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文革纪念园__生死之谜——储安平
文革纪念园

《为中国的农业试探一条出路》刊出后的响应

储安平

  《为中国的农业试探一条出路》刊出后的响应
  
  
  本刊3卷3期刊载了李克佐等留美八位读农同学的一篇《为中国的农业试探一条出路》。他们预备明年夏天回国,回国后预备创办若干生产农场。在那篇文章里,他们大体上陈述了他们的理想和计划,在字里行间,他们充分表示他们有一种新的建国精神,想以实际的工作来改造社会,充实社会。他们希望在回国以前,能先得到国内人士的赞助支持,共同为理想而努力。本刊的一贯态度:对于一切怀有新理想、新计划、新精神的人或事业,赞助支持,愿意尽力给他们各种便利。所以在那一篇文章的后面,我们表示:假如政府当局,社会各界,或本刊读者,愿意和这八位留美同学通信商讨,或给予赞助者,本刊愿意代为转达,俾使双方可以直接通信
  3卷3期出版后的第三大,我们就收到沈亦云夫人来信,表示赞助,原信云:“安平先生:昨日课毕归家,见案头《观察》3卷3朝,急取《为中国的农业试探一条出路》及衡哲先生的前置辞二文先读。通篇似言我所欲言,示我所欲知,不觉兴奋累日。云以不辨菽麦、畏牛羊为异类之身,孜孜不舍于一隅之农村,原因固多,以知识阶级了解困苦之农村及与无告之农民为友之意,实居大半。自问工作同人,咸具灵魂,借以外行之故,似土地庙中供的关公,致文武不相称,用力多而成功少。今之为农村事业者,或出之政府,视人事为转移:或出之商人,以余唾为农民之福利,养猪食肉,养鸡生蛋而已;亦有借以号召,强购民地,此则等而下之矣。此三者,云所幸免者也。对此八位青年及其同志,彼决心,彼办法,无不钦佩赞同,祝其成功。敝山(编者按:莫干山)先准备其所需一单位之地亩(编者按:240市亩),供其实验,欲稍多亦可。即不来敝山,亦愿为绵力所及之援助。舍了除山中公益事业外,无一亩私田,故以此相邀耳。附《莫干山小学15年》一册,敝山内容历史略可参考,并烦转寄。(下略)”
  其后又收到教育部中等教育司职业教育科陆厚仁先生致留美八同学信云:“仆在教育部办理职业教育行政工作,内心希望于各职业学校者,正如尊论中之能于校内有质际的生产农场和生产工场之类。只是目下极难推行,其主因还是在缺乏真诚实干不移之人才。先生等既志切实干,鄙见极盼将来初步能在几处农业职业学校内来实行。在南通现在办有一所‘国立南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内设农艺、园艺、畜牧、农产制造四科,在南通有实习场地200亩。另在如皋还有田2000亩,正可作新式生产之实验。此外海南岛有国立琼山高级农业职业学校,陕西有西北农学院附设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目下国内各农校所用教材,恐怕都是旧的,教育恐怕也大都还是以书本为主,纵有广大场田,但设备恐亦陈旧贫乏。先生等如不嫌屈就,极希望将来能替这些学校革新一下,一面也好把生产农场实验推行出去。……”
  又收到前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王公(王与)先生致留美八同学信,大意叙述辞官之后,正有“田园将芜胡不归”的计算。王先生并已拟有一套计划,就他自己的计划及留美八同学的意见,一一提出商讨,并认为政府方面,社会方面,甚至金融机关方面,都可设法请求协助,对于留美八同学的需要,王先生说可以负责设法代为进行。
  又收到南京姜国楹先生嘱转的信:“我的家乡在湖南邵阳,那儿的教育颇发达,土地也还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现在善后救济总署设有一个乡村工业示范组织在城里,正在进行创办肥料厂、炼油厂、碾米厂和其他乡村工业。不过那儿是山地,没有广大的平原。山上可植桐,平地可种水稻,其他副产物也很多。如果你们认为这种环境可以适合你们的需要而又相信我的话,我可以即刻回乡去做开路先锋,宣扬你们的主张,假我半年时间,便可组成一个合作农场,筹集资金。你们回来后,我可以陪同你们去参观设计,正式进行工作。”
  又收到南京司法行政部聂健英科长嘱转的信:“司法行政部近年来在各处创办外役监,利用人犯,开办农场。现有安徽宣城一处,定于明年1月成立。该监有耕地5000亩,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犯人生活,职员薪俸,以及一切设备,全由国家供给,收获除以百分之十缴解国库外,余者供扩充农场之用。若得志同道合之士数位,认真合作办理,三五年后,不难使该监成为一理想之模范农场,并可以此处为基础,向附近农民推行尊文中所述之理想。”
  又收到镇江江苏省地政局郑君平先生嘱转的信:“本人年来对于土地农村正作积极研究。苏省淮安县丰大乡有滩田七千余亩,土地肥沃,战前计划开殖,嗣以军兴未果。刻仍拟继续前愿,业经拟就复兴合作农场计划(兹附上一份)亟欲证求同志合作。兹读宏文,尤钦钧见,愿让地千亩,以为君实验农场之需。有关各项手续,容俟诸君海外归来,再行面洽。”
  又接常熟张礼纲县长来信:“编辑先生:读贵刊3卷3期创办生产农场刍议一文,深佩李君等真能为中国农民谋出路,为中国农村谋复兴,为中国建设作打算。礼纲从事县行政工作前后八年,由黔而苏,无时无地不感觉知识分子未能负起其应负之责任,以致无知无识之农民,经常在水深火热之中呻吟。前在贵州时,试探以教育为中心谋农民生活之改善,在江苏太仓时,亦曾试探以乡村工业及棉作改良为中心,谋农村经济之复兴。终因为时间及人力所限,未能收效。阅此文后,大意与礼纲所见者不谋而合。乃乘县参议会开会之时,提议将县农场借与李君等作为试办生产农场之用(场地约80亩,位于常熟小东门外),该议案已经大会通过。特函奉闻,并请转函李君等,如其志已决,场地大小适宜时,即进行议订详细办法。礼纲籍隶江阴,距常熟城仅40里之遥,且与地方人士颇为熟悉,即离职后,仍可用私人身份进行是项事业,深愿能用此办法,求得中国农业一条光明大道也。”
  又接重庆民生公司缪成之先生致编者信:“……鄙人愿向李先生介绍,在重庆北碚地方有两处可供他们理想之经营。一在北温泉斜对面大渡口处,有二百六十余亩。地临江边,前由慈幼院植有果树三千余株,地面年可出包壳将近100老石(即300市石)。近为一友人购得,正感无法经营,如李先生等有人愿意借作试验,决可办到。又鄙人在北碚相辉学院附近有山林及熟土约100亩(其中有田20亩),极愿让供李先生等试验,如需贷款,亦可设法。北碚为名胜区,有卢作孚先生之乡村建设及前中央农业试验场与相辉学院农艺系,一切实验.可收相互观摩之效。
  又上海中央银行业务局朱汉民先生、愿意介绍李先生等分租露香园畜植公司杭州集团农场,并表示可以不受其原有计划之限制。
  又天津南开大学张俨先生,愿意将他们兄弟所合有的四百多亩田,在粤汉路湖北蒲圻茶庵岭车站两侧,供给李先生等作生产农场。
  此外,陕西泾阳吕致芳先生愿以全部田产约200亩供作试验农场的基础。南京余棣北先生、杨作仁先生,上海张光华先生、严沛然先生,九江芳英先生,丽水潘瑞沧先生等都有信和八位同学讨论,严沛然先生并附有他的计划大纲。北平杨姿蕊女士则以封好的一封信托我们代为转美。
  以上这些信件我们业已分别用航空挂号或普通挂号寄美。我们所以除了将信件直接转美之外,还要在此地摘述如上者,主要的意思,希望全国广大的青年认识:我们今日所处的这个社会,虽然是处处黑暗,处处腐败,处处不合理,但是仍旧有许多有热血有志气的有心人士,散布在全国各地及各职业阶层。只要我们自己有理想、有计划、有决心、有勇气,我们仍旧可以凭我们的热血、决心、智慧、人品,创造事业,改革社会,充实国家的生命。单单消沉、悲观、牢骚、愤怒,是无用的。我们不应当向消极的方向走,应当向积极的方向走。以后读者有信嘱转寄美者,我们当随时代转,不再在本刊上披露。我们要求留美八同学的是:你们收到本刊转寄的信件后,对于他们的意见或帮助,不论你们同意与否,接受与否,均请一一答复,使寄信人能早日收到回信。
  
原文1947年9月27日 发表于《观察》第3卷第5期  浏览:99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12/30 2:08:0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梁漱溟关于《中国的政局》(收藏于2007/3/8 11:32:36
何现伦 冉云飞普通人日记中的《观察》(收藏于2007/3/6 22:46:58
吴世昌论党的职业化(收藏于2006/11/14 14:17:20
陈奎德储安平:政论家的命运(收藏于2005/7/1 0:42:51
田晓明拿自由作交易的储安平(收藏于2005/1/19 15:32:47
余英时容忍与自由--《观察》发刊祝词(收藏于2004/10/18 0:19:41
陈奎德《观察》前言(注:网上《观察》)(收藏于2004/10/18 0:18:10
程巢父胡适与储安平(收藏于2004/8/14 2:33:20
叶锋新闻自由理性启示录——储安平及其《观察》周刊的当代思想价值论(收藏于2004/7/22 0:36:58
傅国涌储安平正在时间中复活(收藏于2004/4/30 2:03:2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戴晴《储安平与“党天下”》下(访问13708次)
戴晴《储安平与“党天下”》 (上)(访问12256次)
戴晴《储安平与“党天下”》 (中)(注:第四章续完)(访问8148次)
韩三洲“说实话的时间不多了” ——舒衡哲《张申府访谈录》(访问7180次)
程巢父储安平与胡适:两代自由思想——精英分子书信中的历史消息(访问5942次)
梁漱溟关于《中国的政局》(访问5644次)
陈奎德储安平:政论家的命运(访问5135次)
余英时容忍与自由--《观察》发刊祝词(访问5073次)
章诒和(章伯钧之女)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访问4980次)
储安平中国的政局(访问451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打小喝三鹿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8/28 15:13:35
信心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3/12 8:25:4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1/12 16:23:1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1/12 16:23:0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1/12 16:22: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文革纪念园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