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事迹、考证、讨论、感评 |
石达开远征以后,由于逐渐远离太平天国根据地,为了使老百姓能够明了文书的含义,也为了不使大量新加入的将士对文书习惯不知所措,的确逐渐放弃了大量避讳和隐语。早在《五言告示》中,“惟矢忠贞志,区区一片心”,其中的“心”字便没有避讳为“草”。入川以后这方面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如《翼王石达开告涪州四民训谕》中,“尔四民等痛无家之可归,愧有仇而不报”,其“鬼”字就没有按照避讳写成“人”,“无心失火,为官者尚奔救恐迟;有意延烧,抚民者何凶残至此?”,“仁止一心,体德者自能造福”,这两句的“心”均未作“草”,而且“无心失火”,按避讳“火”应作“亮”。
这种情况在张贴于云贵川三省,阐述太平天国立国用兵宗旨的《石达开招募兵壮告示》中表现得犹为明显,“整中华之纲常,解士庶之倒悬”中的“华”字没有按例避讳成“花”,“人人皆欲奋兴,堪怜未遇龙飞”中的“龙”没有按例避讳为“隆”,“愿从征者,各须放胆,图树绩者,切勿隳心”“当知见才不弃,尽可宽心”,“心”字按避讳均应作“草”,“豪杰因勤王不遇,犹隐逸于蓬门”按避讳“王”字应作“狂”,“杲能自拔归来,决不能求全责备”,“全”未作“泉”,“本主将大开军门,广罗武士”,“开”亦未作“阶”。。。。。。 毛泽东说,“宣传这片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便会占领”。文告的目的是向人民宣传太平天国的宗旨和政策,争取最大的支持,团结最广泛的力量,避免无谓的杀戮和牺牲。在文告中使用大量避讳致使百姓甚至自己人都不知所云,必然会导致宣传作用的大大削弱,是自断手足的做法,也是太平天国文化政策中的一大失策。 石达开显然早就意识到了这一严重弊端,故在其远征后逐渐减少了避讳的使用,除了前面提到的《五言告示》外,在《白龙洞题壁 序》中“山川竞秀,草木争妍”,“山”字没有避讳,“秀”字也没有避讳,可见避讳的减少乃至放弃是先于放弃宗教迷信的。 减少文书中的避讳是石达开“远征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六十七将领上天王奏》对石达开的指责中唯一一项不是捕风捉影,而是有据可查的内容----“将真圣主官制礼文多更改焉”。官制的更改另文有述,“礼文”如此改法,较之洪秀全把“太平天国”改为“上帝天国”,其高下如何?任何秉持客观的人相信都可轻易作出判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石达开招募兵壮》告示中大量“犯讳”的情况看,远征军后期特别是入川以后已经不只是放松了避讳要求,而是基本放弃了这方面的规定。但,他们对于涉及太平天国国体的一些改字规定还是严格遵守的,例如年号,《石达开给土司王千户训谕》尽管是在处境危急,覆亡在即的情况下仓促而成,所属年号却明白地写作“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没有忘记将“癸亥”改成“癸开”。因为年号的使用是政治立场的标志,所以石达开直到最后都严格遵守太平天国对年号书写的规定,以示其忠于天国矢志不渝。 |
浏览:91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