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事迹、考证、讨论、感评 |
录入:翼王坪
石达开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而且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最年轻有为,最讲究实际,敢于改革的政治家。最突出的表观是对安庆赋税制度的改革。关于这件事史家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成功的易制”,有的认为是“篡改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纲领,是一种倒退的行为。”对于这样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我认为实践是检验定理的唯一标准。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力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间天国。这种“四有”、 “二无”的思想,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然而,太平天国面临的却是被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紧紧包围的严峻形势,如何取得兵源和粮源是巩固天京和发展革命的重大问题。可是,太平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却是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乌托邦方案。在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社会里,它规定农民分得土地之后除了留一份勉强能维持低标准的生活所需的口粮之外,其余一律交“圣库”,要人们过“通天皆一式”的集体贫穷的生活。这样的制度,对农民来说,毫无意义。如果强行推行,只能导致广大农民的普遍贫困和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因此,必然要遭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抵制和反抗。特别是安徽“院省民情顽悍,以太平之宗教法制之不相习也,多抗命”《太平天国野史》(卷一;二)石达开就是在“皖民多抗命”的情况下到安庆开辟工作的。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他不拘泥于太平天国已经颁布的政策,而能面对现实,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果断地抓住主要矛盾。他针对皖民多“抗命”的严重形势,决心以农民利益为重,大胆改革,充分施展了他的雄才: 1。在政治上,采取抚民政策。石达开发了一个《翼王石达开告安徽良民各安生业勿受妖惑训渝》的“安民告示”。首先说明来意: “抚安黎庶,援救生灵”,不要听信敌人的谣言,而要帮助太平军“严拿”妖魔,不要“擅自迁徙”,而要“各安生业”。等到“四海残妖诛尽,自享永福无穷。”这样,在政治上就安定了民心。 2、在经济上,提出“按亩输钱米”的新经济政策。石达开通过调查研究,深感到实行“天下农民米谷,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的政策(《贼情汇篡》卷一O)使安徽人民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给长江两岸的天国臣民,带来了严重的不幸,如果这政策不下决心改变,将对太平天国产生严重不利的影响。作为有抱负的政治家,他在安徽没有推行《天朝田亩制度》,而是提出“督民造粮册,按亩输钱米”的新经济政策。 “按亩输钱米”的新经济政策,就是按田亩的实种数来征收一定数量的田赋。农民除交纳了田赋以外,免除了清政府时期的一切苛捐杂税,有较多的余粮归已自由支配。这样的新经济政策,是个富民政策,实际上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圣库”制度。表面上看起来是对农民革命纲领的“倒退”,实际上对发展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一个进步;是从空想退到现实的进步,是太平天国经济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改革。 (3)在城镇积极扶植工商业的发展,减轻税收。给商号、店铺和手工业者发营业执照。在江河桥头设立关卡,只收一次性税收,减轻了商民的负担。使太平天国统治区的市场繁荣了,经济搞活了,对外贸易也开始发展起来。因此石达开在安徽的经济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太平天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一方面,使广大劳动人民得到了实际效益,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拥护太平军,参加大平军,这就为兵源找到了来源。另一方面,使太平天国收到了大量粮食, “以充军储而裕国课”,为太平军西征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石达开在安徽大胆的经济改革,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其结果“军用裕,而百姓安之,颂声大起。”(《太平天国野史》一二)石达开在安徽的改革成功,他的试点经验,被天王洪秀全批准,在太平天国全境实行“照旧交粮纳税”。这项政策,在太平天国存在的十四年中,就成为行之有效的长期的农村基层政策。 |
浏览:93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