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著作:太平天国史、天国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太平杂说等 |
二前期官爵
本书所述太平天国前期官爵制度,以贼情汇纂为据。该书先列职官表,次分章说明。但将表和说明核对,每有不合的地方。例如伪朝内官章左右史一节,记典刑罚为四员,而在职同指挥伪官名目表则为二员,典玉局为一员,而在职同指挥伪官名目表则为二员,此内未记有典旗帜、铸钱匠,而在职同指挥伪官名目表则列有典旗帜二员,铸钱匠四员。又说:「自左右史至总圣粮俱职同检点」,但查职同检点伪官名目表并未列有所记朝内疏附、典簿书、典诏命、宣诏书、提中关、典天牢、典刑罚、典镌刻,而此八种职官则列于职同指挥伪官名目表内。案伪官表后补遗考注说:「伪官表皆采自伪文告、伪官簿、及诸家记述、贼情集要(案为张德坚编纂贼情汇纂前所搜集的有关太平天国情报稿),合程奉璜所说,分晰考订,百头千绪,丝毫讹误,即与伪制不合,凡七易稿」。该书于成表之后,始据表以撰述各章说明。表经七易稿,丝毫讹误,即与原制不合,而核其各章说明,则粗疏错失随处可见,故本书叙述,都以该书各表为据,并采用该书所制各表于书中。关于该书官制」一卷表文互异,以及错误的地方,郦纯太平天国官制军制探略一书曾加以核对,订正其错误,详注于第一章各注中,读者请参看。我从前撰太平天国稿时,未经核对该书表文,迳采用各章说明,而其统计数字有误的地方,也未经核算,遂致沿其错误。此次撰著,都经过核对,并逐项计算。又贼情汇纂记事系截至清咸丰五年六、七月间止,即太平天国乙荣五年五、六月间止,而本书所割分的前后期以丙辰六年七月天京事变时为界线,故应据他书作补充。本书凡据贼情汇纂的都不再加注,据他书补订的则注明。 甲职官等级 贼情汇纂伪官等差总表定太平天国职官等级为十六等,其表如下: (略) 太平天国前期,王、侯为爵,丞相以下为官。贼情汇纂把王、侯都认为官,定太平天国职官等级为十六等是错误的。 太平天国前期最高职官为丞相。在太平天国文献中曾有明文。考癸好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正军师东王杨秀清诰谕北伐大将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芳、春官正丞相吉文元速急统兵前进说:「军师为此特行诰谕,尔等奉命出师,官居极品,统握兵权,务宜身先士卒,格外放胆灵变,赶紧行事,共享太平」。案职官的等级叫做品,杨秀清说丞相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三人「官居极品」,就是说他们做到了最高一等的官。这是一条断定太平天国前期是以丞相为最高一等职官的铁证,也是说明太平天国前期的官与爵有分别的文献。 太平天国前期官制,正职外,从检点至两司马都设职同官,从丞相至师帅又设恩赏官,丞相一官,又有平胡丞相。官衔分别系以六官、五行、方位、数目、正副等字。现表列于后,俾一览易晓。 职官分表(略) 同职官总表 职同检点 侍臣 掌朝门 掌朝仪 月将侍卫㈠ 左史 右史 引赞 通赞总圣库 总粮圣 东殿六部尚书 东殿承宣 东殿仆射 东殿左右指使 东殿引赞 东掌门 正副典天舆 东殿大旗手 职同指挥 二十四节气侍卫 天朝各黄官 三鼎甲 天朝督内医 天朝总巡查 副典东与北 殿尚书 北翼殿承宣 北翼殿仆射 北翼殿指使 北翼殿掌门 朝内疏附 北翼殿大旗手 职同将军 东殿参护 北 正副典翼与 东殿各典官 总圣库协理 二甲翰林 各门巡守将军 提报 朝内拯危急 头关提船将军 燕豫第大旗手 职同总制 北 翼 殿各典官 北 翼 殿参护 各街道巡查 三甲进士 燕 豫 六部书 燕豫历 燕豫传 国宗协理 国宗掌书 天京右左巡河道 典妆官 侯大旗手 职同监军 各军典官 安徽 湖北 巡河道 侯相检指燕 六部掌书 豫 尉燕豫伺 侯相检指历 侯相检指传 国宗尉 国宗伺 天朝次等典官 燕豫各典官 相检指大旗手 职同军帅 侯相检指尉 侯相检指伺 侯相检指各典官 将军总制监军书理 将军大旗手 职同师帅 将军总制尉 将军总制伺 军帅书理 职同旅帅 监军尉 监军伺 师帅书理 职同卒长 军帅尉 军帅伺 旅帅书理 职同两司马 军帅尉 军帅伺 卒长书理 职同检点官名目十七 侍臣 左一侍臣,右二侍臣,至左四十七侍臣,右四十八侍臣止,计四十八员。 掌朝门 左掌朝门 右掌朝门 掌朝仪 左掌朝仪 右掌朝仪 月将侍卫 伸后正侍卫 伸后副侍卫 太卫 天罡 河魁 从魁 登明 胜光 太乙 大吉 小吉 传送 功曹 自伸后侍卫,至功曹侍卫,正副各一员,计二十四员。 左右史 左史正副各一员 右史正副各一员 计四员 引赞 左一引赞,右二引赞,至左七引赞,右八引赞止,计八员。 通赞 左一通赞,右二通赞,至左七通赞,右八通赞止,计八员。 总圣库 正总圣库 副总圣库 又正总圣库 又副总圣库 总圣粮 正总圣粮 副总圣粮 又正总圣粮 又副总圣粮 东殿尚书 东殿吏部一尚书,至吏部十二尚书止。 东殿户部一尚书,至户部十二尚书止。 东殿礼部一尚书,至礼部十二尚书止。 东殿兵部一尚书,至兵部十二尚书止。 东殿刑部一尚书,至刑部十二尚书止。 东殿工部一尚书,至工部十二尚书止。每部十二员,计七十二员。 东殿承宣 东殿左一承宣,东殿右二承宣,至左二十三承宣,右二十四承宣止,计二十四员。 东殿仆射 东殿左一仆射,东殿右二仆射,至左三十一仆射,右三十二仆射止,计三十二员。 东殿指使 东殿左一指使 东殿右二指使 东殿引赞 东殿左一引赞 东殿右二引赞 至左七引赞,右八引赞止,计八员。 东殿掌门 东殿左掌门 东殿右掌门 正副典天舆 正典天舆一员 副典天舆一员 东殿大旗手 东殿大旗手一员 职同指挥官名目十四 节气侍卫 立春正副侍卫 雨水 驚蛰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自立春侍卫,至大寒侍卫止,正副各一员,计四十八员。 天朝各典官 典天舆一千员 典天马一百员 典天乐三百员 典天锣㈠四十八员 典天袍三十员 典天礮三十员 典天更六员 司天水六员 典天厨二员 典天鱼一员 典天柴二员 以上叫做朝内典官,专给事天朝宫廷者,一千五百二十五员。典簿书四员 典诏命四员 宣诏书四员 正提中关一员㈠ 副提中关一员 典天牢四员 典刑罚二员 典镌刻四员 典圣库四员 典圣粮四员 ,典油盐四员 典买办二员 舂人四员 浆人四员 宰夫四员 典天茶二员 典茶心二员 典金官二员 典玉局二员典绣锦二员 织锦匠二员 典结彩四员 典角帽四员 典金鞾二员 整舆匠四员 典旗帜二员 督铳礮一员 铸铅码四员 典红粉四员 典硝四员 铸铜礮二员 督造战船一员 典铁二员 典铜匠二员 铸钱匠四员 典木匠一员 典竹匠一员 典石匠一员以上都是天朝典官。 三鼎甲 状元 榜眼 探花 天朝督内医 天朝督内医四员,另有天朝掌医四员,专治外科。 天朝总巡查 天朝总巡查一员 正副典东舆 正典东舆一员 副典东舆一员 北翼殿尚书 北殿吏部一尚书 北殿户部一尚书 北殿礼部一尚书 北殿兵部一尚书 北殿刑部一尚书 北殿工部一尚书 北殿每部六员,共三十六员。翼殿吏部尚书至工部尚书每部各一员。 北翼殿承宣 北翼殿左一承宣, 北翼殿右二承宣,至左二十三承宣,右二十四承宣止,北翼殿各二十四员。 北翼殿仆射 北翼殿左一仆射, 北翼殿右二仆射,至左十五仆射,右十六仆射止,北翼殿各十六员。 北翼殿指使 北翼殿左一 指使 北翼殿右二指使 北翼殿掌门 北翼殿左掌 门北翼门殿右掌 北翼殿大旗手 北翼殿大旗手 翼殿大旗手 朝内疏附 朝内正疏 附朝内副疏附 访试㈠ 访试一员 职同将军官名目十二 东西翼殿参护 东翼殿参护一千六百员(即牌刀手),西殿参护八十员,因西王战死,附于东殿。 东殿各典官 典东舆八百员,典西舆一百员,因西王战死,附于东殿。典东马八十员 典东龙三百员 典东彩三百员 典东乐二百四十员 典东锣三十二员 典东礮二十四员 典东更二十员 典东牢四员 典东刑四员 典东袍二员 典东鞾二员 典东厨二员 典东水二员 典东柴二员 以上各曲官共一千九百十四员,陈去典西舆一百员外,司东殿仪卫官共一千八百十四员。 总圣库协理 总圣库协理二人 二甲翰林 无定员 各门巡守将军 大南门巡守将军小南门巡守将军大东门巡守将军 小东门巡守将军 北门巡守将军 太平门巡守将军 水北门巡守将军 旱西门巡守将军 水西门巡守将军 提报 正提报一员 副提报一员 朝内拯危急 朝内拯危急一员 头关提船将军 头关提船将军一员 提头关㈠ 正提头关一员 副提头关一员 提下关㈡ 正提下关一员 副提下关一员 正副典北翼舆 正典北舆一员 副典北舆一员 正典翼舆一员 副典翼舆一员 燕豫第大旗手 燕第大旗手 豫第大旗手 职同总制官名目十四 南北翼殿各典官 典北翼舆各八百员 典北翼马各六十员 典北翼乐各一百员典北翼彩各八十员 典北翼锣各二十四员 典北翼舆各二十员 典北翼更各十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