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事迹、考证、讨论、感评

论石达开并未参与“诛杨密议”

施伟国

  
   1856年9月2日凌晨,韦昌辉等人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杀死了梦睡之中的杨秀清,以此为标志,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正式爆发。作为太平天国前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石达开在诛杨问题上的态度究竟如何,也成为史学界所关注的一个话题。一种观点认为,早在事变爆发之前,石达开就和韦昌辉等人暗中串联,结成同盟,并就诛杨的相关事宜进行了密议;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事变期间,石达开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韦昌辉等的杀杨举动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他返回天京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杨秀情报仇。对于以上这些说法,笔者都不敢加以苟同。本文试图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出。
  
   关于石达开与韦昌辉密议诛杨一说,目前所能依据的唯一史料就是《李秀成自述》:“原是北与翼王两人密议,独杀东王一人。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北、翼两王不服,君臣不别,东欲专尊,后北与翼计杀东王。翼与北王密议,杀东一人,杀其兄弟三人,原清、辅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杀”。在这短短的100余字的自述内容中间,李秀成多次提到了石达开与韦昌辉密议杀杨说,态度不可谓不慎重,言辞不可谓不确凿。但笔者认为,如若能更多地考诸于史实,究诸于情理,则“密议”说仍然是值得怀疑的。
  
   首先,“密议”说所赖以立论的逻辑依据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我们知道,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相应的前提和条件。从《李秀成自述》的内容来分析,“密议”说的因果关联是非常清晰的,即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系因,韦、石两人的“密议”杀杨为果,简而言之,“密议”是由“逼封”带来的直接产物。李秀成在自述中给出的这一因果逻辑,实际上已经告诉我们,石达开与韦昌辉的“密议”,只能是在杨秀清“逼封”背景下特有的一个命题!这必须成为我们考察“密议”问题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假如割裂了这种内在的关联,则“密议”说就往往有可能沦为一种无根底的臆说。很明显,从这种特定的逻辑关系出发,要对“密议”说的真伪进行判断,就应该首先考察“逼封”一事的有无。关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尽管当时有诸多的资料记载,并在后来的史学界拥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但笔者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我们认为,从当时各方面的情况来看,杨秀清根本没有封过万岁,也从来没有称过万岁,所谓杨秀清“逼封”称万岁的说法,有可能事出有因,但却查无实据。因此,在没有发现更为可信的资料证实“逼封”之前,韦、石两人因“逼封”而“密议”的逻辑立论并不可靠,对“密议”说理当存疑。
  
   其次,“密议”说在时间问题上面临着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对“密议”问题的考察,还同样不能绕开时间这杆标尺,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在历史的坐标系中都应该拥有其相对应的时空位置。就上述“逼封—密议”的逻辑关系而言,我们即便是承认它能够成立,但在时间这杆公正的标尺面前,“密议”说却将陷人到更大的困境之中。按李秀成所述,当时整个事态的发展顺序是先有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然后才有韦、石两人的“密议”举动。因此,从时间段来看,“密议”应该是在“逼封”之后不久发生。尽管李秀成在自述中没有对“逼封”的时间作出明确的交待,但是史学界一般还是据此断定,“逼封”事件发生在1856年的8月中旬。那么照此推论,则韦、石两人的“密议”也当在8月中旬之后不久进行。但众所周知,自从1856年6月太平军击溃江南大营之后,石达开即奉命西援武昌,7月14日过湖口,8月18日在鲁家巷与清军激战,此后,石达开在湖北主持战事,直到天京事变爆发之后的一段时间,石达开方才匆匆赶回天京。而韦昌辉也于同时前往江西一带督办军务,7月6日克饶州府,8月份连续在瑞州同清军交战,直到9月2日前夕才于天京附近登陆。因此,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整个七、八月份的时候,韦、石两人相隔千里,各主一方,俱都忙碌于军旅之中,劳顿于鞍马之上,是根本没有机会聚首谋面的,那么,“密议”一说又何从谈起呢?
  
   面对着因时间问题而引发的这一困境,一些坚持“密议”说的同志,总是试图着要绕开过去。他们或是对时间问题避而不谈,有意绕道走,或是对逻辑背景进行涂抹,割裂因果链。例如,有人就提出.只要撇开时间问题,韦、石密议诛杨也绝非不可能;也有人考证出,早在“逼封”之前,韦、石“密议”就已经提出,“更有最大可能发生在破江南大营战斗结束,韦、石离京前夕,即一八五六年六月二十一日之后不久”。这些说法,不仅背离了李秀成自述中的原意,事实上已经失去了讨论本身的意义,而且,由于其外科手术式的做法,使得其相关结果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硬伤。因为:第一,在从破江南大战斗结束到韦、石离京前夕这段时间里,并没有任何足以使得韦、石两人采取“密议”杀杨这种极端举动的事情发生!第二,在太平军新胜之余,上下庆贺之时,“密议”杀杨的做法,至少以石达开的为人和品格来看,也是不可思议的。 再次,“密议”说在内容上也与情理多有相悖之处。
   据李秀成自述,韦、石“密议”的内涵是非常明确的,即不仅要诛杀杨秀清,而且还包括杨姓兄弟诸人,也就是“杀东一人,杀其兄弟三人,原清、辅清而已”。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如若揆之于史实,则显得与常理多有不符。我们知道,杨原清、杨辅清虽然在1851年就被封为国宗,但两人皆非杨秀清的本族兄弟,他们都是在金田起义之后才与杨秀清认作本家的,不是真正的“一家亲”。况且,从太平天国的前期历史来考察,尽管两人贵为国宗,却基本上不参与军政事务,算不上是什么紧要人物,手中也并不无多少权势可言,以至于人们在张德坚等悉心收罗的太平天国情报中间都难以找到他俩的蛛丝马迹!即以杨原清而论,自从太平军过湖北之时起,因其妻子日露怨言,直到定都天京之后,就一直不为杨秀清所用,仅在天京作一闲散居而已。至于杨辅清,这位据说石达开当初一心想加以除掉的人物,后来居然还戏剧性地与自己在江西、福建战场一起转战了近九个月的时间。真不能想象,石达开担着风险与韦昌辉精心筹划,所要诛杀的竟然都会是这样一些人物!不说它是天方夜谭,但至少也是与情理难通的。事实上原来一些不太为研究者所注意的材料,倒可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例如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 韦昌辉传》中有关“昌辉杀杨秀清求辅清,达开不允”的记载,也许就能曲折地反映出石达开有无参与“密议”的一些真相。而清朝方面在1856年10月17日所得”安庆省伪右四检点张(潮爵)奉伪天王令将杨国宗(秀清之兄)杀了,并杨姓三人皆杀之“的探报,则已经十分清楚地揭示出了“密议”的个中情由!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怀疑韦、石“密议”说,并不是指李秀成在这一问题上有什么作伪的动机,其中当是另含隐情的。据笔者分析,李秀成在自述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受其在当时地位、经历等的限制,不可能获悉最高领导层之间的机密以外,更主要的似乎还是由于他受到了当时占主流地位舆论的影响和控制,而这种主流舆论,从其来源看,恰恰是天王洪秀全在天京事变爆发之后,面对着人心汹汹、猜疑四起的纷乱局面,为了推卸责任、转移视线而有意炮制出来的!
  
原文 发表于试论石达开在诛杨问题上的态度  浏览:99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12/17 5:23:3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6999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6245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856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4255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4172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4068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3959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746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3454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218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