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史料、传说、新闻、遗迹

翼王故里贵港石达开纪念物之二:翼王亭

E言

  http://www.yculblog.com/
  
  贵港翼王亭为我国目前四座翼王亭中建立时间最早的一座,距今有72年历史。从这点而言,作为翼王故里的贵港当是首当其冲!这是每个贵港人熟知的一个亭子,也算是本地最最有份量的一个亭子了!
  而关于这个亭子的创建背景及来龙去脉却是知之不多。只有了解了这个历史过程,才会真实感受到这个亭子的份量和厚重!
  
  关于翼王亭的建造,亦有创建缘起,且有借题发挥,对太平天国及石达开之评价,虽然观点陈旧,且囿于民族革命、满汉之争,但作为30年代的重要文献,不应长期再隐埋于故纸推中,白崇禧作《翼王亭记》一文,颇值一读,兹全文抄录如下:
  
  孙总理有言,欲图国家发达,种族生存,则民族主义实为无上之宝,名言至论,终古不磨。吾国自晋而后,异族代兴赤县,神州迭遭蹂躏,满清崛起东北,入主中华二百余载,其间热血之士,慨华胄之胥溺、抱恢复之壮图,随时随地以发难者不绝记载,而促其亡,以启后人之思,莫若太平天国。按洪、杨诸子起自田间,揭竿举义,纵横十余省,历时十余年,改正朔,易服色,定制度,开科举,建国规模,亦巳粗备。虽胜败靡常,兴亡飙忽,然民族思想之磅礴,奇材异能之荟萃、革命建设之伟大,新制善政之措施,炳炳麟麟,至今犹有生意。今春余至贵县视察民团,与邑中父老话及太平轶事,知县属石龙区奇石那帮村,尚存翼王石达开故居遗址。翼王为太平儒将,才气超群,以疾心天国内乱,遂至入川不返。仰瞻前烈,愤慨交萦,际兹国步艰难,外侮日亟,安得抱民族主义之豪杰若翼王者,起而力挽狂澜哉!爰子县城东中山公国内立碑建亭,以资景仰,籍使后之来者,怀想卫国图存之道,知所奋勉焉。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月白崇禧记于邕宁
  
  
  
  
  这张相片是网络上流传的翼王亭标准像,拍摄时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即。当时翼王亭刚刚修缮一新。
  翼王亭系仿古八角亭。双层平顶敷轻瓦,有八鸱吻井飞檐,上层有斗拱,下撑八柱。重檐琉璃瓦盖顶,高9米,宽12米,亭内施兰花板,四周砌八条圆柱,高4.5米,刷红色。古朴典雅。由县人沈锡琳设计制图。建成于1934年。
  
  
  
  翼王亭三字由黄旭初所题
  
  
  
  亭中悬挂李宗仁题匾:“还我河山”,端正之中见苍劲!文革期间所以题字皆被毁,这是1986年修缮时由本地著名书法家杨秀枝临幕。
  
  
  
  白祟禧书联: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这在假托石达开写的声讨清朝檄文中,仅堪称存真的两句,也是被誉为世传石达开最慷慨的佳句。
  
  
  
  
  
  国民党元老时任中央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书联;田畴历史卢龙塞,锦里馨香丞相词。于老的字迹还是能清晰可见。
  
  
  
  从这个角度看,八角亭。
  
  
  
  小小一亭子,汇萃了当时中央及地方顶尖要员的题词,可谓荣誉之极!
  
  
  
  时任贵县修志专家梁岵庐先生(贵港青云村人)亦题“翼王亭书事八绝句”,梁氏曰:“比修县志,兼崇先烈,斯亭既成,海内称美。建亭时,相定亭址后,同人各手植稚松以资点缀,但松俱不生,亭址旧为古冢,斯亭落成,游者遂多。”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尽…………
  
  
  小资料完整版:
  
   广西是太平天国的发源地。广西贵港市(旧称贵县)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故乡。公元1860年(清咸丰十年),石达开从天京出走,来到广西,还在贵县驻扎过一段时间,并在城内设置翼王府。1934年,白崇禧和李宗仁主政广西,他俩都仰慕石达开为人处事的豪爽,旷达。这年春天,作为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的白崇禧还赴贵县视察,与贵县修志局龚雨庭,梁(山古)庐等交谈太平天国轶事,从中知悉县属山东石龙区奇石那帮村,石达开故居遗址还保存完好,还了解到石达开年轻时英武过人,才气超群的气概。他很有感触,于是创议在贵县东湖畔中山公园建立翼王亭和先烈石达开纪念塔。当时由白崇禧领衔发起的启事是这样写的:
  
  先烈石达开,广西贵县人也。崛起岭峤,扫荡瞻腥,还我河山,名华天壤。顾清社未屋,既往绩之弗彰,民国以还,复歧说之约起。倘不搜罗文献,正恐有误前人,说非访剔岩阿,定更难成信吏。比以重修邑乘,寻翼王之故宅,吊先陇于荒兵,既获遗碑,兼得残刻,茔墓虽毁,世系仍胎。蔓草荒烟,慨先芒之久闷;断碑残碣,此皇凤以堪珍。足扬国光,宜扬先烈,爰于东湖之滨,创建先烈石达开纪念塔,并筑翼王亭。庶几高山仰止,用增民族革命之殊荣;片石一存,永作湖山润色之佳话。发起人白崇禧,欧仰羲,龚雨庭,侯季卿,梁桂硕,梁(山古)庐。(《大美晚报》1935年5月27日)
  
  1934年秋翼王亭完竣。由李宗仁为亭作匾,写了“还我河山”四个大字;白崇禧还写了一篇四百余字的《翼王亭记》,文中特别提及太平天国功绩:
  
  “满清崛起东北,入主中华二百余载,其间热血之士,慨胄之胥溺,抱恢复之壮图,随时随地以发难者,不绝记载,而促其亡,以启后人之思,莫若太平天国。按洪杨诸子,起自金田,揭竿举义,纵横十余省,历时十余年,改正朔,易服冕,定制度,开科举。建国规模,亦已粗备。虽胜败非常,兴亡飙忽,然种族思想之磅礴,奇才异能之荟萃,革命建设之伟大,新制善政之俸施,炳炳麟麟,至今犹有生意。”
  
  “翼王为太平儒时,才气超群,以疾心天国内乱,遂至入川不返,仰瞻前烈,愤慨高萦,际兹国步艰难,外侮日亟,安得抢民族主义之豪杰若翼王者,起而力挽狂澜哉!(《新夜报》1935年7月7日)
  
  1935年夏月,李宗仁又为”先烈石达开纪念塔“书丹,白崇禧却为高三丈八角形的纪念塔书写了一副长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据《洪秀全演义》作者黄世仲(小配)说,这在假托石达开写的声讨清朝檄文中,仅堪称存真的两句,也是被誉为最慷慨的佳句。
  
  1935年7月,翼王纪念亭和纪念塔在贵县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剪裁盛典。白崇禧应邀出席,在演说中又提出,在东湖之畔,还要筹建一座石达开纪念碑,用以表彰这位太平天国英雄人物。
  
  这次为一个已被人们遗忘的农民领袖石达开而树碑的纪念活动,在国内乃是创举。以致作为新闻传媒不胫而走,很快就轰动全国,南京,上海,杭州,广州,北平和香港等地多家报纸引为盛事,竞相报道。不少报纸报道标题还引用了南京政府司法院长居正予石达开纪念塔的献词:“不饮黄龙血,人头作酒杯。破家还汉业,揽辔轶群才。羽翼原无忝,豆萁实可哀。蜀山骓不逝,魂魄好归来。
  
原文 发表于http://www.yculblog.com/  浏览:358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12/22 20:09:2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7066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6319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889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4334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4241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4152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4038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791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3507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2225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