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诗词曲赋、小说剧本

小说:阿黎 (一)~(四)

镝非

  (一)
  
  1963年,6月。四川雅安。
  
  几个神态斯文,学者模样的人,围坐在街旁的一个石桌边,像是正在歇脚。
  
  迎面,一群边走边争吵,声音越来越大的彝族少年走了过来。
  
  少年的争执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我才没瞎说,不管什么人都是“阿达”跟“阿嫫”的后人,“阿达”跟“阿嫫”是天帝爷捏出来的,彝人,汉人,尔苏人(即西藏人),全都是!”
  
  “喔----”众少年发出一阵哄声。
  
  坐着的几人互望一眼,眼中尽是诧异之色。
  
  这时,只听一名少年语带讥意地道:“那你倒说说,天帝爷为啥子要捏“阿达”和“阿嫫”出来哩?讲不出来,就是胡诹!“
  
  “哪个说我讲不出来?”少年得意地道:“因为天上有棵仙树,树上的果子只准神仙来吃,天帝本来叫一只蛇看守仙树,可是蛇却偷吃果子。天帝爷生了气,砍了蛇的两手两脚,只准它爬着走路,这才捏了“阿达”出来看守仙树。后来见阿达没伴,就又捏了阿嫫陪他。”
  
  “该不是你刚来没伴,想找个阿嫫来陪吧!”众少年又是一阵嘘声。
  
  “小弟弟,”坐着的几个人越听越惊奇,其中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已经走上前去,问道:“你们在说啥子事情呢?”
  
  几个少年见是来人并不认识,又是汉人打扮,一时都住了口。
  
  “小弟弟,”年轻人这时转向那个坚持己见的少年,“你刚刚说的是什么,可以告诉我吗?”
  
  一旁几个少年相互拉扯着,忙着走开了。那个被问的少年朝他们看了一眼,似乎也想离开,但终于没有迈步,答道:“我们在讲,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不信我的,说我胡诹。”
  
  年轻人的神色愈加讶意了,他又问道:“小弟弟,你是彝家人么?”
  
  “嗯。”少年点头答道。
  
  “那,你家有人信基督教么?”
  
  “基督教?”少年不知所云地道:“那时啥子东西?”
  
  这时,另外几人也都围了过来,一个戴着眼睛的中年人道:“你刚刚讲的故事,是谁说给你听的?”
  
  少年见他们不停追问,露出一丝怯意,犹疑着道:“是。。。是我阿爹。”
  
  “小弟弟,你别怕,”中年人连忙笑道:“我们是来这里工作的。”
  
  少年神色稍缓,但仍有警惕之色:“你们,你们是做什么工作的?”
  
  “哦,我们就是来收集故事的。”一个二十多岁,学生样的女孩接道:“小弟弟,你是本地人么?你阿爹是做甚么的?你有没见过他戴着十字型的东西?”
  
  “我是从甘洛搬来的,”少年黯然道:“我阿爹早死了,这个故事是我小时候他说给我听的。我家没有什么十字型的东西。”
  
  “你阿爸也是彝人?”先前那年轻人问道。
  
  少年点了点头,“当然啦。”
  
  几个人低声计议了几句,其中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和蔼地说道:“小弟弟,我们有点事想跟阿嫫(即母亲)打听,能带我们到你家去么?”
  
  少年低头想了想,毅然说道:“好,我带你们去。”
  
  “真乖。”老人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阿黎,我叫阿黎。”
  
  (二)
  
  见到阿黎的母亲,这些人向她问了一些有关父亲,还有什么“基督教”的事情,结果似乎十分失望。告辞离开时,阿黎听那女学生说:“太奇怪了,这分明就是基督教里“上帝造人”的说法,怎么彝族人也会有呢?“
  
  “阿嫫”,待他们走远了,阿黎才问母亲道:“他们说的基督教是啥?”
  
  母亲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日月如梭,十七年弹指一挥间。
  
  1980年,24岁的阿黎正是一名高二学生。
  
  这一天,历史课的内容是“蓬勃兴起的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改造了基督教的教义,创立拜上帝会。他告诉老百姓,说人类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兄弟姐妹,所以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男女之间也应该平等。。。。。。”
  
  阿黎的心跳突然加快了。
  
  “基督教”?“都是上帝的子女”?
  
  十七年前的往事刹那之间在他脑中掠过。
  
  “谭黎!”
  
  听到老师叫自己的名字,阿黎才意识到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举起右手。他连忙站立起来,问道:“老师,什么是基督教啊?为什么会说人类都是上帝的子女呢?”
  
  老师怔了一下,随即笑道:“好,你先坐下。”
  
  老师简单介绍了基督教的概况,讲了亚当夏娃的传说,而后继续讲述太平天国起义。
  
  听着,听着,阿黎的思绪却渐渐离开了课堂,回到了幼年时听父亲讲述“人是哪里来的”的岁月。
  
  今天的他,早已明白那只是一个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但是,那几个学者惊讶的神情和那个女学生最后一句话----“太奇怪了,这分明就是基督教里“上帝造人”的说法,怎么彝族人也会有呢”却不断在他脑海中打转儿。十几年来,他身边的彝人全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传说,使他甚至怀疑那是父亲凭空杜撰的。但是,刚刚从老师口中所说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却和从父亲那里听到的说法那样相似,这决不会是单纯的偶然!
  
  父亲,或者自己祖上有人是基督教徒么?但是,父亲的故事里从没出现过“亚当”“夏娃”这些名字,再说,就连母亲也从不知道基督教为何物。
  
  如果这个故事不是来自基督教,那会不会。。。。。。
  
  他迫不及待地再次举起了手。
  
  “老师,”得到许可后,他起立问道:“太平军到过四川没有?”
  
  课堂上顿时爆发出一阵大笑,老师面带不悦,“你想什么呐?”
  
  谭黎一愣,一时不明所以,只见老师回过身去,用粉笔在黑板上狠狠敲了两下。
  
  那里有行醒目的标题:石达开的分裂出走和兵败投降
  
  阿黎不敢再问,急忙坐下,打开课桌上的《近代中国史稿》,找到相关章节,终于发现了“四川”的字样----
  
  “。。。。。。顽固坚持分裂路线,压制觉悟到受骗上当的部下,杀害力主重返天京、维护革命路线的代表。1863年6月,石达开率领的部队在四川大渡河全军覆没,石达开叛变投敌,成为死有余辜的叛徒。。。。。
  
  
  回到家中,吃过晚饭,白天里脑海中的疑问依旧盘旋不去。
  
  明知自己的想法太过一厢情愿,但不知怎么就是不能摆脱。阿黎终于忍不住来到母亲屋中,问道:
  
  “阿嫫,咱们祖上是做啥子的呢?”
  
  “问这做啥?”母亲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问弄得一呆,“听你爹说,祖上几代都是武师,是家传的功夫。可惜他去得太早,不及传你。”
  
  武师?阿黎想起来了,就在父亲给自己讲那个故事的那年,曾交自己站过“马步”,只是没过多久,父亲便染了瘟疫,不出几天就去了。
  
  可是,就只有这些而已吗?阿黎不太甘心,忽又想起一事:“对了,阿爹曾说,咱家有件宝贝,要儿女过了十五才准给看。我都二十五了,还没看过。那东西还有吗?”
  
  “噢,是有那么个东西,”母亲恍然想起,“就搁在这儿。”她说着从床上站了起来,俯身下去,磨擦了会儿,从床底揭下一块板来,接着,伸手进去,掏出一只绸布包的扁盒。
  
  “你阿爹临去时说,等你满了十五,就交给你。还说,这是咱们家传的宝物,可得好好收着。”
  
  阿黎接过扁盒,既兴奋,又紧张,捧盒的双手也微微颤抖起来。他想,不论盒里装着什么,一定有些特别之处,所以才被视为传家之宝,代代相传。
  
  坐床上,取下稠布,吹了一吹,而后轻轻按动盒口上的机关,盒盖顿时弹了起来,里面也有一张绸布覆着。揭开绸布,一块玉佩和一张叠起的宣纸顿时映入眼帘。
  
  那玉晶莹碧透,上绘单凤双蝶牡丹图案,一看便是贵重物事,但阿黎意不在此,无暇细看,只是小心将那宣纸取出展开,却见纸上写了一副对联:
  
  金戈铁马志前事
  文字因缘结古欢
  
  
  落款为:王(火星)书于夹江木城
  
  (三)
  
  1981年,阿黎考入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就读。
  
  1983年,各人文科系号召在系学生利用暑期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
  
  当初填报高考志愿时,仿佛是被某种莫名的冲动牵着,使阿黎在“专业”栏中填下了“历史”二字。而直到这时,他才突然觉得似乎可以窥悉当时自己的心意。那一段幼时的传说和家中代代相传珍藏的不知来源的玉佩与对联,是一团解不开却又放不下的谜题。这谜题萦绕在内心深处,如果不能查个水落石出,或许今生都将无法释怀。那时的自己,或许正隐隐地期待有机缘去亲自解开这个谜题吧。
  
  阿黎在行政资料中查到了“四川省夹江县木城镇”的名字,于是,握着这手中唯一的线索,坐上了前往夹江县的班车。
  
  夹江距离阿黎家所在的雅安并不太远,以致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他选择这里作为实践地点是为了便于回家。对于这些,阿黎并没有做任何解释,他只盼望能够不虚此行。
  
  只是,在那个小镇里,真的埋藏有自己家族的秘密吗?
  
  
  刚开始时,阿黎的行程还是顺利的,机关的工作人员看了他带来的介绍信后,很热情地安排他住在招待所中。之后,他利用闲暇找到县文史资料编委会,同样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使他得以在那里查阅县文史资料。
  
  他的希望,是能在资料中发现“王(火星)”这名字,或是有关“木城镇”与太平天国起义或基督教活动关系的记载。虽然知道这是大海捞针,但这却几乎是唯一的途径,否则,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也许是生活于百年前的小人物,简直无异天方夜潭。
  
  然而,二十天时间一晃而过,阿黎翻阅了所有可能相关的资料,却一无所获。
  
  还有什么遗漏吗?不甘就此放弃的阿黎冥思苦想着。
  
  对。。。。。。应该还有一些。。。。。。
  
  他想到了,自己查阅的都是1949年以后的文史资料,也就是过去三十多年间整理编写的。如果“王(火星)”真是百年以前的人物,或许在那之前的资料中会有什么线索?
  
  于是,他找到工作人员,希望能够查阅解放前的资料档案。
  
  但是,这个请求却断然拒绝了。
  
  他得到的是毫无转圜的答复:如要查阅解放前的文史档案,必须由所在单位党委开据证明确为工作需要。
  
  自己所做的调查,并非暑期实践内容的一部份,其中缘由,是根本无法为外人道的,又怎么可能要求党委开据证明呢?
  
  已经到了这里,难道只有半途而废了吗?
  
  
  
  这天下午,心情烦闷的阿黎走进县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随手拿了几册本地发行的文艺期刊,无聊地浏览着。
  
  忽然,一本杂志封底上的几行小字吸引了他的目光:
  
  
  “下期预告
  
  。。。。。。
  
  中篇小说连载“大渡河的钟声”最终章
  
  。。。。。。”
  
  
  阿黎心中一震,连忙翻到目录,找到本期连载的页数。
  
  “
  大渡河的钟声 连载之四
  
  作者:落红
  
  题记 大渡河畔黎明的晨钟,是那样的沉重低回,象在深深慨叹,又象在诱人沉思。若这钟声是为祈祷太平,平等与自由而鸣,梦中的人们啊,你们何时才能听到?
  
  
  
  石达开闻报钱江和杨志远求见,微微一惊,自语道:“这个时候?”
  
  他略一沉吟,随即断然命道:“快请!”
  
  。。。。。。”
  
  
  真是一篇有关那段历史的小说!
  
  虽然,似乎看不出这小说和自己此行的目的会有什么联系,但这毕竟是来到夹江这么多天来第一次看到和太平天国相关的东西,而且写的就是发生在四川的故事。
  
  一种莫名的欣喜涌上心头,阿黎继续读了下去。
  
  (四)
  
  不一时,钱江和杨志远双双走入帐中。
  
  石达开挥手制止了他们下跪行礼,问道:“钱先生,杨指挥,究竟有何急事?”
  
  “实不相满,”钱江单刀直入:“钱某与杨指挥有一事不明,想请殿下指教!”
  
  “先生请讲。”石达开似乎猜了几分,语调有些低沉。
  
  “殿下,这涐江四面高山险径,地势曲折,若是数十人,乃至数百人分途走脱而不为清妖所察,或者确有可能。然而我军数千之众一朝散去,清妖难道竟能无所窥悉,无动于衷?钱某苦思冥想,始终不得其解。个中因由,还望殿下见示
  !”
  
  石达开淡淡一笑:“此事达开心中自有分寸,先生勿须多虑,还是及早启程吧!”
  
  “钱某也知殿下非鲁莽之辈,此事必经深思熟虑,只是----”钱江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望着翼王:“殿下所思,难道不能告示我等吗?”
  
  石达开微一侧身,避过他的逼视,踱了两步,轻声说道:“钱先生,你认为我会做对不起天国和兄弟们的事吗?”
  
  “不,殿下!”这次却是杨志远在旁急忙喊道:“钱先生绝没这个意思!”
  
  “既然如此,”石达开仍未回头:“又何必非要追问究竟呢?”
  
  “军机大事,钱某也不多问。”钱江一字一句说道:“钱某只想知道,数千兄弟遣散之后,殿下期将如何自处,如此进退?”
  
  钱江没有说谎,这才是他和杨志远最关心,也最担心的问题。
  
  “先生当真非要现在知道不可么?”石达开忽然转过身来。
  
  “是!”钱江语气铿锵地道:“钱某一介书生,自愧不能上阵搏杀,敌前陷阵,但总还领会得春秋大义。莫非殿下以为,当此危难之际,钱某便贪生怕死,能这般舍殿下而去么?不止钱某和杨指挥,许多兄弟怕也不肯这样不明不白地离去!”
  
  “钱先生----”曾仕和见他语意坚决,正待出言相劝,石达开却一摆手,制止了他再说下去,而后对钱江道:“既然如此,我就不再隐瞒了。”他以清澈的目光直视着二人,有力地说道:“倘若你们得能顺利脱险,三年之后,请到峨嵋下大道处相会。”
  
  曾仕和微微一愣,杨志远脸上现出不可思议的神色,钱江却低头沉吟,片刻,问道:“殿下此言当真么?”
  
  “先生该当知道,石某生平言出必践。”
  
  “正因如此,钱某才不知这次该对殿下信与不信。殿下既有此心,为何不对兄弟们明言?”
  
  “哈哈!”石达开笑道:“时机一到,只须振臂一呼,还怕无人响应么?钱先生,此事为免节外生枝,只寥寥数人知晓,先生不会见怪吧?”
  
  那胸有成竹的笑容,是如此熟悉,仿佛有着令人不可置疑的信服力。钱江凝视良久,终于缓缓说道:“好。。。。。。钱某就且信了殿下之言。”
  
  他似乎还想说甚麽,曾仕和已不失时机地道:“钱先生,事态急迫,就不要再耽搁殿下了。请先生说服兄弟们都快些上路吧!”
  
  钱江点了点头,与杨志远对视一眼,齐声说道:“殿下保重!”转身朝外走去。
  
  刚走两步,却听石达开在后唤道:“先生请留一步!”
  
  说着,他趋至止步回身的二人面前,自身上取下一块镌刻着单凤双蝶牡丹纹绘的玉珮,不由分说交到钱江手中,道:“你们出险之后,分开行走,以避清妖耳目。杨指挥正当壮年,我不担心他的出路,这枚玉珮,请先生收好,必要之时不妨留作川资。多年相佐,无以为报,微薄之物,万勿推辞!”
  
  
  曾仕和目送钱江和杨志远离去,这才回到帐中。
  
  “曾宰辅,方才多谢了!”翼王迎面说道。
  
  曾仕和知道翼王是指他刚才劝钱江和杨自力早走之事,不禁叹道:“殿下这又何苦呢?”
  
  “不如此,他们是不会走的。”石达开低头说道:“咱们耽搁不起了。”
  
  曾仕和无言。翼王的苦心,他是最清楚的人之一。
  
  “曾宰辅,我想独处片刻。王松林杨应刚来了,速报我知。”
  
  曾仕和应命而出,帐中只剩下石达开一个人独坐出神,仿佛在发呆,又仿佛在沉思。
  
  帐外,越来越安静。遣散的兄弟们渐行渐远,留下的官兵的已向凉桥集合,十三年来,他的军帐外似乎从未有如现在一般安静。。。。。。
  
  
  凉桥,南桠河和竹马河才此擦身而过。未遣散的二千太平军官兵都列队在此,前来“迎接”石达开的清军使者王松林杨应刚和将要陪同他前往清营的曾仕和,黄再兴,韦普成,以及五岁的翼王世子石定忠均已在此等候。
  
  石达开命令身后的亲兵止步,自己由王松林杨应刚引路,在爱将和儿子的追随下,从容走向南桠河。
  
  当他走到河畔,即将上桥时,突然停下脚步。
  
  他侧目,望向远近的高山层峦,仿佛想要望穿这千山路径。
  
  就在这时,一只苍鹰忽从头顶青空中掠过,盘旋着,飞过险壑深谷,飞向远方的苍穹。
  
  石达开深深凝望着这一片青山,深情地道:“钱先生,兄弟们,原谅我不能践约了!”
  
  说罢,毅然迈动了脚步。。。。。。
  
  (未完待续)
 浏览:103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9/30 23:09:2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7067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6319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895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4337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4242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4155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4045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791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3509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222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