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一〕此篇姚本与《或为周最谓金投》连篇,鲍本另列一篇。据文义,从鲍本。
周最谓金投曰:「公负令⑴秦与强齐战。战胜⑵,秦且收齐而封⑶之,使无多割⑷,而听天下之战⑸;不胜,国大伤⑹,不得不听秦⑺。秦尽韩、魏之上党太原⑻,西⑼止⑽秦之有已⑾。秦地,天下之半也,制齐、楚、三晋之命⑿,复⒀国且身危⒁,是何计之道⒂也。」⒃ ⑴姚本钱、刘作「全」。○鲍本负,犹失也,其失在此。○正曰:负,持也。「令」字疑「合」。 ⑵鲍本胜齐。 ⑶鲍本封,谓疆理之。 ⑷鲍本割,谓出地。 ⑸鲍本诸国求地于齐,齐不多割,则必战。此秦弱齐之计。○正曰:此秦制齐之命。 ⑹鲍本赵伤也。时赵令秦与齐战,战不胜,则秦必咎赵,能无伤乎?○正曰:赵恃合于秦以与齐战,不胜,则国大伤而听命于秦矣。 ⑺鲍本赵听也。 ⑻鲍本魏地,后为秦郡。 ⑼姚本曾、钱、集作「西」。钱,一作「而」。 ⑽鲍本「止」作「土」。○札记丕烈按:此有误,但所改未是。 ⑾鲍本秦之所难者,齐也。已收齐,则韩、魏不守。 ⑿鲍本赵以大伤,故亦见制。 ⒀鲍本「复」作「覆」。○补曰:「覆」通。 ⒁鲍本覆,如覆器然。国,赵也。身,谓投。 ⒂鲍本言非计。 ⒃鲍本此策,最为齐使赵拒秦也。 周最谓金投曰:“公负令秦与强齐战。战胜,秦且收齐而封之,使无多割,而听天下之战;不胜,国大伤,不得不听秦。秦尽韩、魏之上党太原,西止秦之有已。秦地,天下之半也,制齐、楚、三晋之命,复国且身危,是何计之道也。” 从这篇的内容来看,金投没有被说客说服,不准备救齐,可能还反其道而行之,与韩魏联合攻打齐国,这下周最也只有亲自出马了,想当初周最说服石礼的时候,身段儿放的那叫一个低,今日里做了相国就是不一样了。 想今日也是无二,但有些人就是不明白,以为大家从前是兄弟,无论你做了多大的官,大家还是兄弟,社会永远是分阶级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阶层,就有不同阶层的做派,千万不可,拿从前当现在。若那样,就是自己不识时务啦。 想朱元璋做了皇帝,大臣们都一味的恭维,觉着寡味,便寻来当初光屁股的发小到宫里来取乐,那些人觉着这朱元璋真是不错,当了皇帝还没忘了兄弟,便为所欲为,把朱元璋当初那些糗事儿抖落出来,弄得朱元璋在大臣面前很没有面子,没几天,便把那些 朋友打发了事。 那我们就看周最一张利嘴怎样说服金投吧。 你现今不帮着秦打韩魏,反而帮着韩魏打齐国,你们就是打赢了。 这里注意一点,既然是前去说服,就不能把话说僵了,本来赵与齐是无法并论的,只不过与韩魏联合,才能如此,如果周最不服气,上来就说,凭你赵国也想来打齐国。那话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一定会把赵国推到韩魏的一边。 所谓的分析,就是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分析到了,才是精准。 周最说,即使你们赢了,想齐国会臣服你们吗?齐国当然不会,那时候,齐国会投靠秦国,让秦国收而封之,你不会得到什么的,这样一来,你们内部分赃不均,定然会内讧,齐秦就看着你们打好了,说白了,齐国最坏的结果,就是沦为秦国的附属国,也不会让赵国占便宜。 可你们要是打不过,那赵国可就大伤元气,伤了元气的赵国,还有可能不听命于秦国吗?秦国已经占据了韩魏的上党、山西。再往西已经是秦国的疆土。 可以说,秦国现在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齐、楚、三晋全都受制于秦,这种时候,你还联合韩魏攻打齐国,不是失国丧家吗?真不知道你这是什么计谋。 周最就是周最,比当初说客的口气那是硬多了,而且把金投这么做的后果分析到了极致。国覆家亡,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后果了吧。 我想,金投一定是见韩魏有胜的可能,因此也想分一杯羹,可没想到,齐国宁可做秦的附属,也不会让赵得到好处。 现世经常会有,我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既是此理。 因此,得势之人,做事的时候,最好也留个分寸,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最后弄个玉石俱焚,没意思。 在说服的时候,分析他人的利益是应该的,但更应该分析后果,所谓,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后果不严重,人们还有什么可怕的。 制度的制定也应该是这样的道理,奖罚分明。 |
浏览:208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