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其他太平天国相关文章总目和链接 |
|
罗尔纲、王庆成先生共同发起主编的十卷本《太平天国》历经十余年波折终于出版,对于太平天国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福音。 罗尔纲、王庆成二先生在治史上都以细致、严谨,重视史料的归纳、比较和辩伪著称,因此上这部著作也有着上述优点,如长期不被人重视的《武略》,因为附有大量天王眉批而对研究天王本人以及天国后期宗教、政治演变极富独特价值的《钦定旧遗诏全书》、《钦定前遗诏全书》,《风鹤实录》、《虏在目中》等时人笔记资料,包括首次大量录入的西人著作,萃于十册,极大方便了研究者的携带和查阅。 该丛书对史料的校对和版本都比较重视,如诸王供词,将现存各版本一并收录,再如《李秀成供》、《能静居士日记》、《建天京于金陵论》等,都尽可能选择了较符合原貌的版本,在当前的出版环境下,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情。 不过作为近二十年来最大规模、也是最重要的天国资料丛书,这部书给人的遗憾之处也不在少数。 首先,除了太平天国异体字、生造字和个别如李秀成供等自述材料,包括太平天国本身文件和印书在内的全部文书都用了标准印刷体的简化字,这样虽然方便了阅读,却也因此使得研究者无法从字体、笔体等的变化和差异,来探究文字材料背后的制度变迁和史实真相,加上该书对于文字史料的介绍文字显得过于简略,印书只注明版本,不注明不同版本的异同;文书只介绍来源、印文等,却对纸质、笔体、封套等不作介绍——中华书局版《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在这点上做得更好些,其所收录的文件,质地、封套形制内容、何字为印刷何字为墨书,甚至哪几个字是朱书哪几个是墨字,都写得一清二楚,虽然间有错讹处,但无疑能让研究者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史料、运用史料。 其次,对于太平天国印书,只录原《太平天国印书》二卷本未录或虽录而版本不佳者,未录入全部,虽然这部书是作为“续编”出版的,但如此规模的汇编类书,却于太平天国印书作不完全的录入,无疑增大了使用者的不便,至少在携带十卷本的《印书》外,还需携带许多其它类书,尽管这些类书中多数内容是互相重复的。 还有就是太平天国印书的不同版本未能尽录,甚至未能在书中简单地比较一下各个版本的异同,须知太平天国印书中的每一次“遵改”,甚至封面、书目的变化,都反应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当然,这不仅仅是《太平天国》、也是历年来各类天国史料丛编类书籍的共同遗憾,但以《太平天国》的鸿篇巨制,而无法弥补这一缺憾,不能不让天国史的广大爱好者们感到一丝惆怅。 不得不指出的是,编者并非不知道这些遗憾之处,罗老、王先生都曾多次指出,对于天国史料,宜影印,不宜排印,但在当前商品化的出版环境下,排印尚且如此不宜,遑论影印?同样,许多缺憾原本可以靠插图和彩页来圆满解决,但同样因为出版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做到。如今罗老离开我们已经近十年了,编委中的天国史学耆宿、以研究天父诗和天朝典章制度著称的吴良祚先生也物故已久,王庆成先生也年逾古稀,这些缺憾,怕是只能等后来的有心、有力、有才之士来弥补了。 最后必须感谢一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虽然有着上述种种缺憾,但在当今处处讲效益、讲金钱的出版时代,该出版社能排除种种困难,历经十年时间,将这部对排版、校对要求极其严苛,却注定赔钱的丛书面世,对于出版界来说,是一阵难得的清风,对于天国史的爱好者而言,也是莫大的幸事。 |
| 浏览:760 |
|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