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史料、传说、新闻、遗迹 |
牙梳山的樹木最古朴,牙梳山的野花最美麗,牙梳山的山泉最清純,牙梳山的鳥聲最動聽……不信,你到秋天的牙梳山瞧瞧。 秋日,我和几位文友踏著爽爽金風,走過崎嶇山徑,穿過金色田野,繞過簡朴的山村,來到神往已久的寧化縣北部安遠鄉境內的牙梳山。站在山腳,昂首望見那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我們迫不急待地投入了大山的懷抱。 我們登上了福建通往江西的碎石山道,向那高入云天的牙梳山峰頂挺進。攀援在彎彎的山道上,小路在岩亂石間彎彎曲曲延伸。時而山崖迎面陡立,時而腳底泉水漫浸。山路難行,我們登了一個來小時就汗流浹背,氣喘吁吁。我領先鑽進密林深處,頓感涼嗖嗖的,呈現在眼前的是:頭頂是遮天蔽日的濃蔭,腳下是縱橫交錯的盤根。古樹森森,枝杈交錯,樹葉繁茂。這里的每一株古樹都是一串動人的詩行。我伸手撫摸著高聳入云的古樹,耳邊流動著婉轉的鳥聲和幽幽的濤聲。一種置身于大自然的親近感和滄桑感油然而生,一種原始的美感在心中升騰。我們駐足靜聽遠遠傳來潺潺的水聲,循聲望去,在林子的前方有一山澗。這山澗寬不過2米,水卻極清澈,好似一匹潔白無瑕的素絹,從林蔭深處飄流出來,依著山勢林谷,彎彎曲曲地流淌著。令人置身于王維“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我掬一捧清澈透明的山泉嘗嘗,頓感清純涼爽。我們坐在岩石上小憩,欣賞著這鮮活靈動的山澗,眼前潺潺緩緩流動的山泉似乎在悄聲敘說著牙梳山的歷史和現狀:位于福建西部武夷山脈中段東麓的牙梳山,縱貫寧化、石城、廣昌邊境,為閩贛兩省分界線上的天然屏障,主峰海拔高度1387米,總面積為4733.3公頃。在這山谷叢林中隱藏著丰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據專家考証,這山林中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6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威武的華南虎、凶猛的金錢豹、善跑的云豹、奔走如飛的梅花鹿、美麗的白頸長尾雉等5種。國家一級保護的樹種有香果樹、種萼木、南方紅豆杉等3種。1997年9月專家認定牙梳山的森林是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是一塊難得的寶地。也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重要避難所。1999年2月,牙梳山被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我們沿著山澗往前走,雖在秋天枯水季節,但頑強的澗水依然像一縷銀弦在清淺的河床上彈唱,那韻律時而低沉委婉,時而纏綿細密,時而高亢激奮,宛如一支多聲部的樂曲,這大自然的樂音給這寂靜的山林注入了無限生機。那澗灘上到處是雪白 亮的岩石。岩石有的全被鏤空了﹔有的卻覆蓋著青苔,活像一群精美絕倫的雕塑,那千姿百態的形狀,實在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我們登上一段“樓梯嶺”,空間豁然開朗。頭頂上是藍藍的天,淡淡的云。鳥瞰層層疊疊的林冠,似華蓋、似尖塔、似陽傘,似淡淡的煙云,各呈風采。這時眼前出現了一塊青紫色的摩岩石刻,上面鐫刻著一幅“天書奇圖”。我們端詳良久,不知其意。恰巧,這時遇到一位挑谷子的山民,他熱情地說:“這塊石刻刻的是太平天國時太平軍的藏寶圖。當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時,這牙梳山中確實駐扎過翼王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在這山中高寨坑路旁有棵百年紫荊樹,曾有一個淒美的傳說:“清咸丰年間,牙梳山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婦,男的叫大山,女的叫秀姑。大山和土霸爭山,揍了土霸,在家呆不下去了,參加了石達開的太平軍。翼王派人贈送大水牛一頭,勉慰秀姑在家耕守。夫妻離別時大山留話:‘清妖滅,夫妻聚。’秀姑天天在紫荊樹下盼郎歸,但最后傳來的卻是太平軍覆滅的消息,哭得她天昏地暗。從此,年年樹干上沾滿相思淚。如今,那棵紫荊樹還沾滿了斑斑點點的淚痕。” 竭盡腳力我們登上了牙梳山互為左右的金華山。這時,正是中午,陽光燦爛,站在金華山頂對望,巍峨的牙梳山屹立在層巒疊障的蒼茫之中,我趕緊舉起相機,攝下雄偉高大的大山。山風拂來,周身涼爽,汗氣全消。有趣的是牙梳山間飄起一束束乳白色的薄霧,慢慢地撫摸著山巔,爾后,薄霧又慢慢向四周擴散,一會兒高聳的山峰完全被籠罩著,宛如戴上了一頂大大的白氈帽。我們又鼓起勇氣,踩著羊腸山徑,終于登上絕頂。環顧四周,腳下的云濤霧海已升騰得只剩下縷縷略帶透明的青煙,周邊千峰競峭,萬峰爭拔,山與嶺相連,峰與巒相接,連連綿綿,蒼蒼莽莽,氣勢宏闊。我被眼前大自然的杰作所折服,在這九霄極頂的牙梳山峰巔我才真正感受到回歸大自然的無窮樂趣,此時,人世間的一切煩憂都飛到九霄云外去了。 沐浴著秋日的晚霞,踩著鋪滿落葉的山徑,我們下山了。回望那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和那巍然屹立的牙梳山,在我心中忽升起一種聖潔之感。 |
浏览:80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