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史料、传说、新闻、遗迹 |
22日上午,科甲巷锦华馆馆口一座高3米的汉白玉诗碑,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光。细读碑上所刻的文字,是一首五言律诗,名为《入川题壁》,引自“残山剩水楼主人”所作的《石达开遗诗》,“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此诗真是翼王石达开写的?一些市民表示,虽然知道石达开,但不知道为什么要把他的诗刻上碑,又立在繁华的科甲巷。 春熙路街道办事处的一位负责人解答了大家心中的疑惑,原来,据传当年石达开率兵入川,攻成都未成,在石棉县被清军诱俘解至成都,就关押在科甲巷里的衙门里,后又在科甲巷的监狱里被秘密杀害。为了进一步打造人文与历史相结合的景观,街道办事处向几位历史学家及民俗学家求证此事后,最后决定打造这样一个汉白玉碑。石碑从设计到打造花了大约1个月时间,直到上周末,才正式落户科甲巷。 科甲巷。 释疑 《入川题壁》系后人伪托 那么这首诗的来源又在何处?据成都市川剧院研究员、成都市政协文史委员蒋维明透露,几年前,他所在的锦江区政协文史组的几位同志曾向区政协提出建议,在科甲巷附近立一个碑,让市民了 解这段历史,如今心愿达成,他感到很欣慰,“作为一个与成都历史颇有渊源的古迹,应该让市民晓得它的故事。” 谈到这首《入川题壁》,蒋维明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是后人仿照石达开的语气伪托的,不过倒有几分气魄。”蒋老笑言。根据他手中的掌握的史料记载,石达开从来没去过剑门,这首“写于 剑门”的《入川题壁》当然是伪托的。在清末“残山剩水楼主人”所作的《石达开遗诗》一书中,除了《经广西宜山白龙洞题壁》这首五言律诗是真的外,其余全是后人伪造。“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 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蒋维明朗声读出这首被学术界公认的可信的真品。 □新闻资料 翼王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1830———1863)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16岁便“被访出山”,19岁统帅千军万马,20岁封王,遇害时年仅33岁。 由于遭到洪秀全为首的洪氏集团的猜忌、挟制,石达开于1857年5月被迫离京出走,并带走十几万精锐之师。1863年5月在四川大渡紫打地(今石棉安顺场附近)被清军包围,全军将士被骗缴械后 全遭杀害,石达开则被解至成都。8月6日,石达开被凌迟处死。 石达开的才能和品质,使他在太平天国领导人中成为最博人们同情的人物。因此,他被害后,四川民间还长期流传着关于石达开没有死的传说,足见民间对他的怀念。 □老成都故事 科甲巷狱中秘密处死石达开 蒋守文老人是著名的成都民俗、曲艺研究专家。昨日下午,在这位“老成都”的家里,他兴冲冲地抱出了一大堆书籍,娓娓道出科甲巷与石达开的渊源:科甲巷包括正科甲巷、大科甲巷和小科甲 巷,它的得名源于清朝的科举。“那时来自全省各地的考生齐聚成都,科甲巷一带旅馆众多,考生大多在此投宿,为图个吉利,科甲巷和联升巷由此得名。”不过,令科甲巷扬名的并不在此,而正在于 这里曾是石达开的遇害之地。 根据蒋老从一些古籍上获知的事实,当时的四川总督衙门就在现在的成都市一医院,科甲巷是其监狱所在,关押着全省重要犯人。1863年6月25日,被清军诱俘的石达开被押解至成都,投入重狱 。 关于石达开之死,蒋老目前知道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本想将石达开押解进京的四川清廷要员恐途中生变,在督院大堂对其秘密审讯后,即在狱中秘密行刑。而第二种说法则带着传说的色彩, “传说石达开未死,被清军抓住的只是一个替身,杀害的当然也是冒牌货。” “除了年纪大一点的老人,知道石达开和科甲巷的渊源的成都人并不多。”蒋老有点遗憾地说,“我五六岁的时候去科甲巷玩,‘衙门’已经不在了,它后门就是以前的‘监狱’,也变成了民房 ……”至于《入川题壁》这首所谓的石达开遗诗,蒋老刚读了开头,就连连摇头,“可能是他人伪作的,你看第一句,‘大盗亦有道’,如果真是石达开所写,他怎会自称为大盗?” ![]() |
浏览:115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