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纪念、随笔、杂谈、其他

天国寻踪:写在应声茶客和雁子的万里行之后

网友

  应声茶客Email: 时间:2003年10月26日23:44
   主题:天国寻踪 第四程计划
  内容:
  10/30日 抵达长沙
  
  10/31日 上午坐1路车到大椿桥后步行到江边换摆渡或乘16路车直达橘子洲,庆祝水陆洲大捷151周年,下午游览天心阁,17:30自长途汽车东站前往南昌,约24:00抵达。
  
  11/1 早4:20自南昌长安客运站乘汽车九江,约6:00到达,再从九江坐汽车往湖口,7:00左右到达。上午先沿江寻觅太平军肢解湘军水师处,再坐游轮游览内江及鞋山等水战古战场,下午前往石钟山,看“太平遗垒”,最后登江天一览亭看日落。
  
  11/2 早晨在湖口观看日出,然后前往九江,坐9:00的汽车前往武汉,约12:00抵达,如有时间可到黄鹤楼。18:35自汉口天河机场乘飞机前往重庆,当晚20:00到达。
  
  11/3 早晨做慢班船从重庆朝天门码头出发溯江前往涪陵,中午以前到达,游览望州公园和翼王台等处,当晚乘车返回重庆。
  
  11/4 早晨乘长途汽车出发前往宜宾,如果可能,再由宜宾乘车前往石城山森林公园,当晚住在公园宾馆中。(或第二次早前往石城山)
  
  11/5 走访以石城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横江古战场(石达开城门,白果坪事城堡,双龙镇)
  
  11/6 继续前一天行程,如已完成则前往蜀南竹海古战场,晚20:30乘车前往成都
  
  11/7 白天走访翼王就义处--科甲巷后从成都至重庆,中午坐汽车离开成都返回重庆(成渝高速公路约4小时),然后从重庆返程
  
  姓名:莫言Email: 时间:2003年11月5日11:58
   主题:~~
  内容:
  狂汗,那个谁~茶客?
  你1号去没去湖口?那天我也在石钟山上晃呢~555,怎么早没看到这留言,否则就一块儿啦~:p
  
  ps:在山上转了一圈没找着太平遗垒,问工作人员说,原来太平遗垒的地方现在改为忠烈祠了~偶想祠就祠吧~好歹祭一下~兴冲冲跑去一看,闹了半天是纪念清军水师的~偶这叫一个郁闷啊!!!
  
  姓名:雁子Email: 时间:2003年11月8日05:17
   主题:對啊!對啊!
  内容:
  ”太平遗垒的地方现在改为忠烈祠”
  前一天我們在旁邊的黃亭看夕陽,一轉身趁著天光未黑想再多繞繞,就繞到忠烈祠前頭,本想好好給它誠心禱告一番,誰知弄清楚居然是給清軍立的,當下雁子嚇出一身泠汗,拔腿就想溜下山,不是我胆小,那個英靈和亡魂可不一般樣!
  
  平時不怎麼怕,突然在這個充滿太平軍勝利號角的看到清方的祠堂,活人也給嚇死。
  
  第二天,應聲茶客死找活找,就是一定要找到”太平遗垒”!
  方圓二十步內,按圖索驥就差沒把地磚也給翻開,還是找不到地圖上明明標在祠堂後方的太平遺壘,也是問了好幾人從不知所以到指明是在忠烈祠前的廣場上,我是推測,應該是在廣場的地基上就算是吧!
  
  不過為了找這個遺壘,我們誤打誤撞的買了二本書,書中居然提到石鐘山下冇個達摩石窋就是當初太平軍鎖江的位置,於是我們又滿山遍地的到處找石窟去啦,搞了半天原來就是山下的玉壁玲空的位置。
  
  這一趟石鐘山之行,意外收獲真的很多!
  
  姓名:应声茶客Email: 时间:2003年11月10日10:40
   主题:秋雨东溪
  内容:
  和雁子分手之后,我先去了綦江,再由綦江转道东溪古镇。
  
  东溪,就是那个远征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东溪决策”的地方。
  
  被群山万壑包围着的这个小镇,保持着难得的古朴,小桥,流水,人家,在一片秋雨中,却有着和江南全然不同的韵质。
  
  这些,翼王坪的历史相册中已颇有体现,只是身临其境才感受得更加真切。
  
  从綦江打的去东溪,司机问我,可不可以顺道载些其他人,我无异议。与人方便,何乐不为?
  
  没想到,这一点点善意却为我带来此行的贵人。走上车的竟然是綦江市文化部门的一位同志。
  
  当我说起造访东溪的原因是“太平天国在这里开过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时,他突然问:“你说的是石达开吧?是不是太平桥那段儿?”
  
  一时之间,我竟呆住了。
  
  从岳阳到长沙,从九江到湖口,从涪陵到横江,这一路万里风尘,已使我的心几乎被遗忘麻木了,以致在这个遥远蔽塞,而且是临时起意前来的地方,突然听到那个熟悉的名字,一时间竟惊喜得有些不敢相信。
  
  “东溪。。。。。。有座太平桥吗?”好半天,我才问道。
  
  “是啊,过去听人是这么说的,那儿有条河,原先一直没有桥,后来是太平军给当地人建了座桥,所以叫太平桥。”
  
  这位好心的同志,因为听说我是远道而来寻访太平天国遗迹的,在到东溪镇后特意指引着司机把车开到太平桥,然后陪我一起走下河边找那座他也只是耳闻过其所在的太平桥。
  
  我们找到的第一座桥叫“平桥”,经过向住家打听,得知太平桥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那么,他所说的,大约是真的了。
  
  我们找到的第二座桥,仍然不是太平桥。
  
  直到最后,终于在脚下的树荫间,隐隐看到了那座石拱桥的身影。
  
  其实,这是一座很普通的桥,无论怎样看,都没有太惹眼之处。只有桥头桥尾雕立的四只生满青苔的石狮子,似乎在无声地向过路的人诉说着历史。
  
  更意外的事情还在后面。在太平桥桥头,有几座老屋,一看就是很古旧的建筑了。不可思议的是,这几座老屋从结构到风格,都实在像极了我在金田古盘营见到的“太平寨”----只是“太平寨”是高脚楼而这里不是。
  
  刹那之间,我竟有一种时空交错,仿佛置身于金田团营军寨之中的错觉。
  
  难道,这些古老的房屋,也是他们留下的?
  
  可惜,桥头只住了一两户人家,我的疑问,没有能够得到解答。
  
  然而我却始终以为自己的猜测并非无稽----在这座古镇的其他地方,以及从綦江到这里的近百里山路间,我没有看到任何一座这种风格的房屋建筑,而它偏偏出现在太平桥的桥头。这,难道仅仅是种偶然?
  
  岁月无痕,有些往事,或许唯有活在想象之中。
  
  只有太平桥,依然在潇潇秋雨中无言伫立。而桥头的两只生满青苔的石狮子,也就这样默默地凝望着我。
  
  姓名:应声茶客Email: 时间:2003年11月10日16:07
   主题:梦绕关河
  内容:
  怎么都想不到,原来横江镇侧畔的那条俗称“横江河”的碧水,就是无数古人吟咏中的关河!“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栏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关河无限清秋,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廓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沿着横江决战失利后太平军撤向云南昭通的行军路线,延着蜿蜒小道绕过一重重云崖峭壁,站在山崖上便能望见那一江秋水了。
  
  这水是如此清寒碧彻,以致在碧叶和青草的掩映中,我虽有土人指引,却依然分辨不出哪片是草木,哪片又是河水。直到下到河边,摆渡到对岸的燕子坡,再回头走入山中,才看得真切,原来方才那片碧色,便是关河。
  
  遥想翼王当年,不走大道,却选这条崎岖小道撤退,自是为了摆脱清军追击。他也曾在这里眺望过关河水吧。河那边,便是云南地界了,过了河,远征军便出了四川,这第三度入川,便又失败了。翼王那时的心情一定是异常沉重甚至是痛苦的----和前两次不同,那两次是主动撤离,是战略撤退,一个优秀的将领,不会为了出于战略需要的一时进退耿耿于怀。但这一次渡江计划,却是经过多少精心绸缪----从东溪决策,三路分军,在云南都了那么大一个圈子,终于甩掉清军,抢先占领了这块渡江基地,四十二天鏖战,天日变色,清军面对远征军的森严壁垒与上下用命无如奈何,却在最后阶段因为叛徒的倒戈而功亏一篑。远征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下一次入川的时机,又要到何时才会再出现呢?
  
  下一步,往哪里走?似乎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答案摆在面前:留在云南,和杜文秀合作经营以大理为中心的根据地,杜文秀一向对翼王推崇备至,远征军一定得到他的支持,一定能在云南立足,修生养息,以待指日。
  
  可是,这一步走出去,也许就离四川越来越远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部队一但安定下来,军心就可能有所变化,失去那股锐气,还可能再鼓起那种无畏艰辛的士气,一往直前地挺进险山恶水吗?
  
  更重要的是,安庆失守,英王殉国,江南半壁摇摇欲坠,全国抗清形势江河日下,岌岌可危的天国,还能再等多久呢?
  
  眼前的山水,雄奇而略带苍凉,却正无比贴切地应和了那句词:
  
  “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横江失利后才不出数月,远征军就又对四川发起了第四次冲击,并且终于成功渡过了金沙江,突破了敌人苦心经营长达一年半的长江防线。
  
  这,就是翼王之所以为翼王之处吧?
  
  这一江关河水,为君见证。。。。。。
  
  
  
  
  
  
  姓名:应声茶客Email: 时间:2003年11月10日16:00
   主题:竹开霜后翠,梅放雪前香
  内容:
  刚开始确定“忠烈祠”就是“太平遗垒”的时候,心里确实有些不是滋味。不过,后来得知,这里原本就是忠烈祠,是文革前后被人将郭沫若的“太平遗垒”题字盖上了“忠烈祠”字样后,心里平衡多了。仔细想想,依稀记得史书中确有这样的记载:1858年,湖口失守,被翼王封在内湖长达三年多的湘军内湖水师冲出碍口,与外江水师会合,太平军水师不敌,全军覆没,接着,九江易帜。于是曾国藩等人在石钟山上建忠烈祠,以祭湖口九江战役中战死的湘军官兵。如今这样,也算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后人的涂抹,终究粉饰不了残酷的历史,反而是对太平军将士的一种侮辱----他们的辉煌胜利,自有江山作证,不需要考后人的涂抹粉饰来装点!
  
  只有一点,让人感慨良深:在湖口,树的是曾国藩的塑像和祭奠湘军的“忠烈祠”,反而是在太平军并没有真正攻破的涪陵,建立了雄伟壮丽的翼王台,而且修碑立像,辟成景区供人瞻仰。
  
  翼王台的样子,远比历史相册中照片壮丽得多,那上面除了史式先生的对联外,还另请书法家写了两副对联:
  
  目送两江水,怀抱万里云。
  
  竹开霜后翠,梅放雪前香。
  
  实在贴切极了!
  
  还有一点不能不提,就是在翼王台的斜对面,翼王塑像的正对面,建了一座儿童乐园,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说,当初是特地这样规划的!也就是说,“翼王”站在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幸福快乐地游玩,而孩子们走到公园门口,就会看到翼王在对着他们凝望。。。。。。
  
  姓名:青青Email: 时间:2003年11月10日21:51
   主题:问题
  内容:
  “目送两江水,怀抱万里云”,不错,果然有翼王的襟怀。
  
  不过,这“两江水”指的是哪两江呢?
  
  另外,“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是柳永的词,“起瞰高城回望,寥廓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是叶梦得所作,“正目断,关河路绝”是出自辛弃疾,可是“关河无限清秋,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是哪位词人的作品呢?
  
  姓名:晚秋Email: 时间:2003年11月10日22:35
   主题:那首词的作者应该是岳飞之孙岳珂
  内容:
  而“两江水”,指的就是在涪陵交汇的长江和乌江吧。
  
  我虽没有机会站在两江交汇之处眺望大江东去,但遥想当年翼王在此伫立江滨,翘首东顾的情景,也不禁思绪万千。----不知镝天豫是否将在《金石录》中写到此情此景?
  
  姓名:镝非Email: 时间:2003年11月10日22:58
   主题:翼王在川中目送长江东去的心情
  内容:
  我倒觉得有首词形容得再贴切不过了----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不正是翼王对于万里之外的天京根据地军民之心声的写照么?
  
  姓名:心儿Email: 时间:2003年11月11日09:56
   主题:把翼王台和儿童乐园规划在一起?
  内容:
  这是谁的主意呀?太有创意了!而且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来玩的时候,总会好奇地问,站在那边看着我们的是什么人呀?
  
  “目送两江水,怀抱万里云”,这是翼王的胸襟,那么“竹开霜后翠,梅放雪前香”就是翼王的人格气质了吧!实在喜欢这两幅对联。
  
  横江失利后撤退路上翼王的心情。。。应声茶客,你真能忍心去走那段让人想起来就揪心的寥落关河路啊。。。。。。不知道横江的冬天会不会下雪,如果是雨雪飘零的季节,那。。。。。。
  
  “从岳阳到长沙,从九江到湖口,从涪陵到横江”,你们简直走过了大半段天国的历史,这一路走下来,一定有很多感触吧,是否有从激昂渐渐变成悲壮的感觉呢?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镝天豫,真亏你想出用这首词来形容翼王的心情!怎样,要把它写进金石录吗?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茶客看到“白果坪事城堡”了吗?
  
  姓名:雁子Email: 时间:2003年11月11日13:15
   主题:會的,元月的棒印確實會下雪
  内容:
  雁子因為腳程慢,不想拖累茶客上雁子坡的速度,行到三分之二的路程時,便獨自折返捧印,因而和當地的農家聊起天來,跟據當地大娘等人的說法是翼王有在雙龍鎮上停留過,但是沒聽說有去過雁子坡,另外當地的盛產玉米,小麥,黃豆等.
  而當地地形其實並不險峻,平原和丘陵交雜,當地土話稱之為坳,不過因為雁子對於當地四川土話有很嚴重的"聽障",而對於簡體字只能識,不能寫,所以最後居然是和當地大娘用"筆談"來溝通,對於當地五十以上的人,雁子寫的繁體字通行無阻,反倒是對於五十以下包含兒童只能用比手劃腳來溝通.
  
  跟據茶客後來的分析,當地人對於翼王是否有經過一無所知的結果來看,可以想見當時翼王撤軍的軍紀相當好,因為人們都是對於壞事記得特別清,傳得特別久,可想而知翼王的撤軍有多不擾民.
  
  此外,當地地形有點特殊,雖說山不挺高的,但一望過去只能看到路盡頭處的單戶民家,要轉過這戶農家後才能再看到下一戶農家,戶與戶之間不能算遠,中間全是已開墾的梯田或水田,甚至有幾處還形成小型瀑布,但很怪的,只有轉過每一處的山坳後才能聽到下一處的雞犬聲,而背後的水聲,牛聲立即靜寂,
  地勢真的起落不大,所以這隔音效果還真的很怪!也很有意思!
  
  想想翼王在撤軍時,清方肯定為了這種在目視,聽音方面的地形隔絕效果吃足了苦頭!
  
  至於翼王台和兒童樂園的群體設計,真的很讚,我們也是在抄翼王台裡的刊刻時很巧遇上一位退休的園方工作人員,他有相當好的記憶力,茶客那裡有抄著當時園區的設計師名字,不過聽說已經去逝了.
  
  在翼王台時,只有留心,可以發現很多很有有意思的景觀設計,它的設計手法很平實,在留心之後才會發現這些並非偶然形成,而是處處深具寓意,但卻又讓人不覺得匠氣,或使力刻鐜的痕跡.
  
  當天剛巧有幼稚園的小朋友遊園,我就看到老師們指著旁邊的翼王介紹給小朋友聽,另外那時雁子一時興起隨手拿了張紙就素描起翼王石像,正好右邊走來一群觀光客,劈頭第一句話就是這個翼王怎麼...怎麼的了不起的.
  
  哈哈哈,這園區還設計的真好啊!
  
  姓名:应声茶客Email: 时间:2003年11月11日18:00
   主题:咳,咳,事实是这样的
  内容:
  关于翼王军队在横江双龙地区风评的问题,其实是雁子追着人家大爷大娘问,结果得到一个“没有风评留下来”的回答。然后据雁子事后分析说,没有风评本身就是好风评,十万远征军驻扎在横江双龙捧印这几个小镇上长达两个月之久,没有留下任何有关太平军夺财,掳人,滥杀,奸淫的说法,这本身就说明翼王的军队是一支对民众秋毫无犯的队伍。
  
  茶客确实找到横江军事堡垒了----不过,那只能说是军事堡垒的遗址,却不能说是城堡。因为它遍布在整座山上,左一堆石头,右一排围墙,乍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座军事堡垒,还以为走进了诸葛武候的八阵图呢!难怪连当地人都不知道这座堡垒的存在了!
  
  可是,有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我发现,远征军为抵御敌人而砌的堡垒遗址,有些段已经成了当地人的天然苗圃,比如在一段由一米高的石墙搭成的环形堡垒中央,种满了青青稼穑。也许种植的人并不知道,脚下的土壤沃了远征军将士的热血,但这片遗迹,却在真真切切地遗惠于民!
  
  姓名:应声茶客Email: 时间:2003年11月11日22:37
   主题:翼王台的设计者是我国已故风景园林专家赵长庚先生
  内容:
  翼王台共有两尊翼王像,一尊是全身像,在翼王台斜对面,正对儿童乐园,另一尊是半身像,在翼王台的另一端,而我们在那一侧还看到了一座几位少年捧书而读的石雕。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座石雕原本是立在翼王全身像对面,也就是儿童乐园的入口,也就是说,翼王台,翼王像,少年捧读石雕和儿童乐园是在一条直线上的,可以后来被这种规划被破坏掉的。
  
  说到这里还该补充一句,翼王台位于涪陵望州公园,在望州关脚下不远,是当年太平军攻打涪州时翼王中军营的所在地。
  
  姓名:镝非Email: 时间:2003年11月12日02:56
   主题:至少我们可以相信
  内容:
  为翼王台做规划的人,是懂翼王的人。
  
  姓名:应声茶客Email: 时间:2003年11月12日12:30
   主题:四川涪陵翼王台上所刻“石达开生平事迹”摘录
  内容:
  说明:原文共有六部份,此处谨录其中一部份。
  
  
  石达开廉正爱民,善于用兵,颇有政治军事才能
  
  石达开,广西贵县人,父名昌辉,母周氏,家庭经济略为富裕。他为人诚朴,深知农民疾苦,善于团结和组织群众,洪秀全到广西传教,至贵县赐谷村,慕石达开之名,与冯云山前往密访,共图革命。当时,由于当地地主豪绅势力,斗争尖锐,在听洪秀全讲解当前国内形势和教义后,毅然倾家参加“拜上帝会”。石达开受职翼王之后,于是年八月出巡安庆,所到之处,勤于民间疾苦,平易近人,安徽人民认为是重见天日,很受百姓爱戴。
  
  1854年秋,咸丰四年,太平天国重镇武昌失守,曾国藩兵分水陆两路,由湖南岳州向江西九江进攻,而九江是天京又一重镇,一旦有失会威胁天京。石达开奉命赴援,兵到湖口,敌水师已过九江来犯,乃率将登高查看敌情,见清军舰队严整,快蟹长龙座船居中,轻舟来往迎战,所有大炮均系外国铁炮,较之土炮威力强大,各将看后颇有惧色。经石达开仔细分析,发现敌军漏洞,便订下破敌计策。
  
  石达开分兵扼守,坚壁高垒,夜间派兵沿长江两岸击鼓骚扰,向敌船密射火箭,还将火球遍置江中,使敌军夜不安枕,敌军疲惫不堪。于是石达开有意撤开湖口兵力,诱敌进入鄱阳湖。待敌水师进入湖中,乃将湖口堵塞,使敌一百余艘舢板轻舟不能逃出,石达开乘夜令小船火攻,烧毁敌船40余艘,敌即退却,九江得以固守。
  
  1855年1月,咸丰四年十二月,石达开乘月夜昏暗之际,又偷袭敌军,火烧敌船十余艘,然后集中兵力围攻曾国藩座船,烧死管驾官刘成槐,曾几乎被擒,敌军溃散。石达开乘夜西进,于2月攻克武昌。是年九月,敌再次分水陆两路,进攻武昌,石达开审时度势,决定避开城下决战,用围魏救赵之法,转攻江西。于是,命韦俊严守武昌,自己督师于10月从湖北通城进攻江西,大军所至,沿途归顺,人心爱戴,江西八府五十余县望风归附。此举果然使曾国藩撤退进攻武昌九江之军回援,武昌得以转危为安,仅几月时间,江西基本归太平天国所有。
  
  
  附录:翼王台建筑群组的诗词联赋:
  
  翼王台正联:
  
  正中央:竹开霜后翠,梅放雪前香
  
  侧亭联:目送两江水,怀抱万里云
  
  翼王台背面:石达开生平事迹简单介绍
  
  翼王台内诗碑:史式:翼王亭怀古
  
  此亭高筑临江浒,水色山光能尽睹,
  我来非为片刻游,愿歌史事垂千古。
  。。。。。。
  探赜索隐见真情,尽瘁天国一片心。
  欲与翼王共起语,使知百载有知音。
  竖子成名英雄死,世事不平胡至此!
  父老饮泣向我言,言皆翼王爱民事。
  折戟沉沙急水头,千秋遗恨几时休?
  登山怒问山与水,青山无语水东流!
  
  翼王側柱对联:
  
  内侧联:“录太平天国翼王府联句”
  翼德威明,鄙阿瞒如小儿,能视豫州同骨肉
  王陵忠义,弃项羽如敝屣,独知刘季是英雄
  
  外侧联:史式撰联
  扬鞭而威震六合,一世奇勋,有如两岸高山,千秋巍巍;
  舍命仍不保三军,百年遗恨,恰似满河怒水,万古滔滔。
  
  翼王台对面之翼王训谕碑:
  
  碑刻一:翼王石达开告涪州四民训谕
  “真天命太平天国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石为训谕涪州城内四民人等知悉:
  照得爱民者宁捐身以救民,必不忍伤民而为己;知几者每先事而见己,必不到昧己以徇人。。。。。。本主将立心复夏,致意安民,欲即破厥城池,为民雪恨,窃恐玉石俱焚,致众含冤。尔四民等痛无家之可归,愧有仇而不报。诚能效沛子弟,杀酷令以归降,自当妥为安抚,不致一枝无栖,井严约束士兵,秋毫无犯。即伊爪牙其众,下手殊难。尚自家室同谋,抽身独早。或迁徙郭以图全,妖民自别;或渡河以待抚,良莠攸分。网开三面,用命者大可逃生,仁止一心,体德者自能造福。倘其执迷不悟,如野兔之守孤坟,终必后悔已迟,思猎犬而逐狡兔。特此训谕,切切凛遵。太平天国任戍十二年二月十四日”
  
  
  碑刻二:涪陵所贴石达开招募兵壮告示
  “真天命太平天国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石为招募兵壮,出力报效事:
  照得冲锋破敌,固力强可必得胜;斩将搴旗,而年富足以取功。缘本主将匡扶真主,诛满夷之僭窃,整中华之纲常,解士庶之倒悬,拯英雄之困顿。。。。。。本主将大开军门,广罗武士,收纳不拒万千,招募无论什佰。先教以止齐之节,复列于戎行之间。待之同如手足,用之以作干城。先登为勇,于疆场标无名之敌;后殿为功,在朝廷邀破格之赏。尚翼群雄,相率前来;纵然一人,何妨独至。称戈比干,乃少壮之事;得爵受禄,亦忠勇所无难。慎勿落魄自甘,仍然裹足;当知见才不弃,尽可宽心。特此谕告,咸使闻之。太平天国壬戍十二年。”
  
  “桐城园诗后辈史式敬撰,李建威敬书,潘本信敬刻”
  
  
  备注:这次去只看到翼王台,两座翼王像,一座翼王训谕碑,还有翼王饮马池,但没见到翼王井。另外,似乎没到史式先生撰写的传略,不知道是不是被“石达开生平事迹简介”代替了(在广西贵港就是这样,好好一篇民国建亭之时撰成的石达开传被改成了罗尔纲的现代文)
  
  
  
  
  
 浏览:166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11/12 6:24:3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7032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6299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877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4291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4206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4119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3996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778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3474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220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