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纪念、随笔、杂谈、其他 |
朋友,你到过大渡河吗?倘若到过,那么请问:那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汹涌澎湃的激流?还是凌风逐浪的舟舸?是河边峨峨入云、莹莹闪光的贡嘎雪峰?还是渡口纵目惊涛,气宇轩昂的红军雕塑?是泸定城沿沉沉一线、飞架大河西岸的铁索古轿?还是营盘山中上万太平军阵亡将士的故垒荒家?……哦,是的。这些都是令人难忘的引人遐思的。然而,这里给我印象最深也最强烈的,却是涛声,是大渡河那内涵丰厚、惊心动魄的涛声……
记得当我们途经雅安,翻越海拔近三千米的二郎山,车子还在山北云雾中飘旋的时候,远处便隐隐传来若断若续,忽抑忽杨的声响。是林涛的翻卷?是天风的浩浩?是箫笛的长鸣?一时又分辩不清。随着车于的颠簸行驶,这声响渐渐由微而著,由晦而明,由断而续,最后竟成为一支清晰、朗润、情韵深长的迎宾曲了。 “哦,涛声;大渡河的涛声!”我不无惊喜地意识到。 “晚这真是未见其面,先闻其声!”一位同伴也发出了慨叹。 那天下午,我登上了安顺场附近的营盘山。山上松壮竹青,林间草碧花艳。登高望去,好一派旖旎如画的川西田园风光!向导告诉我,营盘山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所部万余将士安营扎赛及复殁之地,要不是山风送来了阵阵大渡河特有的涛声,我都几乎忘记这里曾经是著名的古战场了。 不知是因为大渡河到了这儿开始旷阔了些呢,还是因为有了满山松涛悲壮的陪衬,这里的涛声,竟有着一种苍凉抑郁的情调。它忽而鸣鸣咽咽,如泣如诉;听着听着,我不禁想起了一百三十多年前发生在这儿的那个血泪交织,发人深省的历史悲剧。啊,大渡河!时至今日,难道你还在以你那不息的涛声,为当年血洒河野的壮士而悲愤吗? |
原文1986/10/22 发表于《江西日报》 浏览:83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