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其他太平天国相关文章总目和链接 |
1.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西欧之外最早追求建立民族国家的运动 近代国家,历史上是首先在近代西欧成立的历史性形成体。它是近代世界体系的政治性基本单位。理念上,具有两个侧面,即领域性主权国家的侧面和民族/国民国家的侧面。西方从君主制国家转入近代民族国家,是与追求解放、平等、自由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代民族国家具有的一定程度上的平等主义性格,因此具有传统性的权威主义国家所不具备的高度大众动员能力。它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建设国家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动员人的资源,在国家间的竞争中获胜。也正因为近代西方转入了民族国家,才迅速成为世界先进国家。而近代西方之所以能成功地实现了向民族国家的转型,与包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上帝的选民、与神的盟约在内的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以圣经为基础的人人平等的宗教运动便使英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民族国家”,英国因此迅速成为横跨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的世界最大强国。 从太平天国的《奉天讨胡檄》的内容来看,它痛斥胡虏侵占中国,欺侮汉人,呼吁人们起来推翻异族政权,复兴中国,共同享受太平之乐;它主张大家都是上帝之子女,人人平等。这些确实是充满了民族主义和平等主义的色彩。可以认为太平天国是一场既与从前朱元璋推翻异族相联系的,也与西方一些国家的民族革命类似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承前启後的民族主义运动。 天平天国的所有之人皆为上帝之子,天下一家、人皆为兄弟姐妹等反封建的平等自由博爱的主张以及“因国、省、县、村以及姓氏的不同而相互仇恨,相互攻击,乃是违反上帝教义的妖魔们伎俩”的思想,与西方近代国家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上帝的选民、自由博爱的思想基本上也是一致的。 2.太平天国的建国理想,与美国的建国理念有类似之处 太平天国关于上帝下凡建立地上天国的理想,与美国的建国理念也有类似之处。例如,太平天国认为它是代表正义、消除妖魔的神国,祈求上帝的加护,还主张“子女民人者,上帝之子女民人,非胡虏之子女民人”,“世居中国,谁非上帝子女”,并以“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预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满清、摆脱异族统治,复兴中国,建立一个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以实现与上帝的契约,实际上就与美国的独 立宣言有异曲同工之处。 美国的建国,是为了实现跟“神的契约”。根据《文明的冲突》作者,著名社会学家萨缪尔亨廷顿的《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可知,十七十八世纪的美国人,就认为美国是“正义所在的新天地”,是,神的国家。美国人的这种“神圣使命的感觉,立刻扩大到了把美国当作‘救济之国’以及‘梦之共和国’的千年至福说的主题”。在美国建立共同体,就是因为宗教上的理由。十八世纪的美国人和他们的领导人,也是以圣经为基础的宗教见解的角度看待美国独 立的。美国独 立革命,就是他们与“神的契约”。美国命运体的骨架,就是由清教徒们创建的。 亨廷顿指出:独 立宣言,诉求于“自然神”、“造物主”、“世界最高的审判者”,“神的摄理”,请求神的承认、正当性和加护。“政教分离”这一词,并未出现在宪法中。合众国宪法实施後五十年,美国人都认为宗教是维持共和国制度不可缺少的条件。欧洲人常常就美国人对宗教的关心度大大高于自国民的事实,阐述自己的意见:“刚到美国,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个国家的宗教性的侧面。”美国的宗教,“必须作为政治制度的首位看待”。 美国人对虽同属西方社会,但对非新教徒的异教徒也是非常歧视的,但没有几个美国人会以美国人破坏了西方文明而对美国人讨伐。并把让人们改宗当成个人的责任。例如,两百年间,美国人以敌对同为基督教徒的天主教徒的方式定义自己的identity(同一性)。 而满清呢,别说不可能有这样的理念,就是诸如妇女解放、男女平等这样的先进思想也不可能。相反,它甚至还把这样的先进思想当作破坏儒家身份伦理的大逆不道加以痛斥,并用来煽动人们对太平天国的仇恨。说实话,就是一百五十年後的现在,中国也尚未完全实现男女平等。因此不能不说太平天国具有非常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3. 太平天国的本质就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包括土地改革,平均地权、废除地主贵族封建特权在内的反封建斗争,乃是通往现代资本主义的必经之路。更是不少西方资本主义民族(国民)国家(nation state 或national state)成立的先决条件。 天平天国定都南京後,立刻颁布了第一个政策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 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制定了“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的公平合理的土地改革政策。 日本亚洲近代史专家,早稻田大学教授依田憙家在其论文《大平天国--その本質と継承》中指出: 那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基本对立物-----封建性的土地所有阶级和农民阶级之 间的矛盾激化。无论是从当时的中国,反封建斗争已经被定位成世界资产阶 级革命的一环这点来看,还是从其内容中具有“作为最革命性的资产阶级的 变革要求”的因素来看,太平天国虽然形式上带有农民战争的性格,本质 上却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格。因此,在其斗争中,正如洪仁玕提出的 最体系化的程序所象征的那样,太平天国是能够提出资产阶级发展的程序 的。这些政策,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败退而未能实现,《天朝田亩制度》也 在战乱中没能充分实施。而且,在一些地方,地主分子依然维持着权力,这 也许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吧。但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域,尽可能地大幅 降低利息和地租,并支援农民反抗地主统治的斗争。这一政策以及《天朝 田亩制度》提出的土地革命纲领,广泛吸引了农民大众,维持了十多年 的革命斗争。 正因为如此,太平天国统治下,农业·手工业生产得以发展,工商业极 尽繁华以至于到了“比从前增长数倍”的程度。 由上可知,太平天国革命,采取的虽然是农民战争的形式,但从作为资产阶 级世界革命的一环的反封建斗争这一本质来看,它有着与通过农民革命来达 成近代社会这一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市民革命有着不同形式的可能 性,并正开创这种形式。 当然,王制的问题以及议会制等,在其胜利的过程中,应该克服的问题以及 要新建设的问题也有不少,但从其彻底的土地革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来 看,它有成为远比当时的欧洲各国都先进的近代国家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土地革命自身,就是“资产阶级革命中最革命的形态”。中国这 一志向土地革命的反封建斗争,作为继承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以“农 民革命形态”出现的英国、法国之後的世界革命,甚至拥有更大的可能性。 除了上述基本性格外,还不能忘记太平天国的另一特点,那就是反殖民 地主义。 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以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为基础,欲与全世界建立正常的 外交、贸易关系。因此,太平天国如果取得胜利,肯定会克服中国半殖民地 的性格。 拥有这麽大的可能性的太平天国,由于大规模的内讧,以及由此引发的势力 分裂和革命干部的大量损失等等,而且,由这些结果导致的革命队伍中的地 主分子的抬头等,都是革命失败的大原因,但这些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 遵守革命战争中的原则。因此,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决不是命中注定,也 存在着胜利的可能性。 太平天国後期的总理洪仁玕为建设一个资本主义的共和国而制定的建国纲领《资政新篇》,不但在时间上远早于李鸿章等人的洋务运动,在内容上也远胜於之,甚至远胜于康有为等人的戊戌变法。例如,《资政新篇》提出了现代交通网络的建设(汽车、汽船的制造、铁路的敷设)、邮便·电信的整备、地下资源的开发、河川·运河的修筑、专利制度的实施、银行·保险公司的开设。在制度和社会方面,还提出了现代新闻社的设立、国库·税务制度的确立、警察·司法体系的整备、近代教育的振兴、医疗·卫生·福祉事业的振兴、科学技术·发明的奖励等等。 不但如此,还主张有必要进行总统等行政首脑的公选、即导入欧美政治体制的必要性。 这比日本的明治维新还要早十年,还要更接近现代民主体制!要知道,日本的明治维新,实际上是由从前的封建领主体制改为中央集权体制。天皇是“万世一系”的,任何人都不得对天皇有任何不敬言行的最高领袖。而且日本还是在明治维新之後又过了很多年,通过派遣赴欧留学生、参照英德等西方国家的体制才逐步制定了诸如宪法、开设国会之类的现代化政策。 当然,这些恐怕也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为满清效力的人连想也不敢想,也想不到的。 遗憾的是,由于一直遭到满清疯狂的围剿和不愿看到中国强盛起来西方列强的干涉乃至武力进攻,内部不和,因此缺乏一个完全实现这个纲领的环境,而且五年後首都天京沦陷,太平天国失败,以至于这麽好的纲领最终没能实现,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先进之处。 4. 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是承上启下的近代民主体制 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非满清那样的极端君主独裁体制而是军师负责制,实际上也是与近代资本主义体制相近的,当然比满清的先进多了。这种体制是上承中国古代王朝限制君主权力的丞相制,下启近五十年後才兴起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所主张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虚君共和制。而在太平天国时代,即便是先进的欧洲,也只有英国实行了虚君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法国虽然早在五十多年前发生了大革命,但政局一直不稳,後来还出现了皇帝登基的复辟。德国则连统一都尚未实现,还处在群龙无首、相互争夺权利的封建割据的阶段。也就是说,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对虚君共和制仍尚未普及,仍处在摸索阶段,太平天国就已经实行了这样的体制。太平天国的这一制度不能不说是它有着不但满清没有、就连西方也不多的先见之明。 5. 较之满清统治下的社会,太平天国更具有近代化的气息 《再论“太平天国之真相”》(遗憾的是我不知道该作者大名)一文也认为太平天国“较之满清统治下的社会,应该说是更加地具有近代化的气息了”。例如,该文说: 【洪仁干的《资政新篇》里所提出来的一整套近代化改革措施,又岂是清朝当时的那些“中兴名臣”们所能想得到的?至于洋务运动中出现的种种近代化的气象,如“兴工商之利”--鼓励近代工业发展;“兴车马之利”--修建铁路公路;“兴舟船之利”--兴办近代航海业;“兴电报之利”--架设电线;“兴邮政之利”--设立邮局;“兴新闻之利”--开设报纸等等,其实在洪仁干的宏伟的近代化蓝图里都早已有了详细的描述。至于在太平天国的社会中所出现的种种新气象,例如男子不再剃发梳辫、女子不再缠足、禁止赌博、禁止酗酒、禁止娼妓、禁止纳妾、禁止吸食鸦片、男女平等等等,虽然因为太平天国政治中专制神权和王权的因素进行得很不完整、规范,但是较之满清统治下的社会,应该说是更加地具有近代化的气息了。 由以上诸端不难看出,太平天国不仅没有所谓中断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而且从某种意义 上说大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甚至可以这样讲,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乃正是从 太平天国运动而启动了。即使在太平天国失败之后,它的精神还激励着人们为推翻满清专制政府、打出一个新中国而奋斗着。孙中山先生就曾说过:“……而余最初革命思想之萌芽,乃在于吾村之长毛残老之卒……”他也正是自命为“洪秀全第二”而义无返顾 地投入到推翻满清的革命中去的。】 6. 结语 因此可以说,正是异族满清、英法侵略者和以曾国藩为首的封建势力联手血腥镇 压了太平天国,才葬送了中国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民族国家道路的机会,使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状态又延续下去了。 换言之,如果没有异族满清、英法侵略者和以曾国藩为首的封建势力联手血腥镇 压了太平天国,从而葬送了中国步入近代资本主义道路的机会,中国恐怕不但早就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状态而成为近代民族国家,而且很可能成为世界强国,甚至超过西方一些发达国家。 |
浏览:119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