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诗人胡昭纪念馆
诗人胡昭纪念馆
38175号馆文选__悼念文章

岁 暮 忆 胡 昭

邵燕祥

  岁 暮 忆 胡 昭
  邵燕祥
  
  --------------------------------------------------------------------------------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和胡昭还没有交往,但我知道他,知道他的一首诗:《军帽下的眼睛》。至今许多诗歌选本,共和国初期部分还都选这首诗。在当时一派大声疾呼、为集体代言的诗风中,胡昭此诗以多少带个人性的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一生的创作都保持着这种温和的抒情基调,无论是诗还是散文。他是一个温和的人,乃至可以说是个多情的人,不是那种狂风暴雨式的滥情,而总是把话说到你的心里去。
     因为当时没有交往,无从了解他诗歌的本事。比如《军帽下的眼睛》,写的是一个集合的形象呢,还是有特定的对象,如有确指,是他的爱人和妻子陶怡吗?
   我也不认识陶怡,更不知道她是否曾去过朝鲜战场。那时我甚至也还不知道陶怡的名字。等我知道的时候,怕伤胡昭的心,我不敢在他面前提起陶怡,因为胡昭被划右派以后,她像许多右派的妻子一样,忍受着屈辱和冷漠,苦苦带孩子,又当娘又当爹,独力支撑着破碎的家庭;然而,更大的风暴袭来,文革开始,不久全家一起流放——在所谓“插队落户”的日子里,陶怡含冤自尽。是怎样的痛苦,迫使她断然地离开她相濡以沫的受难的丈夫和一对儿女呢。我读她身后出版的一本诗集,从那早年诗的节调,怎么能预见到那么悲惨的结局!
     胡昭反右以后直到十年文革期间的遭遇,我从来没有问过,也没听他说过。我们相识,已经是在1978-79年后,但我在北京,他在长春,相聚时少,主要靠书信往还,容不得细说从头。再就是当时大家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写不完的诗思,而作为右派,彼此经受的大同小异,也就不用细说;像朋友中沦为右派的文学评论家唐因,也是妻子在文革中不堪其苦,抛下了长期同甘共苦的丈夫和一对儿女,选择了死亡;这一家的命运和胡昭一家简直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后来唐因一直孤苦着,胡昭能找到同是在政治运动中饱尝辛酸的王爱善作伴,度过了温暖的晚年。
     一九八三年,我应邀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观光建厂三十周年的庆典。在那里,得以和胡昭一家盘桓。当时还有两位诗友,一是周良沛,跟我一样来参加厂庆的,一是万忆萱,就在吉林日报社工作,他们也都有二十一年的右派经历,而且,他们和胡昭、和我都生于1933年,岁在癸酉,生肖属鸡;不记得是谁提议,“四只鸡”一起过五十周岁的生日。爱善是当然的主持者,还有曾与忆萱患难与共的夫人。在杯盏交错中,我知道了胡昭的一些身世,他是个孤儿,家乡解放后参加了共产党的革命队伍,一开始就在老作家李又然的照拂下成长,情同父子。他的审美取向,是不是也有李又然的潜移默化之功呢。胡昭每次来北京,不管时间多紧,都要到翠微路的一座宿舍楼去,又然同志不在了,他还关心着又然的儿子华沙。
     好像也是在那时的闲谈中,我才知道胡昭是满族。但我记忆中,他从来没有以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要求什么特殊的照顾。只有辽宁民族出版社为他出版了平生的最后一本诗集,这在诗集出版困难的年月里,也是差堪告慰的一份情意吧。
     就在胡昭赠我的这本最后的诗集里,读到他某一年清明怀念陶怡的一首诗,记得仿佛是写他在雨声中,朦胧听到那恋家的亡灵在轻轻敲门,却又归于虚无缥缈了;诗是不能复述的,我现在手头没有原诗,连我曾写过的有关此诗的《分享诗情》短文也找不到。但我认定这是一首浸透了真情的诗,不但在胡昭的作品中是突出的,就是在当代抒情诗中也是难得之作,它不是以技巧为之,也不是以概念为之,它使一切矫情卖弄的伪诗相形失色。
     但我也从诗中读出了萧飒,我感到胡昭老了。老,是大家都老了,但除了爱善带着他一起回她早年离开的浙江故乡那一行以外,他不大走动了。偶尔到北京来开会,也不大离开所住的宾馆或招待所,据说一个人不太敢出门,我先还以为是人胖身懒,后来听说他平时在家,每天散步,也都有爱善陪同;那回爱善陪他到我的新居来,我开玩笑说,都是爱善把胡昭“惯”坏了,“惯”懒了。
     其实,他是被心血管病困扰着,也不可能要求他自己在疾病缠身的时候,再临时抱佛脚地积极去“健身”了,能像他那样一直老老实实听医生的话,尽量保持病情稳定,就不错了。
     他还在精神好时,写一些随笔散文,他一点也不懒;而他的笔下,仍然保持着一贯的娓娓而谈,平静清新,文字也一丝不苟,这在一个病中执笔的老人,需要有一份不平常的坚强和韧性啊。
     他至死没有放下他的笔,这就够了。
   他爱文学,他爱诗歌,出于生命的表达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任何功利的目的。他平生低调,比起风风火火敢闯敢干的人,可以说他缺少那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偏于循规蹈矩;而比起投机取巧善于钻营的某些人来,他无疑是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哪是他的优点,又哪是他的弱点呢?
     如果我记得不错,在奖项林立的今天,胡昭只获过一次奖,八十年代初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跟他同获二等奖的,还有女诗人舒婷和傅天琳。
     我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那次评奖工作。在初评小组提出入围作品的基础上,评委会投票选定了十部诗集;经过不短一段时间的认真阅读、讨论之后,当票选结果出来的时候,大家如释重负,十分高兴,决定在向作协领导汇报同时,立即在第一时间向获奖诗人通报。
     没想到斜刺里杀出个程咬金。有一位热心人士写了一封信给作协的上级主管部门,指名道姓说像舒婷这样年轻的作者,怎么能跟例如艾青这样的大诗人并列获取奖?——原信谁都没看见,是由作协一位分管诗歌评奖的书记(?)传达的。他同时传达上级指示,要求对这一选举结果重新考虑。这使得包括冯至、公木、严辰这样的老同志听了都极表诧异。因为如按实际得票数排列,舒婷的名次将大大提前;而评委会已经考虑到“国情”特色,基本上采取了“资望”为主兼顾年齿的原则,把舒婷放在了胡昭之后,天琳之前。现在说要重新考虑,怎么考虑?把舒婷撤掉?那将置评委会于何地?置民主与公平的原则于何地?幸亏有人提醒,评奖结果已经告知获奖人,外地的已经打了电报,如果粗暴改动,影响难以估计。最后在那位作协书记的主持下达成一个妥协,即分为一等奖和二等奖,拉开老诗人和新作者的距离,拉开有“定评”和有“争议”的获奖人的距离。到了具体排座次时,才发现排到了第六位流沙河、第七位黄永玉,硬拉下到二等奖,总是师出无名,说不过去,最后只好让胡昭陪两位小妹妹,在七位一等奖后面,退居为三名二等奖。至此,一场风波告一段落。
     谁料接着又起风波。据说香港某刊物发表一篇报道,讲了奖分二等,却是倒金字塔式的这一鲜见的格局,特别是道破了舒婷得票颇多却名列二等这个事实。作协那位书记又奉命前来布置清查,查是什么人把评奖工作的机密泄露到境外!一时参与过诗歌评奖的有关工作人员都成了清查对象。但清查过程中发现,如说舒婷的票数算是机密的话,涉密的人实在太多;评委会委员,初评小组成员,曾经进出会场的服务员,还有随身照应老评委的家属;向作协领导汇报时,除党组书记处的成员外,还有其他门类文学奖前来汇报的负责人。清查范围越来越大,一时却又不兴用历次运动中拿手的办法了,最后不了了之。
     这个事件——如果也算个事件的话——给我的最大教训,就是要远离机密。尽管在开放的社会,许多文学评奖的透明度极大,公布结果时,往往会同时公开评奖过程,把各评委对每个作品的评审意见,投票情况(赞成、反对或弃权),和盘托出,一无挂漏,没有暗箱操作。但在我们这里,既视“暗箱评奖”为当然,难免什么琐事都上了密级。一个文艺评奖如此,其他可想而知。从此,我就决心不看任何标明“内部文件”的东西,很快也就不再听任何所谓“内部传达”,这样庶几可免于“泄密”之嫌了。
     事后一想,实际掀起了这场小小风波的有数三几个人,也都是写诗的,这让我深感到“面对诗歌,背对诗坛”的必要,还是要早早从所谓诗坛自我放逐的好。
   所有这一切,我都没对胡昭说过,现在才说,是因为他再也不会“泄密”了。我能想像得出,胡昭听我说了这些过时的“内部消息”,脸上会露出他那惯有的宽厚的笑容。
  
              2004年12月31日深夜
  
  
  
原文2005年二月 发表于发表于《作家》杂志  浏览:135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7/11/22 9:27:0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朱雷临风而泣(收藏于2013/8/9 21:55:39
金恩晖作家梦难圆解梦人堪忆(收藏于2009/4/1 17:24:57
肖复兴初春的思念(收藏于2007/11/22 9:30:42
邵燕祥岁 暮 忆 胡 昭(收藏于2007/11/22 9:27:06
婷婷老爸,你还好么?女儿每天都在想念着你......(收藏于2007/2/2 17:59:10
婷婷老爸,秋天来了,你还好么?女儿每天都在想念着你......(收藏于2007/1/30 9:45:30
老爸,我在上海(收藏于2007/1/2 20:23:38
爸爸,哥哥在北京很好(收藏于2007/1/2 20:22:59
爸爸,献上漂亮的杜鹃花在你灵前(收藏于2007/1/2 20:22:28
爸爸,临行前越发想你......(收藏于2007/1/2 20:21:5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陶 冶与胡昭老师相处的日子(访问2636次)
金恩晖作家梦难圆解梦人堪忆(访问2132次)
于济源春 寒 料 峭 忆 旧 时(访问1955次)
胡昭 胡婷婷整理胡昭日记选(1978年)(访问1718次)
胡昭神秘果(访问1446次)
胡 昭胡昭绝笔诗作--命 运 之 星(外一首)(访问1405次)
婷婷我的第一个黎明(访问1386次)
邵燕祥岁 暮 忆 胡 昭(访问1352次)
朱雷悼胡昭先生(访问1293次)
胡昭 胡婷婷整理胡昭日记选(1983年)(访问124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华沙悼胡昭(评论于2014/5/29 15:55:43
哈尔滨 刘没牙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12/15 22:06:5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12/2 19:25:01
访客点评70820号文选(评论于2007/8/7 12:59:2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