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诗人胡昭纪念馆
诗人胡昭纪念馆
38175号馆文选__悼念文章

一部充满激情的长诗

刘伯英

  一部充满激情的长诗
          ──追念胡昭先生
  
  刘伯英
  
  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帧非常珍贵的照片。这帧照片很小很小,仅仅5公分见方,是用二十世纪50年代生产的苏式照相机拍的黑白照片。照片虽然已经发黄,但是照片上那山、那水、那奇形怪状的火山岩石,以及一张张小小的面孔,依然清晰,依然轮廓分明。
  这帧照片,我已经珍藏了44年,将近半个世纪了。每年我都翻开影集看几次,看见照片上的山,照片上的人,不见得回忆起当年我们一起登上长白山的情景。当年那种火热的青春,那种对深入生活的渴望,那种对山山水水的情愫,那种文学创作的激情,仍然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然而,40年后的今天再面对这帧照片,一种伤感油然而生。照片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有几位已经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前不久又会来噩耗—著名诗人胡昭病逝,这简直是晴天霹雳。照片上又少了一位英才。在此之前,诗人陶怡、作家马犁已经过早地走了。我知道胡昭最近二三年经常住院,有两种病正在治疗,但是我相信他会疾病,会拿起笔来写出更美好的诗篇。万万没有料到他走得这么快,71岁还不到,就走完了人生的终点。这个年龄,对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来说,正是出作品的年华,可恶的病魔伸出手来,夺去了他写作的权力。
  我读胡昭的诗,最早是二十世纪50年代初。我在高小读书的时候,在报刊上读到他写抗美援朝的诗,又读他写的农村的诗,写长白山的诗,后来又读了他出版的几部诗集。 感情激荡、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诗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这些诗受到了读者的青睐,使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年轻诗人。于是在我的想像中,胡昭一定是一位身材高大、英俊潇洒、神采奕奕的人。这样一位诗人,对于我们这些喜欢文学的人来说,是神秘而又神圣的人物,是我们崇拜的对象。所以我敬仰这位诗人,我渴望见到这位诗人,但是始终没有机遇。
  1961年7月初的一天,我接到省作家协会的长途电话,让我参加省作协组织的长白山采风浩劫。当时我刚刚发表了几篇短篇小说,就给我这样一次学习机会,所以十分兴奋。我想这次参加采风活动,不但可以登上思慕多年充满神秘色彩的长白山,而且还能见到几位著名作家。这不仅是一次向生活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向著名作家学习的机会。于是,我按照通知的时间和地点,提前一天到达位于鸭绿江畔的临江。我到达临江火车站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李鸷鹏一个人在出站口迎接我。他把我分为两叉临江林业局招待所,是一排平房,烧的火炕,房间很狭小。炕上铺着秫秸编的炕席,往炕上一坐,很热乎儿。
  第二天早饭前,参加采风活动的12位作家,在一个比较大的房间里集合,采风团领队就是这次采风活动的最高领导人、当时担任《长春》文学月刊(现在的《作家》)编辑的诗人芦萍,给我们讲这次采风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安排。这时,我见到了已经见过面的几位作家:《长春》文学月刊编辑、诗人陶怡,《长春》文学月刊编辑、后来担任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的付之凡,《长春》文学月刊编辑郑其木,文学评论家杨国祥,散文作家、后来调省作家协会作专业作家的马犁,还有几位没见过面的作家。同时,我看到炕头上坐着一个人,身穿灰色中山装,面孔积蓄清瘦,眉毛黑黑的,两眼炯炯有神。他盘腿大坐,嘴里叼着一只木烟斗,默默地听着伙伴们讲话。我在问自己:“这位作家是谁呢?”早饭后,我把李鸷鹏拉到一边,指着那个穿灰色中山装的人问道:“你认识这位作家吗?”他笑着回答:“胡昭!”我惊得目瞪口呆,原来这位就是著名诗人胡昭!这和我想像中的“诗人”相差很远,没想到他这样平易近人,这样谦虚和蔼。我心想,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著名诗人。
  在临江逗留一天,我们这个由12人组成的采风团,便乘坐森林小火车走了一整天,到达长白山下的大沙河林场。大沙河林场漂亮极了,几顶绿色帐篷隐没在树林之中,四周是没入刀斧的原始森林。放眼望去,山是绿的,水是绿的,就连空气都是绿的。一路上,很少听到胡昭讲话,也很少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我作为一位初学写作的青年,很想跟他说几句话,又不能主动去说,心想著名诗人还是不好接近呀!一天,芦萍同志同志率领我们顶着小雨到原始森林里盾伐木工人用油锯伐树。我只穿了一件单薄的上衣,身上已经被雨水淋湿了。胡昭停下脚步,从陶怡手提的一个衣袋里取出一件灰色风衣,来到我面前说:“伯英,把这件衣服穿上!”我接过风衣说:“谢谢胡老师!”他说:“谢什么?衣服湿了,会感冒!”他的话像他的诗句一样朴素而简洁。我觉得奇怪,刚刚相处几日,他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我没再说什么,此刻亲身感受到胡昭虽然面孔严肃,但是却有一副火热的心肠。
  我们在原始森林里转了几天,便又乘森林小火车回到临江。然后从临江乘火车经过吉林市,到达安图县城明月沟镇。那一年从通化至白河的铁路还没修,要登长白山,最好的公路就是从安图明月沟镇至白河的沙石路了。我们在安图县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安图县一位女副县长给我们派了一辆不带篷的卡车,又往车上装了两花筐青菜、一袋大米、一袋面粉、几斤豆油,还有一小箱白酒。我们一行12人坐上卡车,当天傍晚到达长白山主峰脚下的温泉。那时的长白山一片荒凉,四周都是原始的状态。从白河到温泉的90里路,路上只有两条车轮碾出的辙印,两条辙印中间是半人高的青蒿,汽车一过唰唰直响。站在冒着热气的温泉下边,往四周一看是一条大峡谷,温泉上边是轰轰直响的长白山瀑布,温泉下边是一片弯弯曲曲的的岳桦林。在岳桦林之中有两栋木刻楞的房子。所说那是滑冰和滑雪运动员训练用的营地,夏季没有人住。这两栋小小的木刻楞房子,是这里唯一的建筑了。这两栋房子,东侧的是男宿舍,西侧的是女宿舍。
  我们一起走进东侧地木楞房,往墙上一看新奇极了。墙是用圆木垛的,房上是木片当瓦苫的,床是用木板钉的。床的一头堆了一垛棉被和褥子、枕头。门前有一个闲了很久的锅灶。冷眼看去,好像西伯利亚守林人搭建的木屋。女副县长给我们派来的厨师,开始洗菜、淘米、做饭。这顿晚饭,是一顿货真价实的野餐,饶有山野的风味。胡昭和大家一起喝了二两白酒,陶怡不会喝酒,也高兴地喝了两口。喝完酒,胡昭把空的酒瓶收起来,分给每人一个空酒瓶。他说:“这空的酒瓶有大用处,明天我们到长白山天池边上,每人灌一瓶天池水,带回长春,让 的同志们品尝品尝这甘甜的天池水!”
  然后我们三个一伙两个一串地向瀑布走去。胡昭领着陶怡走在后面。长白山的夜色真美呀!瀑布像一条银色的飘带垂挂在山腰,圆圆的月亮洒下银色的光华。胡昭抬头望着瀑布两侧高高的龙门峰,青石峰的剪影,对我们说:“听说长白山上有十六座山峰,号称长白十六峰,我们明天就能看到了。”我听了又是一惊,胡昭老师深入生活如此细心,令人敬佩。回想自己一路上走马观花,犹如蜻蜓点水,自觉惭愧。
  从瀑布回到木楞房,我们的领导芦萍同志让每人拿一套被褥,按顺序铺好。我排在第11位,也就是炕梢。陶怡拿了一套被褥,一个人到西侧的木楞房去住。因为我们这支队伍只有她一位女同志。这时,芦萍同志发现胡昭把被褥铺在他身边,急忙说:“唉,胡昭,你去给陶怡作伴呀!在这深山老林里,她一个女同志,敢住那么大个空房子吗?”胡昭犹豫不决,也是有点害羞。郑其木手快,卷起胡昭的被褥,说:“咳,夫妻嘛,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走,我送你去!”他拉起胡昭的手,就往外走。胡昭只好服从“命令”。我们几个也跟着凑热闹,说说笑笑地把胡昭送到陶怡住的木楞房里。
  陶怡当然高兴,这样就有了作伴的,不怕黑熊拱门了。她急忙把胡昭的被褥接过去,在床上铺好。我们看已经安顿好了,就放心地回到我们的“男宿舍”,分头钻进各自的被窝。因为一路奔波够累的,有的一躺下就进入了梦乡。我刚合上眼睛,就听房门“吱咯”轻轻响了一声。我的铺位靠近房门,所以听得清楚。扭头一看,在月光下看见胡昭夹着被褥又回来了。他摆摆手,示意不让我作声,我没敢声张,也没有坐起来,胡昭在原来的铺位上躺下,不声不响地睡了。我很快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等我一觉醒来,天已经发亮。我睁开眼睛,朦胧之中发现我的身边多了一个人,仔细一看,原来是诗人陶怡。她躺在最炕梢,睡得正香。我恍然大悟,可能是胡昭夜里从陶怡住的木楞房走了之后,陶怡一个人在那个空房子里住更觉得恐惧,便夹着行李跑到我们这里来,在炕梢悄悄地睡下了。
  第二天,我们登上海拔2744米的长白山主峰,站在主峰上俯瞰山下的群山,好似摆在笼屉里的馒头,真是一览众山小。胡昭指着天池四周的十六座山峰,逐个地指点:鹿鸣峰、天文峰、白云峰……他站在这里,虽然没有大声呼喊,但从他朴素的话语中看到他对祖国山山水水、对大自然一草一木那种深厚的感情。他对坐落在天文峰上的的长白山天池气象站十分感兴趣,领着陶怡在气象站的四周看来看去,仔细观察。然后,他和陶怡又找到一位气象员,亲切地攀谈起来,看那交谈的情景好像有过深交的老朋友 。这次采风活动结束,回到长春,陶怡写了一篇具有相当影响的散文《长白十七峰》,发表在当年的《长春》文学月刊上,吉林广播电台选播过,颇引人注目。后来这篇散文收入陶怡的作品集《长白山上的云》。
  采风路上,我听同志们说,胡昭老师957年在反右斗争中罹难,刚复出不久,回到工作岗位。这次采风是他恢复工作后第一次参加创作活动。一路同行中,我深切感到,这位诗人,智力和情感仍然不减当年,对人对事热诚如旧,对生活体察精微如旧。他不以著名诗人自居,更不以师长自居,与我们以一位平常人的身份相处,有时也流露出一点幽默,说几句笑话。我们回程在吉林市逗留半天,回长春路过吉林火车站前广场的一片杨树林,胡昭拉着陶怡的手,诙谐地说:“陶怡,咱俩常在这片树林里谈恋爱,你忘了没有?”陶怡羞涩地一笑,说:“不怕让人家笑话,你还好意思说!”
  胡昭老师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飞驰了半个多世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的诗歌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是叫得响的,他震撼了广大读者。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次采风活动之后,他的诗情更炽烈,创作更勤奋,更热爱现实生活。他频频深入火热的生活,他到山区、到草原、到农村、到边疆……他深入长白山区,走访那些长期生活在大森林里的伐木工人,走访鸭绿江上的流筏工人。他总是火热的生活之中,这是他的长处,也是他的优势。因此,他复出以后,依然诗情如火,依然是气势如虹。
  胡昭老师带着微笑悄悄地离开了我们,和我们挥手诀别了,再也看不见他那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他那谆谆的话语。好在他给我们留下了一批永远不会消失的纪念品──他响当当的力作:《山的恋歌》、《瀑布与虹》、《珍珠集》、《冰雪小札》、《怀念与祝福》……每当思念的时候,翻开重读,仿佛又听到了他那娓娓道来的温和话语,仿佛又见到了他的音容笑貌。七十一年,胡昭老师短短的一生,这这辉煌的一生,就是一部充满激情的长诗!
  胡昭老师,我们深深地怀念你!
  
  
  
  2004年10月
  
  
 浏览:96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12/26 11:57:5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朱雷临风而泣(收藏于2013/8/9 21:55:39
金恩晖作家梦难圆解梦人堪忆(收藏于2009/4/1 17:24:57
肖复兴初春的思念(收藏于2007/11/22 9:30:42
邵燕祥岁 暮 忆 胡 昭(收藏于2007/11/22 9:27:06
婷婷老爸,你还好么?女儿每天都在想念着你......(收藏于2007/2/2 17:59:10
婷婷老爸,秋天来了,你还好么?女儿每天都在想念着你......(收藏于2007/1/30 9:45:30
老爸,我在上海(收藏于2007/1/2 20:23:38
爸爸,哥哥在北京很好(收藏于2007/1/2 20:22:59
爸爸,献上漂亮的杜鹃花在你灵前(收藏于2007/1/2 20:22:28
爸爸,临行前越发想你......(收藏于2007/1/2 20:21:5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陶 冶与胡昭老师相处的日子(访问2635次)
金恩晖作家梦难圆解梦人堪忆(访问2129次)
于济源春 寒 料 峭 忆 旧 时(访问1955次)
胡昭 胡婷婷整理胡昭日记选(1978年)(访问1718次)
胡昭神秘果(访问1445次)
胡 昭胡昭绝笔诗作--命 运 之 星(外一首)(访问1405次)
婷婷我的第一个黎明(访问1386次)
邵燕祥岁 暮 忆 胡 昭(访问1351次)
朱雷悼胡昭先生(访问1293次)
胡昭 胡婷婷整理胡昭日记选(1983年)(访问124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华沙悼胡昭(评论于2014/5/29 15:55:43
哈尔滨 刘没牙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12/15 22:06:5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12/2 19:25:01
访客点评70820号文选(评论于2007/8/7 12:59:2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