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事迹、考证、讨论、感评 |
录入:翼王坪
1856年4月初,石达开在江西奉令回救天京。翼王统领二三万大军东进,经丰城,进贤,余干,万年,进抵乐平。然后分三路入皖。南路自德兴北攻懋源,中路自浮梁东攻祁门,北路由石达开亲自统率经浮梁,鄱阳交界进军建德,计划略取皖南,东指宁国,回救天京。4月8日,中路军击败清军都司封九贵,攻占祁门。南路军于11日进军懋源县的中云,击溃当地团练,12日占懋源。因休宁敌军有备,太平军改道,17日,占领屯溪。祁门太平军进至七里桥,与防守渔亭的周天受接战于花桥。革任江西巡抚张芾会同周天受于4月24日,25日反攻屯溪。太平军经汤口,芬村,杨村撤至潜口,然后经许村,北出箬岭。祁门太平军亦于4月23日进入黟县,26日出羊栈岭。石达开亲率北路由建德,石埭而至,北路,中路,南路三军会师,东取太平,斩杀知县欧阳藜照。29日,石达开北上,克泾县,兵锋指向宁国。 向荣闻宁国告急,飞令副将蔡应龙驰援宁国,副将李德麟统带红单拖罟船上驶大通一带,截太平军水路,以为陆军声援。太平军进至三溪,击败驻防潮勇。向荣再派游击萧知音续援。5月2日,石达开与丞相张遂谋,曾锦谦等率万名将士进抵宁国府城,当即毙敌数百人,轻取宁国府,皖南道邓瀛领溃兵败退至城东60里洪林桥。宁国府东连广德,建平,为苏浙咽喉,西进可达湾址,黄池,抄芜湖后路。因此,太平军攻克宁国,天京地区“全局震动”。向荣急调总兵明安泰驰赴黄池驻守,令蔡应龙由水阳一带进兵,“克日会剿”,夺回宁国府城。 5月10日,石达开军自宁国北攻窑湾,歼灭江南大营援军数千人,阵斩蔡应龙,杨瑞乾等悍将。向荣赶紧再派副将王浚驰赴高淳,与黄池清军联络声势,阻扼太平军北上。12日,太平军击败江长贵军,攻占芜湖县城,江长贵亡命黄池。 是时,春官正丞相张遂谋受命留守宁国,主持皖南防务,使苏皖赣三省的江南领土联成一片,同时取得了进军苏浙的前进基地。石达开这一战略部署立即使清军头目们陷入极大的恐慌。 石达开自率主力3万人进至小丹阳,陶吴一带,参加破围江南大营战斗。皖南战局的急转直下使向荣焦头烂额,急忙请旨将帮办江北大营军务的邓绍良暂调回浙江,“调度防剿,以顾大局”,指望这员悍将去扭转战局的扭转。同时,向荣对江长贵退守高淳也有微词,说:“现在上游贼焰肆炽,广建一带处处可通苏浙,我军惟集高淳,仅能截贼入苏之路,相机进剿,而入浙各路仅有秦如虎一军扼剿,力难周密。” 但是,由于石达开的战略使命是准备歼灭江南大营,因而不能重兵东指。张遂谋既要固守郡城,又想东进,兵力显然不足,以致放过了进军苏南,浙江的最好战机。皖南战局由于双方兵力有限,而且都受天京战局的制约,逐渐转入长期相持阶段。 6月中旬,张遂谋由太平博望攻取溧水,准备追随翼王向江南大营发动总攻,宁国改由丞相朱凤魁主持军务。此后,宁国太平军缺乏强有力的指挥,且又抽调不少精锐将士赴京参战,无疑影响了战局的发展。 天京战场捷报频传,太平,溧水相继攻克。石达开,张遂谋决定在总攻江南大营之前,由东路发动牵制性进攻。兵分两路,一由博望经毛公铺进至定埠,一由溧水直图广德。浙江臬司庆廉驻防广德,恐惧不安。何桂清担心,一旦太平军“窜入建,广,则抄过宁国大营之后”,不仅威胁大营,而且可直接挺进苏南,浙江。他一面飞咨邓绍良“迅拨劲旅由建平,广德迎头截剿”,一面调走驻防溧阳的浙兵回守广德,受命驰援江南大营的秦如虎奉令驻防东坝。 从全局分析,宁国将士牵制了1万余名清军,使悍将邓绍良久困城下,不能增援向荣,从而保证了主战场天京战略决战时,太平军居有绝对力量优势,能赢得辉煌的战略胜利。应当认为,宁国太平军的军事贡献是重大的。由此可见,石达开经略皖南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是击溃江南大营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份。 |
浏览:121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