握了身体的平衡,用一只手,两条腿把桨夹住,侧着身子划,船竟然也“行走’自如了。副班长陈友山说,“团长要做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在学划船的过程中,团长还给我们谈体会,他说:“两头尖的船,灵活,阻力少,跑得快,掉头方便,划起来不费劲,容易隐蔽。”他还要求大家在学划船时,不仅要掌握船性。还要熟悉水性。
  一九四七年三月,莱芜战役后。部队在胶济线的淄博地区休整时,他在全师排以上干部的战役总结大会上,要求大家把留得很长的头发剪掉。朱德林、孔德银等几个老连长不听,集训班的班长姚根连也拿他们没办法。晚上被他发现了,找到姚根连问:“你们在连队,要战士理发是怎么做的?”姚根连回答说,战士们也不愿理,是我们连长自己先理,做个样子,带个头,战士们才肯理。他听了,暗暗点点头。第二天一早出操。廖师长往队前一站,摘下帽子,大家一看,呆了,原来他自己剃了个光头。接着,他又讲了战争时期剪短发的道理,说:“无论是从军容方面,卫生方面,还是战斗方面都有好处,这是打仗的需要,万一负了伤要消毒包扎,伤口不容易感染。”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二、三天后的一次集合时,大家脱下军帽,全是清一色的光头了。
  事后,他问姚根连:你那个办法是哪里学来的?谁教你的?姚说:“是你教我的呀!你说当干部要以身作则,处处带头做榜样,这是无声的命令。他听了,满意地笑道:“你这样理解是对的。”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我记得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部队要返回一分区的西岗休整。有一天,我们在离西岗还有七十里地的王庄宿营。廖团长走进住处的院子,见到“咯咯”叫着的鸡子,高兴地看了一阵房东老大爷喂鸡,便和他唠起了家常。
  “这鸡挺特别的,叫什么?”
  “是九斤黄台湾鸡,养好了有十多斤重,站在地上能吃到桌上的东西。”
  “真有意思,一色黄毛,很好看的。”
  老大爷看团长那么喜欢这种鸡,第二天下午队伍出发时,就送一只给团长的挑夫周炳。周炳问要多少钱,大爷连连摆手:“送给团长玩玩的,要什么钱呀!我家里养着一大群呢!”
  部队到达西岗后,廖团长发现了这只黄绒绒的鸡,便问周炳是怎么回事?周炳把经过说了一遍。廖团长指着他的鼻子说:“没有给钱怎么可以随便拿群众的鸡,立即把钱送去!”周炳委屈地说:“你们当时都走了,房东大爷怎么也不肯要钱,我没有办法。要送钱叫班长去好了!”第二天一早,团长要我去王庄房东家送鸡钱,并交待我:“要向他讲明我们新四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可以拿群众一针一线。”
  我领命去了王庄,到房东家好说歹说,磨破了嘴皮,大爷还是不肯收钱,我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向团长如实作了汇报,他停了几分钟,说道:“明天你到侦察排借辆脚踏车,把鸡带着再去送,如果还不要,就把鸡留下。”我心想,为这么一只鸡,跑来跑去,犯着吗?可看着团长那认真的神情,我又把话咽了回去。
  第二天一早,骑着脚踏车又去了王庄。到了房东家还未待我开口,一家人便知我得来意,先做开了我的工作了。我没办法,只好去找村长来帮忙。村里的群众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大人小孩全围到房东家来了。当他们得知为了鸡钱,我两次赶到这里,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新四军真好,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北洋军、老中央来,抓了鸡就走,给钱?给拳头!”
  “为一只小鸡还大老远的送钱来,日本兵、伪军来,不但抓鸡抢粮,连牛羊都牵走,还要打人呢,比一比,新四军真是好啊。”
  在这一片称赞声中,我似乎明白了团长之所以要我两次送钱来的道理,这不单单是一只鸡和几个钱的问题,而是反映出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群众纪律问题。
  最后,由村长做主,鸡让我仍带回去,按三毛钱(抗币)一斤计价。一称,鸡是一斤七两重,共付了五毛钱。群众齐声叫好。
  

  在我们部队里,很多人都感到廖旅长态度严肃,言语不多。甚至认为不易接近,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他把战士们的事记在心间,在自己的言行中,让你深感他对部属的一片关怀和体贴。
  一九四五年六月,浙西反顽战役的孝丰战斗后,正值雨季。山洪暴发,粮食运不上来,部队饭吃不饱。有一天下午,警卫班的战士们下河摸毛蟹煮了吃.正吃着,他来了。大家慌忙站起来,低着头不敢说话,怕挨批评。我想:不说真话不行,错了以后改嘛!便壮着胆子说:“这两天吃不饱饭,刚才下河洗澡,摸了这些毛蟹充饥,这是第一次。”他默默地听我讲,过了一会儿说:“缺粮是暂时的,孝丰正遇上灾荒,敌人又封锁皖南粮道。苏南的几千民工正日夜兼程,为我们送粮,很快就会到的。你们要保存体力。”他又指了指毛蟹,“这玩意性凉,吃了容易拉肚子。”接着,他又问:“张木财病好些没有?”
  我说:“才吃过药,好些了。”
  陈友山在旁插嘴:“班长也病了。”他便问我怎么样?我说:“已经好了。”
  到晚上,旅长的勤务员陈国祥给张木财送来了一套军装和半斤面条。说是首长让他送来的,面条不多了,首长也是一天两餐。大家听了,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张木财捧着衣服和面条,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过了几天旅长要我送一支枪去后方留守处修理,并叮嘱我修好后带回来。我按地址赶到长兴煤山铁卡,找到旅部后方留守处负责人黄更新同志。他说:“你到刘德胜同志的病区住下再说。”我弄不清什么原因,第二天找到黄更新问枪修好了没有,请他抓紧时间修。耽搁时间长了,首长要批评的。黄更新却说:“没有关系,首长关照只要不超过七天就可以了,还要我们安排你好好休息休息。”我听后想来想去觉得不对,为修支枪,首长特地派我来,还关照留守处同志安排我休息,这是为什么?突然,我想起那天陈友山说我病了,莫不是首长有意利用部队休整的几天,让我到后方休息?想到这里,我再也住不下去了,这样一件小事,首长不仅放在心上,还这样周到的安排好一切,这是对我的关心呀!我越想越感动,恨不得立刻归队。便再三催促黄更新同志修好枪,匆匆赶回部队。
  

  廖政国同志对部队要求很严。组织纪律上要令行禁止,工作上要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差错。
  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我们通讯排经常给各营送行军路线图和宿营图,有时在路上就打开来看看,大家也心照不宜。不想有一次被廖团长得知了,到宿营地后要全排人员集中,把连长也叫来,他坐在那里不说话,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好紧张。他突然抬头问通讯员张正友:“你这小鬼,让你去送信,你为什么要看?”大家懵了。张正友紧张了好半天才说:“我去一营送信,只看了行军路线,数数要经过几个庄子,没有看信。”这下大家更紧张了,谁都看过行军路线的啊。不出所料,他一个个问,看过几次?为什么要看?大家都如实讲了。接着,把我们批了一通:保密纪律规定得很清楚,为什么还要明知故犯?再有违反纪律的,要处分。从此以后,谁也不敢再看了。
  一九四三年,有段时间部队在四分区北行进行练兵,廖团长规定:除炊事员轮流做饭、放哨外,全团干部战士必须每天到课,准时出操,病号要由医生证明并经领导批准,每周会操一次;每晚熄灯前,各单位要点名,就一天情况讲评一次。制度订出后,他常亲自到场检查,还组织机关:干部到各连队进行检查.这样做都是为了战争的需要。他常说:“严明的纪律是我们胜利的保障。平时都不按规定、制度办,打起仗来更糟糕。”
  在北行练兵时,廖团长十分重视练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四个项目,又以投手榴弹、练刺杀为主。团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开午饭和晚饭前,以连或排为单位,练三十分钟刺杀或投弹才开饭,团长多次给战士们讲要领:刺杀要勇猛,有力,迅速,果断;投弹要投得远投得准。在投弹这一项。他要参谋处通知各连:以连为单位,把投四十五米以上的编一个组。把技术差的编一个组.再各自找对象结成对子,包教包学。在方法上采用官教兵,兵教官,官兵互教互学,还引导大家有的放矢地练。比如模拟敌人高十来米的碉堡,用竹圈做成枪眼,手榴弹瞄准竹圈投。渐渐地,全团掀起了练兵高潮,许多干部战士起早摸黑地练,练得手臂都肿了,仍坚持不懈。很快,大家的投弹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在全团投弹能手比赛时,他们投掷的手榴弹不仅远而且准,能凌空穿圈而过,犹如“百步穿杨。”
  

  廖政国同志不论当团长、当师(旅)长还是军长,都十分重视部队技术装备的改善。他常对我们讲,打胜仗不能光靠两只拳头,除了要有英勇顽强不怕死的精神外,还要提高部队的技术水平,充份发挥武器的作用。在这方面,他着实费了不少心血。
  抗战时期,部队扩大了,人多枪少。他就要团修械所的同志们自造一些三角刺刀和矛子装备连队。当时的矛子比三八式步枪长一些,便于与敌人拼刺,每班都备有两至三支。平时由三个人组成战斗小组,两支枪一支矛,生活、训练,打仗均以小组为单位。一次战斗中,有个战士掉进敌人外壕内,爬不上来。他灵机一动,在矛子上安装钩子,这样既可以破坏敌人的障碍物,又可以借助钩子的力量攀登土圩子和外壕,可谓一举两得。
  那时候经常进行反扫荡。部队消耗弹药多,缴获少,弹药紧张。他叫各联络站向群众收购空弹壳,进行翻造,换底火装土造药,给步枪用,还规定战斗中打的子弹。弹壳都要找回来,用弹壳来换子弹。
  为了攻打敌军的碉堡,团长和大家一起研究改装迫击炮打平射。有一天部队从四分区返回一分区,顺带消灭伪军占领的周庄据点。首长想看一看迫击炮平射的效果,打几发试试,但都没有把碉堡打掉,他觉得奇怪,就命令炮手打上面第二层,只用了两发炮弹就打垮了敌人的碉堡。爬上碉堡一看,发现敌人将下面一层筑成实心的,所以打不下来。他当场对大家说:“敌人好狡猾呀,但仍不能逃脱我们的炮弹。”
  一九四八年部队在黄河北整训时,师长请人来介绍用步枪送炸药包,怎样打使炸药包在空中爆炸,怎样打着地爆炸,怎样打暴露目标最好。这一着在以后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杨元铁同志说,他们连在山东菏泽地区打运动防御战时,从下午三点打到天黑,部队撤不下来。而敌人越聚越多,他要二排长徐青同志集中所有的炸药包,打击敌人一点,才把敌人的进攻打退,敌人伤亡很大。因他们摸不准我们使用什么武器,有那么大的威力,便不敢再攻。于是,我们就乘天黑将部队撤下来了。
  当时,我们连队战士对使用这些新花样兴趣很大,在那个历史条件下,我们是以战养战,靠缴获敌人的武器装备自己。这些发明、创造,使武器发挥了超常的水平,也使我们认识到,打胜仗不仅要会使用武器,还要用好武器。
  

  廖政国同志是华东战场上有名的虎将.他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指挥若定,能攻能守。
  一九四七年五月,孟良崮战役时他任师长。一师奉纵队首长命令在敌七十四师与二十五师之间打开缺口,随后与友邻部队分割敌人,剜出七十四师。经过几天的反复争夺和拼搏,于五月十四日攻占了敌后各要点天马山、哈蟆崮,切断临蒙公路与蒙阴敌六十五师的联系,三团攻占了孟良崮西侧屏障三三0高地,在敌人心脏里插入了一把匕首,构成对内对外两个正面,阻敌东缓和突围。十六日上午,敌廿五师和六十五师用猛烈炮火掩护,向天马山三三0高地狂轰烂炸,阵地笼罩在一片战火硝烟之中,敌人借着炮火,向山头发起猛烈的进攻,尽管被我阻击部队打得遗尸遍野,但仍成群向阵地上涌,部队向指挥所告急,师长手头派不出部队,但又考虑到天马山及三三0高地关系着整个孟良崮战役,若被敌军占领,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关键时刻,廖师长不顾个人安危,当机立断,把唯一担任指挥所警卫的特务营一连一个排,留下几名警卫员,其余全部组织起来由一连副连长袁锦堂带领,命令他从敌人翼侧腰部打下去,把敌人拦腰切断,打乱敌人,协同阻击部队守住阵地。战士们看到廖师长具体指挥,情绪高涨。在机枪班火力掩护下,个个象下山猛虎,勇往直前,五班班长罗福生一马当先,带领全班冲入敌阵,打倒几个敌人,付班长孙士杰从敌人手中夺来一挺机枪,对着敌人猛扫,一时间,三面敌人围上来,与该班展开拼搏,紧跟在后的两个班。在排长指挥下猛打猛冲,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较量,打得英勇顽强,机枪手倒下了,付连长接上去猛扫,付连长负伤了。通讯员又接上去,枪声响成一片……。
  经过几十分钟的激战,在阻击部队密切配合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保住了阵地。廖师长看了看袁锦堂的伤势,安慰他说,现在不要紧了,已派部队从那面上去了,你下去好好休息吧。在廖师长的指挥下,终于守住了阵地,争取了时间,为全歼七十四师师部顽抗之敌,铺下了道路。
  他在军事指挥上,也有他独特的见解,富有创新精神。每次临战前,必利用时间,组织主要干部,以团为单位,针对敌人的打仗特点,指挥官的脾气。然后再根据自己部队的特长,结合上一战役的经验教训,下一战役作战对象。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让大家心里有数.这样,不仅提高了大家军事指挥水平。也能鼓舞战胜任何敌人的信心。在解放战争初期,发现敌人占驻的村落,总是利用土圩墙修筑外壕,设置各种障碍物。组成坚固的防御阵地,作为阻止我军突然攻击的屏障.他就摸拟敌人的设置,集中干部就地研究如何攻打敌人的防御阵地,采用什么手段攻打,才能摧毀和克制敌人的障碍物。有一次他看大家的发言差不多了,就指名要营长胡友章同志归纳几条,胡营长讲时大家都很注意听。休息时师长问我,胡营长讲的为什么大家都爱听呀?我说:“他讲得有条理,层次清楚,通俗易懂,好记。”他说:“你要在实践当中灵活运用才是。”他常说:“当指挥员,当得好呢,是个指挥员,当得不好是个指死员。”在这次集训中,他总结时还语重心长的讲:“我们的战士打仗都很勇敢,有顽强的战斗精神。你们怎么教,他们就怎么用.不能把战士都教死了。有的战士对田沟,田埂的凹地都不知道去利用,趴在平地上打,近迫作业也不知道挖,没有洋锹可以用洋碗或枪托。还有两只手么!能挡住头部也好。要想消灭敌人。首先应保存好自己。人家父母把他们从娃娃拉扯大,不容易。把他们送来参军杀敌是因为相信解放军,我们要对得起战士,还要对得起他们的父母。”这一字一句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一九五二年冬,部队从抗美援朝返回祖国后,不久,廖政国同志升任军长,在指挥六0师解放浙江沿海几个岛屿后,蒋介石下令担任反共游击总指挥的胡宗南,纠集残兵和麋集大阵岛、一江山岛的海上突击大队,于一九五三年七月间在我立足未稳的羊屿和小鹿山登陆.我守岛部队在支援部队的配合下,消灭了敌军大部,余敌在海军军舰掩护下仓惶逃窜。但仍不甘心失败,扬言要在大陆庆祝“双十节”,搞得温州一带沿海群众人心不安。
  当时,我在一七八团任付团长,奉命进驻乐清。准备歼灭向温州方向侵入的敌人。有一天,廖军长由师参谋长陪同来团检查战备落实情况,团长戚庆连汇报了作战方案和临战训练等工作后,廖军长转过头来问我:部队由几路向前运动?我回答后,他略一沉思,突然问:你记得朝鲜战场上吗,敌机在飞,汽车在公路上怎么走?又说:“二次战役时,行军走一夜没走通,就是因为没有看路线,这些都不能忘记啊!”这时,他转身对大家说:“敌人现在虽然退出了大陆,但反共反人民的心不死,他集中一定力量,进行偷袭,占领一点,抓一把不行就逃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海上突击大队是一些土匪、还乡团和编余军官组成的,政治上反动,思想上顽固,你们要有充分准备。作战方案不是一个要有两个、三个,主攻方向必须突出,兵力要集中,道路要多选几条,各营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各项战备措施要落实,才能随时拉得出,走得快、打得上。”
  会后他还亲自带领团干,不辞辛劳,翻山越岭,深入到作战地区和敌人可能登陆的地段,进行实地勘察,反复研究预战方案。并看望了连队,表扬他们内务整齐,枪弹保管得当,战士们有礼貌.同时指出,为搞好军民关系,要自己挖厕所,与群众分开。首长每到一处,战士们很受鼓舞,促使我们战备进一步落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
  一九五五年初,部队准备南下解放沿海岛屿,廖军长带我们六0师的师、团主要干部去厦门参观学习友邻部队加强步兵营登陆作战演习,并给我们介绍作战的特点和部队训练情况。当他了解到兵器加强程度,每个战士负荷量等情况后,回到军里,他立即带着参谋来我们团,叫我把部队按战时要求,组成加强连,每人所需的武器弹药,装备及物资器材都带上,拉到野外,而后,对重机班,无后坐力炮班,步兵班,从人数、弹药配备量等各方面逐项进行检查。对战士携带的枪枝、弹药和被服一一过磅。他担心负荷量过大而影响行军、作战,必须按规定执行。检查中,他还给大家作示范,就这样在连里整整忙了一天。临走,又交待我们要在不同的海滩上进行训练,测算出淤泥和涨潮时前进的最快速度能达到多少?测算必须正确,若不行再修改。一定要保证战士走得动、走得快,投入战斗个个能冲锋陷阵。
  在一江山岛战斗发起之前,我们按照廖军长的指示,组织部队临战前的训练。如果说,取得解放一江山岛战斗的巨大胜利,是三军协同作战,是广大指战员顽强拼搏的结果,那么,步兵第六0师能够在战斗中出色的完成任务,与廖政国军长亲自组织部队战前训练是分不开的。
  
  作者:原陆军第20军副参谋长
  
 浏览:220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0/7/31 20:26:2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陈阜昭阳江的欢笑一一廖副军长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中(收藏于2010/11/27 15:17:27
刘时雪缅怀廖政国老首长(收藏于2010/10/1 14:32:30
吴国祥难忘的岁月 深切的怀念(收藏于2010/7/31 20:26:20
胡友章英勇善战 治军有方(收藏于2010/7/31 20:11:58
王昊虹桥机场的熊熊烈火(收藏于2010/7/1 10:23:53
项远雨花白石祭英灵(廖政国将军墓前的回忆)下(收藏于2010/6/11 13:38:38
束恂雨花白石祭英灵(廖政国将军墓前的回忆)上(收藏于2010/6/9 16:14:58
叶春荣真实的传说(收藏于2010/4/21 13:33:47
邱国兴“独膀子”的故事(收藏于2010/4/21 13:31:29
原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王祥独臂英雄 铁打的人(收藏于2010/4/21 13:23:3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陈阜昭阳江的欢笑一一廖副军长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中(访问4070次)
王昊虹桥机场的熊熊烈火(访问3558次)
原成都军区副政委 谢云辉丹心照日月铁骨遗风范(访问3541次)
项远雨花白石祭英灵(廖政国将军墓前的回忆)下(访问3333次)
叶飞《叶飞回忆录》中的廖政国(辑录)(访问3099次)
束恂雨花白石祭英灵(廖政国将军墓前的回忆)上(访问2696次)
刘时雪缅怀廖政国老首长(访问2338次)
廖政国星火燎原第九集 《惠济河北的日日夜夜》(访问2308次)
原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王祥独臂英雄 铁打的人(访问2278次)
原南京军区装甲兵副政委 谭肇之茅山初见面(访问227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6/20 17:31:19
廖政国亲属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8/22 20:19:11
老兵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8/21 8:50:5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