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史料、传说、新闻、遗迹 |
太利墓座落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龙潭镇老寨旁的东面的山坡上。现在的龙潭镇地域,古代称大巴山,是古代巴人的发源地。这是苗族《古老话》记载的。太利墓所在的山坡,屡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注意,苗民很保密,至今还没有汉语名,史有苗语名叫高崇。若要译成汉语名,相当崇坡或崇山。坡上野草丛生,松析成林,郁郁葱葱。墓场是个绿茵茵的十来多亩宽坪。墓的四周围着四座小墓,墓被野草覆盖着,枯草嫩重叠,足有一尺多深。墓头没有墓碑,只有一棵两掐粗的、略弯曲的极树立在太利的墓头。树枝开始茂密,充满着活气和生机,堂堂皇皇的苗族祖先之一的名墓,怎么如此平凡呢?据说古墓原高三丈六尺,底边周长一十二丈八尺,墓头有石雕刻的宫殿,前面一对石凤,后面有一对石龙,左右有一蹲石狮,皆栩栩如生,玲珑剔透,巧夺开工,到底是哪朝哪代修的,上面没有汉文,只有花带文,也无人理解。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他的部将复猷率余部撤回广西,途经老寨,苗族人杀猪宰羊搞劳翼王余部,并共同为翼王披麻带孝。清朝湘军追来,杀了老寨三百多户苗族,放火烧了七天七夜。老寨苗民选了四个大力士当头领,率领一千多苗民在太利墓前与清军浴血奋战了三天三夜,终因寡不敌众,四个头人围墓刎颈牺牲。就这样,雄立伟岸的太利墓就遭铲平,只有站立在墓头的墓碑还屹立着。墓内文物及石凤、石龙、石狮也被抢走了。余生的老寨苗民把那四个头领的遗体,埋在他们倒下的地方,各立一块石碑象征着祖先之墓的四个“卫士”。“文革”那年头,“红卫兵”又把那块大碑连同当年保墓牺牲的四个卫士的小墓碑,当作“四旧”砸得稀巴烂。现在这棵茂盛的杉树,就是当年老寨一个老苗民暗自栽培的独特的“墓碑”了。到了清明时节,树下照样有老苗民去挂上白花花的纸条,插上香柱,燃烧冥钱,不示不忘祖墓。这大概就是他们的民族意识吧?石头墓碑推倒砸烂了,立在苗民心中的墓碑不倒。
|
浏览:118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