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想说的很多,但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谈起。因为我总觉得,与玉麒十年相识,五年共事的那份友情,对玉麒才鲜灵活现,却倏然而往的那份伤痛,乃至眉头心上挥之不去的那份思念,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现受张老师淑君之托,为玉麒的遗作《我的历史观》作序,竟存几分惶惶,一怕无法担此重任,二怕过多饶舌会惊扰了的玉麒在天之灵。 玉麒生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讷言敏行,最让我钦佩的是任劳无怨的踏实和巨细兼顾的周到,是虚怀若谷的大度和清廉高洁的操守。我曾听说他有这样一份手稿,是在大学期间写的,但他总以浅陋为由不肯展示与人。今天始得一读,才更加了解了他的博学多才和思想深邃。面对书稿,我更是深感物是人非的遗憾和天妒英才的无奈。 书稿的字里行间,昭示着一个热血青年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是“真正开动自己的思维,思考宇宙、人生、人民、祖国、民族”;并“希望人人都能够真诚的热爱真理,真诚的对待人生,人世”。他在书中大胆而坦诚地谈论着社会科学中最严肃也最沉重的话题----哲学与历史,从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法律与道德的观念,以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解与思辩,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观点。同时也充分展示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我以为,对于《我的历史观》,有的观点的确值得商榷,有的理论还值得探讨,有的文字也略显稚嫩。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部手稿是出自一个只有22岁的黉门学子之手。况且,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述,此文只是构造了一个结构。按着他的计划,将来再慢慢地添砖加瓦。可以预想,如果几易其稿,最终它可以成为一篇卓有影响的哲学鸿著。但天不遂人愿,他挟着满腹经纶,带着对人生的责任,随着日渐的成熟与完美,静静地离开了我们,而留给我们生者的,则是无限的伤感和无尽的思考。 是为序。 |
浏览:128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