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事迹、考证、讨论、感评

对二件伪太平天国“御玺”的辨析

陶短房

  
  在网上读到如下一条消息,真是哭笑不得。
  这件据说是太平天国“御玺”的东西,是彻头彻尾的假文物,而且,这位记者及其所请教的所谓专家的说法做法,也明显地缺乏治史所必备的严肃性,客观性,科学性。
  按照此文的记载,这位老人所谓珍藏的“御玺”为铜制,双麒麟纽,有“太平天国天王铭讯”的铭文,足有两公斤重。而这位记者引用某专家的考证说,“太平天国从兴起到灭亡,的确分别用木头、黄铜、玉刻了三枚御玺,这枚铜制的有可能留在四川。据史料记载,1863年6月,石达开率领部队到达安顺场时,被清军包围,清军杀害2000余作战人员后,遣散了老弱病残及新兵4000余人,现在大渡河一带仍有太平军后裔。铜制“御玺”极有可能随着洪秀全的余部留在四川。”
  这段文字看罢,连笑都笑不出,真是混淆是非,莫此为甚。
  这位所谓专家不知看得什么记载,说太平天国有什么“御玺”?有分别用木头、黄铜、玉刻的三枚御玺?
  稍懂得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天王和幼天王用过多枚印鉴,天王在长沙造过一枚玉玺,在武昌又铸金玺,也就是“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这枚最知名的金玺,稍后还启用“上帝圣旨天生真主坐山河”金玺,庚申十年后,又改用“父子公孙”的金玺一方,再稍后,天王、幼天王各新刻玉玺一枚,这就是说,仅仅金玺、玉玺,已知的天王印就有六枚。天京失陷后金玺一、玉玺二被清军所得,后金玺被盗熔化,玉玺至今尚存,其他金玺玉玺则下落不明。
  再说木印,属于天王名下的木印只有“旨准木印”,南京80年代文物普查时曾在一老宅屋顶发现一方,但该木印系用于印书的批准,当时太平天国印书“汗牛充栋”,且各地都在刻印,每本书上都须有旨准印文方可发行,照理看来,旨准木印应该有相同文字的多枚而非仅此一枚。
  也就是说,天王、幼天王已知印玺有多枚,目前保留的的确是三枚,但不论遗物还是公私记载,都没有用铜铸印的说法,不但天王,从王爵直到最低一级持印官两司马,印章的质地只有金、银、木三种,从没有用铜,不知这位专家的“的确”,所据云何?
  忠王供词中和各种公私记载中都提到天王金玺“铸有金龙头”,不但天王,王印都是龙凤纹饰,六爵以下分别有虎、豹、熊、象纹饰,却没有文中所说的麒麟,道理很简单:作为传统神怪传说中的神兽,在独尊上帝的天国是要被称作“死妖”打倒的。
  更有趣的是,文中不厌其烦地记载了那不伦不类的八字铭文,却没有说印文是什么,是否因为天王玺印的印文世人皆知,是以不敢做什么手脚呢?
  那位所谓专家说这枚“御玺”应该是被翼王余部带到四川的,更是天下奇谈:翼王丁巳七年出京远征,打出的旗号是“出师再表真”,如何会私自带走“御玺”,这岂不与谋反无异?而天王对翼王“重重生疑忌”,更决不会把象征帝王权威的“御玺”交给这个让他不放心的人。
  实际上,从民国时代至今,四川地区就不断爆出“藏宝图”、“献宝”之类的奇闻,文革后更是一度年年发生,甚至多次出现进京献宝之类闹剧,而结果都是子虚乌有的讹言,或者别有图谋的赝品。社会鱼龙混杂,出现一两件伪文物不足为怪,但做为新闻工作者和历史学者,采用不负责任的态度助长这种作伪和炒作,就不能不让人感到十分遗憾和痛心了,。
  
  
  附:原文:
  四川一老人被传收藏太平天国“御玺”
  --------------------------------------------------------------------------------
  
  东方网3月28日消息:日前,记者接到一知情人电话,称一老人手中藏有一枚铜制太平天国“御玺”。几经周折,记者前天见到“御玺”照片。
  
  26日晚上9时,记者与神秘老人见面。老人将“御玺”取了出来,在灯光照射下,反射出黄铜所特有的光芒。“御玺”印钮的双头麒麟已变成墨绿色,印台四周阴刻的铭文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稀还能辨认出“太平天国天王铭训”等字样。神秘老人指着铭文告诉记者:“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枚玉制的太平天国‘御玺’,底面印文和我这块一样,但它的四周就没有铭文。”这枚看上去不大的“御玺”足有2公斤重!印钮的麒麟刻得非常精细,是用一整块黄铜雕刻而成的。老人称50年代初,一位听口音是大渡河一带的老人将祖传“御玺”卖给了他。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考证,原来这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曾用过的“御玺”。
  
  据专家介绍,太平天国从兴起到灭亡,的确分别用木头、黄铜、玉刻了三枚御玺,这枚铜制的有可能留在四川。据史料记载,1863年6月,石达开率领部队到达安顺场时,被清军包围,清军杀害2000余作战人员后,遣散了老弱病残及新兵4000余人,现在大渡河一带仍有太平军后裔。铜制“御玺”极有可能随着洪秀全的余部留在四川。
  
  ----------------------------
  随手继续搜索,居然发现这样的铜印并非只有一方(参见下文),不过下面这篇文章的作者显然严谨的多,他倾向于怀疑是赝品,却置疑于这样吃力不讨好的赝品如果只做一个会很不划算,看了上面四川的“发现”就可以回答这个置疑了:这样的“文物珍品”当然不止一个,以后怕还会从各地不断“重见天日”的。
  
  附原文:
  “太平天国玉玺”惊现闽西
  
  
  
  
  
  
  
  
  
  
  --------------------------------------------------------------------------------
  
  2001年11月15日
  
    “玉玺”消息语惊四座
  2001年10月31日,龙岩市武平县政协文史组举行文史资料征集会议。武平一中退休高级教师、平川诗社社长李坦生先生的一则消息语惊四座。
  李老师说,武平农民钟某,送来一方青铜质大印要求鉴定,此印有“天国玉玺”字样,重1350克。
  武平县政协副主席、《武平文史资料》主编林善珂和该县文联副主席、《梁野文苑》主编林坚等地方史志学者随即前往藏印地点,对实物进行认真研究,认为“天国玉玺”扑朔迷离,真伪难辨。
  “玉玺”何物?
  该“玉玺”为青铜质,铜锈斑驳,保存完好,重1350克,正方形,径8.2厘米,高5.3厘米,印纽为前后麒麟形,高4.5厘米,全印高9.8厘米。“玺文”四周上作双凤朝阳纹,左右作龙纹,下作立水纹,中镌宋体字正书“太平玉玺。天父上帝,恩和辑睦。天王洪日,天兄基督,救世幼主,主王舆笃。八位万岁,真王贵福。永定乾坤,永锡天禄”共44字。
  值得注意的是“玺印”四周侧边铭刻有行书字体的“太平天国天王铭训”共265字。
  主要内容除大家熟知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那些太平天国纲领外,还有“天父传话入梦来,天兄佑主把弟栽,天王开创千秋业,民众协力度太平”山歌体诗句,以及“自朕于此,历代天王皆应铭记,万不可轻纵,不可狂欢,不可奢侈,自家业精于勤,不偏不倚,尽心尽力,我朝幸哉”的训示,又有“国始于兵,兵养于民,民生于田,田聚于财,财敛于国,国承于天,天赖于德。”等等内容。
  修老屋时,武平农民发现“玺印”
  武平农民钟某是“玉玺”的发现者,将“玉玺”送李老师鉴定时,一再叮嘱不要透露出其姓名和住址。海峡都市报社记者前往武平采访时,钟某也一直不愿露面。据李老师解释,钟某这样做,完全出于安全考虑。
  钟某送来“玉玺”时,对李老师说,上个月,他去武平邻县广东某山村农家修缮老屋,在夹墙发现了一块用绸布层层包裹的物件,绸布已破败,打开一看,是铜印,就告诉屋主,屋主说留着没用,就把铜印送给了他。
  李老师说,他在武平一中任教多年,平时做过一些地方文史工作,写过一些文章。钟某是他弟弟的朋友,钟某将“玉玺”送来仅仅是作鉴定,并不愿转让。另外,钟某是老实人,本乡本土的,又是弟弟的朋友,送“玺印”鉴定,是出于信任,别无他意。
  扑朔迷离真伪难辨
  我国著名史学家罗尔纲先生著有《太平天国史》一书(中华书局版),其中第三十一卷有《玺印》章节,该章节图文并茂,对太平天国玺印有详细记载。
  据记载,太平天国玺印有金玺、玉玺之分,金玺于天京失陷时,被窃归清军机处,后被窃熔为金条。玉玺一方现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馆藏玉玺与青铜质“玉玺”比较,有同有异。
  玺文内容、字体、图案完全相同,不同之处是馆藏玉玺为青白玉做成,径20.4厘米,高2.7厘米,纽高7.4厘米,纽背刻云纹,纽侧刻双凤朝阳纹,龙凤双纽。
  青铜质“玺印”不见《太平天国史》等史书记载。
  太平军余部在闽粤赣边最后终结
  史志记载,清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清军攻克天京,洪仁王干等拥幼天王突围出走,几经苦战,至江西石城被俘,而待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两部十数万太平军则转战闽粤赣边,攻克汀、漳两府,闽省大震。左宗棠飞檄三路清军入闽围剿,太平军败退粤东。清同治四年十二月(1866年1月),清军攻入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太平军残部突围至黄沙嶂,清军穷追不舍。黄沙嶂荒无人烟,山回谷绝,太平军被包围,全军覆灭。历时十四年纵横十八省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至此终结。
  1857年至1864年,太平军曾先后三次进入武平县城,武平为闽粤赣边四战之地。
  地方史学者众说纷纭
  武平县地方史学者及县博物馆人员,对青铜质“玺印”的真伪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质疑者认为,该“玺印”制作较粗糙,且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太平玉玺”图谱不同,又未见《太平天国史》专家论著记载,因而可基本推断是伪作。
  另一派则认为,这一“玺印”是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草创之初的产物,草创之初号令三军的印信难免粗糙,若论造假,至少有四个方面难以解释:一是麒麟印纽制作难度比龙凤纽复杂,制假者为什么不按图谱制作?制作麒麟纽是“吃力不讨好”;二是制假者铭刻“太平天国天王铭训”是“画蛇添足”,因为图谱中玉玺无此铭训。此外,据“铭训”中的内容来看,符合太平天国许多文告的语言特征,如“山歌诗”、“自家”等语言,为太平天国文告特有;三是制作假“玺印”工艺较复杂,制假者制作“孤本”则得不偿失,若批量生产,又不见其他假“玺印”出现,令人费解;四是造假“玺印”风险大、难度高、引人注目。若说造假者无历史常识,那么,“玺玉”玺文内容、字体、图案与天王玉玺同出一辙,若说有历史常识,那么所谓“玉玺”本应玉质而非青铜质,一拿出手就露出马脚,又何必苦苦造假?
  争论双方都认为,是真是伪,有待专家作最后鉴定。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若为假玺印,则是全国迄今为止最先发现并见诸记载的太平天国假玺印;若为真玺印,那么,将填补太平天国研究的诸多空白
  
 浏览:160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6/19 3:12:2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6651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5835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483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3903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3888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3656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3589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334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2828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184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7 17:43:3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