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史料、传说、新闻、遗迹

石达开回师广西调查报告

饶任坤

  录入:翼王坪
  
  
  太平天国经过内讧浩劫之后,天王洪秀全没有引以为训,为把天京政权变为洪家天下,逼定了金田起义元勋、太平天国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石达开。一八五七年五月,石达开率领二十万太平军精锐部队负气出京远征安微、江西、浙江、福建、湖南五省后,于一八五九年七月回师广西,至一八六二年元月离桂入湘,在广西历时二年半,转战了四十个府州县,在军事上结清朝统治安和地方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在政治经济上,坚持了太平天国的基本制度,采取了一些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和反映了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了太平天国革命影响,大大鼓知了广西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使正处于革命低潮的广西农民起义运动,在他的影响支持下,又得到蓬勃的发展。
  
  石达开回师广西是广西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过去清官方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载不但残缺不全,而且诸多被诬蔑歪曲。为了对这一段历史能作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原广西通志馆太平天国编辑室的同志于一九六三年深入宜山、宾阳、上林、贵县、横县、南宁、百色等当年石达开主要活动地区进行调查采访,笔者也从始至终参与了这一工作,获得不少资料。现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写成调查报告,供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同志参考。
  
  (一) 转战桂中,桂西,桂南
  
  这一部份内容大多是反映石镇吉及其部将曾广依部在广西的活动情况,由于这支部队自1858年冬自福建脱离石达开后一直独立行动,虽仍张翼殿旗帜,但其在广西桂林,百色等各地的活动均不受翼王节制,故略去。
  
  (二)石达开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
  
  石达开的爱民思想,在太平天国领袖之中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他自金田起义之初被封为翼王以来,一直与劳动人民群众保持广泛密切的联系,早在安徽、江西、湖北主持军政时,他采取了一系列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措施,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百姓安之,颂声大起”。 (《太平天国野史》卷十二)太平天国内讧后,石达开成为众望所归出来总理朝政的唯一领袖。他被迫出京远征中,所到之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为人民做好事、谋福利,因而深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在石达开回师广西的调材料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抑强扶弱,关心人民疾苦
  
  关于石达开对一些为百姓切齿痛嫡恨的地方豪强以无情的惩罚川对穷苦人民比关心备至的美谈,至今还在他足迹所到的地方广泛流传。宜山县六坡公社梁在淇说: “石达开来宜山时,先经过理苗。地苗是土司统治的地方,土司造谣说,长毛是土匪,到处杀人放火,奸淫妇女,抢劫财物。村上的人都信以为真,跑去理苗寨躲避。土司带队伏击石达开的队伍,石达开即派了一支兵马围攻理苗寨。攻下寨子,石达开部队对寨里的人分别对待,凡是土豪恶霸和持械对抗的斩杀不留,土司也被杀了;凡是平民百姓放他们回家,叫他们回去照常种田,谁种谁收,种财主田地的不用向财主交租,但要向太平军缴粮,种田多的多缴,种得少的免缴。” .
  
  宜山师范学校刘策华说; “我听父亲说,祖父十多岁时参加过太平军。石达开来融安时,村里的人都以为是匪,很害伯,逃到山上去躲。我祖父背着表妹躲在山沟里。石达开部队正好在这条山路上经过,一块小石滚落山沟,刚好击中表妹,表妹大哭起来。太平军听到哭声,发现山沟里有小孩,就把表妹抱上来,安抚她不要哭,给她东西吃。太平军问我祖父家有多少口人,有没有饭吃, 日子好不好过。祖父将家里没有田地种生活艰难的情况一一诉说。太平军听了长叹一口气。接着又问祖父愿不愿意跟他们去,说跟他们去有饭吃有衣穿,杀妖兵,救穷人。祖父见太平军对人挺好,和蔼可亲,就答应跟去,连表妹一起去。祖父在太平军中当马伕,饲养战马。后来太平军打败仗,队伍失散,祖父和表妹才回老家。
  
  父亲又听祖父说过,石达开任宜山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祖父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调解了宜山来土械斗。来人是从广东迁居宜山的,多数讲客家话,土人是指世代居住宜山的本地人,多是壮族。来土因争山林水利或女人积怨很深,常常发生械斗。官府多次出来调停,由于府县官都想从中渔利,都没有办边解决,械斗照样发生,彼此相互残杀,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土人、客人都为此苦恼万分。石达开到了宜山,决心解决来土之争。他对来人、土人都平等相待,不偏依任何一方,也不歧视任何一方,对有争执的山林水利公平合理解决,如有谁再去调戏侮辱对方女子,就要受到严厉惩罚。结果,来土之间多年的积怨解除了,来人土人都很满意,对石达开十分感激。第二件事是,石达开在宜山时对穷苦百姓十分同情、体贴、爱护。每攻下地主村寨,得来的粮食钱财都分给当地揭不开锅盖的穷人。许多断炊的饥民知道石达开向穷人施舍开思,都来到王府前找石达开救济,石达开从来没有拒绝,并对他们说: “没有饭吃就回去种田,许多村寨的财主逃跑了,可以种他们的土地,收成全部归己;如不愿回家种田就跟太平军一起打江山”。许多穷苦人家都参加了太平军。”
  
  宜山庆远镇蓝四凤说: “石达开快到宜山时,官府派差役到处传话.说长毛贼来攻城了,长毛来了会杀得鸡犬不留,叫大家赶快离城。有钱入听了,连夜挟首金银财宝逃跑了,许多居民不明真象,受骗跑去乡下躲,只留老人看家。石达开进城后,发现城里各家各户的男女壮丁都不在,冷冷清清,只有老年人。石达开命令太平军不得进民房,把穷苦的、生活难于自理的老人集中住在一块,供养起来,一切生活费用由太平军负责。过了一些日子,逃去外面的居民听说石达开根本不是官府所说的那样,对穷苦人亲如一家,纷纷回到城里。”
  
  宾阳大桥公社曾炳剑说: “听一位九十岁的老人说, “罗罗军”(石达开军队多外省人,本地人听不懂他们的话,当地群众取了“(口罗)(口罗)军”的绰号)初到宾州时,村里人以为是贼,慌慌张张去逃难,有些人抱着小孩跑不功,将小孩扔在大路旁,小孩呀呀哭,没人管。
  
  “罗罗军”经过发现小孩可怜在路旁哭,就拿禾草给小孩垫坐,又结他吃的,并呼喊老乡们不要害怕,快回来照看小孩。”
  
  一八六O年七月,石达开部队攻打玉林大贺村时,曾经号召群众收割大贺村地主的稻谷。玉林葵阳公社庞厚才说: “围攻大贺时,稻谷正熟,太平军叫别村的人收割大贺村的谷子,谁收谁得,只缴一小部分给太平军就行了。”大贺材地文庞霄松写的《世乱变志》也有“收割本方田禾”的记载。
  
  宣山庆远镇林燕椒说; “乱长毛时,我祖父在罗城做小生意,祖母在家。听老祖母说,外祖父十多岁时,家境贫寒,一天担柴到庆远街卖,一身穿得破破烂烂,面黄肌瘦,长毛见他怪可怜的,就带他去营部,给衣服他穿。给他粮食和一些现钱。外祖父回到村里,逢人就说长毛好。长毛在庆远招兵,许多受过长毛救济的穷人都跟去了。我们村只有个姓郭的跟去当了卒长。”
  
  宜山龙海公社吴老年说: “我祖宗十代都打铁,父亲八岁学打铁,我十多岁时,父亲病故,享年六十八岁。听父亲说.石达开住庆远,在街上出巡时,随行人员不多,街上百姓见了不用回避,不用跪迎。他亲眼见过石达开,说石达开个子高高的,年轻英俊,十足是一个当王的长相。又说石达开关心穷人疾苦,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生活下去的,找他可以得到救济,生活不裕的农家不用缴粮纳税。对有钱人家要派粮派款,如果敢违抗,就会挨抄家。”
  
  贵县桥圩公社魏非光说: “石达开到桥圩时,我阿公见过他,听阿公说,石达开高个子,穿白衫,又文雅又威武,家家户户的人都出来围看。他们都说‘皇帝呀!’石达开满验笑容,很和气,和围看的群众随便攀谈,问长问短,问寒问暖,扯家常。桥圩多是讲客家话的,石达开用客家话和大家谈。他又拿东西分给围看的小孩吃。”
  
  宜山县六坡公社梁在淇说: “石让开部队是旧历九月到我们六坡,那时晚稻已经成熟,快要开镰收割了,地主都跑光了,稻谷没有人收割。石达开部队出布告,号召穷苦人家去收割,所得一半交太平军,一半归自己。农民高兴极了,几天功夫就把所有地主的晚稻收完。”
  
  (2) 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石达开回师广西期间,严格遵守了太平军的军事纪律:太平天国在一八五二年新刻的《行营规矩》十令中的第五、六、八、九令处于不许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规定。从调查材料看,石达开是坚定不移地执行的,保持了太平军优良作风。石达开业非常清楚,他领导的几十万大军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农民革命的军队一天也难存在。
  
  宾阳县新宾镇孔令启说: “小时候,常听老人谈论石达开军队是我们这个地方从来没有见过的一支好军队。石达开部队纪律严明,不抢东西,不乱进民店,不强迫拉夫,要搬运东西都是雇工的,按天或按路程给挑脚饯,郁粮纳税,也要看家庭富与不富征收的。宾阳平原耕地多,水草少,向来耕牛缺乏。黄鼎凤占宾阳时,实行过保护耕牛的政策。石达开占领宾阳时,继续执行黄鼎凤保护耕牛的政策,不属于老弱病残的牛不准宰杀。宾阳好多困难户留得过粮食衣物的救济。所以老百姓对石达开军队很感恩,有不少人给他的部队送鱼送肉。
  
  宾阳县新宾镇陈大宣说: “罗罗军来时,我祖父刚十二岁,捧花生卖,讲本地方言,罗罗军听不懂,买花生,不知要给多少钱,随便付钱,卖完花受一清点,罗罗军还多付了一些钱。听祖父说,罗罗军规定买东西不能少给钱,部队进村不能随便进民房,如需借民房住,要得房主同意。进了民房不能随意乱拿群众的东西,借东西要还,损坏要照价赔偿,不许歧视妇女。若有人违反纪律,一经告发,就要受到严厉制裁,轻则插小旗游村示众,重则杀头。
  
  南宁长岗公社文长拔说: “我十多岁时,曾祖母去世,终年八十八,听曾祖母说,她十八岁时,长毛由二圹长岗方向打南宁,到金牛桥时,全村人都逃跑了,我曾祖母也往外逃,她跑不快,长毛看见了,就大声喊不用逃,别害伯,我们是只灭妖兵,不扰百姓。曾祖母不相信,还是照样跑。当时,曾祖母正好在家里煮熟一锅三角麦,还来不及吃,长毛就进村了。长毛离村后,曾祖母回到家,没进到家门,心里想,准定全家挨劫空了。进屋一看,大吃一惊,什么东西部原封不动,一件东西没有少,只见煮好的那一锅三角麦不见了,在锅头旁边留下价值一锅三角麦的钱。”
  
  宾阳县芦圩镇李瑞芳说; “罗罗军到芦圩,正是快天黑的的喉,有一小队人马想到我曾祖家驻扎,见大门紧闭,又不敢敲门,他们准备睡在大门口,这的天快下雨,我曾祖听见门外有人谈话,开门一看是罗罗军,就请他们进来住。他们对我曾祖挺热情,相处得很融洽。曾祖隔壁房间住了一位将官,他见我曾祖房间挂有乐器,知道我曾祖爱好音乐,每天和我曾祖一起玩乐器。
  
  宾阳县芦圩镇伍植甫说: “罗罗军在芦圩住百姓家里,纪律很严,凡是名百姓住的房间,插条小旗,标明这是百姓的居室,任何军官、战士不得入内。不能随便与妇女交谈。借用担、水桶挑水,一定要征求住户的同意,有借有还。听说罗罗军在芦圩曾经出告示买马,好些人家自己养的马卖给他们,按市价付款。”
  
  (3)鼓励经商,重视文化教育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初期,由于实行圣库制度,曾经一度废止商业。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因为商业的废止带来社会经济牛活的大破坏,才取消了禁令,开放了商品市场,准许自由经商。石达开回广西后,继续贯彻执行太平天国后期的商业政策(录入者注:这里的“后期”应是指1853年底“安庆易制”之后,相对于定都之初而言),鼓励自由贸易,保护商人的正当利益,打击奸商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非法活动。使石达开每到一—地,能确保民间商业贸易仍然可以“乐业以如常”,不至于影响群众的生活。宜山庆远镇林邦椒说: “听祖母说,石达开到了庆远镇,最初儿天,商店都关门不营业。石达开出布告,叫商家们照常做生意,物价照旧、不得任意抬高牟取暴利,伤害民生。税收比清朝轻,做小生意获利不大的免征商税。那时,我祖父在罗城做小生意也不用纳税。”
  
  宜山县龙潭公社吴老年说; “石达开驻扎庆远时,颁布了许多布告,叫百姓回城,照常开业。派人上街鸣锣传话,买卖要公平,不许随便拾高物价,不许抢购,不许囤积居奇。如有违反,严加追究。过了几灭,庆远镇全部商店开了门。太平军到粮泊油杂货店买米买油。石达开对小商小贩特别照顾,不用纳税,还借钱给他们做生意。石达开在庆远八个月时间,庆远衔上很热闹,许多商家往来柳州贩运商货,街上卖的东西多,物价也便宜,天天似圩日,人们熙来攘往。”
  
  在文化教育方面,坚持太平天国的文化教育思想,破除毒害千百万劳动人民思想意识的儒、释、道三教的封建迷信,给人们灌输信奉独一真神天父上帝,打倒阎罗妖,废除一切偶像。宜山庆远镇林燕椒说: “石达开只信拜上帝,庙里的菩萨被他们打光了。城隍庙、三界庙、北帝庙、狱王庙、关帝庙的所有菩萨都被打光了。他们只打菩萨不毁庙。白龙洞的十八罗汉,也被石达开砸得稀巴烂。石达开离开宜山三年后,地方上的绅士又募捐重修白龙洞十八罗汉和其它各地庙宇的菩萨。”从民间传说看来,石达开在“白龙洞提壁诗中的“毁佛祟天帝”,不仅停留在石刻上,而且付诸行动,石达开偕诸大员玩洞赋磅的同时毁掉洞中十八罗汉不是没有可能。
  
  玉林县长荣圩和土狗圩,石达开部队不过停留了几天,而两圩的菩萨却全被打光。据葵阳公社陆殿启说,长荣三界庙的菩萨、土狗圩太君庙的菩萨都被打掉。
  
  宜山庆远镇周家培说: “我阿婆是咸丰初年的人,听她说,长毛住在城里时,把各家各户祖宗的香炉都要搬到外面去,不准放在屋里。放有孔于牌位的包要毁掉。”
  
  石达开在庆远设立了一些文化教育机构,招收学员,进行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一方面宣传太平天国的革命思想,另方面帮助群众提高文化知识。宜山县龙潭公社吴老年说; “石达开在宜山各地设立‘易学馆’。庆远珍小北门就设了一间‘易学馆’。参加学习的大多是穷苦农民,有大人也有小孩。学习的课本我小时候还看过,记得课本上印有《太平诏书》的书名,还有一本印象最深,就是《三字经》。各加学习的人数不限制,人多人少他都照样派人去教,”据太平天国史籍记载,一八五六年前,太平天国共颁行了《天父下凡诏书》等二十四部书作为全国阅读的政治书籍,其中包括有《太平诏书》和《三字经》两本书。由此可见,石达开在飘流不定的转战中,依然孜孜不倦地利用太平天国文献、太平天国的思想理论去教育群众,这又说明了石达开对太平天国的信仰始终坚定不移。
  
  翼王爱人民,人民爱翼王。石达开撤离庆远后,群众冒着灭九族的危险用绝妙的方法把白龙洞题壁诗保存下来,证明有达开深得人心。庆远镇林燕椒说: “石达开三十寿辰在白龙洞刻有题壁诗。石达开离庆远去四川,清军复了城,附近村子的农民为了不让白龙洞石达开诗刻被清军知道,就在题壁诗处盖了一间厨房,火烟灰把诗刻盖起来。”庆远镇郭绍缨说;“我小时候见过题壁诗刻的地方盖了一间厨房,厨房里而暗暗的,石壁上尽是火烟丝。宣统年间,同盟会员张渔书、陆韬在宜山活动,游白龙洞,偶然在厨房石壁上模糊糊糊见有‘太平’两字,用刷子刷去烟尘,发现是石达开的诗刻。张渔书当时还写了一首诗相和,连同白龙洞题壁诗发表在桂林《南风报》。
  
  总之,从以上的调查材料看,石达开在广西采取的政策措施,基本上体现了农民的意志和利益,它是在太平天国总政策的原则下提出并实施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是进步的。因而得到广大农民的真心实意的拥护。这是历史的主流。但是,随着天京农民政权日益向封建政权转化,地方各级政权越来越多被地主阶级所掌握的时候,石达开早年在安庆“择乡里有声望者为乡官”的情况,在广西仍然稀疏地出现。我们在宜山洛东调查中就发现有关这方面的史实。据陈义德老人说; “我们村的周秉辉是洛东团董,占有洛东一半耕地,年收租谷二、三千担。他听说长毛快打到洛东,就逃跑了。长毛占领洛东,要委派官员管理地方,闻周秉辉有本事,就派人找他回来当洛东的乡官。长毛离开洛东后,庆远府台派兵抓周秉辉去坐牢,要判他勾结发匪的罪,处于死刑。桂林巡抚处有个官员来保驾他,才免于死罪。”
  
  (三)石达开与广西会党的关系
  
  石达开回师广西,对当的正处于斗争低潮时期的以天地会会党起义为中心的广西农民起义运动来说,好似是注射了一支强心针,服了一包兴奋剂,重新获得了生机,各地的农民起义运动又开始蓬勃高涨起来。石达开曾经联合了一部分农民起义队伍,采取了共同的军事行动,打击了共同的敌人 封建官僚地上势力,取得了一些重大的胜利。但是,石达开没有广泛团结,充分利用广西各地分散而缺乏统一领导的反清力量,这是他回师广西遭受挫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石达开与天地会起义的关系,仅限于与黄鼎凤、李青天的关系作了一些调查。从调查材料中可以看出, 《股匪总录》中有关石镇吉“自桂林至宾州,逐去黄三,入踞州城”的记载与调查材料有出入。石达开与黄鼎凤既没有联合对清兵作战,也没有发生过对立冲突。新宾镇陈大宣说: “石达开部队到宾州时,黄鼎凤说都是亲兄弟,别造成误会,主动退出宾州,回贵县覃塘老巢。”
  
  贵县覃塘公社卢明光、蒙致乐说: “小时候听覃塘街上一位曾在黄鼎凤部下办过事的老人说,石达开细佬石镇吉来宾州时,黄鼎凤说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名将,老大哥,我们是地方上的一支小兵,应该让出地盘给他们。石达开从庆远回到贵县老家时,贵县地主逃去梧州、广州,连粮食也运走,农民闹饥荒,石达开难于等集粮食。当时黄鼎凤还有存粮,主动让出一部分粮食支援石达开。石边开为此感激得很。与黄鼎风结拜为兄弟。石达开离开贵县时,吩咐黄鼎凤要坚持斗争下去。看到当时形势吃紧,清政府正要派大兵包围贵县,石达开知道单据黄鼎风在贵县难于顶住,挑选了手下一位有名的大将周竹歧给按黄鼎凤当军师,还给黄闻风一些钱做军费。”
  
  周竹歧是太平天国礼部大中丞,石达开的重要谋士。在宜山白龙洞题壁诗中,周竹歧也赋诗一首与石达开诗唱和。关于石达开派周竹歧给黄鼎凤当参谋一事,在贵县可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普遍流行一句话“败水军师周竹歧”。(录入者注:黄鼎凤的总部原本设在歧山寨,后来以为歧山寨不险固,便移到县崖削壁的小平天山顶的平天寨上。平天寨虽然地势险要,但却不易直接取得民众的支援,且一但被围,没有退路,是严重失策。因黄鼎凤对周竹歧很信任,民间传闻是周竹歧提议移营平天寨的,故有此说)把黄鼎凤的失败归于周竹歧,其实并不公平。据贵县根竹公社黄子旺说, “我父亲小时候听曾祖说,刘坤一带兵围攻贾塘,周竹歧主张冲出重围,杀出贵县,不能上平天寨。平天寨虽然地势险要,但是没有退路,易被困死。黄三则坚持上平天赛,并对部众说: ‘愿跟黄三的就上平天寨,不愿跟的随你们便’。周竹歧说服不了黄三,只好跟上平天寨。我曾祖当时在黄三部下当小头目,他不愿上平天寨,带了几十人冲出重围,经横县、南宁,上百色,入云南去了。后来在云南立不住脚才回来覃塘。” 。
  
  有关周竹歧的情况,贵县还有许多各种传说。覃塘街的陈松生说: “我常听父亲说,周竹歧是江南人,两榜人材,跟黄三当过军师。周竹歧上了平天山,写了一首诗:荷戟归来暂息肩,高人万丈上平天;乾坤不问家何在?一统山河在眼前。”
  (录入者注:这首诗口述有误,原为一首七律:“荷戟归来暂息肩,高人万丈上平天。百王事业罗胸曲,一统江山挂眼前。荆棘十年锄粤岭,烟花三月出秦川。XXXXXXX,尽在秋来马一鞭。)
  
  
  周竹歧被杀时,判决书有两句: “笑杀江南周秀士,奴才屈坏做军师。”覃塘公社蒙守树说: “刘九大人抓到黄三、周竹歧,押到责县城学宫杀掉。临刑时脸不变色,十分坚强。”
  
  关于石达开与宣化县天地会首领李青天的关系,我们在笆宁当年李青天活动的地方调查时,许多老人部说他们有过一段合作的经历。笆宁五塘李琼新说: “听老人说,石达开队伍从宾阳下来,由长塘渡船到潭讲。李青天最初以为石达开要来打他们,就派密探去侦察。密探回来报告李青天,说石达开部队不歧视天地会,平等相待,不强迫信上帝天父。石达开在宾州上林,与李锦贵、黄三关系不错,封李锦贵当了上林县令。 (《股匪总录》卷一载;十年正月,石镇吉封李锦贵为澄江县大令。”)石达开准备攻打南宁,要求李青天给予援助,李青天非常高兴,杀猪宰牛招待石达开。李青天在酒宴上答应与石达开合传,共同攻打南宁。”
  
  笆宁五塘滕少鹏说: “听老前辈说,石达开打南宁时,在我们村驻扎过,有几万人经过五塘。李青天带着队伍,骑着一匹白马迎接石达开,给石达开送粮送肉,石达开派人挑着金银回送李青天。李青天协助石达开打南宁一个月,没有攻破。石达开撤围南宁北上,李青天仍在笆宁一带活动。”
  
  
 浏览:238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8/24 6:47:1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7032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6299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877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4291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4206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4119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3996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778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3474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220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