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福海寿山纪念园__著名左联作家马宁先生纪念馆
福海寿山纪念园

《作家马宁和他的“马来妹” 》

◎ 钟兆云

  
    马宁是上世纪30年代“左联”的首批作家。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中,他与夫人结伴同行,他俩的名字就是一段动人的故事。马宁原名黄振椿,因崇敬马克思和列宁,便有了此名,为了和王玉秀结成革命夫妻,建议她改名为王斯,斯者,斯大林也。
    浪漫夫妻
    1931年,“左联”五烈士在上海英勇就义后,马宁奉党组织之命紧急转移,只身漂洋过海,到达马来西亚后,受聘到联邦霹雳州首府太平华侨公学振华中小学,担任中学部主任。
    当时的华侨女学生穿戴都很华丽,只有王玉秀最为朴素,身穿粗布衣,尤其是那双木屐鞋,走起路来“咯咯哒哒”的,颇有韵致。她那善良的心地,以及漂亮的容颜,吸引了二十出头的革命作家马宁的目光。马宁后来坦率地承认:“我认识王玉秀时,便暗暗爱上了她。因本人早已改姓马,又是在马来亚遇上的心上人,所以一直将王玉秀称为‘马来妹’。”
    “九·一八”事变震惊了世界,马宁立即在振华学校组织反帝学联,宣传抗日。使他吃惊的是,王玉秀竟是马来亚共产党外围组织的积极分子,她勇敢地走上街头散发抗日传单,还爬树干、电杆贴标语。马宁对王玉秀的喜爱更是加深了一层,只是因为师生关系没好意思开口,怕求爱不成,闹成笑话,造成不良影响。但不久后,他的行动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受到密探监视。在离开太平的头天晚上,马宁决心向王玉秀吐露真情。
    那晚马宁带了一本英文版的《天方夜谭》来到王家,和王玉秀坐在一张桌子边面对面谈话,王家父母还认为是老师辅导学生呢。马宁指着一页让王玉秀看,只见上面写了一首英文诗:“我是一个流浪者,/我没有半文钱,/只有一颗热烈的心!”
    王玉秀打心眼里对马宁有好感。她羞涩地埋头在纸上画着圆圈,马宁从她手上拿过笔,在书上补写了一行中国字:“假如你永久是这样朴素的话,三年之后,你便是马宁夫人。”王玉秀咯咯一笑,跑进了后屋。
    马宁在马共的掩护下,到了新加坡,当了青年团励志社刊物《南洋文艺》的主编。他知道当地爱慕王玉秀的男青年不少,为了不使她被别人“俘虏”,他伪装成姐姐与她通信(以防书信检查出事),频频向她发起进攻。可贫困的马宁有时连爱情的通讯费都没有着落,他为此曾致信一位女同学求助,说:“我连寄情书买邮费的钱都没有了。”此事被传为笑谈。
    由于工作负担过重,马宁的心脏病复发,上级准备找一个可靠的女工来照料他的生活,并伪装夫妻做掩护。马宁立刻想到了王玉秀,他在信中只说很想念她,在新加坡给她找了份工作……王玉秀接信后,心里很矛盾,她一个16岁的女孩子,还没出过远门呢!但她还是瞒着父母,剪去辫子化了装,匆忙从太平南下新加坡。
    1932年,马宁和他的马来妹在新加坡结为伉俪,没有亲朋好友,没有礼炮,没有鲜花,没有合照,两颗心便贴在一起。为了做马宁坚贞的革命伴侣,王玉秀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马宁的建议,改名王斯。
    于是,这对小夫妻的名字里,融进了他们的理想和信念。他们决心在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伟大旗帜指引下,手挽手地把共产主义事业进行到底。马宁在新加坡的地点是保密的,所谓给王斯找的工作,无非是把她关在房间里,帮他抄文件、写信。信上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原来,这是为了瞒过警察的检查,而收信人只要用药水冲洗,文件的内容便可显示出来。
  
    马宁在新加坡没有固定收入,生活费全靠组织2角3角地附信寄来,一时接不上就陷入窘境。王斯自从嫁给马宁后,几乎成天呆在家里,惟一的一次跟马宁上街,还是在演出他的白话剧《一个女招待之死》、《夫归》时,那天他们都还化了装。
  
    为了摆脱特务和密探的盯梢,小夫妻在短短的时间内搬三次家。一天晚上,王斯正在家里等候丈夫归来,忽然接到邻居一女学生代为传递的条子:快到山后边森林里来!王斯以为有什么浪漫的节目等着自己,穿着拖鞋兴高采烈地跑到山后,一见面,马宁就急忙说:“快走,警察要来抓我们了!”把王斯惊出一身汗。
  
    王斯怀孕了,怎么办?马宁找了两个可靠的龙岩老乡,请他们带她到厦门分娩,在王斯离开新加坡的这天,马宁才跟他的新娘补拍了一张结婚照。
    要离开亲人,身边没有钱,眼前又是迢迢万里路,王斯哭了。她跟着两个陌生的男人,辗转来到了人地生疏的厦门。一个星期后,马宁交接完工作后,终于也从新加坡回来了。在厦门乡下,王斯在没有医生接生的情况下生下了长子,取名黄小马。马宁想尽了办法,才借到2角钱买了只小鸡给王斯补身子。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马宁找了块空地种菜,自产自销,生活渐趋改善。一天,王斯发现妈妈当初给自己的金簪不见了,便问马宁哪去了,马宁一本正经地说:“吃到你肚子里去了。”王斯一时没听出弦外之意,大惊失色,马宁大笑:“我不把金簪换些钱,你和孩子哪来的营养啊?”
    患难夫妻
    1935年,马宁携妻儿回闽西龙岩筹办医院,因无居民证件而被国民党城防部队抓去。经斗争获释后,他又前往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淞沪杭战既发,他作为义务医生,几次冒着炮火冲上前线救护受伤的爱国抗日将士。淞沪抗战失利后,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布置人员转入地下或撤离上海,马宁只好返回龙岩,找到闽西共产党领袖张鼎丞、邓子恢,参加了他们率领的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行军途中,他将自己的见闻和在军队中的生活感受,陆续写成《新四军散记》,寄往南洋,先后发表于《现代日报》、《现代周刊》。爱国侨领陈嘉庚也委托马宁为其主办的《现代日报》写篇叶挺军长访问记。于是,身为新四军机关报《抗敌报》负责人的马宁来到了军部,采访了仰慕已久的一代名将叶挺,并很快写就了《叶挺将军在江南》一文,让海内外人士了解了叶挺将军在抗日战场的风采,也拉开了马宁和叶挺交往的序幕。
    在福州念助产专业的王斯偕同邓子恢夫人陈兰到皖南后,分在新四军战地医院。1940年冬,随着国际法西斯势力的日趋猖獗,国民党反动派暗地里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一时间,皖南战云密布,新四军军部紧急动员伤病员疏散。组织上考虑到马宁患肠炎,决定让他撤退到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在那里设法落脚和养病。马宁特地和叶挺军长告别。叶挺见马宁孤单一人,惊讶地说:“你一个人走怎么行,你有病,万一路上发作怎么办?我看让王斯同志跟你一起走吧,她是护士,又是你妻子,路上好有个照料。”
    一路上,马宁在王斯的护理下,病情有所稳定。到桂林后,王斯在省立医院工作,马宁则再次受命奔赴南洋,从事革命活动。重回桂林后,他在家里边写作边当保姆带孩子。夫妇俩还以职业作掩护,为作家茅盾夫妇、科学家高士其等人和逃难到这里的新四军难友治病。马宁瞒着王斯把她最后一件心爱之物———珍贵的毯子送给一位患肺病的战友。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夫妻俩负债累累,穷得锅底朝天。为了生活,马宁还养了三头猪,当起了猪倌。在回忆这段往事时,马宁深情地说:“我回想解放前漫长的艰苦的生活,我们夫妻虽也发生过争吵,却不曾为‘穷’字翻过脸。恰恰相反,因为穷,因为共同的信仰,我们更加互相体谅,和睦相处。”
    一天,马宁从闽籍作家司马文森那里得知:叶挺军长已被解往桂林,软禁于观音山下。夫妻俩冒着风险,巧妙地躲过特务耳目,秘密到桂林东郊的观音山下,看望叶挺一家。叶挺的两个孩子有病,而国民党所给的药不足治愈,王斯亲自为他们配制药方。
    1944年,随着国民党前线的大溃败,日寇的铁蹄逼近桂林,此时叶挺已被秘密押往恩施,而夫人李秀文和家属仍羁留桂林。乱军之中,马宁想到的首先是安全疏散叶挺家属。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假扮国民党校级军官,历尽曲折搞到船只出口证,买到一条大船,历尽千辛万苦,把叶挺家属及高士其等二十多人,安全地疏散出去。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春回大地之后,马宁重新获得了人民的关注和信任,在全国文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祖国的文坛上又处处可以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了。离休后的马定一边写作(1993年,84岁的他还出版了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香港小姐奇婚记》),一边携王斯旅游,或寻找过去的青春,或拜会战友和学友。
    马宁在一篇文章中如是写他和马来妹的故事:“如今我们都步入老年,有时我‘老糊涂’,惹得她大声指责,我都权当她练‘金嗓子’,直到低八度才捧杯清茶。王斯狂怒后微笑是我难得享受。”
    1995年,马宁因中风住院,长时间不会讲话,你听王斯怎么安慰他:“你过去话讲得太多了,现在也该休息了。”
    2001年12月10日,马宁在与疾病作了整整7年的斗争后,终于离开了精心服待他的马来妹,享年九十有二。(钟兆云/文,摘自《人物》)
  
  
原文2002年12月02日 发表于摘自《人物》)  浏览:148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5/4/26 6:23:4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 宋协和《马宁与高士其的生死情结》(收藏于2005/4/26 6:47:51
◎ 符维健《马宁:一生坎坷写传奇》(收藏于2005/4/26 6:34:53
◎ 钟兆云《作家马宁和他的“马来妹” 》(收藏于2005/4/26 6:23:48
◎ 郑学秋《忆马宁先生》(收藏于2002/12/31 10:49:33
◎ 马宁“左联”五烈士别记之五──《胡也频和他的誓辞》(收藏于2002/10/25 20:08:49
◎ 马宁“左联”五烈士别记之四──《记白莽》(收藏于2002/10/25 20:06:55
◎ 马宁“左联”五烈士别记之三──《柔石同志鼓励我创作的事例》(收藏于2002/10/25 20:03:46
◎ 马宁“左联”五烈士别记之二──《李伟森是个踏踏实实的人》(收藏于2002/10/25 20:01:11
◎ 马宁“左联”五烈士别记之一──《谦逊的冯铿》(收藏于2002/10/25 19:59:13
◎ 马宁《回忆“左联”五记》(收藏于2002/10/11 14:16:1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 符维健《马宁:一生坎坷写传奇》(访问1562次)
◎卓如《我所认识的马宁》 (上)(访问1497次)
◎ 钟兆云《作家马宁和他的“马来妹” 》(访问1481次)
◎ 马宁《回忆“左联”五记》(访问1382次)
◎卓如《我所认识的马宁》 (下)(访问1336次)
◎ 马宁“左联”五烈士别记之五──《胡也频和他的誓辞》(访问1185次)
◎ 马宁“左联”五烈士别记之二──《李伟森是个踏踏实实的人》(访问1139次)
◎ 马宁“左联”五烈士别记之三──《柔石同志鼓励我创作的事例》(访问1134次)
◎ 郑学秋《忆马宁先生》(访问1016次)
◎ 马宁“左联”五烈士别记之四──《记白莽》(访问911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