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文革纪念园__生死之谜——储安平
文革纪念园

艰难·风险·沉着——本刊第2卷报告书

储安平

  艰难·风险·沉着
  
   ——本刊第2卷报告书
  
  我们以愉快的心情宣布:本刊第2卷业已出齐。本社社例,每卷出完后,休息两周,以为同人整理之需。第3卷第1期定8月30日出版。
  这半年是一段风暴的日子。无论经济环境或者政治环境,都使我们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只是我们虽然精殚力竭,然而心情却极宁静。我们认为只有以单纯始能应付复杂,以沉着始得克服困难。我们能够撑过这段日子,应归功于作者的支持,读者的爱护,和本社同人的合作。
   开支
  我们仍旧先从业务方面说起。这半年使我们最透不过气的,就是各种开支的激增,纸成为目前本刊最大的一笔支出,在每期成本中占到百分之四十左右。在第1卷结束时,纸价尚未超过5万元一令,但到第2卷第1期付印时,纸价狂涨到每令十五万元之左右;在短短的半个月内,纸价的上涨竟达三倍以上。2卷1期以后,纸价继续卜涨,自15万到20万、25万、30万,目前则在32万元左右;较之第一卷结束时,纸价上涨八倍。本刊是一个纯粹民营的刊物,既无政治集团在后指使,亦无经济集团在后支持,平时用纸都是向市上纸商零购的,因之纸价激涨,对于本刊实为一种难于忍受的打击。
  
  排印工及装订工一再涨价,上涨的比率也不在纸价之下,其统计如下:
  种类2卷1期起2卷10期起2卷15期起
  五号字排工(千字)18000元24000元 43000元
  六号字排工(千字)21000元28000元 50000元
  印工(每令) 32000元43000元 80000元
  封面印工(千页) 11000元15000元 27000元
  订工(每册)2卷1期起 49元3角
  2卷6期起 59元
  2卷10期起 78元5角
  2卷13期起 88元5角
  2卷17期起 115元
  2卷22期起 131元6角
  
  本刊每期出版,例在上海《大公报》封面地位刊载广告一次。2卷1期出版时,《大公报》的广告费每行仅26000元,现在则涨到每行 7万元。本刊稿费 2卷1期时千字 1万至 12 000元,现在提高到千字3万至4万元。本社同人的薪金,现在较之2卷1期出版时,亦提高至百分之二百以上。检查上列数字,本刊各种开支,2卷结束时较之2卷开始时,平均增加了百分之二百五十以上 。而本刊的售价,2卷 1期时为1500元,现在为3000元,仅增一倍。在第四卷中,我们还经常保持两页地位的广告,借以增加本社的收入。自第2卷起,因为要增加文字的容纳量,广告所占的篇幅,已自二页减为一页,甚至连一页也没有,所以本刊目前广告收入,已降至微不足道的地步。
   销路
  然而我们能够在这样困难的情形下支持下去,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销路的增加。我在第1卷报告书中曾经提到,当我们创刊号试印5000份时,即使是我们最关切的朋友,甚至亦怀疑本刊是否能够销行到3000份。当我们后来印到1万份时,在出版界中有经验的朋友们,一致承认我们单在这方面,已经是一种成功。因为照一般估计,像我们这样一种刊物,销行到1万份几已达到了它“可能的发行数”。我们自然希望一路向上加,但也不敢存大大的希望。因为我们深切了解当前的环境大艰难,许多条件都是不利于像我们这样一个刊物的发展的。从政治环境说,本刊是一个政论的刊物,许多意外的阻碍自在意料之中。就教育程度说,本刊是一种高级刊物,自不能像软性刊物之那样易于吸引读者。就经济情形说,现在一般读者的购买力非常薄弱,特别是公教人员和学生,而本刊的读者,公教人员和学生占很大的比率。再从业务环境说,交通如此困难,邮资一再加价,都是影响刊物的发行。只是种种不利的情形虽如上述,而实际上,第2卷本刊的发行数,始终在很稳健的增加状态之中。本刊第1卷最高印到1万份,其后降到7000份,其中原因曾详第1卷报告书(l卷24期)。所以2卷1期出版时,我们很谨慎地只印8000份(其后再版1000份)。因为第1卷时期,各地同业拖欠的货款太多,所以自第2卷起,采用“现批”政策,不先汇款来的,即不发刊。又因为第1卷时期,印数与实销数常常脱节,故自第2卷起,严密管理,印数多少,纯视实际需要,决不多印,以减浪费。就在这样发行紧缩印刷紧缩中,本刊的发行额仍然逐步上升。到2卷11期,已从8000份升至11500份。2卷13期因有评论学潮的文字,我们放胆增印至12500份,2卷14期印至14000份。实际上,我们虽然增印至14000份,但仍不敷市场上的需要。别处不详,单在上海2卷13、14两期,都是在出版后两天之内全市抢购一空的。2卷14期后,发行数继续增加。至 2卷20期,增印至16000份。2卷21期发行时,16000份已不敷分配,但因邮资加价及售价加价的原因,我们采取保守态度,暂不增印,以觇外埠各地发行的反应。迄至本期,复增印至 17000份。兹将第 1卷各期再版数暨第2卷各期发行数列表如下:
  第1卷第1期4版 800份
  第2期5版 700份
  第3期4版 700份
  第4期3版 600份
  第5期3版 600份
  第2卷第1期 初版 8000份再版1000份
  第2期8000份
  第3期8000份
  第4期8000份
  第5期8500份
  第6期9000份
  第7期9000份
  第8期10000份
  第9期10500份
  第10期11000份
  第11期11500份
  第12期11500份
  第13期12500份
  第14期14000份
  第15期14000份
  第16期14000份
  第17期15000份
  第18期15500份
  第19期15500份
  第20期16000份
  第21期17000份
  第22期16000份
  第23期16000份
  第24期17000份
  
  第二卷各期发行曲线(略)
  
  实际上,在发行方面,由于种种限制,我们并没有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第一、我们为稳扎稳打起见,采取“现批”政策,凡不先汇款来的,我们一律不批。或者汇款已完而未续汇的,我们即停止寄刊。此种办法,虽然稳,但亦势必因此放弃了一部分市场。第二、我们规定货是不能退的,因之各地同业实际可以销100册者,也只愿批70册或80册,这个情形也大大减低了我们可能的发行数。第三、有少数地方的同业,高抬本刊售价。据我们所知,当本刊售500元时,贵阳昆明一带已售1500元,本刊售1000元时,贵阳售 8000元一册。此种情形,对于当地的读者固为极大的剥削,对于本刊的销路,也有不良影响。第四、在若干地方,本刊遭受不合理的压迫,如长沙、衡阳、芷江、济南、太原。三原、建瓯、沈阳等地,本刊均被禁售;对于本刊当然也是一种打击。
  在发行上,本刊最大的一个特色是分布普遍,关于这一点,今日国内恐怕没有一个刊物甚至一个报纸,可以和本刊比拟,平津出版的刊物大都局促于华北东北一隅,上海一般刊物的发行,亦多以京、沪、东南一带为主要市场。我们很难相信兰州、成都、贵阳、昆明的读者能看到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大公报》有上海、天津、重庆3版,3版若合为一体,其分布之广,使约与本刊相似,但若三版各自分开,我们便难相信台湾的读者能看到重庆《大公报》,昆明的读者能要看到天津《大公报》,西安的读者能看到上海《大公报》,本刊虽在上海发行,但其分布并不限于东南一隅;以京沪杭为中心的东南一带,在本刊的发行额中,仅占1/3,其余2/3都是分布在华北、华中、华南及西南西北各地的。这是本刊在中国出版界中最特殊的一个情形。
  
  定户
  直接定户是一个刊物最基本的读者,也是最忠实的读者。每一个刊物都希望获得更多的直接定户,以巩固刊物发行的基础。当本刊第1卷结束时,我们曾经进行过一次征求定户的工作。我们的办法是,在平时不零零碎碎的征求定户,到每卷结束时,才征求一次。我们所以如此,一则本社同人平时很忙,已抽不出时间向此方面努力;二则零零碎碎的征求定户,看不出征求的成绩,集中一次做,容易看出征求的结果;三则旧的一卷业已结束,新的一卷即将开始,在心理上这个时期最适合征求定户。上次我们征求定户,大体上向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我们想经过本刊撰稿人的帮助,在各学校征求一批学生新定户,二是我们吁求本刊原有的直接定户,就他们的同学、同事、朋友、亲戚之中,替我们介绍几个新定户。我们最初对于前一方向怀有很大的期望,因为本刊撰稿人遍布国内各大学,他们对于本刊大都关切,假如得到他们的帮助,我们以为可以征求到一批新的学生定户。不料事实与理想相反,这一方向征求的结果,几乎可以说是全面的惨败。无论在哪一个大学,我们都没有能够得到任何收获。这事实使我们第一次开始了解:今日一般学生是生活在何等贫穷之中。各方面都说学生没有钱定阅刊物。那时我们定阅还只先收2万元。2万元在当时充其量只合到战前的一块钱。我们很难相信,在战前,大学的学生竟会拿不出一块钱。然而现在,大学生拿不出2万元却是一个普遍的事实。这事实也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在5月学潮中对于学生抱持同情。这次我到北方来,我和学生接触的结果,使我相信,要他们拿出几万元来订一份刊物,已近乎一种奢望。可是第二方向,即吁求本刊原有的定户给我们介绍新定户,却又出乎意外地获得可观的成就。竟有不少读者,那样热情地无条件地支持我们,替我们分头介绍。他们真是尽心尽力,竭诚竭忠。有不少位读者附来长信,慷慨陈辞。他们认为,在平时,是我们在服务,他们在享受,而他们欣慰他们亦终于获得一个机会,让他们也能对《观察》尽一点力量。他们认为,假如一个人永远只是享受他人的努力,坐视他人的努力,那是一种不可恕的自私,因之他们非常高兴他们也有机会略尽一点义务。这些信件,使我们极度感动,并且获得更大的力量。我们深切感到:在这种混沌的,常常令人悲观的中国社会里,仍有公道的存在。我们并且认识:这一种无私的同情与援助,就是我们社会的一种进步!
  第1卷报告书中定户的号码是2709(至1卷23期出版日止)现在则已增至7682号。各期定户的进度表则如下述
  第1卷第24期出版日止2800
  第2卷第1期出版日止3311
  第2期出版日止3541
  第3期出版日止3802
  第4期出版日止4005
  第5期出版日止4157
  第6期出版日止4258
  第7期出版日止4425
  第8期出版日止4656
  第9期出版日止4796
  第10期出版日止4934
  第11期出版日止5052
  第12期出版日止5191
  第13期出版日止5369
  第14期出版日止5558
  第15期出版日止5757
  第16期出版日止6025
  第17期出版日止6276
  第18期出版日止6572
  第19期出版日止6842
  第20期出版日止7094
  第21期出版日止7269
  第22期出版日止7489
  第23期出版日止7682
  所以第 2卷的定户,应为 7682- 2709=4973名。这4973名直接定户,其地域及职业分布,我们援例统计制表如下:
  
  4973名定户的职业分类:
  军:3其它: 3%学:930人19 政:1042人21 工、商、银行:1239人25 不详:1457人29
  注:“其他”包括律师、医生、教师等。本 刊未曾向读者调查职业,此项统计,系根据定单存根而制,故大部分定户职业,无法分类。
  
  4973名定户的地域分布:
  四川:624人12.5西北:642人13 华中 :893人18
  平津:305人6 南京:310人6 上海: 371人7.5
  江浙:600人12 华北:496人10 华南:388人 8
  云贵:245人5 东北 、国外:
  注:“华北”包括冀、鲁、晋、豫、绥、察、热等省。
  “西北”包括陕、新、青、康、宁等省。
  “华中”包括湘、鄂、皖、赣四省。
  “华南”包括港、粤、闽、桂、台等地。
  
  关于下列统计,有几点须加解释:(一)我们说第2卷的直接定户的数目是 4973名,并非表示本刊现在拥有 4973名直接定户。定户无论是新定户,或是旧定户来续定的,每天汇款来订时,我们都增加了一个新号码。据我们统计,凡是本刊旧定户,订费用罄时,大都是续订的;中止的为数很少。所以这 4973名里,有许多都是业已满期的定户,本刊目前的实际定户,仅在2500名左右。(二)在第1卷和第2卷两次报告的定户地域分布统计中,各地的百分比,大体上没有什么变化。仅四川省,第2卷较第1卷为小。可能的解释是原有一部分定户已移到了东南或华北一带。西北及华南两地的百分比,第2卷较第1卷为大。可能的解释是本刊在西北一带的读者渐渐普遍,由于西北交通不便,许多地方的读者不一定能够买到本刊,所以直接定户的数目。至于在华南一带,我们过去迄未推销,定户的增加足表示在华南各地,本刊渐次获得较多的读者。(三)职业分类表中,第1第2两卷的统计,第2卷学界定户的百分比降低。第1卷统计学界定户占百分之二十三,第二卷统计仅占百分之二十二,本卷百之二十五。这个变动最可能的解释是学生的购买力越来越弱,工商银行界的定户大体上尚未受到此方面的影响。(四)我们很抱歉定户职业分类表中的“不详”部分竟达白分之二十九,致使此项统计的正确性大大减低。主要的原因是本刊初创,各事缺乏经验,我们过去始终没有举行过读者调查。此种统计大都是根据本社的定单存根制就的,但在定单存根上,有许多定户无从判断他们的职业。我们现已开始补救,在以后的定阅单上,都附有定户调查一栏。我们希望读者合作,于定阅时,顺便一填,以便我们在第3卷报告书中,对于定户的职业,能有比较正确的统计数字发表。
  现在第2卷业已结束。我们援例在此向全国各地广泛征求新的定户。我们仍旧吁请本刊原有的定户,能替我们介绍几个新定户,我们并欢迎原有零购读者直接定阅,变成我们的定户读者。读者先生:我们在期待着你们的支持和合作。
  编辑
  关于编辑部分。第1卷结束时,我们打算自第2卷起,增加篇幅至五页。在我们的编辑计划上,自第2卷起,我们打算增辟“读者投书”、“观察文摘”和“观察漫画”三栏,并扩充文艺栏的篇幅。在此种计划下,原有的24页自然不敷分配。但就在第1卷出完,休息的两个星期中,金潮泛滥,百物齐涨,其中纸价的上涨最可骇人。在这种情形下,扩充篇幅的计划只得收起。但原定增辟的投书、文摘、漫画三栏,则决计使之实现,文艺篇幅无法扩充。而刊载学术理论文章的“特稿连载”一栏,不得不暂时取消。“尾页”也随之取消。并腾出一页广告地位以容纳读者投书。照目前情势看,恐怕我们将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无法考虑任何涉及增加篇幅的计划。
  一般说来,第二卷的言论态度较第1卷为积极。“专论”部分,学理的文章减少,触及现实的文字增加。我们极愿保持这个趋向。“观察通信”亦较第1卷时期为能配合时事。“读者投书”,据各方面报告,甚受欢迎,甚至本刊所刊的读者投书,并已成为其他刊物发表的论文中所引用的材料。本刊所刊“读者投书”所以广受欢迎,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短,二则因为大体上每封投书尚能言之有物。不过我们总觉读者投书,还是冗长的多,所发表的投书,大都要经过删节修饰的功夫。我们希望以后读者投书,尽量简短,即使仅有一句,亦无不可。“观察文摘”未能做得理想,总因人力有限,篇幅有限,所以选摘的范围太狭,也无法每期都有。
  稿子经常不宽裕。但稿子不宽裕是一件事,稿子选择的水准又是一件事,这两件事应该分开。照我们大约统计,全部来稿中,刊载的约占百分之四十,退还的约占百分之六十。我们自信我们用稿在大体上还能保持客观的标准,避免偏私。稿件用否与是否是“撰稿人”或是否是“教授”并无必然关系;“撰稿人”中的稿件也有许多退还的,外来的投稿,只要重量够,我们极愿采用,并给以应有的地位。譬如 2卷10期所刊钟伯平先生的“学潮平息以后的认识”,就是投稿;这篇文章应当刊第一篇,我们就给它排第一篇。我们十分欢迎全国作者读者惠稿,共同来充实本刊的内容。
  本刊是一个政论刊物。刊物本身的性质注定了它是无法逃避现实的。因此环境越艰难,本刊所可能遭遇的风险也越大。在5月学潮的一段动荡环境中,我们几乎每一期都是处身于死亡的边缘上的。我们当然欣幸我们终于平安无事,但是来日大难,真正的困难恐怕还在后面。我们说过,我们愿以单纯应付复杂。我们将继续本乎我们的良知,发为言论。我们相信我们一切发言的动机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国家的前途。我们愿意在此吁求政府当局,尽量放宽宽容的尺度,容许国内继续有无私的公正的言论。
  本刊自第2卷起增加漫画一页,由孙方成先生执笔。读者对于本刊漫画的批评,我们还不甚清楚。相熟的朋友如钱钟书萧乾等先生都曾表示称赞。然而孙方成先生和本刊的合作,却近乎传奇。我们在第1卷中,曾经采用周东郊先生的投稿,并为之出了一个“新疆变乱记略”专辑。我们相信我们自己用稿及对人都能尽力做到无所偏私。第2卷中类似的情形就是孙方成先生的漫画。在第1卷快结束时,我们收到孙先生投来的两帧漫画。那两帧画并不好,但其中略略有一点点“味道”。我就约他来谈,并请他将他过去所爱的画稿全部带来。他的通信处是由一个朋友转的。他并没有照约定的时间来,但终于在返了几天以后来了。他是武汉大学毕业的,学的是化学,毕业后曾在黄海化工研究所任实验工作五年。可是他忽而希望在漫画方面寻觅他的前途。他带了一点仅有的旅费便到上海来了。他说他在上海人生地疏,到上海后第一个给他同情的是西风社的黄嘉音先生。我检查他的画稿,大部分都是我不喜欢的。但是我发现有两帧,造意和技巧都已够得上英美报纸上的漫画的标准。我考虑了一下,我便答应给他一页地位。我只说了一句话:“我希望你能了解,像《观察》这样一个刊物,给你一页地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很感动。他默默地说:“我了解这点。”最后他走时,我劝他,我希望他专心替《观察》画,不要再向别处投稿,因为“一个人的意思只有这么一点。一个人的精力应当集中,集中便有成就”。本刊所载的漫画不完全是成熟的。然而我知道孙先生已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并尽量做得最好。我当初决定给他一页地位,仅仅是因为我在他的画里发见一种“希望”。我们在生命中奋斗了多少年,可是我们很少遇见有力量帮助我们的人,给我们热情,给我们鼓励。在这个社会上,不知有多少青年,仅仅因为无法得到一个机会让他一试,就此埋葬了他的天才!这个社会已经变成一个坟墓,充满了冷酷,充满了阴沉,它只毁灭人,它不创造人!我是在这种情绪下毅然给这个漫画家一页地位,让他一试。而我所以在这篇报告书中花费这么许多字记述这段经过,亦仅仅因为我希望我们这个社会,凡有力量帮助他人的人们,能够对一切有希望的青年及其事业,给他们鼓励,给他们支持;至少给他们一试的机会。
  本刊立场编制,大体上业已定型,我们在此已无新的事情需要报告。原定自第3卷起增辟的“观察一周”,经同人考虑后,决计展缓实现。但自第3卷起,将增设“书评”一栏,业已经约好几位先生分别担任。
  事务
  一、一年以来,本刊各期幸能按期出版。无论是过新历年或旧历年,中秋节或端午节,印刷所及装订所尽管放假停工,我们总在事前作适当的布置,以免脱期。去年过旧历年时,印刷所放假至五日之久,但本刊亦未脱期。一切能在事前知道的问题,我们都设法解决;最困难的是临时突发的问题,有时使本社同人手脚无措。譬如自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上海的印刷业及装订业,经常在罢工状态之中。有时正巧我们要上印了,印刷所罢工了,或者正巧要送装订所了,装订所罢工了。在这种情形之下,本社同人只要有法可想,总是多方设法,以求按期出版。装订所送刊,经常分为三批,即星期四晚上送一批,星期五上午送一批,星期五下午送一批。有时星期四晚上的一批送了来,我们照例是先将直接定户的刊物漏夜封好,有余再将一部分外埠同业批销的包好。可是星期五突然接到通知,说装订所罢工了。以致定户的刊物虽然全数发出,而同业批销的刊物却大部分不能发出。最不巧的,同一地点的同业,有一部分凑巧在星期四晚打了包,其他一部分原定在星期五上午打包的,临时因装订所罢工,无法寄出,以致该地同业,一部分早收到,一部分迟收到,以致引起误会。这种情形虽属意外,确是遗憾。我们希望各地同业赐予体谅,我们并将努力避免再发生同样的情形。我们愿意向读者及各地同业诚恳表示,在一切可能的环境下,我们必定竭尽我们的能力,总期各地读者及同业都能按期收到。
  二、关于售价,本刊大体上要比其他刊物定得低些,并涨价涨得慢些。譬如别家售 2000 元时,本刊仍售 1500元;别家售2500元或3000元时,本刊才增售至2000元;现在有许多刊物已售4000元,本刊只售3000元。(本期篇幅增加,改售4000)元。即使有几家刊物目前售价仍与本刊相等,但因本刊广告篇幅少,六号字用得多,本刊容纳的文字数量至少要比别的刊物多五分之一,我们亦仍然可说本刊的售价较他家为低。其实就开支说,本刊开支要比其他刊物略重,但因销路较大,所以售价虽低,亦能维持。我们认为办刊物不是做买卖。我们一方面要顾到本社的收支平衡,一方面也愿意顾到读者的负担。
  三、关于稿费,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已调整过七次,自去年今日的千字4000元,提高到目前的千字4万元;增加十倍,约等于十一年来一般物价的上涨比率。我们所以经常提高稿费,一广面希望借此使各方面获有一种印象,即我们确是当一件事业在办.另一方面也表示我们时常顾到作者的利益。我个人的办事性格是干脆明白。我平时最讨厌“稿酬从优”四字,因为“从优”两字并无明白的标准,稿子到了你手里,你爱给多少就给多少.这不是一种公道。所以我们的稿费虽然菲薄,但是向例公开宣布,而不半吞半吐不着边际的说“稿酬从优”。不过我们虽然经常在提高稿费,无奈物价跑得太快。自第3卷起,我们再将稿费提高到千字5万至6万元,以后当视实际情形随时调整。
  四、定户的来信,仍然是我们事务上的一重负担。我们当努力在最快的效率下一一答复。我们要求读者来信时,姓名及地址的字迹务必不要过分潦草,我们有时收到读者的来信,因为字迹过分潦草,竟致无法复信。有的读者甚至连地址也不附。有时读者在信封上是一个名字,信纸上又是一个名字,我们复信时不知究竟应写哪一个名字。(在此种情形下,我们只好把两个名字都写上。)又,我们希望各地读者汇款订阅的,最好不要在各省的省立银行汇款,因为省立银行汇款时,他们常常不将读者的附言一并送来,以致尽管收到了款子,还是无法寄刊。有的省立银行甚至仅仅通知本社有款到,何人所汇,甚至款数多少,也不通知,要本社自己去认,符合的就付款,不符的就不付款。但订阅的读者又不一定另外来信,以致我们根本无法取款。目下本社尚存有这种汇款通知单好几笔,都搁在抽屉里。至于来函续订或更改地址而不附定单号码的仍旧很多,要使我们在七千几百号中去找出一个名字,确是一件难事,我们为补救这个缺陷起见,决定开始编制全部定户索引卡片。但是我们仍旧要求读者来函时,尽可能的体谅我们,将各种必要的事项都注明出来。
  
  一年
  我们原定以一年为试办时期,现在一年匆匆过去,我们愿就一年来的经过,综合说明几点感想如下:
  第一,本刊创刊之初,各方面纷作推测,或疑本刊与张三有关,或疑本刊与李四有关。今日中国一般社会,似乎一致假定:办一个刊物一定有背景,一定有什么人在出钱。这是一种成见。我们相信一年来本刊所发表的文字,足以证明本刊不仅是一个“无党”的刊物,并且也是一个“无派”的刊物。本刊确确实实是一个独立而无任何党派关系的民营刊物。在经济上,本刊的发行数足以证明本刊可以自给,无须仰求“外援”,因此我们认为,本刊的经营足以为中国言论界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并给一切怀有成见的人们以新的认识:即办刊物不一定要靠津贴,刊物本身是可以依赖发行收入自给的。
  第二,目前一般社会虽然充满着混乱,到处是不合理的现象,种种事迹令人悲观消沉,但是我们感觉:假如我们真能正正经经,认认真真,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我们仍旧可以获得若干成就。无论在哪一方面,我们都可以以自己的意志、信念和力量,去开垦我们的前途。我们希望一般年轻的朋友不要消极。我们一面争取更大的目标,一面在自身范围内切实奋斗。政治的改革是一个方面,社会的充实又是一个方面,两者是并行的,互为辅助的。我们希望各方面的有志之士,大家鼓舞起来,沉住气,在本身的岗位上努力,以充实我们国家的生命。
  第三,一年来的经过使我深切认识一点:假如一个人他本身是持正的,他在无形中可以抗拒许多邪道的侵袭。我们过去常常听到许多传说,说什么人被“收买”了,或者给他官做,或者给了他钱。我们愿意在此向读者报告,一年以来,政府方面从来没有任何人,无论直接或间接,明示或暗示,向我们有过任何接洽。我们唯一希望的,就是绝对维持本刊的超党派性和纯粹民营性。我们并愿在此附带报告,至少到目前为止,政府没有对本刊施用过任何压力或干涉。
  本刊草草,已出一年。在这一年中,本刊的立场、态度、编制、风格以及做人做事的一般原则,大体上已树立一个规模,我们愿意遵循这个传统及方向继续努力,为中国的前途奋斗!
  三十六年8月1日北平旅次
  
原文1947年8月9日 发表于《观察》第2卷第24期  浏览:82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12/29 2:05:3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梁漱溟关于《中国的政局》(收藏于2007/3/8 11:32:36
何现伦 冉云飞普通人日记中的《观察》(收藏于2007/3/6 22:46:58
吴世昌论党的职业化(收藏于2006/11/14 14:17:20
陈奎德储安平:政论家的命运(收藏于2005/7/1 0:42:51
田晓明拿自由作交易的储安平(收藏于2005/1/19 15:32:47
余英时容忍与自由--《观察》发刊祝词(收藏于2004/10/18 0:19:41
陈奎德《观察》前言(注:网上《观察》)(收藏于2004/10/18 0:18:10
程巢父胡适与储安平(收藏于2004/8/14 2:33:20
叶锋新闻自由理性启示录——储安平及其《观察》周刊的当代思想价值论(收藏于2004/7/22 0:36:58
傅国涌储安平正在时间中复活(收藏于2004/4/30 2:03:2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戴晴《储安平与“党天下”》下(访问13716次)
戴晴《储安平与“党天下”》 (上)(访问12275次)
戴晴《储安平与“党天下”》 (中)(注:第四章续完)(访问8163次)
韩三洲“说实话的时间不多了” ——舒衡哲《张申府访谈录》(访问7188次)
程巢父储安平与胡适:两代自由思想——精英分子书信中的历史消息(访问5948次)
梁漱溟关于《中国的政局》(访问5657次)
陈奎德储安平:政论家的命运(访问5154次)
余英时容忍与自由--《观察》发刊祝词(访问5084次)
章诒和(章伯钧之女)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访问4996次)
储安平中国的政局(访问452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打小喝三鹿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8/28 15:13:35
信心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3/12 8:25:4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1/12 16:23:1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1/12 16:23:0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1/12 16:22: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文革纪念园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