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文革纪念园__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
赛场英魂文革纪念园

容国团生平纪实·康乐馆练球生涯

何志毅/梁潜

  容国团主动摘下一枚苦涩的无花果之后,心无旁骛,更加专心致志练球了。慈祥的父母也千方百计为儿子创造条件,容勉之身体好转一些,就想出来找些工作干。适逢香港商务局为刺激香港经济,作出征收商税的新规定:凡商行超过全年的营业额就征税,反之可免收税项。当时一些中小商号急需懂中英文的会计员帮忙记账。容勉之曾义务为几间商行记账做报表,他们都取得了免征税的待遇。由此宣传开了,很多小商号都找他帮忙,但这种工作每年只能做六个月,征税期一边,容勉之又得赋闲了。为此,容勉之借钱到工厂拿些煤油汽灯的灯纱回家缝制,赚些加工的零碎钱,一家人的生活,勉勉强强地维持下去。容勉之夫妇对儿子的失学一直感到内疚,现在看到儿子爱上了乒乓球,就想方设法为他创造条件。容勉之满怀希望地对儿子说:"亚团,你要好好用心打球,家庭的生活你不必忧虑,我会尽量想办法的。"每天早上,当容国团打开自己的抽屉,就会看到叠得整整齐齐的运动衣裤,上面还压着一元钱……
    
    这些年来,海员工会也听闻容勉之家庭有困难,时常送些米、土产品等接济他家,以解一时的因顿。可是工会的领导却一直不知道容国团为工人打表演赛而被老板责难的事。有一次,香港一个代表团参加广州国庆节庆祝活动,有一个叫吴天亮的人对工联会的理事长陈耀才反映说:"你知道吗?筲箕湾那个小霸王,去年国庆在修顿球场表演之后,与东买老板闹翻了,老板要他写悔改书,他不写,后来便脱离东买了,现在他家庭生活很困难。"
    
    "有这种事?我们怎么不知道呀。"陈耀才惊讶地说。于是他吩咐吴天亮回港后通知容国团去工联会一趟。
    
    吴天亮来到筲箕湾一间"南莨茶楼",找到常在这里饮早茶的容勉之,把一张名片递给他说:"容伯,理事长叫容国团到工联会找办事人员联系工作。"容勉之听到这个消息,不胜感激,紧握吴天亮的手说:"很多谢你们的关照。"
    
    这样,容国团便安排到香港港九工人联合会下属的联益土特产公司当营业部职员。这间公司的业务是专门办理中国内地的土产品,分发到各个工联会小卖部销售。容国团白天在批发处写票据,包扎土特产,晚上就到公司里面的康乐馆教工人练乒乓球。这时,他的好朋友戴树荣也离开了东买,被工联会邀请到这里工作,专门负责送货。两个好朋友在一起工作,一起打球,生活过得很开心。
    
    容国团在这个集体的大家庭里,和工人们相处得很好,工人们的生活作风和求实的工作态度给他很大的影响。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他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这使容国团逐渐形成一种民主意识。容国团觉得自己的工作主要是推销国货,对支持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意义,是一种光荣的工作。这样,他使很关注祖国的动态,工作也特别刻苦,特别认真负责。报界后来评价容国团这个时期的生活时说:"容国团为人和蔼可亲,待人诚恳,他是工人的儿子,他具有工人所有的特质。"
    
    这时期,香港乒乓球总会举办过一次中级杯乒乓球锦标赛。容国团和戴树荣几人代表工联队参加比赛,取得了团体亚军。到球场观战的工联会领导觉得容国团的确是人才,很有拼搏精神,但可能是白天需要工作,晚上又要当教练的缘故,而没有更好地发挥水平。为了培养容国团成为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工联会几个领导决定把容国团从公司抽调出来,专门在康乐馆练球,工资160港元照发,而且另给50港元作为出外练球的"车马费"。
    
    容国团深为感激,为不辜负工联会对他的期望,更加勤学苦练。他平时除了参加粤剧和水运会的文体活动、球类比赛以及做些工作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练球和钻研技术上。他比较善于总结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俗话说:"久住江湖,能识过往之人。"在1956年夏,他随工人团体到北京访问比赛时遇到对手 全国冠军王传耀,结果铩羽而归。回来后,他使认真检讨自己,觉得与王传耀那身硬功夫比较,自己相距还远。这场比赛王传耀左右开弓,打得容国团守又守不住,攻又攻不成,简直是一败涂地。容国团根据自己防守差的弱点和对方攻球狠、准的特点,下决心学好两门功夫:一是发球,一是推挡。他常常一个人学发球,发了捡,捡了发,孜孜不倦,还经常用几个小时练推挡还击。他钻研破王传耀之道,认为只有发球抢攻和紧紧逼住王传耀的"金钟罩"遮掩不着的地方时,才有取胜的把握。王传耀当时虽没有指点容国团,却间接地使容国团悟出这些方法来。
    
    的确,容国团这几年打球的运气一直不好,当他打球遇着劲敌时就会手软,并形成心理负担。在1956年春的香港十四强乒乓球争霸城中,容国团在一个月内一连打败了不少英雄好汉,先后击败过名气比他高的擅长远削近攻的澳门老将"大牌"罗锦炎、有"回力弹"之称的削球能手李平和当届香港冠军名将"摄铁手"钟展成。可是,当他每次遇到亚洲冠军老将刘锡晃时,就临阵而怯,不敢放胆进攻了。他本来完全可以靠技术取胜的,第一局时,曾几度以三数分领先,怎奈被刘锡晃稳守抢攻追成平手,随之手脚慌乱,反而处处被动挨打,无法施展发球抢攻的"杀手锏"。在互相交替上升到25平后,容国团心理负担过重,连抽两球出界,先负首局,后来他连赢两局,最后仍被经验老到的刘锡晃连追两局,结果容国团反胜为败。
    
    容国团不由得自艾自怨起来,觉得球运真是不济,两届香港公开赛都遇着这颗克星而未能打进决赛,将金杯拱手让人。他对疏堂哥哥容梓森抱怨说:"唉,森哥,我年年比赛都不够运气,每次决赛抽签都遇到刘锡晃这颗克星,总是输给他,现在我一遇着他就手软了。"
    
    "亚团,你失败的原因是忌他的球,你遇着他时,如果当做另一个对手来打,可能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嗯,你说得对。"容国团受到一些启发。
    
    刘锡晃不槐为亚洲乒坛盟主,他打球能沉着应战。头脑冷静,善于多面进攻,尤擅长打别人的守球,当他"质球"输的时候,他会小试削球、短挡以及连发旋球,当这些看本领也不行时,他又会主动抢攻。这种随机应变的打法,是他久经战阵所逐渐形成的风格。
    
    容国团开始有针对性地研究刘锡晃。他既学习刘锡晃打球的沉着冷静,又吸取刘锡晃善于灵活多变的打法。同时,在练习乒乓球时,他不仅注意学会技术,而且更注意如何将学来的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借以创造出一套绝妙的战术。
    
    有一次,英国的前世界冠军李芝来香港访问。容国团被安排与他在修顿球场比赛。一上场,他就运用了刘锡晃这种推、挡、搓等多样战术。当他在猛烈对攻中发现对方打来一个力度较弱的长抽球时,他立即改变打法,一个滑步上前,玩魔术似地把长球"缩龙成寸",轻轻捞在对方的网前。李芝扑救不及,连连摇头叹气,认输了,一时获得全场的喝彩。
    
    在香港这个商业化的社会,足球历来都是重视大众比的体育项目。至50年代,当地的乒乓球运动尚不普及,几乎没有一个符合标准的练球室,要进行全面的训练十分困难,容国团从没受过教练员的专门指导,因为若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员需要大量的金钱,他这个穷孩子做不到,甚至连球艺相等的球员之间的互相切磋的机会也不多,因为运动员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忌讳,怕"教识徒弟没师傅",怕自已的功夫一旦波人学了,自己就无立足之地。
    
    容国团有一个球艺很好的朋友名叫邓鸿波。他住在九龙弥敦道,同是低下阶层,他们两人过去神交已久,在球场相逢,更如兄弟。为了切磋球艺,容国团每星期抽空两三个晚上,从筲箕湾搭船过渡到弥敦道的一间窄小的球室,与九龙区赶来的邓鸿波一起练球。他们每次练球大都在四个小时左有,总是在管理球馆的管理员要熄灯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两易寒暑,苦练绝技。容国团除了练球之外,还不时做辅助运动,他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间功课就是跳绳和做柔软体操,使得身手灵活,腰力好,弹力足。
    
    这时期,容国团还在九龙认识了公民健身院的一个姓廖的理事和一个与广东省体育委员会有联系的陈光禄。经几个人商量,决定组织公民乒乓球队,由容国团物色人选。容国团于是找了邓鸿波、余润兴、吴国海、钟恩荣四人组队。每晚都在公民健身会球室孜孜不倦地练球。练得疲倦了,便由朋友王广成带他们到附近的大排档吃"煲仔粥"消夜和聊天。
    
    公民队里,容国团和邓鸿波的球艺较高,是主力球员。他们为了备战即将举行的香港乒乓球锦标赛,秣兵厉马,加紧练习,把主要精力全部放在钻研反攻的技术上,完全采取日本世界冠军田中利明和获村伊智郎唯攻主义的"搏杀格"。
    
    容国团鼓励邓鸿波说:"攻打抽杀一定要有必胜信心,绝不犹豫。比赛时,无论对手是否占上风,也绝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既勉励别人,自己也不怠慢,所谓"如今双剑合璧冲天飞"是也。
  
  
 浏览:232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1/5/14 17:45:4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尾声(收藏于2001/5/14 18:24:16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浪遏飞舟(收藏于2001/5/14 18:23:45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火葬费从家属工资中扣除(收藏于2001/5/14 18:22:29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洒别人间(收藏于2001/5/14 18:21:50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痛苦的选择(收藏于2001/5/14 18:20:52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另类的 "叛徒"(收藏于2001/5/14 18:20:08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祸不单行(收藏于2001/5/14 18:19:08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请战书(收藏于2001/5/14 18:18:09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旋 涡(收藏于2001/5/14 18:17:29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做一个党外"布尔什维克"(收藏于2001/5/14 18:16:5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火葬费从家属工资中扣除(访问3783次)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康乐馆练球生涯(访问2328次)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痛苦的选择(访问2237次)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做一个党外"布尔什维克"(访问2166次)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浪遏飞舟(访问2114次)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鸳鸯蝴蝶梦(访问2010次)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 ·序(访问1868次)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祸不单行(访问1816次)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 ·广州起义八死余一(访问1682次)
何志毅/梁潜容国团生平纪实 ·摇 篮(访问167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4/12 18:55:0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4/10 8:14:37
访客(评论于2007/12/11 11:19:15
访客点评3113号文选(评论于2007/9/11 12:27:29
访客点评3113号文选(评论于2007/9/9 17:21:56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文革纪念园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