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诗人胡昭纪念馆
诗人胡昭纪念馆
38175号馆文选__悼念文章

信息的无奈——追思诗人胡昭

李兰颂

  信息的无奈——追思诗人胡昭
  
  李兰颂
  
  多少年来,我已经习惯于“报喜不报忧”的思维程式了,特别是自己陷入某种生活和工作窘迫的当口儿,总想一切“扛”过去再说,而更多的时候是要拿出成绩来以后与至爱亲朋分享。我与诗人胡昭通信十数年戛然而止,错在我身上就是上述原由使然。我至少是想,将自己编纂的六卷本关于家父李又然的书稿大样,制成光盘送至胡昭案头,由他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后再正式出版发行,才不时地念起他又一点联系方式没有采取。我甚至梦寐以求,有那么一个幸福会见的时刻,把这多年来终于成就的好事和盘托出,才算我对众多至爱亲朋的高度负责。我太追求这所谓的完美了,以至于到了患上“自闭症”的程度,人与人的交往,不可能全都遇上顺心事——如此净化心灵也许就是洁癖。
  正是这样一些原因,我后悔没有在去年岁尾,与胡昭恢复中断了十几年的通信联系。不料6月3日,当我接到2004年第一期《作家通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夜半读到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竟震惊得无法入眠:著名诗人胡昭于2004年2月15日15时25分,在吉林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71岁。这是信息的不对称,还是信息的无奈呀?!互联网上,胡昭出版文集的消息和胡昭追念公刘的悼文,还在频繁登录,正被点击下载,而71岁,古来稀,今不稀,活生生的人如何能溘然长逝呢,实在令仍然活着的人无法接受,人真的很容易死去么?!
  1986年11月5日(我31岁生日)前后几天,我和我的新婚媳妇,由哈尔滨赶赴长春观摩瑞典电影周,就在借居胡昭家小住的同时,前往那所吉林省人民医院,拜望了正在住院的胡昭。他是否和那次得的同样的病症,是脑血栓,或叫卒中?一别十八年,他真的走了!家父李又然写散文和诗,经常把散文的几万字削减至一两千字才发表,诗呢,真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对此,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孙犁的《如云集》都分别做出评价。丁玲在《为李又然同志的散文集写几句话》文中说,“他同艾青同志少年时代的交往仍然是非常感动人的,是可以载入文学史册的。”丁玲说,“听同学们说他是一个很好的教员。诗人胡昭同志就曾得到他的教益不少。”的确,在白色恐怖时期和红色系列年代,由于家的鼎立相助,至少有艾青、鲁藜、胡昭终于发表了处女作或成名作,从此跻身于中国文坛。家父曾向庄启东、方土人创办的《春光》期刊,推荐发表了艾青的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文学史上留有重要一笔;家父还向胡风主编的《七月》期刊,推荐发表了鲁藜的诗作《延河散歌》,被传为诗坛佳话;孤儿胡昭,在少年时代就接受家父作为校长老师的关爱和指教,以至于第一本诗集《光荣的星云》的出版合同是与冯雪峰签订……
  胡昭是家父的学生、家母的同学。1947年,在家父任校长的吉林省立吉北地区联合中学,孤儿胡昭聪颖勤奋,被家父发现后,生活和学习都受到关照,终于参加了民主联军;1950年,在家父当过教员、家母当过学员的中央文学研究所,青年胡昭意气风发,去朝鲜战地后,发表了组诗《军帽底下的眼睛》鹊起于诗坛。至1958年,胡昭先后出版了《光荣的星云》、《草原夜景》、《雁哨》、《响铃公主》、《小白桦树》等五本诗集……但是,此后,众所周知的人祸天灾,至爱亲朋皆无法相见,长久隔绝而杳无音信,各自只能在心里时刻相互惦念着。家父就曾给我开列一长串名单,要我帮忙注意联络方法,其中就有胡昭。1978年,胡昭为创作《杨靖宇》长篇叙事诗,由长春来哈尔滨搜集杨靖宇将军事迹,顺便看望了家母和我,他那矮胖、敦厚模样,给我以温和、慈祥的印象。从此我们相互写起信来,我受益匪浅。
  我经常想,我肯定得家父李又然的遗传,对待人生和艺术一向苛求,怯生于行政事务和社会关系,而胡昭与我的通信当起源于家父与他的通信;我之所以习惯于“报喜不报忧”,是因为家父总在信中对我任何一点表现的过分鼓励,养成我全凭做出成绩才自以为具备了复信资格的处世哲学。
  自1978年起至1993年止,胡昭写给我的信至少有四十封;他坚持常年为我寄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主办的文学月刊《长春》(现名《作家》);他最早编辑和发表了家父的文学回忆录《艾青》,向《江城》文学月刊推荐发表了家父的诗作《桥》和《自行车》;他陆续地将自己的一本本诗集、散文集和论文集寄给我;由于他的指导,我在《长春》发表过微型小说《怪客》、在《作家》发表了纪念家父的悼文《江河之爱是大海》。再以后,他早已是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副主席了,而我在当报纸文艺副刊编辑,每次向他约稿,他都如约赐教,我不知深浅地作些删改,他也从不责怪,给我的工作以最大的支持,自然与他很早当过编辑、理解编辑工作不无关系,更是因为他的文学修养深。
  回忆起来,这许多年,我和胡昭晤面十几次,甚至同住过一个房间,虽然每次交谈不多,却都留下了愉快而深刻的印象。我和胡昭的儿子冬林(敦敦)、女儿夏林(婷婷)感情甚笃,通信和谈话都很多,冬林和我曾在南湖荡舟,我和夏林还去过北戴河。胡昭全家的话题之一是:陶怡。诗人的妻子同样是诗人,儿女的最爱永远是母亲。文化大革命逼疯陶怡,陶怡死于大革文化命。大难不死的胡氏父子,为人夫者,只为亡妻,为人儿女,甘为生母,自费出版一本诗集。胡昭终于将陶怡的诗集寄给我的时候,同时表达了另一个心愿——帮助我们(我和我的姐弟)出版家父的诗集!我的心紧急收缩了起来,连给胡昭的复信都写好以后没能发出,我要不辜负胡昭这心愿,尽全力编一部完好的家父的诗集。
  就这样,一连十年我竟一个字都没写给胡昭;我以我近乎于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编纂出了三卷本的《李又然文集》和三卷本的《李又然评传》。其中,在《李又然评传》里,我收录了胡昭追悼家父的文章《他死在灿烂的阳光中》(载《作家》、《新华文摘》)、胡昭为家父的诗集所作的序言《他写的诗肯定不止这些!》(载《长春日报》、《哈尔滨日报》)、胡昭回忆中央文学研究所的札记《又然师寄来了丁玲的书》(载《文学的日子》);还以《努力使自己能够把握比较厚重的题材与思想》为题,收录了胡昭给我的四十封信,想见胡昭对我的指导有多么紧要和精心。互联网上,与李又然有关的信息二百多条,归纳起来不过十几条,几乎都与事实不相符,如此以讹传讹,实在贻害无穷。于是,我有必要一查到底,也包括胡昭的文字,既要与原著核对,又要与史志印证。
  信息同步,信息爆炸,信息的误会和差错却与日俱增;有用的信息少于无用的信息,错误的信息多于正确的信息,核对和印证信息的投入也随之加大。互联网终究是一种工具,智能化关键在于人本身。白纸黑字类的纸介质的存留与拓展,其必要根本是稳定性和可信度。为此,我不得不去转各大小书店、古旧书市、图书馆或陈列室,去查、去读、去抄,选集、文集、全集……最需要的是时间,终于我编纂《李又然文集》和《李又然评传》有望脱稿了,不仅如此,我还在潘家园旧书市上买到了胡昭的第一本诗集《光荣的星云》。我正想把这些准备——家父书稿大样光盘,连同这一珍贵版本,仍以“报喜不报忧”方式,一股脑地将这十年成果寄给他,填充这空白,以此回报他,不料,噩耗传来,他已作古。2月的事情,6月才知道,也许几年以后还有熟人得不到这讣告——以为胡昭健在,我倒情愿如此;因为,至少,我现在绝不会写文章悼胡昭,以这无奈的信息反馈信息的无奈。
  
   注:作者为诗人的老师李又然先生的长子。
 浏览:99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12/26 11:23:5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朱雷临风而泣(收藏于2013/8/9 21:55:39
金恩晖作家梦难圆解梦人堪忆(收藏于2009/4/1 17:24:57
肖复兴初春的思念(收藏于2007/11/22 9:30:42
邵燕祥岁 暮 忆 胡 昭(收藏于2007/11/22 9:27:06
婷婷老爸,你还好么?女儿每天都在想念着你......(收藏于2007/2/2 17:59:10
婷婷老爸,秋天来了,你还好么?女儿每天都在想念着你......(收藏于2007/1/30 9:45:30
老爸,我在上海(收藏于2007/1/2 20:23:38
爸爸,哥哥在北京很好(收藏于2007/1/2 20:22:59
爸爸,献上漂亮的杜鹃花在你灵前(收藏于2007/1/2 20:22:28
爸爸,临行前越发想你......(收藏于2007/1/2 20:21:5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陶 冶与胡昭老师相处的日子(访问2635次)
金恩晖作家梦难圆解梦人堪忆(访问2128次)
于济源春 寒 料 峭 忆 旧 时(访问1955次)
胡昭 胡婷婷整理胡昭日记选(1978年)(访问1718次)
胡昭神秘果(访问1445次)
胡 昭胡昭绝笔诗作--命 运 之 星(外一首)(访问1404次)
婷婷我的第一个黎明(访问1385次)
邵燕祥岁 暮 忆 胡 昭(访问1351次)
朱雷悼胡昭先生(访问1293次)
胡昭 胡婷婷整理胡昭日记选(1983年)(访问124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华沙悼胡昭(评论于2014/5/29 15:55:43
哈尔滨 刘没牙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12/15 22:06:5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12/2 19:25:01
访客点评70820号文选(评论于2007/8/7 12:59:2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